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歌如畫詩詞行

2019-02-20 10:16杜紅梅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19年123期
關鍵詞:音律山河歷史

杜紅梅

【摘要】詩詞如歌。詩詞與音樂有著極深淵源,它有著音律美。古詩詞的音律美表現在節奏、結構、聲情等多方面。詩詞如畫,猶如一幅幅山水畫,一扇扇歷史的窗口。教學時,把握住古詩詞的美所在,讓學生在賞音律,想畫面,表感受,到最后聲情并茂地讀,培養學生的語感,詩的意境也為學生打開,真是“古詩吟于口,其樂不必言”。

【關鍵詞】小學古詩詞;音律;情感;山河;歷史

中國,曾經是詩的國度。在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有一塊瑰寶一一古詩詞。千百年來,古詩詞以其眾多美的因素,傾倒了多少人。多少人陶醉于這最美的文化長河中暢游;徜徉在四季輪回歲月流逝中……《新課標》指出:“在小學階段,小學生要學習教材錄入的編入的五十多首古詩詞外,還要背誦課外七十首古詩詞?!边@些古詩詞,或寫景或敘事,或豪放或委婉,無不是作者的精辟之作。它們如一首首風格各異的歌,一幅幅奇妙動人的畫,為孩子們展開一片美的天地,引領孩子們踏上美的旅程。

一、詩詞如歌,細唱音律、情感之美

1.詩詞如歌

很多人以為,元曲才是唱的。其實不然。據史料記載,自古詩詞都是合著音樂吟誦的。吟者,低聲唱也?!渡袝?。堯典》里說:“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把“歌,聲,律”凝聚貫通,提煉出最精粹語言就是詩。古時候的詩歌源于民歌,它是為唱而服務的,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歌詞。宋代的郭茂倩在《樂府詩集》里說:“當時先詩而后聲,詩敘事,聲成文,必使志盡于詩,音盡于曲”里面提到的“詩”指的是歌詞。作為歌詞,要為唱服務,所以詩歌有著鮮明的節奏,在結構上或復沓、或整齊、或對稱等,有著回旋往復、一唱三嘆的強烈的音樂美感。同時古詩詞講究平仄,字字錘煉而得,借助雙聲成詞、疊韻詞、疊音詞和象聲詞來求得音調的和諧。因此,古詩詞有著音律美。

我們都知道,每一首詩詞,都是作者或是所見或是所聞,或是所感的敘述,字里行間必定是流露著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感情的流露加之作者性格、經歷等的不同,于是以不同的風格呈現眼前,詩歌就有了不同的聲情了。而這種聲情往往就是最能打動人心的了。例如,李白的《贈汪倫》中千古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自然的信手拈來卻訴盡自己與友人之間的深情厚誼;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年過半百、對政治早已心灰意懶的王安石,已經歷了兩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罷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為相,他曾兩次辭官而未獲準,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強的、違心的。就在他上任后,又多次請求解除宰相職務,并終于在復出后的第二年,終于如愿以償地再度罷相。顯而易見,這種際遇心境下,寫作《泊船瓜洲》,也就難免字里行間,不貯滿憂郁、傷感、消沉之情,也就難免不對即將遠離的家鄉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意了。好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又”字,充滿多少的鄉愁!“明月何時照我還”埋藏了多少剪不斷理還亂!古詩詞就字字句句顯示出情感之美了。因此,一首首的古詩詞,就是一支支旋律動人、充滿情感、有血有肉的歌。

2.細唱如歌詩詞,欣賞音律之美、情感之美

《新課標》指出:“小學生要背誦大量的古詩文?!痹谛W階段積累更多的古詩文,得到古文化的浸潤,能豐富自己的語言,培養人文精神。在小學階段的古詩詞全都瑯瑯上口,同學們對詩詞的認識首先是讀詩詞,于是,最先領略到的便是詩詞的音律美了。因此,教學中,就要借助詩詞的音律美這一特點,在讀上下工夫。

(1)讀之初,引導發現詩詞的音律美的諸因素——節奏、結構等。每一首古詩詞都有著鮮明的節奏。例如,第一冊教材編入了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拳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認知水平與特點,在剛開始教學的時候,老師應以自己聲情并茂的示范朗讀吸引學生。再讓小朋友們模仿以上所示節奏去讀。這樣,小朋友們初步知道五言詩的基本朗讀節奏的同時也領略到了五言詩的句內節拍。接著在反復的讀中,引導學生發現,詩中有一個音就像音樂中的主音(韻腳ang),反復出現在詩句中的句尾(一、三、四句),讓詩句連貫起來,告知他們這叫押韻,讀的時候,第三句一般聲音和意義都有較大的停頓。再經過老師精彩的示范讓他們感受這首詩在結構上整齊、對稱,所產生了螺旋式的流轉推進,一唱三嘆的強烈的音樂美感,自然而然地,初步了解整首詩的詩句流轉所形成的大節奏。

(2)讀之深,體會詩中情感,領略詩詞的聲情美

正所謂“一首詩歌縷縷情”。辭藻優美,字字千錘百煉的詩詞浸潤著詩人真切的情感。在進一步的讀中,讓學生體會詩人那心中情。例如上面的例子《靜夜思》,讓學生從月光、霜以及作者的動作(舉頭、低頭)體會出詩人那“思”之切,“思”之揉心。這樣,學生就好比穿越了時空,親睹當日之景,親歷當日之情了。

