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

2019-02-19 03:24羅小林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9年3期
關鍵詞:患肢肢體骨折

□羅小林

現代生活中,由于交通事故、墜樓事故以及建筑工程事故等出現的四肢骨折患者不斷增多,骨折也成為了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骨折患者的局部軟組織會有出血的情況,其突出的臨床癥狀就是疼痛和肢體腫脹,臨床上通常采取手術方式治療骨折疾病,但是手術會導致患者的肢體受到刺激,從而導致其腫脹程度增加。若患者的腫脹情況長期不能得到消除,將會對肢體末梢的血運動產生嚴重影響,使得手術切口局部無法得到血氧及時供應,從而對骨折以及手術切口的恢復均產生影響,嚴重的還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并發癥發生,影響患者的肢體功能,從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據相關研究表示,綜合護理干預能夠較好地促進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康復,本文對其效果進行探討。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從某院骨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20例納入本次研究,這120例患者在手術后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肢體腫脹癥狀,根據收入患者的先后順序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20~61歲,平均(36.72±4.35)歲;33例為下肢骨折,27例為下肢骨折;18例屬于高空墜落傷,27例為交通事故傷,15例是摔傷。對照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21~62歲,平均(36.57±4.13)歲;34例為下肢骨折,26例為下肢骨折;19例屬于高空墜落傷,24例為交通事故傷,17例是摔傷。兩組患者的骨折原因、骨折部位、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均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良好。

(二)方法。本次研究選擇的120例患者,均采取手術治療的方式,且均有術后肢體腫脹的情況。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方法,主要是向上抬高患者患肢20~30°,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并給予抗感染、消腫止痛以及抗滲出等藥物進行治療[2]。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方法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其主要的干預內容有:一是術前教育。在實施手術前,開展術前健康教育與疾病宣傳,幫助患者學習骨折相關知識以及術后腫脹的原因,消除腫脹的方法,預防腫脹的措施。二是術后傷口監視與疼痛干預。手術完成后,需要對手術切口的愈合情況進行嚴密監視,防止傷口有出血、滲液的情況發生,如果出現較多的滲液,需要向主治醫生報告,重新加壓和包扎傷口;當患者的患肢出現疼痛的情況,可采取循序漸進功能鍛煉與恢復的辦法,若疼痛過于嚴重,應適當采取鎮痛藥物治療。三是術后紅外線照射干預與運動干預。每天按時采取紅外線照射干預治療,每天治療2次,每次治療半小時,以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鼓勵患者積極鍛煉患肢的運動感功能,鍛煉時需要注意幅度的控制,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肌肉的伸長和收縮鍛煉,在術后兩周進行關節部位的訓練和恢復,對遠端、近端未進行固定的關節采取被動運動,逐漸向主動運動轉化,預防鄰近關節的活動度出現下降情況;術后6周,可增強患肢的屈伸運動,防止肌肉萎縮的情況發生[3]。

(三)觀察指標。第一,術后1周,對患者的腫脹情況進行評價:Ⅰ級,患者肢體腫脹的皮膚皮紋沒有消失,比正常的皮膚要緊張;Ⅱ級,患者的皮膚皮紋均消失,比正常皮膚緊張,皮穩有所升高,出現無張力性水泡情況;Ⅲ級,患者肢體腫脹的皮紋有所消失,比正常皮膚緊張,皮溫升高,有無張力性水泡出現[4]。第二,采取資質的護理滿意調查表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第三,利用VAS量表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有效評估,并對患者腫脹消除的時間進行觀察和比較。

二、結果

(一)患者術后1周的腫脹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1周的腫脹情況的改善整體要比對照組好,且差異很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術后1周的腫脹情況比較[n(%)]

(二)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價比較。觀察組患者對本次護理的滿意度為100%,對照組為83.33%,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要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價[n(%)]

表3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與腫脹消除時間比較

(三)患者疼痛程度與腫脹消除時間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對照組要低,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腫脹消除時間也比對照組要短,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如表3所示。

三、討論

四肢骨折患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皮下出血、肢體畸形等癥狀,為了幫助患者盡快恢復肢體的運動能力,臨床上建議早發現早治療,且手術治療是常用的治療手段。隨著國外先進醫療技術的引入以及國內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治療四肢骨折的方式較多,即使這樣,還常常出現不如意的治療情況,比如四肢骨折患者術后腫脹的現象。導致患者出現術后腫脹的因素較多,大概有以下多種因素:切口包扎不當時的患者患肢的血液流動受阻,患肢的活動受限而導致肢體腫脹等。根據筆者的臨床經驗以及查閱資料,對于四肢骨折患者術后發生肢體腫脹的原因總結如下:一是術后患者肢體靜脈血的回流受阻,從而導致其正常的血流運動不暢;二是術后患者的運動減少,再加上肢體疼痛,使得患者的淋巴與靜脈回流不順暢;三是手術創口發炎或組織滲血、滲液較多;四是手術后的固定方式或包扎方式不正確,影響患者局部的血流運動;五是術后運動方式不當,使得患肢受到二次傷害;六是引發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大多數患者在手術后的3~5d,其肢體腫脹程度會逐漸減輕,但是,若腫脹長期不能消退,或者出現其他嚴重的并發癥,患者的骨折愈合與手術切口愈合均會受到影響[5]。因此,為了防止一些嚴重的不良癥狀發生,臨床上常采取護理干預手段,但是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獲得的干預效果也有所差異。

本次研究中的護理干預方法與陸文珍的研究相似,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常規護理與護理干預。研究結果中,本文觀察組術后1周的腫脹程度有49人沒有腫脹的情況發生,占本組患者的76.77%(49/60);相比陸文珍的研究中,觀察組1周后的腫脹結果表示,有82.0%(41/50)的患者沒有腫脹情況,本文的研究結果與陸文珍的研究結果基本相同?;颊邔ψo理的滿意度中,本研究的對照組的滿意度與陸文珍的研究相似,但是陸文珍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100%(50/50),本文的研究為98.33%(59/60),本研究中觀察組有1人表示對護理不滿意,通過對該名患者的護理過程的回顧發現,是由于護理過程中在抬高患者的患肢時,力度沒有掌握好,導致患者受到較為強烈的疼痛沖擊,好在沒有造成患肢的嚴重傷害,之后的腫脹消除也比較好。本文研究中,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評分與腫脹消除時間均與陸文珍的研究相似,沒有太大的出入。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的康復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患肢肢體骨折
股骨髁間骨折術后患肢采用特殊體位制動加速康復的效果觀察
不可忽視的“一點點”骨折
一種水墊式患肢抬高枕的設計及應用
肢體語言
肢體寫作漫談
團隊互助模式對乳腺癌患者術后患肢功能鍛煉依從性的影響
同時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關節骨折的治療
切開復位內固定與有限內固定聯合外固定治療脛骨Pilon骨折的對比觀察
VSD在創傷后肢體軟組織缺損中的應用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診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