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社會發展理想論

2019-02-03 09:37王藝騰
現代交際 2019年23期
關鍵詞:共產主義馬克思理想

摘要:馬克思社會發展理想論同馬克思社會發展本質論、社會發展規律論、社會發展有機體論等一同構成了馬克思唯物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對社會發展理想及其相關概念進行了溯源和解讀,進而考察了馬克思社會發展理想的思想來源;其次,分析了馬克思對前人社會發展理想的批判和繼承;再次,對馬克思社會發展理想的內涵進行了探析,闡明了其對未來社會發展的一般構想;最后指出,在新時代重溫馬克思社會發展理想對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亦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社會發展理想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唯物史觀

中圖分類號:D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3-0227-03

社會理想本質上是人們在對歷史的深刻把握,并基于對現實的敏銳洞察之上而對未來的社會理念、社會組織、社會制度和社會關系的大膽想象。迄今為止,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構想的共產主義理想是最為科學的社會理想,它不僅為全人類指明了發展方向,還是我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最終指向。

一、理想,一個人類發展史上的永恒字眼

理想,一直被喻為指引個體和社會前行的航標燈。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就是個體和社會不斷創造并實現理想的過程。這不僅體現了人的自由意志的能動性,也展現了人因擁有理想且能夠實現理想的崇高性。

1.人是具有“理想”的存在

在西方神話《創世紀》中,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偷吃了智慧之果,人從此有了智慧。而人有了智慧,有了理性之后便意識到自身存在的有限性;一旦意識到個體的有限存在,人總是力圖擺脫現實的束縛,超越經驗世界;總是渴望探究自身存在的意義,進而追求令人神往的理想世界。馬克思說,“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1],這表明人絕不會只像植物、動物一般消極地等待自然的恩賜,而會極力按照人的需要、興趣、動機創造和追求自己的生活。列寧說,“世界不會滿足人,人決心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2]??ㄎ鳡栐凇度苏摗分姓f,人總是在不斷地確認“建設一個人自己的世界、一個‘理想世界的力量”[3]。這都說明了人是一種理想性的存在,理想具體表征了人的內在尺度。

2.人的理想與社會發展理想

從詞源上看,作為名詞的“理想”一詞,英文是ideal,拉丁文是idealis,譯為:理想、典范、目標。在《辭?!泛透靼姹镜臐h語詞典中,理想被解釋為“同個體或人類對未來的奮斗目標或完善境界相聯系著的有實現可能性的希望、期待或想象”。綜合上面的解釋,我們可以得知,一方面,理想不同于幻想,它是一種有依據的、合理的想象。另一方面,個人理想必定以社會理想為導向。這是因為,人作為社會關系的具體承擔者,其理想在現實性、歷史性的意義上則一定會表現為“社會理想”。所以說,無論是個體理想還是社會理想,本質上都是人們對未來社會的超前性認識,是對美好的社會交往關系、社會管理模式、社會運行方式等的向往。理想雖然只是作為觀念而未成為現實,卻對人的生活具有指引作用。

3.作為社會理想的共產主義理想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們一直自覺把為人類構建美好的社會生活圖景當作自己的使命。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描述過這樣的愿景:“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盵4]馬恩在此指的“新社會”“聯合體”,便是共產主義社會。實現全人類的徹底解放,走向自由人的聯合體,便是馬恩的社會理想。在共產主義社會中,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精神、文化產品極大豐富??稍诖酥?,共產主義并沒有實現過。但作為一種社會理想,它是目前為止歷史上所產生的眾多社會理想中最科學的,這是因為,唯物史觀的創立使馬克思的社會理想從一般理論上升為科學理論。

二、追問,馬克思社會發展理想的淵源

馬克思社會發展理想科學性、革命性的形成,有著天然的文化土壤和深厚的思想來源。它是馬克思根據現實歷史情境繼承和改造前人思想的結果。這些前人的社會發展思想寄托了他們對“理想社會”何以可能的追問,無疑對馬克思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1.從理想國到上帝之城

柏拉圖是較早探討人類應該追求何種理想社會的西方哲學家。他在《理想國》一書中描述了對理想社會和幸福生活的許多憧憬,而他建構的理想國的根本出發點是為了尋求正義和美德,他認為這應是一個城邦穩定發展的基礎。在柏拉圖看來,要治理好一個城邦,其統治者應該是“哲學王”,因為只有真正的哲人才具有最高的善?!罢軐W王”統治著下層的武士和生產者,當這三個社會階級各司其職,恪守自己的德性時,這樣的國家就達到了正義。但柏拉圖的“理想國”卻被歷史證明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馬克思說,“他的理想國只是埃及種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5],原因不過是這種氏族制的社會形態在當時的社會中早已喪失了必然性的根據。

