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美妙音符為家鄉詩意歌唱
——試析國家二級作曲胡令強的審美實踐

2019-03-05 02:31
音樂教育與創作 2019年8期
關鍵詞:寧鄉音樂

□ 肖 舞

一年中,春天的交響最美;一生中,家鄉的歌聲最美。

2019 年農歷春節即2 月18 日晚,由中共寧鄉市委、 市政府主辦,寧鄉市委宣傳部、 市文體廣電局承辦,寧鄉市文化館、 市音樂舞蹈家協會執行的輝煌歷程——“ 美好寧鄉歲月如歌” 原創作品音樂會在寧鄉大劇院隆重舉行。 21 首風格各異、 形式多樣的原創音樂作品在湖南交響樂團、湖南省歌舞劇院、 湖南藝術職業學院等省直院團以及寧鄉本土部分實力派歌唱家、 青年歌手的精心演繹下,蛻變成了一個“ 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 的音樂盛會,匯聚成了一部獨具寧鄉風韻、 寧鄉精神、 寧鄉氣派的春天交響,再現了新中國成立70 周年以來寧鄉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與輝煌歷程。

音樂會可謂非同凡響,新華網、 鳳凰網、 湖南日報等20 多家主流媒體紛紛予以關注與報道,省、 市領導與專家紛紛給予高度評價,近千名觀眾現場屢次報以如雷掌聲。 其中,湖南省音協副主席、 秘書長金沙,國家一級作曲、 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尹曉星對其評價: 音樂會原創作品集思想性、 藝術性、 觀賞性于一體,濃郁的地方特色與鮮活的時代特質神融,遠遠超出了縣級市音樂創作的專業水準。湖南省群藝館副館長、 研究館員、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服務巡講專家組成員周固堅在微信朋友圈對其評價: 寧鄉作為一個縣級市,一個基層的縣級文化館,居然能舉行一臺如此高質量、 高品位、高規格的原創作品音樂會,委實讓人刮目相看,在湖南乃至全國群文系統亦屬鳳冠。

值得指出的是,音樂會的21首作品中有16 首是同一個曲作者即胡令強,當時在音樂會現場令無數人感到詫異與擔憂,因為這對于一位作曲家而言是莫大的挑戰與考驗。 但事實證明,擔心是多余的,反而在音樂會完美收官后,胡令強這位一直默默躬耕于基層的作曲家讓湖湘音樂界對他進行了重新認識與高看幾分。 他作為國家二級作曲,寧鄉市音樂家協會主席,寧鄉市文化館館長,寧鄉市第十二屆政協常委,長沙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為人謙遜、低調,做事嚴謹、 高效,身上遺留著“ 敢為人先” 的基因,有勇有謀,革故鼎新,掌有“ 好幾把刷子”,人稱“ 胡司令”。

在過去的30 多個春秋里,胡令強勤學苦練,筆耕不輟,像參天大樹一樣深深地扎根家鄉、 扎根基層百姓,像農夫一樣老老實實守望著音樂創作這片沃土,用美妙的音符即600 多件音樂作品講述家鄉故事、 謳歌家鄉人民、展現家鄉形象,為家鄉寧鄉傳神寫照,滿足家鄉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需要,助力家鄉縣域經濟大潮的繁榮發展,創新性地發揮了音樂所獨具的社會功用,譜寫了寧鄉市新時代音樂事業的新篇章。

胡令強,是一位長期奮戰在基層的公共文化型作曲家,其作品與人民百姓審美、 與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進行“ 零距離”對接,自然地發生了鹽融于水的契合力。

