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EM教學理念下“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教學設計

2019-02-19 12:03吳泳詩
新課程·中學 2019年12期
關鍵詞:生物

吳泳詩

摘 要:STEM教育理念整合初中生物教學,以“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一節課為例,引導學生教學活動中,通過自主的活動構建,獲取知識,從而達成學習目標。教師利用深度等級工具測量表對學生進行評價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

關鍵詞:STEM;生物;適應與影響

一、教材分析

“STEM”是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四門學科英文名稱的簡稱,STEM教育通過使用各種基于活動的學習模型給學生提供機會進行快速深入的學習,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創造力和創新力。

本節的教學設計是第二課時,在前一節“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的基礎上再來考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辯證地分析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也為以后“生態系統”的學習作好基礎準備。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等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2)能舉例說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2.能力目標

制定合理的設計方案并進行探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滲透環保意識;(2)認同“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重點和難點: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三、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小偵探家

創設情境:小麗有一只寵物小鳥,她忘記把鳥籠關上,小鳥飛走了。經過尋找,確定了小鳥躲藏的范圍,拍下了圖片,你能從圖片中找到小鳥嗎?(教師展示圖片)

學生通過圖片尋找小鳥,從而引出保護色的概念。

2.小組合作討論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討論:

(1)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有保護色?請舉例。(2)保護色除了幫助動物躲避危險,還有什么作用?(3)除了保護色,動物還有哪些生存技巧?而植物又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呢?(4)通過想象和查找資料,思考這些生存技巧是怎么形成的。

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思考回答,把關鍵詞寫在卡片上,貼在黑板上展示答案。教師引導學生做歸類、總結,得出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可以體現在形態結構、生理特點、生活習性等方面。

3.活動:我的動物,我做主

(1)教師展示活動任務和評價表

任務:每個小組將會抽到一個動物形象(可能真實存在或想象)。各個小組需要分析這種動物的特點,然后根據其特點設計生存環境。

材料工具:畫筆、畫紙、顏料、棉花球、膠水、樹枝、小石子、膠帶、葉子。

(2)分析動物特點,設計環境制作方案

教師展示材料用具。學生以小組形式抽取一個動物的特點,設計方案進行討論,并形成統一方案。教師巡堂,并啟發學生思考:它是什么類型的動物?它的嘴、耳、前肢、后肢有何特點?它的體型如何?是白天行動還是夜間行動?它以什么為食?它有什么天敵?設想它的樣子。它有什么生活習性等。

各小組把環境制作方案、要使用的材料和小組分工寫在設計圖上并標注。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容易聯想到某種生物的生存環境應該和其外表顏色、生活習性息息相關。完成設計圖的小組交給老師確認后開始制作。

(3)制作動物生存環境

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動物生存環境,然后思考問題:生存環境有哪些因素?如何描述其生存環境?除了環境,其他生物會不會對它產生影響?它會影響其生活環境嗎?

學生根據問題思考,完善制作,展示本組作品和講解,展示完后對報告進行修改。

4.除了適應環境,動物還會影響環境

教師播放關于生物和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學生說感受。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到,動物適應環境的過程中也在影響環境,在眾多生物中,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最大,思考我們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護地球,保護生物的家園。

5.總結歸納

本節課主要讓學生認同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環境在不斷改變,生物也在不斷適應環境和進化。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成了今天的生物圈。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設計以學生活動為主,結合STEM教育理念,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認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以及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從而理解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生物圈的重要基本觀點。

在課堂導入中,以故事引導學生緊跟老師的思路方向連續思維。在組織生物生存環境的活動中,活動時間較難把握,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能力,在課前進行合理分組,預測學生的完成度,準確把握時間,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提示,保證教學中的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并且得到能力的鍛煉和提高。

編輯 高 瓊

猜你喜歡
生物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
上上生物
發現不明生物
史上“最黑暗”的生物
第12話 完美生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