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職學生特點,改進電工基礎的教學方法

2019-02-10 10:54何海娟趙爽
現代職業教育·中職中專 2019年12期
關鍵詞:電工基礎中職

何海娟 趙爽

[摘? ? ? ? ? ?要]? 電工基礎是中職學校的重要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幾乎所有工科類專業都會開設這門課程,但是這門課程中有些內容對中職學生來說確實難以理解。因為難學,所以學生就更怕學。如何讓學生理解并學好這門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需要通過多種手段,比如優化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實驗教學等多種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

[關? ? 鍵? ?詞]? 電工基礎;教學方法;對比法;中職學生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154-02

電工基礎作為中職學校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多個專業均開設了這一課程,如電子類專業、機電類專業和汽車維修專業等,幾乎所有工科類專業都會開設這門課程。這門課程雖然有很多版本,但是基本內容差不多,其中電路基礎知識、直流電以及磁場與電磁感性等內容均是本課程的重要知識章節。整體而言,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能力普遍不強,有些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有些學生的學習習慣很差,電工基礎課程中的原理枯燥難懂,對他們來說確實難以理解。因為難學,所以學生就更怕學。面對這樣的教育對象,對于教師而言,如何更加高效地進行日常教學工作,引導中職學生掌握本專業學科知識,提升學生知識應用意識以及能力是任課教師關注的重要內容。本文將結合筆者多年一線教學經驗,談談基于中職學生特點創新電工基礎教學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了解教學對象,優化教學內容

備課中的學情分析非常重要,學生普遍基礎相對較弱,任課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對專業知識進行精簡,使學生能夠聚焦知識的應用和分析,原來的課程內容可以適當地刪改,在教學過程中提升新知識、新技能的比重,對重點知識進行精講以及細講,對非重點知識不占用過多教學時間。以電磁的教學為例,該內容初中物理早已涉及,因此在突出電磁現象的分析與探討中,由于該內容較為抽象,因此教師需利用多媒體實驗,借助視頻以及實驗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明確重點內容以及難點模板,不能混淆“難點”與“重點”。如電工基礎的理論性比較強的內容,是單招升學考試的重點內容,但對就業班的學生來說學習起來難度有點大,如果也作為重點內容的話有點牽強,這些內容可以利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作一個淺顯的了解即可?;A知識應注重教學層次,深入淺出地把握整合教學進度,教師不要自以為很容易就一帶而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是需要穩步推進的,教師需要與學生保持溝通,通過信息搜集與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完整地學習相關知識。

二、重視新課程內容的導入,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欲望

新課程內容的導入既是教學工作的基礎環節,同時也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路徑。對電工基礎課程而言,由于抽象內容較多,學生對相關章節的理解具有一定難度,因此為了讓學生保持學習的持續性,可創新課程導入形式,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一)設疑導入法

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借助有效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最后導入新知識、新內容。以基爾霍夫定律的教學為例,學生可以利用電阻并串聯電路知識解決相關實際問題,此時,教師在原有基礎上對電路問題加大難度,通過新增一個電阻,增加了學生理解電路問題的難度。學生發現,用歐姆定律并不能輕易解決問題,學生產生學習困惑時,教師引入復雜電路的概念,并向學生說明,復雜電路問題需要借助新定理、新方法才能解決,隨后教師逐步過渡到對基爾霍夫定律的介紹。由此可見,這種教學模式在導入新內容上是由問題驅動的,是逐步導入的,幫助學生在探究問題中發現新思路,增強持續學習的內在驅動力。

(二)演示導入法

電工基礎課程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特征,由于整體內容框架較為抽象,需要借助演示實驗幫助學生梳理學習難點,提升整個教學的可視化程度。以電磁感應現象的教學為例,學生已經學習了電生磁的內容,需要進一步對原有知識進行拓展,探究磁生點的可行性,因此教師需要利用直導體電磁感應現象與螺旋線圈電磁感應現象的實驗,讓學生真切感受電磁現象,隨后進入與電磁感應相關的內容。這樣引出新課既直觀、自然,又富有吸引力。

(三)生活實例導入法

日常生活中也涉及諸多電工學問題,如鳥能夠站在高壓電線上的原理是什么?家庭用電220V電壓屬于直流電還是交流電?另外每月產生的電費是如何計算的?通過生活現象以及生活案例引發學生思考,為導入新課學習作好鋪墊與引子,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專注度。

借助電工基礎知識來解釋生活現象,使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以磁場與磁路以及電磁感應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向學生展示和諧號動車以及磁懸浮列車的運行模式,讓學生感受到高科技與所學知識之間的必要聯系,不斷挖掘學生學習和應用知識的潛力。以電能和電功率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電費這一常見生活現象作為引子,讓學生觀察電器說明書中“額定功率和穩定電壓”,并將其與教學知識相結合,由此帶動學生積極思考“我家電費是多少”,這樣聯系生活教學電學知識,學生容易理解,同時還使所學知識極具實用價值。