到了中世紀神學家奧古斯丁那里,他在《上帝之城》中集中概括了基督教神學的社會理想。奧古斯丁依據人類原罪救贖說,區分了所謂“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上帝之城代表最高的善,是和平、和諧的樂園,在這里沒有人會遭受戰爭的苦難,不論是他自已造成的還是來自旁人的;在這里地位低的人不會嫉妒任何地位高的人,因為沒有人覬覦他不能得到的位置;因此,無論天分資質的高低,每個人都會繼續得到滿足,享受永生的幸福。然而世人之城大為不同,就其本性而言它是不完美的,因為它是人性敗壞的產物。這里的人們無論多富足,也注定被上帝拋棄,遭受魔鬼統治的痛苦。完美的上帝之城表達了奧古斯丁對理想社會的期許。

2.從黃金國到永久和平

啟蒙時期的思想家表現出對社會理想的另一番見解。18世紀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是一個“經濟理想主義者”,他認為應該把世界看成一個樂園。他的理想社會是一個經濟繁榮而人人遵德守法的“黃金國”。在這個國度,人們過著富足、滿意的生活。由于物質的富有,人們也就沒有私欲、貪婪的心念,沒有競爭掠奪的行為,當然也就不會滋生出犯罪,于是也就無需法院、監獄。只有人們研究科學、從事文藝和教育活動的社會體系。這種理想,是伏爾泰通過小說《老實人》表達出來的。盡管是一種文學理想,卻表達了他的渴望。同時期的思想家盧梭,他期待未來社會不會有乞丐,也不存在富豪,“沒有一個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購買另一個人,也沒有一個公民窮得不得不出賣自身”。在這里,盧梭追求的是未來社會人與人經濟上的平等。

而到了德國學者康德那里,他認為人類社會的最終目標是要達到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即自由與法治充分結合的公民社會和永久和平的世界公民狀態??档抡J為,建成如此這般的公民社會,是人類在自然界中應當著重思考和解決的首要問題,因為“唯有在這樣的社會里,大自然的最高目標,亦即她那全部稟賦的發展,才能在人類的身上得以實現”[6]8-9??档逻€對這一公民社會的主要特征進行了設想和規定,比如說:這個社會實行共和制;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相互平等尊重并享有高度自由,但也要受到必要的法律系統的約束;此外,社會風俗良好、治理安定有序;能夠體現人文精神的文藝事業得到高度的充分的發展;人的各方面的才能得到完善的多樣的發揮……總之,在康德那里,理想社會就是能“把人引向人性的最高階段的一種狀態”[6]14。

3.從烏托邦到和諧公社

15—17世紀,西歐各國處于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時期,也就是新興資產階級通過圈地運動和殖民掠奪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時期。英國政治家托馬斯·莫爾看到早期無產者和勞動人民的苦難,注意到人與人之間存在不平等和剝削的現象。在其著作《烏托邦》中刻畫了一個美好的社會。在那里,城市與鄉村之間沒有差距、沒有對立,人民沒有私有財產,而是有計劃地從事生產,實行按需分配。受到《烏托邦》的影響,意大利的康帕內拉在《太陽城》中進一步描繪一個財產公有、共同勞動的理想社會。到了19世紀上半葉,法國學者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學者歐文將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發展到最為成熟的階段。比如說,圣西門提出“實業制度”,希望自己的社會改革方案能被法國的領導者所接受。而傅立葉則試圖組建“法郎吉”(即有共同目標的集體)的試驗,提出以“和諧社會”代替資本主義。作為工廠主的歐文,還曾倡導建立“新和諧”公社,實行財產公有,但他的共產主義試驗最終以失敗告終。

可以說,從莫爾的《烏托邦》、康帕內拉的《太陽城》到圣西門的“實業制度”和歐文的“和諧公社”,空想社會主義者們向我們描繪了一個個沒有剝削、壓迫和社會不公正、不平等現象的理想社會形態。但理想中的美好社會并不會憑空而降,馬克思認為,只有社會歷史的現實發展才能決定未來理想社會的形成,我們可以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對未來的幸福社會作大致的構想,但這些構想也要時刻接受實踐的檢驗??偟膩碚f,空想社會主義構成了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形成的理論土壤。

三、批判,馬克思社會發展理想的確立

恩格斯指出:“每一個時代的哲學作為分工的一個特定的領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驅傳給它而它便由此出發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為前提?!盵7]612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想正是在對前人理論的反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以及在無產階級的實踐斗爭中所建構起來的。

1.始終以揚棄前人思想為立足點

在馬克思看來,不同時期的思想家們的學說尖銳地揭露了各個時代的種種弊端,對未來社會提出了許多積極的主張。但是,由于不同歷史境況的制約和論者本人的局限,他們基本上都不能正確理解現代歷史進程的本質,因而也更無法從根本上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及其發展規律。究其原因,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大多是從道德上、道義上譴責和否定現實杜會,而沒有對隱藏在社會現實背后的經濟關系和制度體系進行追問和批判,進而找到合理出路。如果繼續追問,這源于他們在分析和解讀社會歷史進程的方法論上不能夠上升到科學的高度。而馬克思先前在對德國古典哲學的批判之上,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并以此為指導最終確立了以“消滅異化、實現全人類解放”為旨歸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2.始終以現實的人為出發點

