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實施

2019-02-19 12:03李春茂
新課程·中學 2019年12期
關鍵詞:群文閱讀初中語文教學模式

李春茂

摘 要:初中階段是小學與高中的銜接階段,也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初中階段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對學生下一個階段的學習方向起到引領作用。尤其是初中語文學科,它可以體現出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而這三種能力是學好其他科學的基本保障,而群文閱讀模式又是新興的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手段,因此,教師需要對其加以利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

閱讀教學一直都是語文教學環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能力的強弱甚至直接關系到語文學習能力的強弱。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將群文閱讀模式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以期提高初中學生語文學習能力,進而達到提升初中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目的,促進語文教學工作的高質量進行和順利完成。

一、有針對性地選好同一類型的群文教學文本

群文閱讀即教師將同一類型或者同一作者的文章按照一定的形式進行有機結合,因此有針對性地選好同一類型的群文教學文本對提升初中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1]。在選擇群文文本方面,教師應將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相結合,進而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初中生學習的群文閱讀文本。

以《秋天的懷念》為例,這是一篇思念母親的散文,在課文當中,作家史鐵生抒發了對母親的懷念之情。都說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而身為殘疾人士的史鐵生對母愛的偉大之處更是有著與常人不同的感受,文中表達了作者在雙腿殘疾后脾氣變得極為暴躁,數次對母親無緣無故發脾氣,可母親依舊對他抱有理解的心理,從不與其計較,文中描述了作者母親去世后,作者對這件事情的極度悔恨之情,學生在誦讀本篇課文時會潸然淚下。世界上的母愛都是共通的,具有同一個特性,就是可以為了子女犧牲一切,甚至生命。教師可以根據母愛的偉大推薦相關課文,為學生組成群文,可以使學生通過不同人物用不同筆法對母親的描述,體會到同一種母愛。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就是非常好的一篇課文,這篇文章是朱德同志在母親去世后為了紀念母親而寫下的,樸實的語言中蘊含著深厚的道理,這篇課文非常適合同《秋天的懷念》組成群文,使學生通過不同人物對母親相同的追思,在體會到母愛偉大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養。

二、選取生動形象的課外書籍與教科書中的課文有機結合

由于初中學生的身心仍處在發展階段,對部分富有內涵性與深奧性的課文會覺得冗長枯燥,基于此,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選取與課文同頻的且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的課外書籍,與課文組成群文,課文與課外書籍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理解課文的含義,同時又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進而為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2]。

以《黃河頌》為例,這是光未然先生的一首抒情詩,該詩歌贊頌黃河的氣勢宏偉、源遠流長,突出了黃河勢不可擋的氣勢。但這畢竟是詩歌,雖然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對于初中學生難免有些深奧,教師可以選擇俗話俚語方面的書籍,甚至從神話傳說的角度來介紹黃河,與此同時再結合詩歌進行閱讀,這樣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從藝術形態以及民俗民生方面了解黃河——中國母親河,不僅提升了對黃河頌這首詩歌的感悟能力,同時也了解了更多關于黃河的民間以及神話傳說。比如關于黃河的神話傳說《望洋興嘆》以及《魯班修建將軍柱》,將這兩個神話傳說與黃河頌詩歌完美結合起來,組成群文閱讀,對學生學習這篇課文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

三、利用群文閱讀構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有針對性地將群文閱讀的內容確定下來以后,還應注重對教學各個環節的創設,從而使學生合理系統地對群文進行閱讀。同時教師也應不斷完善相關教學模式,使其可以更好地與教學實際有機融合起來,并且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應為學生留下一定的多維度思考空間,讓學生對于所學知識點進行自主探究,并從相關群文中找出規律,并逐步形成自身的理念,這對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著顯著的作用[3]。

以《貓》為例,教師在教授該節課內容時,可以為學生推薦《鳥》以及《動物笑談》這兩篇課文,這三篇文章都是描寫小動物的,無論是貓,還是鳥,或者是《動物笑談》里面描寫的大鴨子、胖大白鴨、白鴨、水鴨,還是黃冠大鸚鵡可可,無不彰顯出小動物的純真可愛,以及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情境。無論是貓的慵懶可愛、高傲靈巧,還是各類鴨子在水里的憨態可掬,以及黃冠大鸚鵡的奇聞趣事,都是對小動物喜愛的表現,也充分體現了作者的觀察力、分析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在對貓的描述中,作者采用了擬人的寫作手法,而對鳥的描寫也采用了擬人的創作手法,在《動物笑談》中,對黃冠大鸚鵡更是采用了擬人的描寫手法,你瞧單從那只大鸚鵡的名字“可可”上,就可以看出作者早已將它當成人了,利用對同一題材課文的群文閱讀,可以使學生更深切地體會這些對動物共同點的描寫,可以使學生提升擬人描寫手法的寫作技能,在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這在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方面具有重要輔助意義與實際作用。

總之,閱讀可以使學生逐步構建起自身的知識體系,而群文閱讀在此基礎上又為學生自身知識體系的構建起到推波助瀾的積極作用,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充分發揮群文閱讀的優勢,積極為學生提供合適的群文閱讀范本,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曾葉萍.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實施建議[J].學周刊,2019(28):139.

[2]魯明.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當代教研論叢,2019(8):41.

[3]李元本.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淺談[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10):132-133.

編輯 張佳琪

猜你喜歡
群文閱讀初中語文教學模式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享受群文閱讀 提升語文素養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