三、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全面提升教學的可視化程度

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專業教學之中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并且能夠將專業知識難點內容以及重點內容進行可視化展示,避免抽象內容給學生造成的學習困惑?,F階段,在電工基礎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極為普遍。電工基礎諸多內容較為抽象,不及時對抽象知識點進行梳理和優化,學生容易失去學習信心。這時教師可以利用Powerpoint,Authoware,Flash等軟件制作逼真的演示實驗,對抽象概念進行動態研發,將抽象內容更加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如電容器的充放電過程,由于在實驗過程中,電容的充放電時間極短,不容易明顯地看出來,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手段,在放慢以及延緩演示中向學生展示充放電的基本流程,另外在交流電的學習中,可借助三維動畫技術向學生全景展示其產生過程,通過對學生聽視覺的干預,學生能夠把握電流的運動軌跡及其在磁感線中的分布。由此可見,多媒體能夠讓抽象內容動態化,不僅激發學生的參與性,還能活躍整個教學課堂,為保證本次課程的學習成效創造有利條件。

教師還需要借助互聯網資源展開針對性教學,這樣能節省時間,節約財力、物力。比如講解三相正弦交流電之前,可先讓學生到網站上查閱三相交流電的產生、發電機的組成及工作原理的演示動畫和視頻,讓學生更直接地接觸所學知識,并結合實際現象分享自己的真實想法,在互聯網資源的應用中,整個教學互動性明顯增強,有助于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利用比較法加強理解

電工基礎涉及諸多相似概念,容易混淆,因此教師可利用對比教學法,讓學生把握不同概念的內容,以此提高記憶理論的效率。如電流與水流、自然與互感等。以電壓、電位以及電動勢的教學為例,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分析和展示上述概念在定義、符合以及單位等方面的差異,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厘清不同概念之間的相互關系。

電工基礎涉及的很多規律也可以比較,如在學習串并聯電路特點時進行對比,特點與規律有很多相近與不同的地方,學生學習時容易產生混淆,如果學得不清楚對將來學其他的內容會帶來一定的難度。在開始學習時就要讓學生弄清楚,用對比教學法效果要好得多。

教學遵循學科規律,并且靈活根據內容差異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正確地運用對比教學法,對原理相近、概念類似的內容進行統一講解,這是加強學生對比分析的重要方法,在保證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前提下,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注重實踐,全面提升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對大部分中專學生而言,其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較低,同時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干擾,學習的專注度不佳。在理論學習中加入實踐元素和實踐場景,引導學生自主開展一系列的探究性實驗,有助于幫助學生激發對科學的學習動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兼顧實踐教學的比重,根據學生特點以及教學安排,讓學生能夠在實踐環節提升知識應用能力。

以楞次定理的教學為例,該內容較為抽象,同時也是重點內容,多數學生對該內容的學習存在畏難情緒,因此教師可記住探索性實驗,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開展探究,教師可提前對實驗內容進行明確,如磁鐵極性的變換與檢流計指針偏轉方向的關系、磁鐵插入(或拔出)的快慢與檢流計指針偏轉角度之間的關系、磁鐵在線圈中停止不動與檢流計指針偏轉情況之間的關系、通電線圈插入(或拔出)大線圈時檢流計指針的偏轉情況及由磁鐵改鐵棒以及看檢流計指針的偏轉情況等,借助這種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如何才能進行有效觀察和實驗,能夠最大限度培育學生的嚴謹以及自主思考品質,為后續學習更加高階的內容奠定基礎。以“電路三種狀態”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安排相應的實驗課程,讓學生按照操作規范自行連接電腦,并觀察在不同狀態下電壓以及電流情況,最后對上述實驗結果進行匯總,輸出實驗報告。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建立通過實驗深化理論學習的習慣,全面提升了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科學精神。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當前學習能力的提升,還要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潛在學習能力,這是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基礎和前提。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實驗教學,鼓勵學生通過實驗來驗證所學知識,通過實驗來檢驗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點。同時,實驗教學還必須與教材內容相關聯,結合教材的實驗要求,可讓學生先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探究與分析,并歸納其中的現象,同時記錄在實驗中無法解決的問題,隨后在課堂教學中向教師提出問題,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掃除知識盲點,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討論和參與課堂教學。

綜上所述,電工電子專業教師必須充分考慮中職學生認知發展特點,并結合電工基礎課程安排,有針對性地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和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具體而言,教師應了解教學對象,優化教學內容;重視新課程內容的導入,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欲望;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全面提升教學的可視化程度;利用比較法,加強理解以及注重實踐,全面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電工基礎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劉國云.中職電工技術基礎實驗課程教學初探:以伏安法測電阻為例[J].電子世界,2019(18):57-58.

[2]曾重光.微課在中職電工電子專業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9):40.

[3]楊飛.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中職電工技能實訓課效果的探討[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9):122-123.

[4]陳章毅.中職電工課創新教學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6):60-61.

[5]仇志彬.運用項目教學優化中職電工電子專業教學探究[J].華夏教師,2019(24):45.

[6]楊桂敏.例談中職“電工基礎”課程教學設疑技巧[J].新課程研究,2019(20):51-52.

◎編輯 馮永霞

猜你喜歡
電工基礎中職
行列式在電工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Multisim仿真在電工電子教學中的賦能
“課程思政”下中職《基礎會計》的教學改革
淺談信息系統與信息資源管理在H公司電工產品戰略上的應用
新疆中小學和中職學校全面開學
糊涂的維修工
夯實基礎,舉一反三
夯實基礎,舉一反三
最憨厚筆記 夯實基礎就是要一步一個腳印
多媒體技術助力中職美術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