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域旅游下洛陽歷史文化名城發展研究

2019-02-01 02:29董金金王起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9年3期
關鍵詞:全域旅游洛陽

董金金 王起

關鍵詞:全域旅游;歷史文化名城;洛陽

基金項目:河南科技大學2018年度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RTP)項目經費資助(編號:2018249)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11月12日

一、引言

當前,旅游行業發展迅速,帶來的經濟增長與日俱增,而旅游相關的城市建設也成為學者關注和研究的熱點。而對于洛陽來說,以全域旅游的視角建設洛陽歷史文化名城,就要突破原有的局限、固化的思維方式,突破由旅游部門主導的旅游規劃僵局,樹立起真正的全域旅游思維,從城市的長遠發展著手,多方位全方面考慮城市建設,使文化建設、城市品牌、地區特性都與旅游發展有機交融,服務于城市實際發展的需求。作為一種全新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全域旅游為新時代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和供給側改革提供了主要指導方向。

二、洛陽歷史文化名城發展現狀

自我國公布“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以來,全國各地都展開了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建設工作中。而洛陽也是不甘其后,大力開展全域旅游建設,這也正是洛陽旅游業轉型升級的新機遇?!皣胰蚵糜问痉秴^”名錄中,洛陽欒川縣、嵩縣和洛龍區先后被列入,洛陽旅游業發展取得一次次突破。河南省委省政府曾明確提出“鞏固提升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建設全國重要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在2017年初,洛陽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創建全球旅游新模式,打造洛陽旅游國際品牌;國際化思路、國際標準規劃和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城市”。

從數據來看,洛陽市旅游業近年來取得了巨大進展。2016年洛陽全市共接待游客共1.14億人次,同2015年相比增長了9.5%;旅游總收入達905億元,增長15.6%。2017年,洛陽有1.24億國內外游客。同比上年增長了8.6%,旅游總收入1,043億元,同比增長15.3%。洛陽市旅游接待人數逐年增多,旅游總收入不斷突破新高,然而各項指標的增長比例放緩。數據只能表明部分現象,實際上其旅游人數的大幅上漲與國內經濟發展、國民旅游意識的改變有著巨大聯系。這也和洛陽市的旅游建設與宣傳密不可分,然而就目前洛陽旅游業現狀而言,洛陽旅游發展仍然依靠以傳統的洛陽牡丹文化節以及單一的景點游為主,全域旅游的軟硬件設施建設與市場需求并不匹配。

如為促進欒川、嵩縣旅游旺季的發展,鼓勵自駕游,自2017年以來,洛陽市連續兩年開展了高速免費活動。但也出現不少問題:嵩縣白云山景區在2018年7月份出現景區接待能力不夠、運力不足等情況,更加上暴雨,景區一度被迫閉園整修。另外,有關部門接到群眾投訴后暗訪發現景區內臟、亂、差、安全措施不到位,更是有非法建設破壞生態、破壞天然林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游客游覽質量與景區的口碑。

三、洛陽歷史文化名城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規劃滯后,開發難度大,建設周期長。自全域旅游的戰略提出以來,洛陽城市政府編制了一系列如“洛陽十三五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等計劃,旨在為洛陽旅游業的供給側改革作出指導,但由于缺少具體詳細的規劃及落實步驟,整體全域旅游發展速度緩慢,成效起伏不定。理論上全域旅游的發展對于整個洛陽市的第三產業都有良性的帶動,但是實際上由于全域旅游的建設涉及產業范圍廣,參與主體眾多,尤其在于產業的建設與發展不是一時半刻就能顯現出成效,需要整體協調才能顯現出成效。而全域建設又需要的極其龐大投入,尤其在歷史文化資源開放方面,開發難度大、成本高、時間長。大量投入卻不能及時體現成效而且由于受到其他產業的影響,風險也大大提升,以至于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無論是投資者、建設者還是政府管理者都不愿意在這類投資周期長、效益不顯著的項目上投入精力。正因如此,到目前為止,仍然以牡丹文化節和幾個重點景區景點為依托,并沒有達到全域旅游要求的 “全域”。

