?

現代文本解讀所需核心素養的界定與構成

2019-01-31 02:00
中學語文 2019年7期
關鍵詞:界定語感維度

黃 瑜

現代文本的科學解讀是現代人必備的能力之一,姑且不從其功能論,僅從現代文本在當下媒介、教材中所占比例便可知一二。然而,現代文本因其意義空白多、視野廣闊等原因,令解讀者頗費周章,容易淺讀、誤讀。這涉及到解讀者在現代文本解讀方面的素養,尤其是核心素養的問題。

界定現代文本解讀所需核心素養,弄清其構成,不僅是對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下稱《意見》)中提出“核心素養”的積極回應,也是對當前語文現代文本教學有效性不強、困惑甚多等問題的回應。那么,在語文學習、教育中如何培養、提高核心素養?針對現代文本解讀中存在淺讀、誤讀的現象,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探討現代文本解讀所需的核心素養的界定與構成。

一、現代文本解讀所需的核心素養內涵界定

要界定現代文本解讀所需的核心素養,應先弄清“核心素養”的內涵。但是,作為三維目標的發展和深化,“核心素養”已經成為近年我國教育界的熱詞,時至今日,其內涵依然沒有一個科學的界定,現有的不少界定存在抵牾處。

鐘啟泉認為:“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借助學校教育所形成的解決問題的素養與能力?!边@一定義突出了“核心素養”的習得性(離不開學校教育)、關鍵所在(解決問題)和本質(素養與能力)。但問題有二:1.以“素養”解釋“核心素養”,有循環定義的弊??;2.“能力”與“素養”有別,屬于不同類屬。

如何正確理解“核心素養”?筆者以為,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素養”不等同于“能力”“知識”

部分“能力”是先天性的,“素養”全是后天長期習得的結果?!澳芰Α?,作為完成一項目標或者任務所體現出來的本領,是“素質”的外化,多屬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外在性主觀條件?!八仞B”作為修養,是理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統整之后達到的水平,屬于內在性主觀條件。崔允漷采用《意見》關于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界定,認為“核心素養”是個體的“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將“素養”等同于“能力”,是不太科學的。若將“素養”等同于“知識”,則更不科學。固然,沒有“知識”向“能力”轉化過程中形成的“素質”,就談不上“素養”,但“知識”作為認識、經驗,還只是能力形成的前提之一。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所邀學者在進行為期近九年(1997-2005)的“素養的界定與選擇”專題研究后指出,素養是對知識、能力、態度的統整(與上文中教育部的界定區別明顯)。他們并沒有將 “素養”等同于“知識”“能力”“態度”三者或其中之一?!八仞B”應該是內化后的知識、能力等因素融合、統一而成的素質。

2.“素養”不完全等同于“素質”,但屬于“素質”

“素養”“素質”相同點在于:(1)既成性,“素”,向來,即已經擁有了;(2)可塑性、發展性,“素質”中部分是先天形成的,如生理方面的素質,其余部分與“素養”均可通過內外活動形式得以提高。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素質”的第二個義項就是“素養”。由此可知,“素質”的外延大于“素養”?!八刭|”另兩個義項是:事物本來的性質;心理學上指人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上的先天的特點。今日“素質”的內涵已經泛化為人的德、智、體、美、勞等諸多方面的發展,有人將這一泛化看成是對經典概念的“教育學的改造和加工”,實際上這屬于語言運用中的詞義擴展現象。一言以蔽之,二者范圍不同:“素質”包含生理、心理、文化、思想等不同的層面,“素養”表現在心理、文化、思想等層面。

除以上差異,“素養”“素質”還有側重點的不同,“素質”更強調固有的本質性,其中一部分以先天稟賦為基質;“素養”更強調通過有意的人為教育(含自我教育)加以規劃、設計與培養,即以后天學習為條件,長期堅持方能“習得”。

因此,只有增加“素質”的內涵,即增加恰當的限制語,以縮小其外延,“素質”才可能等同于“素養”。

3.“核心素養”不等同于“素養”

崔允漷在談到“核心素養”時,強調它是個體“關鍵”“必備”的東西;就群體而論,則強調“關鍵”“共同”:“核心是相對外圍而言的,有兩層意思:一是關鍵,是指個體在21世紀生存、生活、工作、就業最關鍵的素養。二是共同,是指課程設計所面對的某一群體所需要的共同素養?!边@是頗有智慧的識見。也就是說,“關鍵”是就其地位、作用而言,“共同”是就其普適性而言,二者缺一不可?!昂诵乃仞B”就是“關鍵”“共同”形成交集的那部分素養?!八仞B”范圍極廣,無“關鍵”的限定。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就是通過后天學習而形成的在解決實際問題、適應發展需要時起關鍵作用的素質。需要指出的是,“后天學習”,場所可以在校內,也可在校外;憑借手段可以是學校教育,也可以是自學、互學?!八仞B”的形成,就是后天修習、涵養的結果。

