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師合唱與指揮課的師范性研究

2019-03-04 10:07
音樂教育與創作 2019年10期
關鍵詞:師范音樂教學模式

□ 高 山

教育部于2001 年出臺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明確指出“師范院校和其他承擔基礎教育師資培養和培訓任務的高等學校和培訓機構應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與內容,調整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結構,改革教學方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應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核心內容?!?1999 年頒布并實施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中也明確指出: “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

高師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堅持為基礎教育服務”,而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是為中小學的音樂教育輸送合格的音樂教師。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是為中小學及其他中等職業學校培養合格音樂師資的基地,高師音樂教育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高師學生所面對的就業方向——中小學、其他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水平。

合唱與指揮課程作為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的專業必修課,是培養中小學合唱教學活動組織者與教育者的搖籃,是幫助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綜合能力形成的重要課程。所謂師范性,就是指在合唱指揮教學過程中,始終明確高師音樂教育的培養目標——堅持為基礎音樂教育而服務,從而使合唱與指揮課真正成為中小學合唱音樂教育的強大后盾。

一、高師合唱與指揮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于20 世紀70 年代末開設合唱與指揮課程,至今已有50 余年的歷史。課程從最初的普及率較低、缺乏科學性、選曲風格單一等現象,到如今向普及率較高,教學較為體系化,選材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已經取得了一些較為顯著的教學成果,整體上實現了跨越性的進程。但從高師音樂教育的角度來看,合唱與指揮課程仍然存在著一些與中小學合唱音樂教學發展所不相適應的滯后現象,難以滿足基礎教育領域對音樂教師的實際需求,依然存在著一些與高師“師范性”原則教學所不相融的,自身所不能忽視的問題。 短期來看,造成了學生對合唱學與指揮學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較弱,較難內化于個人已有的音樂知識體系的現象;長期來看,也造成了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難以完成教學任務,不能較好地組織和實施合唱教學活動等問題。

(一) 教學內容較為零散

大部分高師院校的合唱與指揮課程設置一般分為合唱和指揮兩大塊內容,并在不同學期開設,進行授課。部分高師院校的合唱與指揮的教學較為體系化,教師在課堂上不僅教授合唱學領域的相關知識,還能將合唱學與指揮學相融,進行系統化教學。但目前來看,還是存在著一些高師院校對合唱課與指揮課的結合度不高,教學內容較為分散化,獨立化?!皩W生接觸到的只是一些獨立的知識點而不是真正的,完美的音樂?!保ā兑魳方虒W與教學法》94 頁)。

當下較為顯著的現象,是學生在合唱課堂上接觸一首新的曲目時,知道如何在指揮的帶領下練聲,也知道怎樣根據指揮的要求調整個人的聲音狀態,也能夠唱好自己所在的聲部旋律。但當學生由學生角色向指揮轉變時,學生對于如何帶領合唱團進行練聲、怎樣把握一個曲目的情緒、對曲目的細節如何進行處理、如何運用合唱學知識將合唱團的音效達成均衡協和的狀態、如何針對不同聲部的特性進行指向性訓練,甚至于其他聲部的旋律如何演唱等基礎內容,呈現出一種“不知所措”的現象。在指揮課的教學完成后,學生往往了解不同拍子的指揮圖示,了解預備拍,起拍,收拍,但較難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曲目中去,無法將基礎的指揮知識與實際演唱相結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片面的強調應該“如何指揮”,重點落在了指揮動作上,并沒有將其與合唱進行融合教學。

(二) 教學模式不夠豐富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我國的教學模式整體向交流式教學作出積極轉變,高師合唱與指揮課也不例外,交流式教學模式不僅能夠調動學生主動學習,也有益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但仍有一些高師音樂教育合唱指揮課程的教學模式較為落后?!拔覈鴤鹘y的合唱指揮教學多是教師指導、學生演唱, 教師指揮、學生模仿的形式, 學生多處于一種被動、盲目的學習狀態?!保◤垵M升《合唱指揮教學的現狀分析》,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在此種以“灌輸型教育”為主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過程在一種模仿與被動的狀態下進行,主觀能動性難以得到發揮。同時,也往往忽視了學生個人在課堂上的情感體驗與審美體驗。尤其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下的合唱指揮課,“灌輸型”的教學模式缺點尤為顯著,學生雖能學到與合唱指揮相關的基礎知識,但卻無法通過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把新知識與舊知識結合,轉化為新的產品,以致于在基礎教育領域工作時,無法富有創造性的編排合唱活動,甚至無法做到最基礎的“學以致用”,教學效果不樂觀。