在文化需求上,究竟什么樣的文藝作品最受基層百姓歡迎、最對基層百姓的胃口? 對此,胡令強心中最清楚即同老百姓、 祖國在一起是創作者的底盤。 原因是自2005 年從眾多優秀專業人士的競爭選拔中脫穎而出擔任寧鄉市文化館館長至今,14 年來他一直在堅守群眾文化工作第一線,“ 深扎” 于普通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里,浸泡在普通百姓的喜怒哀樂里,成功地創作表演了許多歌唱百姓美好生活的音樂作品,策劃組織了大量深受百姓喜愛與上級部門表彰的活動,在寧鄉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比如,2003 年前他自掏腰包為市民打造的“ 周末我登臺” 大型才藝展示系列活動,迄今已免費為群眾演出800 多場,8 萬多名群眾演員登臺表演,遍布寧鄉市33 個鄉鎮400 多個行政村,被長沙市文明辦以“ 內容市民化、 運作市場化、 活動經?;?為題在全市發通報表彰。 后來,該活動被共青團中央授予“ 全國優秀鄉村青年文化活動項目” 稱號,榮獲第五屆湖南藝術節項目類“ 三湘群星獎”; 胡令強被共青團中央授予“ 全國優秀鄉村青年文化名人” 稱號,被湖南省文化廳、 共青團湖南省委聯合授予“ 湖南省首批青年文化名人提名獎”; “ 周末我登臺藝術團” 被湖南省委宣傳部、 省文化廳授予“ 優秀文藝團隊” 稱號,并連續10 年被評為“ 長沙市最佳群眾文藝團隊”。 又如,2017 年他策劃組織并擔任藝術總監的“ 綠水青山我的家”“ 咱們工人有力量” “ 加加食品集團20 周年慶典晚會” “ 歡樂瀟湘寧鄉專場” “ 寧鄉縣第八屆廉政文化周演出” “ 為了這一江碧水”等系列服務于縣域經濟繁榮發展的大型文藝晚會,贏得了省、 市、縣領導、 專家和群眾的一致肯定與贊譽。

古人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在某種程度上,上述這些活動為胡令強的作品演繹傳播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老百姓可以“ 按需點單”,他可以“ 照單上菜”,逆轉了已往“ 百姓只能被動接受” 的音樂審美慣性思維,全面開啟了“ 藝術創作群眾化” 的新模式。 因此,一方面涌現出不少帶著濃郁的泥土芬芳和生活氣息的音樂作品,例如2017 年舉辦的文化活動中就有50多件原創音樂作品; 另一方面,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創性地實現了對接服務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了音樂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獨異功能。

胡令強,是一位長期遨游在民族民間文化與音樂專業知識海洋的學習積累型作曲家,其“ 腳力、 眼力、 腦力、 筆力” 凝聚成激情澎湃的音樂創作原動力。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胡令強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師大音樂系,師從著名教授黃洋波先生學習和聲與作曲理論,接受了科學而系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為后來的音樂創作打下了相當堅實的基礎。 可謂根深才葉茂。 畢業后,他回到群眾文化“ 孵化工廠” 即寧鄉市文化館工作,把高質量、 高品位的文藝節目輸送到寧鄉每一個鄉鎮每一個村寨,年復一年,月復一月,長期奔波在寧鄉的山山水水與田間地頭,時刻呼吸著濃郁的風土人情與深厚的歷史文化所散發的氣息,洞察著人民百姓物質生活與精神文化生活的變遷。 尤其是豐富的寧鄉民族民間音樂文化資源與歷史悠久的青銅文化深深地吸引了他,裨使他像蜜蜂采蜜一樣時常下鄉采風,請民間藝人唱原生態民歌、表演花鼓戲等,錄音、 記譜、 文字介紹、 影像資料,多管齊下,像海綿一樣潛心學習積累,既專業又專注。 如今,他對寧鄉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分布與特征了如指掌,運用自如。

同時,他也把目光投向國內樂壇的優秀作品和熱門人物,且對其進行理論分析與研究,結合自己的音樂創作實踐,13 年寫下800 多篇、 近20 萬言感悟式的 隨筆,長的上千字,短的一兩百個字,語言犀利,觀點新穎而獨特,既有思想理論的高度又有專業可操性,儼如一本厚實的音樂創作理論文集。 比如2002 年6 月6 日凌晨,他在聆聽國內某位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后,寫道: 強調曲作的整體性,不單指整體風格,應該像一篇好的文章一樣要緊扣主題,中心突出,絕不能東扯葫蘆西扯葉,否則全曲散亂,聽得人一頭霧水。 又如2005 年10 月10日晚,他在聆聽《 泰坦尼克號》主題歌曲后,寫道: 音樂材料不要鋪得太開、 延伸太長、 擴得太散,這首歌雖然就簡約的兩三句,但聽起來像鴻篇巨著一般,深不可測,無疑它是絕妙的重復手法教材。 還有他在2005 年12 月12日晚寫作完一首歌曲后,寫道:歌曲創作就是將原本不具備音樂性的詞作給予固定音高,劃分疏密,帶著情感地述說一個美好而感人的故事; 旋律的發展和延伸該就像眼鏡蛇一樣,頭總昂著——機敏而靈動。

