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語文時代的語文閱讀,教師如何做

2019-02-19 12:03于金書
新課程·中學 2019年12期
關鍵詞:生命作業素養

于金書

閱讀不僅限于知識、技能等語文素養最本質方面的提高,閱讀的最大功效是對心靈的濡染,是對精神的浸潤,是培養學生對真、善、美的生命追求。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教育對“立德樹人”的具體任務的落實。

閱讀能力從哪里來,一定是從平時大量的閱讀積淀中來。

閱讀積淀,不僅是我們通過閱讀獲取、積累了多少知識與技能,更是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出來的對字、詞、句、段,對文章的主題、思想、情感,對語文的表達、寫作手法等進行判斷、甄別、提煉的感覺和能力。這種感覺和能力絕不是系統地做題訓練可以達到的,非要在長時間大量的閱讀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不可。

既然閱讀如此重要,學校和教師就理應擔當起引領學生閱讀的責任,要為學生的真閱讀、深閱讀創造積極的條件。

一、要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

時間是構成一個人生命的材料,一個人如果沒有了時間,就沒有了這段時間里的生命。同樣,時間也是構成一個人閱讀的材料,如果沒有了時間,也就沒有了單位時間里所擁有的閱讀。一所好學校必須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生命成長,一個好的語文老師也必須著力于為學生的精神發育奠基。學校和老師應該拿出專門的時間讓學生去閱讀,每周至少開設一節專門的閱讀課,語文老師再拿出一節語文自習課給閱讀,這樣讓學生真正走進字里行間,去感受、去體驗、去自由地穿梭在這些看似“沒用”的閱讀中。

兩節閱讀課,90分鐘,按照閱讀的認知,每秒鐘可以讀10個字,一分鐘就可以讀600個字,90分鐘就可以讀54000字,所以,一本十多萬字的書,外加周末,兩周完全可以讀完。這樣,一個月就可以讀兩本書,一年下來至少可以讀24本書。三年,六個學期,三個暑假,三個寒假,我們完全可以帶領孩子們踏踏實實讀上幾十本書。如此,我們培養起來的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幾十本書堆積起來的素養,是那些做再多的練習題都無法超越的。當然,這樣的“慢閱讀”,也許短期內我們看不到它的效益,但誠認為,這實是為修繕生命而進行的一項積德的大善舉,這絕不僅僅就是一項單純的閱讀,更是學校、老師、學生三方能量的加持,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一樣。

二、要呵護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誰都知道,關鍵是,我們如何呵護、捍衛學生的閱讀興趣,而這絕不僅僅是語文老師單方面的事情,應該是學校和所有學科老師共同的責任。閱讀締造的素養,不僅僅為語文服務,它是綜合的、全方位的。記得在一次試題研討會上,數學組反饋,某道題命制得很簡單,但錯誤率卻很高,究其原因是學生竟然讀不懂題,沒想到學生的讀題能力如此讓人擔憂。

在核心素養被普遍認同的今天,在考試評價越來越靈活的今天,各個學科都需要學生具有能讀懂題的最基本的閱讀素養。數、英、物、化、政、史、地、生,與應試評比相連,哪個學科似乎都很重要,但如果某些學科老師作業太多,任務太重,勢必會影響甚至是破壞學生在各學科之間的均衡發展。當所有學科都加大作業量并駕齊驅奔著“分”去的時候,作為“語文作業”的閱讀,也就被擠到了一個異常逼仄的空間,甚至是完全被碾壓。

作為語文老師,一定要穩住自己的節奏,一定要想方設法用閱讀去占領學生心靈的至高地,切不可以作業取勝,語文的字詞、古詩、文言,哪一樣隨便布置,都夠學生寫上一陣的,但學生在寫作業的同時,語文也就有可能漸漸地在心中“死”掉了。一所讓學生大量的課外時間都泡在作業、試題堆里的學校,一定不是一所好學校,一個讓學生失去閱讀興趣的語文老師,也一定不是一個好老師。所以,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讓每一個孩子在課外都能不自覺地就捧起書本,這一定是學校教育最美好的姿態。

三、要保證學生閱讀的意義

捍衛學生的閱讀興趣,給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并不是讓學生隨心所欲式閱讀,作為未成年的學生,閱讀需要老師的引領。

一是做好閱讀書目的推薦,根據學生現有的閱讀水平和學情,為學生安排需要閱讀的書籍,比如七年級上冊,我們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和進度,布置共讀《朱自清散文選》,史鐵生的《病隙碎筆》,冰心的《繁星·春水》、《泰戈爾詩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城南舊事》、《世說新語》等,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有效地踐行統編教材提出的讓閱讀從課內走向課外、由單篇走向整本書的理念。

二是語文老師要落實好學生對每本書的有效閱讀,設置好就一本書而言系列的主題活動,如打動自我的經典句分享,精彩的故事講演,為這本書寫一個推薦語,或做一張宣傳海報,或人物專場,或環境描寫專場等等,通過各種交流方式,催生學生以思辨的意識閱讀,讓閱讀與生活相連,從而達到通過閱讀來提升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老師需要為閱讀設定相應的任務群,促使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從而把整本書讀細、讀順、讀懂,不僅能讀出相互勾連的千軍萬馬,還能讀出一個自我,從書中來,再到生活中去。

當然,捍衛學生閱讀的形式遠不止這些。

不管怎樣,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應該時刻牢記語文課的兩大使命,一是漢語的訓練,教會學生正確地進行聽、說、讀、寫;一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使學生獲得心靈的成長。但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講,這兩方面都是通過閱讀好作品熏陶養成的。和從來沒有孤獨的語言樣式一樣,也從來沒有孤獨的理解能力,我們與每一個文本的相遇,它經由文字符號傳達出來的東西,不僅僅是作者的感受和思考,還應該含有作為讀者的“我”過往的閱讀積累和理解,作品有作品豐富的內涵,有一定的開放性,讀者有讀者心靈的積累,有足夠的理解力,如此融合,與考試相遇,才會碰撞出最佳結果。為了這樣的融合,讀書工作的開展真的要趁早。讓閱讀成為學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讓閱讀成為校園的風景,這一定是我們老師為教育中生命成長所做的無限值大事。

編輯 謝尾合

猜你喜歡
生命作業素養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