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三角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實證分析

2019-02-01 02:29趙雪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9年3期
關鍵詞:長三角地區金融發展經濟增長

趙雪

關鍵詞:長三角地區;金融發展;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12月1日

一、金融發展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

金融業的迅猛發展,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尤其是金融創新,其發展的速度和規模非常迅速,前所未有,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結構調整,同時也導致了不同區域間經濟增長差異。從一定程度來說,各個經濟體之間的競爭,從本質上來講都是關于資本的競爭,而在當前經濟體系中,資本競爭的強弱就主要取決于金融的發展。從全球范圍來看,某國或某地區金融資源的強弱將決定這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達程度,也會影響其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金融發展影響儲蓄、投資轉化。在資本流通的整個過程中,專業化的金融機構將直接參與其中,依靠自身的優勢獲得相關信息,提高效率,同時也有效降低了不必要的成本,積累和集聚更多的資本,實現儲蓄的規?;?。同時,集聚的大量儲蓄被充分地利用,金融機構通過多種渠道將其合理轉化,為資金需求者提供資金供給,降低生產過程所需要的成本。隨著金融市場的完善、金融體系的優化,儲蓄和投資間的轉化功能就越有效。金融在整個資本流通過程中發揮優勢,充當媒介的作用,提供資金支持,加速資本的循環與流通,為經濟建設服務,促進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二)金融發展的資源配置功能。金融創新蒸蒸日上,衍生出多種金融產品和工具,它們被有效地利用,可以使所有資源通過金融交易實現跨時間、跨空間的交換,達到最優的配置效果。從時間角度來說,現代金融的發展,可以使金融機構根據需求幫助人們實現資源在現在和未來的合理配置,人們可以將當前的資源儲蓄,以備未來之需,也可為解決當前的問題或滿足當前的需要,透支未來的資源。從空間角度來說,金融業的發展能夠降低地域的限制,實現跨空間的流動,擴大資本流動范圍,并廣泛地收集和利用信息,有效解決資本流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三)金融發展的創新功能。各種新技術的應用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但新技術的應用過程漫長,在研發和推廣階段都存在著風險,而金融機構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收集相關信息,對項目進行評估,選出最優的項目。金融發展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其創新功能,為新技術、新項目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金融創新必將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完善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為各機構提供更多樣化的金融服務,為新技術提供更廣闊的成長空間,為經濟增長提供更多的動力。

二、長三角地區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模型

(一)指標選取。本文將選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這個代表性指標來衡量長三角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根據經驗,銀行業的發展水平通常用金融資產總量、金融機構數量和所有制結構這些指標來衡,股票市場融資額和上市公司數、市場融資結構這些指標,是衡量證券業發展水平常用的,保險業的相關指標包括保費收入、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等。為了數據的可獲得性與代表性,本文將選取銀行業對經濟貢獻率、股票市場發展程度、保險市場發展程度作為金融發展水平的衡量指標進行模型建立。這四個衡量指標分別為:

1、Y(GRE)——地區經濟增長。選取該地區人均生產總值作為衡量指標,由于該指標數值較大,對其進行對數處理。

2、X2(BCE)——銀行業對經濟貢獻率。以存貸款均值與GDP的比值來衡量。

3、X3(DSM)——股票市場發展程度。選取股票市場籌資額來表示股票市場發展水平。

4、X4(DIM)——保險市場發展程度。選取保費收入來衡量保險市場發展程度。

各指標計算公式為:Y(GRE)=In(人均GDP);X2(BCE)=[(金融機構存貨款余額之和)/2]/GDP;X3(DSM)=股票市場籌資總額/GDP;X4(DIM)=保費收入/GDP。

(二)數據收集與分析。本文的數據樣本時間段為2006~2015年,以此為時間跨度進行收集與整理數據。查閱相關統計網站及年鑒,成功得到了基本數據,加以整理分析建模。