(二)開發難度大,文化帶動效果差。洛陽作為中華文化的發源地、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著極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產。作為13個朝代的古都,上到偃師夏都二里頭、下至隋唐洛陽城,無不彰顯著洛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洛陽現有古代的遺址遺跡1,074處,歷代大型古墓葬1,038座,古建筑群有4,932處,大遺址遺存7處。在如此燦爛的歷史文化資源面前,對應的卻是蹣跚學步的歷史文化開發。其中,古代遺址對外開放的僅有1處,古墓葬2座,古建筑1處。

洛陽的歷史文化遺產只有極少數被成功轉化為文化、經濟優勢,且文化轉化效果更是有待提升。真正被利用相對較好的牡丹,也只有每年四月的“牡丹文化節”會吸引大量游客,且以觀賞牡丹為主,相關的紀念品雷同度高,缺乏新意。以觀賞牡丹為主的公園大量建設,亦是大同小異、特色不突出,各種牡丹園等以牡丹為主的公園品種大同小異,在花期的控制上一般都在牡丹花卉節期間,游客參觀了一個公園之后,對其他公園的游覽概率不大,但是受景區能力限制,導致景區服務上缺失。這樣不僅無形中就造成了對游客的爭奪,使景點蒙受經濟損失之外,另外也擾亂了洛陽的旅游秩序,降低旅游者的旅游體驗,影響了洛陽旅游品牌建設和品質提升。

圍繞牡丹發展的文化、衍生產品數量多但卻雷同,大多是一些印有牡丹花樣的小商品,能真正印上“洛陽”烙印的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少之又少,缺少洛陽本地特色和文化內涵。聲名遠播的牡丹瓷、唐三彩、青銅器等產業受多種因素影響,與旅游業的結合度低,規模效益難以顯現。

(三)人才基礎薄弱,高端人才大量外流。人才資源匱乏是制約洛陽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才流失率高居不下,目前洛陽3所高校均開設有旅游相關專業,但90%以上的畢業生大多流向了其他城市。人才資源的匱乏,在規劃、開發、營銷、服務、管理等各領域更為凸顯,以至于城市項目的規劃和建設新鮮力量少,城市項目規劃、建設缺乏新意,模仿復制其他城市的創意。尤其是導游行業,來洛旅游者使用導游的比例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洛陽市旅游業淡旺季差別大,各大景區采取職業導游與兼職導游結合的形式,進入旅游旺季兼職導游的數量遠高于專職導游,但由于其工作的臨時性,兼職導游的專業能力顯現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需求。

四、全域旅游視角下洛陽歷史文化名城發展建議

(一)全域規劃,精準定位。城市的規劃和定位,決定了城市未來發展方向和發展狀態,要建設歷史文化名城,定位與規劃要精準。洛陽對自身的定位,依舊要持續強化 “華夏之源、絲路起點、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陽品牌,堅守十三朝古都的定位。

洛陽歷史文化名城的規劃與建設,要緊緊抓住全域旅游規劃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從地域的長遠發展著手,城市的規劃要聯合各個部門,打破固有思維,對于洛陽的發展,要聽取多方意見,由政府牽頭,聯合旅游部門、文化部門、交通部門等各個部門,充分吸取社會力量編制洛陽未來發展規制,統籌社會資源、全行業參與。從全域旅游出發,綜合利用洛陽本地的資源、產品、各產業、各階層力量,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使洛陽的歷史文化、品牌、個性創造出最大效益,發揮出最大價值。要在城市各個地方體現出洛陽深厚的文化底蘊,利用好洛陽歷史文化、歷史遺跡,以歷史文化開發與建設為主,全面融合各個產業,加快洛陽城市區域文化建設、洛河文化旅游帶、文化旅游和生態休閑旅游帶等,做好洛陽文化建設規劃。