馬克思社會發展理想的出發點始終是現實的個人,這是站在社會歷史的高度來對人進行規定。馬克思曾指出,現實的人是“他們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包括他們已有的和由他們自己的活動創造出來的物質生活條件”[7]146,這樣就不僅僅把人放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來理解,還把人放在更為具體的物質生產中來理解。要指出的是,這里所說的現實的人,絕對不是某種僵死的教條,也不是某種抽象的范疇?,F實的人為了維持生命,滿足需要,不停地與自然界進行交換、與他人開展交往,是“最為具體的人”。馬克思指出“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7]152,在現實生活中,人一方面受到自身和外在條件的限制;而另一方面,人又能夠突破自身,把握客觀規律,實現理想和目標?,F實的人為馬克思社會理想的實現奠定了主體基礎。

3.始終以社會實踐為基本點

馬克思指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在馬克思那里,實踐指的是作為社會生活之本質規定的人類的感性活動。這里應指出,社會實踐不能看作單個的、孤立的人的實踐,而應看作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現實的人有目的改變現存狀況的實踐。馬克思指出,社會實踐為共產主義理想社會的實現提供了現實基礎與無限空間。一方面,馬克思始終將實踐建立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之下,把人的實踐看作人對當下生存方式的否定,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歷史性和暫時性。另一方面,馬克思指出實踐是社會的、具體的,而不是大腦中的思維活動。在這個意義上,為了實現理想,就需要有從事實踐的人。只有這樣的實踐才是可觀的、可經驗的,亦是可操作的,這便為馬克思社會發展理想找到了得以實現的具體途徑。

四、探尋,馬克思社會發展理想的圖景

馬克思關于社會理想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人的解放,這時的人將成為全面占有其本質的人,這就必須有極大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來為其實現作保障,同時還需要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解放自己的無產階級。

1.馬克思社會發展理想的價值目標——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社會發展理想的首要價值目標。馬克思曾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處于全面異化的狀態,但旨在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要求人自由、自主、自愿地從事勞動,而不是被迫想要逃避勞動。此外,馬克思還主張要通過個性來體現人的自由的發展。在這個意義上,全面發展其個性的人能夠超越其所處的偶然性的生存條件,并能夠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這里,全面發展有幾個重要含義:第一,全面發展旨在實現人的需要的全面發展。第二,全面發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發展。第三,全面發展是社會中每一個人的發展。這三點含義立足于人的歷史實踐和生存狀態,它們之間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共同闡釋了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一價值目標。

2.馬克思社會發展理想的物質基礎——物質財富極大豐富

共產主義作為科學的社會理想必然不會只空有其思想理論,它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社會物質財富極大發展的客觀基礎之上的。馬克思認為,人作為自然存在物,首先必然要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因而人的解放必然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這一設想同資本主義發展的現實邏輯相吻合。實際上,在馬克思所生活的時代,資本主義展現出蓬勃旺盛的生機。如馬克思所說,“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7]405。實踐證明,這一制度能夠大力促進社會物質財富的發展和積累。因此,資本主義制度所創造的大量財富為人的解放、人的需求的滿足創造了可能性,同時還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奠定了可靠基礎。

3.馬克思社會發展理想的主體力量——無產階級

馬克思站在唯物史觀的立場上,揭示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即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進而走向共產主義的結論,并明確了實現這一偉大變革的力量——無產階級。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還產生了將要運用這種武器的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盵7]406這是因為,在社會歷史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之后,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這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霸诋斍巴Y產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只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盵7]366無產階級是近代大工業的產物,他們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代表著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真正為“消滅私有制,解放全人類”而奮斗的階級。這進一步確證了馬克思社會發展理想的真理性。

五、結語

正是在對“實然”世界的批判反思中,馬克思科學預測了未來社會的理想狀態,為人類構建了“應然”的共產主義世界。但他說:“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不是現實應當與之相適應的理想。我們所稱之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盵7]166在這里,馬克思并沒有將共產主義理解為發生在遙遠的未來的事件,而是看作當下消滅現存的運動和人們的現實生活。馬克思還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7]669,這也體現了馬克思社會發展理想的現實性與理想性的統一,也正是這種特質使馬克思的社會理想成為指引人類前行的信念。要指出的是,馬克思所闡發的“兩個必然”“兩個絕不會”的思想,進一步證實了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是不容懷疑的,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邏輯,也是人們社會活動的規律。但共產主義的發展歷程同時又是漫長、復雜、艱辛的,需要我們立足新時代、新方位,辯證看待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關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因其遠大而為理想,信念因其執著而為信念”“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8]。當下,重溫馬克思關于社會發展理想的論述,對于補足人們精神上的“鈣”,引導人們正確地看待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鼓舞人們不斷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而最終向共產主義邁進,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

[2]列寧.列寧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83.

[3]卡西爾.人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389。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47.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4.

[6]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

責任編輯:景辰

[作者簡介]王藝騰,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2017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猜你喜歡
共產主義馬克思理想
最有思想的句子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卡爾·馬克思:世界的精神》
科學把握共產主義長期性與階段性的有機統一
李海青:共產主義的歷史現實性與邏輯必然性
共產主義就在你我的奮斗中
理想
別開生面的描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