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時代高校教師培訓的現實困境及應對策略

2019-02-03 09:37康敏
現代交際 2019年23期
關鍵詞:現實困境教師培訓應對策略

摘要:高校教師培訓工作是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性工程,目前在高校教師培訓設計上信息化教學技術相對匱乏,在培訓導向上師德師風培育相對薄弱,在培訓方式上個性化輔導培訓相對不足,在培訓評價上培訓效果反饋不充分,基于這些現實困境,推動培訓內容供給側結構改革,以提升師德修養為導向推動教師培訓格局優化,完善培訓評價和建設培訓學習共同體,以期實現新時代高校教師培訓工作的路徑突破。

關鍵詞:教師培訓 現實困境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3-0159-02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1]。教師是教育的根本,高校承擔著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時代重任,高校教師是高等教育的主力軍,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在大學發展中始終居于基礎性地位。在新時代教育新常態下,高校教師育人水平提升和專業能力增強顯得尤為迫切,從國家層面到學校層面,再到教師層面,對高校教師培訓的需求層次越來越高,從培訓理念、培訓模式、教學方法、效果評價等方面對高校教師培訓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新時代高校教師培訓工作的重要意義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曾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全黨全社會尊師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2]。高校教師培訓質量關聯著教師教學育人能力的提升情況,也關涉高校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教學改進工作,并最終反饋傳導在高校教育質量晉升的進程中。邁入新時代,國家進一步的改革發展對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標準,高校教師培訓的現實意義因此更加凸顯。認真有效地組織教師培訓是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迫切需要,對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強化育人導向具有極為重要的實踐價值,也是高校教師自身職業生涯發展的內在需要。

1.高校教師培訓是落實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性工程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學校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創新型的教師隊伍?!兑庖姟钒烟岣邔W校教師質量作為高等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內容,而提高教師質量重點在于增強教師的育人水平和業務能力,有效路徑在于認真抓好高校教師培訓工作。只有切實做好高校教師培訓,深入、扎實地完成各項高質量的教師進修、研習組織工作,讓教師享有充分良好的“充電”機會,并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加以運用,通過教學實踐、在職進修、再實踐再總結,才能切實提高教師隊伍的教書育人工作能力。

2.高校教師培訓是高校教師完善教學育人職業生涯的內在需要

高校教師作為學歷層次較高的專業技術人員,一般職業成就動機較高,從教師職業生涯發展來看,高校濃厚的教學研究氛圍有助于增強教師自身的職業存在感,而搭建集體學習、研修的機會平臺,為高校在職教師創造更多更好的教學培訓、科研進修相關的時空條件,才能較好地滿足教師職業發展中的自我實現需要,提高教師對高校的職業歸屬感,引領高校教師將教學育人工作充分融入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激發教書育人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效保障高校教師隊伍整體的穩定發展和提質增效。

二、新時代高校教師培訓工作的現實困境

反觀目前高校教師培訓工作開展,還存在一些現實困境,諸如在培訓中偏于純理論講授,操作性培訓缺乏;對于所在專業發展和專業知識較重視,對師德師風等強調相對不足;受制于現實的師資和課堂學習條件,培訓模式上更偏重集體上課學習,個性化指導缺乏;在教師培訓工作的后續跟蹤評價工作中,更多流于形式,而實質效果不明顯。這些現實困境制約著教師培訓實際效能的發揮,需要深入探究和尋求積極應對。

1.培訓設計過于倚重理論課程學習,信息化教學技術方法相對匱乏

在開展的高校教師培訓工作實際中,很多課程設計上偏重于教學科研的理論學習,諸如教學理論學習、學校管理課程、學生日常管理、心理輔導課程等,參加培訓學習的高校教師更多接受的供給課程是這類理論課程,而相關信息化課程設計展示方法、教學反饋評價方法等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教學技術方法相對匱乏。因為是借助新型的教學技術與方法,而很多高校教師尤其是年齡偏大的老師,對于新型教學技術方法不熟悉或缺乏認識,諸如微信發布、微視頻、二次元文化社區等微時代的符號表征認識不足,面對00后學生逐漸為主的大學課堂,如何讓課堂教學貼近學生需求和激發學生求知興趣,這些信息化領域增強教學能力的教師學習需求,在現有教師培訓課程中并沒有獲得應當的反饋。

2.在培訓導向上過于倚重實用知識,師德師風培育力度相對薄弱

由于高校教師作為專業技術群體,專業教學能力、業務素養是評估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在現實中“當下高校教師培訓內在價值理性上的偏差,更多的培訓以工具理性為導向,側重教師教書育人基本技能的提升,而忽視了培訓應有的價值理性,忽視了對教師進行師德師風方面的教育和提升”[3]。而從提升高校教師專業教學能力、業務素養的角度出發,一般的教師培訓會側重于設置系統的專業教學相關培訓課程,把促進高校教師專業發展作為出發點,致力于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技術應用水平和增強教學實踐能力。而反觀在高等教育領域出現的學術腐敗、師德滑坡等負面信息,目前加強師德修養培育的現實需要已經非常突出。雖然近年來師德修養提升等相關主題在高校教師培訓工作中越來越得到重視,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就整體而言,教師培訓仍然是以教書育人專業技能為主,純粹的師德修養模塊培訓沒有獲得足夠的投入,更多的是從宣傳或輿論層面回應社會對師德師風建設的關切,在固有的教師培訓體系上并沒有及時的根本性的改觀。