(3)讀之切,感受以音律抒感情,讓情感揚音律的美妙

學生在了解了一首詩歌的節奏、結構、押韻等音律方面的要素,在讀中初步感受音律的美。通過反復的不同層次的讀,讀懂了詩歌的內容,體味了詩人的感情,學生雖然年紀小,生活經驗不豐富,可是詩人的濃濃的情思會撥動了他們心中的弦,與作者產生了共鳴,甚至產生更多的感受,有更多的收獲。這時候,學生在再讀詩歌的話,此時的讀,已經不僅僅是讀詩人的詩了,他們讀的是在他們心中加工過變“厚”了的詩。例如,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睂W生被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深厚情誼感動的同時,必會勾起了自己和好朋友、小伙伴兒之間的友誼,往日曾經的一幕幕必定會融入詩句。正所謂“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此時讓學生讀詩,學生的朗讀便各顯不同的了。他們用自己認為適當的聲音、語調,語速等,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情感。融進了自己真情實感的聲音就如音樂。在讀出心中情感的時候,學生再次細細品味了詩詞的音韻美妙了。如果,此時,老師再向學生展示一些古詩詞與音樂完美結合的例子讓學生欣賞(就如鄧麗君的一首《但愿人長久》就是唱蘇軾的《水調歌頭》,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歌曲就是楊慎的詞《臨江仙》),更會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古詩詞的美妙,表達心中情感,原來還可以用合著音樂唱這種絕美的形式,真是“古詩吟于口,其樂不必言”。試想,這樣的課堂歷程,學生不等于在美中游歷嗎?

二、詩詞如畫,流連山河、歷史之美

1.詩詞如畫

古希臘抒情詩人西蒙尼德曾說:“詩為有聲之畫,畫為無聲之詩?!倍嗝葱蜗蟮卣f明了詩與畫的深刻淵源。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碧斓嘏c人世間存在著無以言表的美,但天地始終沉默無言,無以張揚。而古人則以詩歌把天地人間之大美盡現世人眼前,借助語言將這種大美生動而藝術地表達出來。我們細觀古代的書畫作品中,就不難發現,不管是山水風景人物靜物,但凡有畫必配詩,但凡是詩必有畫。古代許多著名詩人同時也是畫家,如,唐寅、鄭板橋等。在詩詞中,作者往往要描寫一種意境,這種意境是通過具體的語言表現出來。由于語言中無可避免的大量摻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感,所以呈現出的畫面當然就與作者密切相關了。不同的作品,呈現出不同的畫面,有的對酒當歌,有的把盞沉思,有的描繪大漠孤煙,有的望江長嘆,有人物山水,有風土人情,有歷史縮影……情態各異,炫人耳目。讀者讀到這樣的語言,通過想象,眼前就仿佛出現詩中所寫,那意境變得可見可感了,如圖畫一般。例如,教材中編入的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作者要呈現給讀者的是他從家里的窗口攝取的一幅明媚秀麗的春景圖:那黃鸝、翠柳、白鷺、遠山上的白雪、門前的小船,無一不表達了他胸懷的寬闊、心情的悠閑愉悅。

2.流連詩詞,賞盡山河、歷史之美

凡是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不僅僅要讓學生學會這一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以此為窗口,眺望更廣闊的天地,從而激發探索的興趣與動力。因此,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教材,讓學生想學更多、學得更多。

(1)從教材出發,踏上祖國河山的游賞之旅

在小學教材中,大部分古詩詞都是描寫風景的。而且大多瑯瑯上口,沁人心脾。通過對這些詩詞的朗讀品賞,詩中所描寫的美景,激發起學生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教師抓住時機,鼓動學生搜集更多的關于風景描寫的古詩詞,這無疑是給學生拋出了一條探索的彩虹啊。例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笨胺Q瀑布描寫的絕頂佳句。學生會以此為起點,或查找更多關于瀑布描寫的詩詞,或查找更多描寫美景的詩詞,他們會發現千百年來,這方面的詩詞多得很,明代李夢陽也為廬山瀑布寫過一首詩《開先寺》、王安石的《絕句》等,讓人目不暇接。細細品讀,猶如流連于祖國大好河山之中。

(2)捕捉古詩詞的歷史光與影,了解歷史

在小學教材中,古詩詞的畫意不僅呈現人物山水,更讓學生呈現歷史的光與影。從詩詞的寫作背景看,每一首詩詞都讓我們了解到當時一些事情、人物、風俗等,是歷史浪潮中的點滴水珠,是歷史的剪影,是我們了解歷史的窗口。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讓我們知道作者所處的年代的社會狀況,他多次請辭,又被起用的史實。盧綸的《塞下曲》,王翰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又向我們真實的展示了當時邊疆狀況,戍守邊關將領的艱苦生活環境。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把每一首詩詞作為一個走進歷史長河徜徉的入口,讓學生了解更多歷史。讀著這些詩詞,讓學生深深體會到歷史的足跡與變遷,甚至引起了學生的思考。教師能讓學生開展諸如“歷史長廊”之類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使學生有了探究歷史的欲望,有了探究歷史的機會,有了自己探索所得的展示平臺。又如,學王之渙的《涼州詞》時,還可以讓學生知道古詩詞中的使用典故,再去查找更多的用典例子,又為孩子們開辟了一片天地,盡情欣賞著古詩詞中展示的相關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畫面。學生會因此而開闊了眼界,心胸會變得寬廣,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詩詞美,知其美,詩詞行,欣賞美,美哉美哉!

猜你喜歡
音律山河歷史
山河已無恙,奮斗在路上
山河美
中日兩國諺語音律的比較
新歷史
20世紀80年代以來張炎詞學思想研究述評
一把了解中國傳統音樂的鑰匙
論中國古代戲曲史的重建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