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技術賦能會計轉型,會計課程改革順勢求索

2019-02-10 10:54陸煒淵
現代職業教育·中職中專 2019年12期
關鍵詞:記賬核算跨界

陸煒淵

[摘? ? ? ? ? ?要]? “大智移云物”的騰空出世,數字化技術高速發展不容小覷,讓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意識到具備數據挖掘技術的會計人員更能為企業提供管理和決策有用的信息,企業只有借助這些信息才可以極大地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數字技術正賦能會計人才從“賬房先生”到“軍事參謀”方向的轉型,中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順勢而變,中職院校開始注重從“核算”到“管控”,從“技能”到“技術”的螺旋式提升。會計基礎課程是會計專業學生入門課程,區別于傳統的純理論講授的基礎會計或會計學原理,它是基于整個會計專業新課程體系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引導學生構建財務思維的開端。然而,現實的課堂教學仍以核算與原理講授為主體,記憶性理論學習占主導地位,不僅讓學習者面對晦澀難懂的會計理論感到乏味無趣,疲于證賬表的機械填寫,而且更嚴重的是教學內容脫離實際企業工作內容,背離了中職新會計人才培養方案,因此課程改革勢在必行。自2017年開始走訪18家企業,收集135家企業調研問卷,并整理了這些企業的調研結果,開始嘗試重構會計基礎教學內容,順勢探索會計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

[關? ? 鍵? ?詞]? 數字技術;課程改革;會計基礎;管理會計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170-02

一、未來已來:會計發展狀況

(一)數字化技術沖擊傳統商業模式

2016年7月27日國家發布的《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中指出,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轉型步伐正在加快,要繼續加快信息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正在驅動新一輪的全球變革,企業數字化轉型也已成為焦點,傳統的商業模式不斷被顛覆。以滴滴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實現了從客戶端直接獲取數據,在移動終端收集到潛在客戶用車的需求并建立聯系網絡,顛覆了在馬路上“揮手叫車”的傳統出行模式。

(二)數字化技術顛覆傳統財務模式

層出不窮的創新型商業模式給企業財務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日益提升的機器自動化、數字化技術對傳統以核算為中心的財務模式產生了巨大沖擊。機器所要取代的正是規則導向、重復性的財務會計工作。同時有了自動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統平臺的支撐,管理會計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提升,推動財務模式從核算到管理不斷優化。

二、應變之變:會計基礎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數字化技術驅動會計人才跨界

未來企業急需跨界會計人才,即從“相對單一化”轉型為“跨界的多元化”的人才,這樣的會計才能在跨界融合的企業文化氛圍中開拓創新。會計人的跨界大致包括幾類:成為有財務分析背景的新銳營銷專家;成為可迅速進行信息整合的職業經理人;跨界信息管理部門成為大數據領域的排頭兵。未來企業所需要的不僅是高學歷組成的高端創新型會計人才,也不只是低端操作型的傳統核算操作技能為主的會計人才,而是位于橄欖形中部的“數字化應用型跨界會計人才”。

(二)數字化技術推動財務會計轉型

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相繼推出財務機器人,它替代了財務流程中高度重復的手工操作,管理和監控的自動化財務流程,對既定業務邏輯進行判斷,機器人可以在幾分鐘完成財務幾十分鐘才能完成的基礎工作,且精確度高于人工,甚至可以在7×24小時不間斷工作。原本被視為“鐵飯碗”的會計核算、數據統計分析、匯總等基礎財務崗位也將逐步被打破,未來企業需要既具備數字化財務思維和能力,又熟悉企業的業務模式及流程的“軍事參謀”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明顯高于傳統“賬房先生型”會計人才。

(三)數字化技術重構會計課程內容

2017年以來,智能化浪潮以所未有的強悍之勢向每個行業發起沖擊,全新的智能財務策略和智能財務軟件平臺誕生意味著以標準化流程為特征的財務模式走到了變革的拐點,智能財務時代已正式到來。從筆者對18家企業訪談和135家企業問卷的調查結果來看,所有調研企業都在借助會計軟件進行會計核算,被調研的企業有10%已經引入財務機器人進行會計核算。據有關部門資料顯示,上海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微型企業保留手工記賬的模式,根據上海職業類學校三年來的畢業生實習、就業等數據反饋情況顯示,學生幾乎不涉足這些企業。一直以來,會計基礎的理論教學依舊停留在以手工記賬為課程的核心內容,這已經遠遠背離企業實際。因此,重構會計基礎課程內容,順勢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三、教改瓶頸:會計基礎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

(一)沿用“手工記賬”的舊工具,忽視“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工具

目前,上海中職會計基礎課程教學難以割舍傳統的“手工”教學,忽視了“手工”中陳舊知識已經無用武之地。以錯賬更正為例,教師將劃線更正法作為教學重點講授,但現實的會計信息化、人工智能轉型的背景下,會計借助信息化工具后這種更正方法不復存在。