3.在培訓方式上過于倚重團體修習,個性化輔導培訓相對不足

高校教師由于日常教學工作任務較多,在參加業務培訓時更傾向于有針對性地強化自身專業教學的薄弱環節,對于能力相對欠缺的業務領域進行專門補習和提升,以有效提高教學育人能力和素養。因此,高校教師培訓工作中的個性化需求非常凸顯。但是當下多數培訓課程在設置上還是以集中培訓和團體學習為主,對于教師的個性化培訓需求無法給予充分的滿足。相對呆板的上課集中學習形式由于無法有效地激發教師的參訓積極性,很多老師在接受培訓課程學習時會疲于應付,出現了“為培訓而培訓”的現象。又由于很多學校規定在職教師年度內必須參加一定的教師培訓課程并拿到結業證書,導致實際工作中部分老師偏重培訓學習的完成次數和時間成本,甚至有的老師參加教師培訓是為了完成年終考核任務。

4.在培訓評價上過于倚重形式流程,培訓效果反饋不充分

眾所周知,在教師培訓工作中對培訓的評價反饋是重要的影響因素。通過培訓評價,培訓主辦方可以參照培訓評價來了解參訓教師的學習實效,來評估培訓活動的實際效果。而現實中在培訓評價上常常過于倚重形式和流程,甚至為了完成評價任務而設置培訓評價環節,培訓工作評價陷于形式化的尷尬處境。形式化的培訓評價由于缺乏對參訓教師學習效果的真實檢驗,培訓的實際效果反饋不暢通,難以發揮高校教師培訓作為教師職業能力發展橋梁的應有作用。

三、新時代高校教師培訓工作的路徑突破

基于高校教師培訓工作的現實困境,為了更好地開展高校教師培訓工作,充分發揮教師培訓在建設新時代高等教育師資隊伍中的應有作用,需要根據新時代高校教師的工作需要積極更新培訓理念和思路,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檢視現有困境和問題,以教育培訓效能提升為工作靶向,努力推動高校教師培訓工作的內涵建設和質量優化。

1.立足教師教學能力需要,堅持培訓內容供給側結構改革

有效開展高校教師培訓,必須立足教師實際教學能力強化需要,圍繞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培訓需求,認真總結和厘清當前高校教師所欠缺的信息化教學技術關鍵不足和短板,有側重、有針對性地優化教師培訓內容,轉變偏重純粹理論課程學習的培訓方式。要以教師實際教學需要為導向,包括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教學應用、新媒體互動方法、學科發展前沿等新時代的教學需要,合理納入最新的信息技術傳授、遠程教育培訓、互動學習理念,從供給側結構改革著手,優化教師培訓課程內容,充分滿足新時代高校教師教學素養強化的需求。

2.堅持以提升師德修養為導向,推動教師培訓格局優化

師德師風建設在教師素養提升中居于首要地位,必須堅持將師德修養作為新時代高校教師培訓格局優化的調整方向。高校教師培訓工作要把師德師風作為最重要的價值導向,逐漸調整目前以專業教學為側重的培訓模式,在師德師風建設融入教師培訓工作中堅持“潤物細無聲”,注重浸潤式教學,既要旗幟鮮明講師德建設,又要重視道德建設的有效滲入。在已有培訓課程中適時融入師德師風的主題內容,在每一次教師培訓工作中安排專門的師德修養主題培訓,從反對學術腐敗、凈化師生關系等要素切入,從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培訓評價等方面進行格局優化,組織學習教育領域先進人物典型,以“四有”好老師為標桿,引導廣大教師強化師德修養,堅持為人師表、行為世范,堅定教書育人的崇高理想信念。

3.以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切入,完善培訓評價和建設培訓學習共同體

以高校教師職業生涯發展作為培訓課程切入,堅持終生學習理念,以高校教師發展成長作為調研切入點,在培訓工作中著重優化和完善評價機制和方式,有效發揮培訓評價的導向效能,積極釋放評價反饋對改進教師工作的督促作用。通過改革創新培訓工作內容安排,優化培訓方式方法,努力建設培訓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建設中要尊重高校教師的個性化培訓需求,通過調研充分了解參訓教師的培訓需要,嘗試根據每個教師的培訓需要開展專門的指導學習,充分滿足教師的業務素養強化需求,同時在工作開展中注重采用體驗式、參與式、活動式的培訓方法,既要改善教師教學知識結構,更要激發教師的學習培訓熱情,提高培訓學習活動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更好服務于新時代高校師資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

[3]馬莉.教育新常態下高校教師培訓:價值意義、實踐困境與實現徑路[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10):99-100.

責任編輯:景辰

[作者簡介]康敏,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服裝學院專職輔導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猜你喜歡
現實困境教師培訓應對策略
建筑工程造價控制的現實困境和對策分析
中國網絡民主發展的現實困境及優化對策
淺析混合學習模式下的教師培訓網絡課程設計策略
筑牢洪災后的輿情“堤壩”
城鎮化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培訓探析
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MOOC時代創新區域教師培訓課程建設研究
自然保護區社區參與現實困境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