當然,“ 胡式樂語” 即精彩的經驗之談與音樂心語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品味: 作曲家如同部隊總指揮,需要用好每一個兵( 音) ; 通過分析聶耳的作品悟出“ 每兩拍后需重新開始且要求收束好” 的作法; 只要有獨立的樂匯、標點符號、 用音樂講故事、 活躍的靈感就可立即產生真正的音樂;作曲時腦海里的“ 畫面感” 很重要,因為作品的整體性只有依賴形象的畫面才能出得來; 歌曲創作時不要順著歌詞的字、 詞到哪里就寫到哪里,讓腦子跟著歌詞走,而是要由自己主宰所有,賦予歌詞以新的精彩; 能否快速建立和確定音樂形象是衡量一個歌曲作者功力的重要標準,等等。此外,胡令強也是一位信奉“ 天下第一好事是讀書” 的海綿型作曲家,在他的辦公室和住宅隨處可見到各種書籍與創作手稿,尤其是音樂類書籍不計其數。 雖然身兼數職,事務繁忙,但是他從沒停止過讀書。 這也是他的音樂作品獨存書香氣息的緣故。

胡令強,是一位長期用母語講述家鄉故事且以精品奉獻給百姓的銳意創新型作曲家,其作品將傳統融入當代,智慧與勇氣、情懷與擔當統一,表現出一種強盛的創造力。

作品,乃作曲家的立身之本,奪取話語權的利器。 自2005 年開始創作以來,胡令強筆耕不輟,佳作連連,一共創作了以歌曲為主、 小音樂劇、 小舞劇為輔的音樂作品600 多件,其中100 多件作品在《 歌曲》 《 音樂教育與創作》等專業報刊發表、 各類舞臺上演繹和電視里播映,60 多件作品在國家、 省、 市級藝術比賽中斬獲大獎。 比如他作曲的歌曲《 中國我為你喝彩》 在“ 感動中國” 全國新創歌曲大賽中榮獲銀獎,作品由中國戲劇出版社結集出版; 女聲組唱《 青春煥發的祖國》 榮獲中國第六屆群眾歌曲創作大賽金獎,作品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 情景歌舞《 青銅魂》 榮獲2013 湖南“ 歡樂瀟湘” 大賽長沙市金獎、 湖南省銅獎; 情景歌舞《青銅怨》 榮獲2014 湖南“ 歡樂瀟湘” 大賽長沙市金獎、 湖南省銀獎; 戲 歌 說 唱《 寧 鄉 吟》 榮 獲2016 湖南“ 歡樂瀟湘” 大賽長沙市金獎、 湖南省銅獎,2017 年榮獲長沙市第十二屆精神文明“ 五個一工程獎”; 歌曲《戲·角》 榮獲2017 湖南省新人新歌大賽金獎;小組唱《 匠心》 榮獲2018 年湖南藝術節銀獎,等等。

可見,這是一份驕人的成績單,是一份既有數量又有質量的作品清單,集中展示了胡令強的個人風格與非凡實力。 而當筆者在縱觀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時,仔細拜讀或聆聽了其大部分音樂作品,其中令人印象最深最嘆服的“ 硬核” 是其銳意創新、 精益求精所產生的化學反應,是其寧鄉元素、 湘楚氣質、 中國氣派的作品風格與審美特質。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深度挖掘傳統戲曲音樂的精髓,并獨具匠心地將其“ 化” 入歌曲旋律或唱腔之中,成為現代戲歌之靈魂,張揚中國音樂新的美學風范。 比如他作曲的戲歌說唱《 寧鄉吟》,采用了古老而晦澀的湘劇高腔音調,同時利用打擊樂伴奏; 一、 小組唱《 匠心》 采用了傳統花鼓戲、 湘劇、 京劇元素的結合,既有超凡的藝術張力又有較強的敘事性,更有濃厚的歌劇詠嘆調色彩。 還有《 山水之戀》 《 戲·角》 等多首歌曲采用了傳統戲曲元素。 因為中國傳統音樂的精髓是戲曲音樂,所以,胡令強作曲的這些戲歌甫一出現,就驚艷全場,卓爾不群。