界定了 “核心素養”,“現代文本解讀的核心素養”的界定就水到渠成。只要明確其形成途徑(修習、涵養)、解讀指向(現代文本)、解讀要求(準確、深入)、地位作用(關鍵),我們便可得知:現代文本解讀的核心素養,指通過修習、涵養而形成的在準確、深入地解讀、把握當下和未來現代文本時起關鍵作用的素質。

現代文本解讀的“核心素養”屬于“學科素養”中關于某板塊的核心素養,姑名之為“學科板塊核心素養”,如前所述,它具有關鍵性、普適性。至于興趣、情感、意志、動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所形成的素養,雖然于文本解讀重要,也具有普適性,但一者是現代學科學習的公需素養,沒有學科特性,二者不是現代文本解讀所需素養的核心部分,因此不是現代文解讀的核心素養?,F代文本解讀的核心素養,必須是廣大解讀者沒有它就不能準確、深入地解讀、把握現代文本的那部分素養。此外,教育部《意見》界定核心素養時“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也就是說,不僅著眼于眼前學習及其意識、能力,還著眼于“發展”,以“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

二、現代文本解讀所需的核心素養構成

現代文本解讀的核心素養由哪些關鍵性因素構成呢?OECD所邀學者關于素養是對知識、能力、態度的統整的見解啟示我們,應多維度探求。

我們知道,解決實際問題,首先離不開相應的知識和品格,也離不開對問題的思維方式,更離不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現代文本解讀的核心素養的構成必然涉及四個維度:

1.知識維度的核心素養

知識不等同于素養,不過,知識的內化就意味著一定的基本素養的生成。對這部分素養姑名之為“知識性素養”?,F代文本解讀知識維度的核心素養的構成有二:

(1)語法知識性素養

語法知識被初高中教材淡化,僅僅在高中選修《語言文字應用》中簡單涉及。事實上,語法知識,尤其是句法知識,對理解結構復雜的長句、省略多的短句、層次復雜的復句大量出現的現代文本的作用明顯。

(2)文體知識性素養

表達手法(記敘、議論、說明、抒情等)、語言體式(古文與白話文;韻文、駢文、散文分類等;不同文體的語言風格)、結構類型(記敘文的時空型、議論文的邏輯型、說明文的程序式和并列式、抒情文的時空交叉型、描寫文的情節型)、題材內容(歷史小說,言情小說、譴責小說、時評雜感等)、形態格式(篇幅、格式、音韻等;書信、公文等)等屬于文體知識。作為文本因素,它有利于解讀者迅速進入文本,準確把握文本內容。

2.品格維度的核心素養

所謂品格,指品性而非格調?!捌沸浴?,指由思想、道德、文化等決定的人品、性格,是內在的;“格調”,指風格、風度,是外在的。品格維度的核心素養,就是教育部《意見》所謂“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解讀現代文本所需的品格維度的核心素養,就是解讀現代文本的“必備品格”。其構成有三:

(1)沉潛素養

沉靜而不浮躁,是心性上的素養,是注意力集中、深入且持久的表現?!渡袝ず榉丁分小俺翝搫偪?,高明柔克”一語表明古人視“沉潛”為人的重要稟性。解讀文本時,若心思不能沉潛,浮光掠影,解讀思維呈現跳躍性、內蘊豐富的文本則拘泥于表而不入其里,這無異于霧中看花。文化水平差不多的,沉靜者解讀文本往往深入、細致、周密,其原因就在于此。

(2)思想文化素養

思想的純正,擁有正確的世界觀、普世價值觀、家國情懷和博愛情懷,能把握時代主旋律,才能在文本解讀中從內容上真正親近、理解、欣賞文本。需要指出的是,能把握時代主旋律,首先需要學生有時代意識、國際視野。正確解讀文本,除了離不開時代精神(報告文學、人物訪談、雜文等反映現實生活,體現時代精神),還離不開其他文本背景知識,如民族文學傳統(章回小說、相聲、小說的情節性、意境營造等獨特的民族標記)、族群思想文化。這類知識內化,則成為素養。深入、準確解讀文本,常常需要“知人論世”,需要這類素養作支撐。

