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德州的啟示

2019-02-03 09:37郭明亮
現代交際 2019年23期
關鍵詞:民營經濟獨角獸高質量發展

摘要:改革開放實踐證明,民營經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作為最富活力和創造力的市場主體,對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增加就業、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意義重大。浙江作為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通過分析浙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經驗,旨在為德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民營經濟 高質量發展 獨角獸

中圖分類號:F2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3-0254-02

2019年胡潤研究院發布《一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報告,本次共有202家獨角獸企業上榜,從分布區域看,除北京、上海外,浙江緊隨其后,獨角獸企業上榜數量達到21家,總估值超過1.3萬億。浙江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績,與其強大的民營經濟實力密切相關。在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浙江占比近1/4,連續20年位居全國第一。因此,分析對比浙江民營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對于促進德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一、浙江民營經濟發展基本經驗

縱觀全國各地,民營經濟都曾歷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浙江也不例外。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發展,浙江民營經濟發展優勢越來越明顯、實力越來越強。截止到2018年6月底,浙江民營經濟主體達到 596.6 萬戶,其中,民營企業總量193.4萬戶,個體工商戶403.2萬戶。浙江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例為65.4%,居全國領先地位。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例為58.3%,遠遠超過國有和國有控股及其他經濟類型企業投資,成為浙江經濟投資的主力軍。浙江民營經濟活力不斷釋放,為全省創造了56%的稅收、77%的外貿出口和80%的就業崗位,已成為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1.解放思想,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是基本前提

民營經濟,核心在民。浙江民營經濟之所以能夠不斷創造輝煌,與其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是分不開的。上世紀70年代末,正值國家商品嚴重短缺,在資源稟賦并不發達的浙江就開始發展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非農產業,在當時特殊的市場體制下,一些人冒著風險開始早期的市場經濟探索,淘到了第一桶金,為后期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最原始的資本積累。在當時社會背景下,浙江各級政府沒有利用僵化教條的計劃經濟藩籬來打擊和禁止以家庭為單位的工商業行為,把民營經濟的幼苗扼殺在搖籃之中,而是通過制度創新、充分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為其商品交易流通提供便利,為浙江民營經濟后續發展壯大奠定了重要基礎。

2.傳承浙商文化,發揮企業家精神是內在基因

浙商素有工商兼本的文化傳統,浙商文化始終在傳承與創新中砥礪前行。從本質上看,盡管不同發展階段浙商肩負的歷史使命有所不同,歸根到底,浙江民營經濟之所以能夠走在全國前列,離不開那些敢拼敢干、不怕吃苦的創業者們,正是他們憑著“四千精神”“三板精神”和“兩吃精神”,使浙江民營經濟在全國迅速脫穎而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內外經貿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四新”經濟迅猛發展,面對“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浙商精神被不斷賦予新的內涵,從老“四千精神”到新“四千精神”,再到馬云提出的新“四千精神”(千差萬別、千變萬化、千思萬想、千家萬戶),代表的分別是不同的發展階段對浙商精神的傳承與總結。

3.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是根本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強調,對政府官員與民營企業家之間,要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關于如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并對什么是“親”、什么是“請”,如何既做到“親”、又保持好“清”,總書記都進行了大量論述。新時代新背景下,隨著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政府職能不斷轉變,政商關系也朝著一個更加良性健康的方向進行改善。為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浙江以不斷轉變政府職能為抓手,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切入點,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放管服”改革力度,從嘗試“四張清單一張網”到“最多跑一次”改革,使營商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通過改革,一方面,可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配置的直接干預,加強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通過發揮信息技術聯通作用,以“互聯網+”為紐帶,提高辦事、審批效能,優化服務,為企業節約成本,激發市場活力。通過建立健全要素流通市場,降低競爭門檻,為浙江民營經濟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

二、浙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德州的啟示

1.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民營經濟核心競爭力

浙商精神的重要本質即創新。促進德州民營經濟提質增速,關鍵是要敢于突破各種桎梏藩籬,有敢為天下先的氣度與胸懷。一是要堅持以創新為第一動力,搞好平臺建設。鼓勵企業與高??蒲性核?、產業研究院等科研團隊對接合作,建立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加快科技成果產出和轉化。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和產品更新換代,建立多元化、系列化產品體系;圍繞技術設備升級、產品質量提升,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淘汰落后裝備和工藝。二是要不斷提升民營企業管理水平。利用現代企業制度、現代產權制度、民主決策、法人治理結構等現代管理手段和理念取代以往家族式、家庭作坊式粗放管理,完善企業生產流程和組織結構,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三是要不斷強化品牌意識,加強質量管理。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質量標準,將質量要求貫穿于生產經營的全過程,贏得消費者認可。通過積極參與制定標準,打造品牌,增強消費者認可度、信賴度,不斷提升盈利規模和水平。

2.積極整合資源,增強要素支撐

破解民營經濟發展難題,關鍵還是要突破人才、資金、土地限制。一是加大人才引進與培育力度。以“黃金30條”人才政策為依托,全方位開展招才引智,不拘一格引進各層次高水平專業人才,樹立“不為我有、但為我用”的人才觀。創新人才使用、激勵機制,在股權分配、績效獎補、戶籍、醫療、教育、住房等方面完善配套,既要讓人才進的來,還要讓人才留得住。同時,對本土民營企業家,可通過建立企業家人才庫形式,列支專項資金,組織企業家進行專項培育,灌輸先進理念,提升管理運營水平,培育企業家精神。二是瞄準民營企業資金鏈關鍵環節,在投融資、擔保、貼息等方面加大改革,進行信貸產品和業務創新。銀行要切實轉變職能,為企業搞好各類服務。同時,對發展前景較好、科技含量高的民營企業,要及時納入上市公司后備資源庫,通過“綠色通道”方式,加快企業掛牌上市。不斷強化企業信用意識,加強企業資金鏈、擔保鏈風險防控,防止發生系統性風險。三是集約節約土地,解決土地指標難問題。在土地增量上,用地指標優先向資質較好的強企、大項目傾斜。土地存量上,可通過閑置土地專項整治活動,盤活閑置、低效土地,提升土地效用。同時,不斷創新土地利用方式,通過發展共享經濟、合作經濟等形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單位面積投資強度。

3.不斷提升服務,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優化作為提升城市發展軟實力的重要手段,越來越受到重視。首先,各級黨委及政府部門要主動作為,敢于擔當,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個健康”重要論述精神,為民營企業搞好服務,推動雙方在互利共信、公開透明、依法依規的軌道上實現密切、良性互動。其次,針對當前民營企業項目審批難、貸款手續多、成本壓力大等現實困難,政府部門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更大范圍、更多層面、更大力度上進一步簡政放權。借鑒浙江“最多跑一次”成功經驗和做法,對行政審批手續進行流程再造,并接受社會監督。全面清理和規范各種不合理收費,減輕民營企業經營成本和稅費壓力,使民營經濟能夠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祖強.推動浙江民營經濟實現新飛躍[J].浙江經濟,2019(2).

[2]潘士遠.浙江民營經濟發展啟示[J].四川日報,2018(11).

[3]鄭宇明.浙江民營經濟發展的實踐與探索[J].吉林日報,2018(11).

責任編輯:張蕊

[作者簡介]郭明亮,中共德州市委黨校經濟學部講師,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

猜你喜歡
民營經濟獨角獸高質量發展
吃眼淚的小獨角獸
中國的獨角獸在哪里?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探析民營經濟的發展對于我國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認不出了
尋找獨角獸
東遼縣發展民營經濟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