二、 重力打破傳統歌曲寫作模式,用心在曲式結構、 調式調性、 節奏型上另辟蹊徑,超乎眾人的想象與藝術效果。 比如他作曲發表于中國音協主辦的《 歌曲》雜志的《 戲·角》,轉了兩次調,采 用A、 B、 C、 D 四 段 式 結 構;合唱歌曲《同唱知、 存、 守》 采用了A、 B、 C、 D、 E 五段式結構;寧鄉電視臺文史片《 溈水春秋》主題曲,前面用散板四四拍節奏,后面用圓舞曲的八三拍節奏; 情景歌舞《 青銅魂》 《 青銅怨》 的音樂轉了3 次調,采用歌劇的敘事手法……胡令強的許多作品都存在類似的大膽創新與成功實踐,形成了另一番獨好風景。

三、 根據群眾文化活動的需要,創作了一批富有革命浪漫主義精神與現代進行曲風格的合唱歌曲即“ 胡式進行曲”,并且大多采用小調式而非通常的大調式,讓作品在鏗鏘堅定的同時,具有難得的述說性和詩意,情緒飽滿感人,屢屢作為大型文藝晚會的壓軸節目。 比如《 寧鄉市首屆全運會會歌》 的主歌第一段運用傳統進行曲形式表現寧鄉璀璨而厚重的文化歷史,第二段運用現代流行風格的音樂節奏表現當下寧鄉新時代風貌與青春活力,前后形成對比; 合唱歌曲《 同唱知、存、 守》 等也如此。

四、 深扎本土,就地取材,利用強大的現代作曲技術“ 黑科技”,量身定制,深情歌唱故土山水,講述故土歷史故事,反映故土百姓精神風貌。 比如其獲獎的主打作品《 青銅魂》 《 青銅怨》《 寧鄉吟》 等,從思想主題到音樂元素都是寧鄉的,其歌詞亦大多出自寧鄉市文化館副館長、 寧鄉本土新銳歌詞作家羅匯靈之妙筆,所以,寧鄉味道既濃又純且正??梢哉f,近年來,這些作品創造了寧鄉市音樂創作的高峰,開創寧鄉市音樂事業的新格局,成為了寧鄉市文化建設的一張靚麗名片。 當然,這也反映出詞曲作者對故土的赤子之心與使命擔當。

五、 拒絕雷同重復,嚴摳每一個樂節,死摳每一個音符,在有限中追求新意,優中選優,精益求精,將工匠精神注入骨髓,將精品意識付諸行動,打造新時代音樂力作。 比如他在擔任《 青銅怨》 的文本策劃與作曲時,用盡心思,數十次易稿,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音符,前后硬是折騰了好幾個月才定稿。 還有《 希望的田野》 《 青春煥發的祖國》《 中國,我為你喝彩》 等歌曲,均可看出其所用的“ 繡花功夫”。

任何一位藝術家的終極訴求,就是盡力尋找屬于自我的成熟的風格,而不是去跟別人比較。 在筆者看來,胡令強通過三十多年的音樂理論學習積累與創作實踐,已經基本尋找到屬于自我的大美風格,并逐漸邁向成熟與高峰。因此,筆者真心期待胡令強在未來的創作生涯里,銳意創新,精益求精,一如既往地用心用情用功為家鄉人民詩意歌唱、 為新時代中國縱情歌唱,創作出更多真正叫得響、 傳得開、 留得住的精品力作,張揚中國音樂新的美學風范。

猜你喜歡
寧鄉音樂
寧鄉經開區“萬名工人學黨史”
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不斷強化四種能力 奮力爭創五好園區
吹響“沖鋒號” 按下“快進鍵”——寧鄉經開區深入開展“大干一百天,實現雙過半”大競賽活動
奇妙的“自然音樂”
湖南寧鄉市舉辦 “輝煌歷程
——美好寧鄉 歲月如歌” 原創作品音樂會
小荷初露
音樂從哪里來?
音樂
寧鄉:人才是醫院“核心利益”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