(3)民主合作素養

民主合作既是精神,也是素養。有時,文本解讀障礙或爭議甚多,憑一己學力難以完成。這需要學生有民主意識,師生、生生合作切磋,才能化迷茫為清晰,同時也體現對他人的尊重和言說的理性。

以上素養,不僅為解讀文本之必需,而且直接攸關學生持續發展。

3.思維維度的核心素養

沒有思維參與或深度參與的文本解讀,是低效或無效的解讀。思維是一種能力,但更是一種素養?,F代文本解讀思維維度的核心素養的構成有四:

(1)直覺思維素養

直覺思維作為一種思維形式,不受某種固定的邏輯規則約束而直接領悟事物本質,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識等特征。它有利于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從而提高快速閱讀文本的能力?!罢Z感”就是直覺思維的結果。

(2)形象思維素養

形象思維是通過個性化的特殊形象理解或表現事物的本質內涵的一種思維形式,具有形象性、非邏輯性、粗略性、想象性。它有利于解讀形象化表達和高度抽象化的文本。聯想思維、想象思維均屬于形象思維。這對于文本的意義空白的準確填補、確定而言,非常有利且必要。

(3)邏輯思維素養

邏輯思維是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反映事物本質與規律的認識過程和思維形式,也叫抽象思維。它以抽象的概念、判斷和推理作為思維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具體化作為思維的基本過程。在披文入理的過程中,分析文段、文本的邏輯層次、結構,因理性的增強而增強解讀的準度。

(4)辯證思維素養

辯證思維是以變化發展視角系統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它要求一分為二地看待事物,以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事物,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而系統地、完整地認識對象。它有利于解讀思辨色彩濃的文本。

前兩點體現為感性,對文學類文本解讀尤其重要;后兩點體現為理性,適用于所有現代文本。

4.能力維度的核心素養

能力是素養的外化,所對應的素養姑名之為“技能性素養”?,F代文本解讀能力維度的核心素養的構成有四:

(1)語言理解素養

語言理解素養體現為篩選、提取、選擇信息,語法運用,概括壓縮的意識和素質,是閱讀的前提和根本。有人強調“語感”的作用,認為是語文教學的根本或歸宿。語感是一種語言直覺思維能力,“是對語言隱含意義的一種深刻的直覺”,但在具體文本解讀中,若“直覺”缺乏理性的保障,則易誤讀。因此,過分強調“語感”,夸大了“語感”功能,也是對文本解讀的神秘化。況且“言語經驗的習得是語感的唯一源泉”,語感是“言語經驗”累積、直覺思維的結果,雖然重要,葉圣陶先生就曾倡導語感教學,但就準確解讀而言,感性的語感遠不及理性的剖析重要,因此不宜將“語感”視為文本解讀的核心素養,更不能將語感視為語文教學的根本或歸宿。

(2)品咂素養

所謂“品咂”,指體會、品味、評價。品咂能力的強弱是衡量藝術修養高低的重要標準。如果說理解是文本解讀的前提,那么,鑒賞就是文本解讀的關鍵。通過對語言、形象、構思等鑒別、玩索,才能真正將文本解讀提升到美學層次。須知:學生品咂素養沒有或不高,是一種人文性缺失。

(3)結構分析素養

文本中,整體對部分具有規定性,即意義的約束性。如果解讀文本時不聯系語境,不聯系語境的結構并予以分析,那么,就難以明確行文思路,難以把握文本的意義重心。運用結構類型知識分析文本結構是一種基本的核心的素養。

(4)創新素養

對文本鑒別、評定、重建、新解等,尤其要求多角度解讀(除文體學外,還可從語義學、社會學、文化學、接受美學等角度解讀)、批判性解讀(屬于創造性解讀)。這是當今尤應倡導、培養的素養。

界定現代文本解讀的核心素養這一概念并明確其構成,是培養、提高學生(也包含教師)解讀現代文本核心能力的前提和關鍵。我們不僅要從當前語文學習的問題這一角度思考,更要從學生(也包含教師)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思考。

猜你喜歡
界定語感維度
理解“第三次理論飛躍”的三個維度
認識黨性的五個重要維度
我國首次對“碰瓷”作出明確界定
閱讀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
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
“讀”辟蹊徑 助培語感——指向語感培養的朗讀教學策略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語感培養和語文學習
高血壓界定范圍
對“衛生公共服務”的界定仍有疑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