(三)模型建立。利用選取的四個指標建模。本文建立了模型:Y=β1+β2X2+β3X3+β4X4+u,利用軟件模型估計結果為:Y=3.542184+0.078473X2+3.299200X3-14.73003X4。

三、模型分析

(一)經濟意義檢驗。先看銀行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貧w結果表明銀行業對經濟貢獻率與經濟增長存在正相關關系,這說明銀行業的發展為總體經濟增長提供充足的資金。再看證券市場,其發展程度整體上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效果明顯。利用證券市場進行融資,是解決企業資金短缺的有效途徑之一。最后來看保險市場,保險市場的發展有一個過程,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適時地關注保險市場,關注社會福利的完善,將會發揮其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二)統計檢驗

1、擬合優度:,R2=0.953341,修正的可決系數為0.925346。這充分說明模型對樣本的擬合很好。

2、F檢驗:針對H0:?茁2=?茁3=?茁4=0,在給定顯著水平?琢=0.05的情況下,F(3,6)=4.76,可得F=34.05383>F(3,6)=4.76,應拒絕原假設,這說明回歸方程顯著,即三個衡量指標對經濟增長有顯著影響。

3、t檢驗:在給定顯著性水平a=0.05前提下,ta/2(n-k)=2.447。?茁1、?茁2、?茁3、?茁4與相對應的t統計量分別為12.68583、0.391511、4.365777、-1.719708,其絕對值不全大于ta/2(n-k)=2.447,這說明在顯著水平a=0.05的情況下,各個變量對經濟增長不全部具有顯著影響,這可能是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影響。

(三)計量經濟學檢驗。我們采用逐步回歸的處理方式,去驗證和解決多重共線性。分別作Y對X2、X3、X4的一元回歸,X3的修正可決系數最大,以X3為基礎,順次加入其他變量回歸。經過比較,新加入X2的方程改進最大,保留X2,剔除X4。最后修正多重共線性后的回歸結果為:Y=3.031899+0.167630X2+4.2880674X3。這說明,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銀行業和股票市場的發展程度對經濟發展起著促進作用,保險市場在經濟發展一定程度時才會發揮明顯的促進作用。

四、促進長三角地區金融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建議

(一)利用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機遇。各地政府應抓住機遇以此為契機,圍繞宏觀發展戰略,加強相互協作能力,促進上海與其他城市進一步合作,優勢互補,形成共同發展的新格局。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不僅為整個地區帶來巨大的機遇,也為其自身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經濟腹地。同時,隨著上海在國際地位的進一步提高,金融發展環境的進一步改善,長三角金融市場規模必將不斷擴大,金融整體實力大幅提高,為經濟增長與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促進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推動金融產品和體制創新。長三角地區是我國金融最發達、科教資源最豐富、創新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該地區有基礎、有條件,也有能力在金融創新發展上邁出新的步伐。地區間應借鑒先進經驗并結合自身特點,推進金融產品創新、體制創新,完善國有商業銀行綜合改革治理,進一步發揮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

(三)優化金融合作機制。各方應加強人才溝通,加強機構合作,共同應對潛在的風險。在宏觀層次上,進一步推動合作,打破行政區域的界限,發揮監管機構的主體作用,更廣闊地審視問題,有利于提高整體監管的水平,合理利用和配置資源,提高效率。

(四)完善長三角金融共同市場。各方協調推動外匯、票據、證券等市場的共同建設,建立標準化的制度,使市場更加規范,與國際接軌。增強市場的集聚功能,使其輻射更廣領域、更深層次。長三角地區要想保持領先地位,必須依托金融強有力的支撐。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促進市場范圍的擴大,提升企業生產經營能力,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增強地區整體競爭力,繼續保持優勢地位。

主要參考文獻:

[1]張珣.山東省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5.

[2]呂斐.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相關性研究[D].重慶:重慶工商大學,2014.

[3]周德才.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周期關系的實證分析[D].南昌:南昌大學,2015.

[4]趙振全.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研究[M].科學出版社,2013.

猜你喜歡
長三角地區金融發展經濟增長
金融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影響及對策實證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