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探析

2019-02-20 06:58孫敏
視聽 2019年6期
關鍵詞:設備教師教學

□孫敏

一、“互聯網+”時代移動新媒體對大學新聞傳播教育的影響

(一)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移動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從被迫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由于移動學習方式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因此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來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此外,比起線下教學內容的單調和枯燥,線上的教學內容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在移動學習中,學生可以了解到在往常課程里學不到的知識以及解答不了的疑問,也可以不受教師知識水平的限制而盡情獲取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一來,學生手中掌握的教學資源就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可以實時更新自身知識體系,緊跟時代潮流。另一方面,教師也能在這種新型學習方式中受益良多,移動學習平臺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平臺,也可以是教師們集體“充電”的平臺,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減輕教師負擔,提升課堂效果

移動學習方式實際上是充當了“助教”這一職責,本質上是對課堂學習的補充。許多學生在課上沒有得到及時解答的問題,都可以在課下尋求答案。因為新聞傳播專業是一門對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要求都較高的學科,教師的能力和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有力不從心的地方,這個時候,移動學習平臺就很好地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并且,由于學生可以在移動平臺上進行課前的預習和課外的知識補充,因而無形中提高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二、構建融合移動新媒體技術的大學新聞傳播教學模式

(一)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移動設備

首先,在高等職業教育中,新聞傳播教學將信息整合能力和培養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重點。只有確立了教學重點與難點,才能夠更好地使用移動設備進行教學。學生們在使用智能手機等設備時,往往比教師更加得心應手,但對各種輔助教學的APP可能了解不多。而老師的主要任務在于,幫助學生熟練地使用各類學習軟件,并學會利用學習軟件來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解答自身疑問。學生則要在教師指導下積極擴充自己的知識體系,找到適合自己的知識彌補途徑,并且為自己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在運用移動設備進行學習時,還應發揮學校和教師的監督作用,以免移動學習變成流于形式的表面工作,也防止部分學生利用這一機會查看與學習無關的內容。

(二)鼓勵學生參與網上交流,積極參與師生互動

高等教育的課堂組織形式依然是班級授課,有利于發揮教師和集體教育的優勢,對于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班級授課方式有一個巨大的缺陷,那就是教學內容和教師精力的有限。而鼓勵學生積極在網絡上與老師展開交流,學生可以了解在往常的45分鐘課程里了解不到的知識以及解答不了的疑問,這樣一來,學生手中掌握的教學資源就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可以實時更新自身知識體系,緊跟時代潮流。此外,教師的能力和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有力不從心的地方,有時可能不能在課上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而通過QQ群討論、私信交流、互發郵件等方式,可以讓教師在下課之后收集學生不理解的知識點,在日后的課堂上進行更加詳細的講解,對于個別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可以迅速地通過網絡進行解答。

(三)發揮教師對于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作用

對于移動學習方式,我們目前可以看到它存在的許多優點,但是任何事物都并不是完美的,在實踐的過程中可能也會發現許多問題。因此,教師必須要實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針對學生在使用移動新媒體技術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解決,并記錄下來以便做出進一步的反饋。在一個學習階段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核和評估,對學生反映的問題進行總結和歸納,從而適當調整教學計劃。在此過程中,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對于一些表現優異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對其進行重點表揚,引導其他學生借鑒他們的學習方法。

(四)完善相關的設備設施

要想讓新媒體技術更好地運用到新聞傳播類教育教學中,就要完善相應的設備設施。對于一些設備資源較為短缺的院校,國家應該加大對其的扶持力度,投入更多的資金,引進更先進的設備來助力藝術教育。高等職業院校也要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與企業、社會機構進行聯系與溝通,吸引社會資金的投入。對于一些實力較為雄厚的院校來說,設備的管理、運營、日常保養工作就成了重中之重。為避免設備資源的浪費,這類院校應運用計算機技術將各類設備的用途、使用情況及數量進行一個詳細的分析,并形成報告,校方要根據數據來制定有關教學設備的調用方案。對于一些使用不便、效率低下、實用性不高的設備,學校相關部門要及時進行更新和淘汰,此外,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還要注重設備的保養及維修。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除了完善設備外,職業院校還應加強對有關教師的培訓工作,以便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許多從事藝術類教育的教師,專業基礎雄厚,專業技能過硬,在學界也有較高的地位,但這樣一群優秀的教師團體,卻在不斷更新的時代思潮中,遇到了教學上的瓶頸,那就是如何收獲年輕一代學生的關注度。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學生早已不滿足于傳統的授課方式,甚至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難以提起興趣,這并不是學生的水平退步了,而是社會對新聞傳播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適應這種變化,職業院校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保留各個教師個人特色的基礎上,適當地對其新媒體技術運用能力進行培訓,一是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二是通過手段創新來提升教學成效。

(六)對新媒體展示內容進行優化選擇

許多高等職業院校對新媒體技術都缺乏基本的知識,往往會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就像前文所說,如果只是運用先進技術對課本內容做一個簡單的堆砌,而沒有考慮到新聞傳播教育的特性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那么就會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此外,單調或雜亂的信息也會干擾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此,在運用新媒體技術時,不僅要看到使用的過程,還需要看到使用的效果,不能只是將教材內容照搬照抄、生搬硬套,或者是新壺裝舊酒,而應該在實現技術的創新外,同時實現內容的創新,對展示內容進行一個優化選擇,這樣才能為學生呈現出清晰簡明的學習思路。

三、結語

在移動設備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移動學習方式是從教學結構變革角度進行的一種嘗試。但是,任何新興事物的發展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面臨許多曲折。如果各大高校能夠抓住時代浪潮賦予的這一機遇,充分利用移動學習平臺的發展,那么將會給新聞傳播教學帶來巨大的變化,為國家的文化事業、傳媒事業輸送更多更優質的專業人才。

猜你喜歡
設備教師教學
諧響應分析在設備減振中的應用
最美教師
調試新設備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基于MPU6050簡單控制設備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圓我教師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