(三) 教學目標不夠清晰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中小學的音樂教育輸送合格的音樂教師,為基礎音樂教育服務。在此原則指導下的合唱與指揮課的教學目標則應該是為中小學培養合格的、能夠組織與指導中小學合唱教學活動的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

合唱課的教學目標應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合唱演唱水平,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在未來實際工作中,能夠指導童聲合唱。了解童聲與成人合唱的不同,真正理解童聲合唱的特殊性,學習合唱學的必要知識,如呼吸訓練、發聲訓練、音準訓練、合唱的協調訓練、合唱的均衡訓練,合唱的諧和訓練、合唱的色調訓練、合唱的咬字、吐字訓練等,并對童聲合唱進行有針對性的藝術指導。

但就目前來看,很多高師院校的合唱課教學主要以合唱排練為主,教學目標從表面上看來,似乎是排練合唱歌曲。而事實上學生對合唱學知識了解并不深入,對童聲合唱知識的了解更是“蜻蜓點水”,談及什么是合唱,為什么這樣唱,排練時遇到瓶頸如何解決等問題時,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中,從而造成了學生在日后工作中與合唱團合作時,不會對作品進行創造性地解讀與處理,不能與合唱團達成良好的合作,無法適應實際工作需求。

而指揮課的教學目標與合唱課的教育目標相輔相成,旨在培養能夠有效地為合唱團進行指揮,理應在“為基礎教育服務”的指導下制定。學生不僅僅要學會指揮手勢的基本原則,規范的手型與動作,還應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合唱與指揮有較為系統化的理解,真正把指揮技術運用到作品中去。目前高師指揮課教學雖也系統學習揮拍的相關理論知識,但教學目標模糊,從表面看來似乎僅片面強調了合唱與指揮中,對于指揮相對獨立的研究與學習,沒有在合唱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系統全面的深化,忽略了“堅持師范性”的指導原則。學生在日后實踐中,較難將理論聯合實際,真實地指揮合唱團時,指揮手勢無法表現音樂形象,呈現機械劃拍的現象。

(四) 教學課程評價略為片面

高師合唱與指揮課的課程評價長期以來都存在著較為片面的現象??疾榈倪^程基本是學生抽簽選擇一首合唱曲目,以雙鋼琴為伴奏進行指揮。在此種教學評價模式下,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學生的自我要求也會相應地降低。這種形式沒有較好地結合實際,無法對學生進行合唱與指揮素質的綜合考量,也無從得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合唱學與指揮學的相關知識,展現出來的課程評價方式往往與形體課相似。學生雖然能夠完整地將樂曲指揮出來,但沒有真正理解樂曲的內涵,基本上處于“照貓畫虎”的狀態,甚至于對聲部有沒有真正起到預示作用,也難以準確評估。

二、師范性原則指導下的高師合唱與指揮課改進方向

“師范性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與專業音樂院校在培養目標方面的主要區別?!?(《音樂教育與教學法》206 頁) 高師音樂教育培養的不是某一技能或某一理論的專業型人才,而是注重培養全面發展的師資力量。這不僅要求學生自身有較為堅實的知識基礎,還要求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教學活動。

合唱指揮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課程,它要求學生能將所學知識高度綜合運用,包括教育學方向的知識和音樂理論方向的知識。在師范性方針指導下下,高師音樂教育的合唱指揮課有了更為清晰的改革方向。

首先,教學內容應向系統化改進。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將各類音樂理論知識科學地進行綜合,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輔助新知識的導入,學會自主分析樂曲,做指揮案頭工作。如運用曲式分析知識將樂曲詳細研讀,分析樂曲的曲式結構,熟悉樂曲的創作背景,通過對不同樂段的仔細解讀,構架出樂曲的音樂形象、音樂內涵、風格特點及細節處理要求,從而深度理解樂曲。同時,指揮教學應體現音樂性,真正讓學生體會運用預備拍、起拍、收拍、指揮圖示等指揮要素對音樂起到的巨大作用,盡早幫助學生建立教學意識。