(二)科學保護與開發,推動供給側改革。作為有著濃厚歷史底蘊的城市,對于歷史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是洛陽城市開發的重中之重,也是洛陽旅游業未來發展的亮點與優勢,對于文化資源的挖掘,重點應放在對夏、商、周時代,以及魏、晉、隋、唐等朝代。對于老洛陽文化的開發,也是特色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加強對洛陽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開發和保護,如河洛大鼓、洛陽水席、洛陽宮燈、平樂正骨、杜康酒釀造、唐三彩和澄泥硯等。這些都是將文化活化、展現的最好途徑,合理運用好這些寶貴遺產,將是對洛陽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一個巨大推進。

對于文化與全域旅游的融合,要“由點到線”,突出洛陽的根文化、都城文化、牡丹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等。要綜合利用各項資源,如加強龍門石窟世界遺產文化公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老城區歷史文化區、偃師二里頭文物館等。開發精品旅游路線,如絲綢之路旅游、尋根旅游、黃河文化旅游、生態景觀旅游等。

(三)提高旅游競爭力,打造文化旅游產業融合。要全面提升城市競爭力,推動文化名城建設還要“由線及面”,推動多產業的融合與發展,實現業態全產業、全鏈條的融合。提升歷史文化的競爭力,活化歷史,傳承文化,最關鍵在于現代文化資源與產業的開發。加快建設國際文化旅游、文化創意、旅游產品等的研發設計、旅游裝備制造等項目,推進歷史文化與現代技術結合,推進華夏歷史文明傳承與開發的同時也能增加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推動產業融合,從供給上為旅游產業增添效益。加強對文化遺跡的活化與轉化、對現代文化產業的有效利用,正是洛陽旅游業在發展過程中所應重視的。

洛陽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要將以旅游業作為核心,加強旅游業與全產業的融合,不同地區開發要體現不同特色,打造以旅游為主多種業態并存的復合型發展模式,促進工業、農、林、牧、副、漁與旅游業的融合,例如工業可以在圍繞洛陽牡丹、杜康酒、唐三彩等深加工方面下功夫,開發優質特色工藝品。另外,要利用其資源優勢,吸引投資,促進基礎工程的建設和重大項目的建設。創立健全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鼓勵并吸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建設、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文化科技項目研發和服務平臺建設。

(四)創新全方位管理、治理和監督協作體制機制。全域視角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是需要城市全方位配合的,管理和治理也是如此。城市為游客留下的印象是影響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城市的管理和治理要在建設時考慮,綜合利用本地區的資源、市場、品牌、產品,發揮各部門、各產業、各階層的力量,各個部門統籌協調,落實項目責任、治理責任,明確分工,強化市民責任意識,充分利用互聯網,建立健全全市以及各個景區、各大旅游企業的服務監督評價體系,鼓勵全民參與監督和評價。

(五)全域營銷,全民宣傳。在旅游新時代,個性化、定制化需求越來越高,營銷手段多變,新媒體、自媒體發展迅速。如何從營銷入手,打響洛陽旅游名聲重要方向。要對旅游宣傳營銷工作進行思考和規劃,創新營銷手段,規劃個性化營銷,突出營銷效果。要主動適應新形勢,創新思維,整合優勢資源,進行全域營銷,定制整體營銷策略,強強聯合,借力借勢,主動出擊,講好“洛陽故事”,樹好洛陽形象,多元化宣傳推介洛陽。借助互聯網優勢,結合智慧旅游大數據分析,精準分析、定位和服務。制定實施洛陽歷史文化名城形象宣傳計劃,積極開展城市形象推介,塑造良好形象。全民參與營銷,重視大眾利用各大網絡媒體平臺、視頻網站、公眾號等傳播“崇高唯美、包容開放、向善守正”的洛陽文化精神,借助自媒體傳播力量,鼓勵洛陽市民積極傳播洛陽美好形象,充分發揮市場活力。

主要參考文獻:

[1]厲新建,張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設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創新——以北京為例[J].人文地理,2013(3).

[2]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為[EB/OL].新華網,2016.2.9.

[3]楊瑞濤.歷史文化名城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以洛陽為例[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5).

猜你喜歡
全域旅游洛陽
文藝洛陽
洛陽正大劇院
洛陽戰“疫” 人大在行動
“立法為民”的洛陽實踐
洛陽自古繁華
全域旅游視角下嘉峪關市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