(二)停留在“電算化”階段,忽視“信息化、智能化”階段到來

有部分教師已意識到會計信息工具的重要性,嘗試將單機版會計軟件輔助業務核算納入課堂教學。但是,他們仍處于記賬、報賬為主的電算化教學階段,筆者將該階段定義為半信息化教學階段。財務已發展到在云端實現協同記賬,分模塊精細化核算等信息化階段,實際工作已經采用基于服務器下的ERP等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數據的計算,正逐步向智能化階段轉型發展。因此,目前教學中采用的會計信息工具遠遠落后現實,從而導致教學內容嚴重滯后,勢必影響學生未來成長的發展。

(三)偏重“核算”單一技能,忽視“算管結合,算為管用”復合技能

在日常會計基礎課程教學中借貸記賬法的運用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傳統教學往往以學生能根據經濟業務編制會計分錄作為教學目標達成的依據之一,能將業務填入記賬憑證作為提升目標。以材料采購為例,教師授課時會從理論層面講清材料采購的賬戶性質與結構及其會計分錄填制,然后讓學生用會計軟件完成記賬憑證的填制工作??此茖⑿畔⒒ぷ饕胝n堂教學,深入探討不難發現,這種傳統的“理實一體”教學方式僅僅是傳授了單一的“業務核算”為主的知識與技能,不斷填寫證、賬、表等機械重復勞動,長此以往的教學使他們喪失了分析與判斷的能力,難以幫助學生構建“業財融合”的財務思維,打造多元化復合型人才更難以實現。

四、解構重塑:會計基礎課程改革的實踐

(一)基于企業全局視角,構建“業財融合”財務思維

傳統會計部門的主要職能對已經發生交易或事項進行“閉門造車”,事后反映會計信息,即會計根據取得的原始憑證,在會計軟件系統上填制記賬憑證,自動生成賬簿與財務報表信息。數字化時代引發會計邊界的模糊,同時會計具有管理協同的數據,強化“業財協同”優勢,新時期的會計應當在企業中發揮更強大的價值。同時,在未來新技術發展還不確定到底會將會計的未來帶到哪里去的情況下,通識的專業化能力培養至關重要,如數據思維、財務思維、判斷能力、表達能力等。在會計教學過程中融入財務與業務關聯意識,樹立資金管控意識,避免“只關注資金的財務數據而不顧全局”的思維定式。以賒購材料這筆經濟業務為例,具體說明傳統會計基礎教學(見圖1)與“基于企業全局視角”會計基礎教學(見圖2)區別。

(二)簡單數據分析教學,揭示“算管結合”財務本質

會挖掘數據、能分析數據的會計人員是當今數字時代渴求的會計人才之一,未來會計核算工作會隨著數字化技術逐漸被智能機器人所取代的可能,因此,“算管結合”融入教學以此提升學生的管控意識。無疑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財務數據可視化,浸潤動態化數據的體驗后揭示數據背后的財務問題,構建學生的數據思維。因為當今中職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基礎,對簡單財務數據的分析他們完全可以勝任,所以在教學中讓他們在Excel電子表格中利用函數繪制數據分析圖表,同時教會他們設計精美的圖表方法,使數據動態化與可視化。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更能慢慢挖掘出他們分析數據的能力和數據思維、財務思維、管控思維的潛力,達到“授人以漁”的教學效果。

五、反思展望:會計基礎課程改革的未來

(一)教學內容結構重塑,適度為宜

數據時代帶來會計教學內容的變革,促使會計教學內容的重塑。(1)并不意味著“新瓶裝老酒”,如在會計基礎課程中放入大量的Excel函數,把會計課程硬生生地上成了計算機課,而是應選擇幾個工作使用頻率較高的常用函數且緊貼會計基礎課程教學的內容融入。(2)也不能不愿割舍陳舊知識,例如賬簿按外表形式分類,記賬憑證的編號還是采用手工記賬模式下的分數編號法等技術已經不復存在,可以列作會計文化的知識。

(二)教師自身充電續航,不斷提升

技術的迭代發展,促使會計工作方式、技能的不斷更新,中職學校的“高學歷”會計教師也呈現加速“折舊”,會計專業本身就是與時俱進的專業。需要會計教師不安于現狀,不做多張會計、稅務等職業資格的“本本族”,它更需要下企業實踐,去閱讀大量書籍,當會計知識電量不足時不斷續航。

總之,會計基礎課程改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順應時代變化且行且探,不斷求索,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

參考文獻:

[1]王文京.企業數字化目標、路徑與實踐[M].北京:中興出版社,2019.

[2]董皓.建立統一會計引擎,實現高度業財融合[EB/OL].中國會計視野,2017-09-06.

◎編輯 陳鮮艷

猜你喜歡
記賬核算跨界
跨界天才之西方篇(上)
我國金融機構投融資業務碳核算研究
財務自由第1步,從記賬開始
記賬類APP
記賬理財的好處有哪些
學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們①
讓手機幫你記賬吧!
跨界?匠杰
今年3季度起實施季度GDP核算改革
跨界兵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