其次,教師應運用綜合教學法進行教學?!肮噍斒健钡慕虒W方式顯然不能適應時代發展,也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在實際授課中,除了講授法教學之外,還可運用欣賞法、討論法、提問法、示范法、練習法、比較法、參觀法、情景法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為更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思考教學內容。

再次,教師應明確師范性原則指導下的教學目標。每一個教學內容都讓學生清楚其目的或意義,學生將教學目的與個人實際相結合,以便日后走上教學崗位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將所學知識有機綜合,達到較好的內化,讓學生不僅會唱,還要會學,會教,進一步優化教學效果。同時,在課堂曲目的選擇上,要有針對性地把教學目標定位于兒童、少年、青年的合唱曲目范圍內,與中小學合唱教育接軌?!斑M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合唱訓練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教學規范,并采用多種方式、方法,指導學生參與具有教學實踐性質的課堂教學活動?!保ɡ詈Q?《高等師范院校合唱課教學設計》,東北師范大學)。

最后,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課程評價。音樂教學評價的原則之一,為導向性原則。內涵為:引導音樂教學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合唱與指揮教學堅持師范性的教學方向,在教學課程評價中表現為科學地、整體地對學生能力進行考量??剂績热莶粌H要涉及到學生對指揮技法本身的理解與操作,還要將學生是否能夠獨立研讀總譜,設計合唱排練方案,了解童聲合唱之特殊性,對聲音進行有效地訓練等內容列入考察范圍。期末評價方式可將筆試與面試融合, 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按比例進行綜合評價,以便與更加客觀、全面、科學地進行教學評價。

三、高師合唱與指揮課堅持師范性原則的意義

堅持師范性原則,有利于學生明確自身發展定位,教師明確教學引導方向,更有利于高師合唱與指揮課程的整體改進。一來能夠明確合唱指揮教學目標。高師音樂教育的目標明確指出:“通過教學及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熱愛音樂教育事業的精神,提高審美修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具備適應中小學和其他學校音樂教學需要的理論、知識、能力和素養,奠定終身熱愛音樂、享受音樂、學習音樂、傳授音樂的良好基礎?!?(《音樂教育與教學法》205—206 頁)。高師合唱指揮課程在堅持師范性的原則指導下,明確本課程是為培養中小學及其他學校的合唱教育師資的教學目標。教師應引導學生重視音樂教育專業各學科橫向聯系、滲透和整合,如將和聲、曲式、復調、配器、視唱練耳、聲樂、鋼琴等與合唱指揮教學相聯系,內化于自身的知識系統,以求在工作崗位上更好的發揮個人才能,盡快適應中小學合唱教學的人才剛需。二來有利于建立科學的教學體系。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課程評價等教學要素在師范性原則指導下達到更好的融合。教學模式上,更加注重綜合教學模式的運用,在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下,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與創新意識;教學內容更加系統化,建立合唱學與指揮學橫向關聯;課程評價更加全面,綜合考量學生對此課程的全面理解與實際運用能力。三來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學生明確師范性目標,注重將知識學以致用,將音樂表現類課程、音樂教育類課程與音樂審美類課程有機結合,本著師范性原則來規劃學習方向。

“在高校從事專業音樂教育的人須清楚, 我們的主體事業是為國家各級各類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和社會美育推進培育優質師資, 那這些后備教師對自己日后所從事的工作持有怎樣的理念、具備怎樣的能力, 需要大學平臺發揮引領和啟迪作用,并且我們認為這些核心理念和必備能力要與國家對本領域發展的引領和社會對本領域人才培養的切實需求密切關?!保ú虊簟镀胀ǜ咝I音樂教育學科發展相關思考》 ,人民音樂)。

總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合唱指揮教學,應堅定不移的堅持師范性,明確自己的培養目標,樹立正確的辦學理念 ,真正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將師范性原則指導下的教學落到實處。同時,高師教育工作者也要盡一己之力,探索更為先進、高效的合唱指揮教學手段。秉承“師范性”原則,發現更多合唱指揮教學的新途徑、新手段,進而為基礎教育輸送更多具有綜合能力的高素質師資力量。

猜你喜歡
師范音樂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哈爾濱新區師范附屬小學校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作品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美術作品
音樂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