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相結合促進個體與集體共同發展

2019-03-11 06:34趙漫
學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關鍵詞:班級班主任評價

趙漫

我從事班主任工作已經有近20年了。在這20年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在不斷的發展變化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漸向著全面發展的目標邁進,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不斷調整也使教師的認知水平、專業能力得到了提升。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這時的學生模仿力極強,但缺乏自制力和對與錯的判斷力。此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迅速發展,由于思維能力發展的局限性,使得他們自我評價的水平較低。面對不同的學生,如何有效利用評價機制開展習慣養成教育是擺在每一位班主任老師面前的一張問卷。我一直堅信,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制造出同樣規格的人”,而是“引導其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嘗試結合學校德育處的“行為養成教育”活動,在班級中開展量化日常評價與質性綜合評價。

一、量化日常評價

所謂量化日常評價,就是把學生日常的行為表現簡化為數量,進而從數據中進行分析與比較,從而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評定。

(一)評價項目

語言舉止要文明——不和同學因為小事動手打架、吵架,不說臟話。

2.守秩序站好隊——科任課隊列,做到自覺排隊快靜齊,輕聲慢步靠右行。

3.課堂上守紀律:專心聽講不走神,沒有小動作。

4.不追跑、不喧嘩:課間不追跑、不大聲喧嘩,不在廁所逗留。

5.愛清潔講衛生:勤洗手,勤剪指甲,每周清洗紅領巾。

6.遵守時間不遲到:7:50準時進班。

7.愛護公物:不在公物上亂涂亂畫;節水、節電、節糧、節約用紙。

8.認真完成學習任務:按時、認真完成學業任務。

9.帶齊用品:學具、回執等自己帶好,不讓家長補送。

10.正確坐立行姿:三姿兩操,姿態端正,動作準確到位。

(二)評價活動

1.集體學習評價內容

班級利用每天早到校的時間,在小班長的組織帶領下,以齊聲誦讀的形式不斷熟悉日常行為規范內容。班主任利用周一班會時間組織全體學生逐一閱讀評價內容,并具體展開說明。定期針對班級中集中存在的問題,開展小組討論,共同商議如何落實。評價尺度需要統一,班主任需要和學生共同商議積分的獎罰細則。

2.任課教師共同完成評價填寫

評價者不僅僅是班主任,還是班級各任課教師共同參與。每次下課前,教師及時將本節課學生表現進行總結,需要記錄積分的會明確指出。班主任根據教師反饋填寫學生的“習慣評價手冊”。在校的課余時間的表現由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共同負責填寫。

3.階段性開展評價總結

為了避免期末總評價帶給學生和家長的突兀感,量化日常評價分階段進行總結。每周的班會時間結合積分情況,針對每一周“十個好習慣”中突出的優點和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總結。每月公布本月積分榜前十名的名單,頒發小獎狀。教師也會留心積分后幾名的學生,找時間單獨溝通。每個學生都在月末將“習慣評價手冊”帶回家中,以便于父母及時了解學生在校的日常行為表現。有不少家長獲得反饋后會與老師進一步溝通,達成家校統一教育。學期末,根據每個學生的總積分,班級進行“先進個人”“優勝小組”的表彰。

量化日常評價以積分記錄、評比的形式,的確促進了學生對自身日常行為規范的遵守,學生通過每周、每月的“習慣評價手冊”的記錄,正確了解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開始了自我提醒。由于在個人評比的基礎上還進行小組評比,我發現小組內出現了同學間相互提醒的現象,同時也發現了問題。有的學生無論是認知水平,還是自控能力都不及小組其他同學,總是在小組內處于積分落后。這樣的學生“拖了后腿”,有時會受到小組其他同學的指責,他們的自信心受到了打擊,對于校園生活也開始出現不積極、不熱情的狀態。真的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學生也有不妥之處。但是如果明顯出現不統一的要求,一定會使其他學生感到“不公平”。于是,我開始著手將質性綜合評價融入學生評價中。

二、質性綜合評價

質性評價是以評價對象的價值或特點作出判斷的評價手段。一提到質性評價很多老師會想到期末撰寫的學生評語。在我看來,那只是質性評價的一種方式。評價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劑良藥,同時可以加強師生間、生生間、學校與家庭之間的交流。質性評價不一定只在期末體現在學生評語中,平時也能開展。特別是針對班級中容易出現問題的學生,通過質性評價幫助其發現自身的優點,激勵他們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建立其自信心。參與質性評價的可以是學生,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家長。

(一)學生間的質性評價

在班級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積分統計時,我提出了小組活動的要求:首先進行本組各項積分的統計;然后根據積分情況分析失分原因;接下來說說怎么提高積分;最后討論本組積分最低同學的優點及進步,申請小組加分。學生之間彼此更了解,表現更加真實。學生間的討論更有說服力。在給出建議時,能結合自己的做法給出適合他們自身年齡特點的意見。開始學生的小組討論需要教師的指導,漸漸的學生之間相互提示、相互促進、相互幫助,使個體獲得成長的同時,小集體也在不斷進步。

(二)教師對學生的質性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質性評價是學生和家長更加關注的。期末評語要從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從各個方面評價學生的同時也是引導其更加全面的發展。除了通過期末評語對學生進行評價,家訪也可以作為開展對學生質性評價的方式。通過日常對學生各方面情況的掌握,我分批分撥的以電話或微信的方式針對學生一階段在學校的表現對學生開展更有針對性的評價。

有了日常的多種方式的質性評價,家長也漸漸了解到了要關注學生的問題,更要關注孩子取得的進步。批評是教育的方式,肯定和鼓勵更是易于被學生接受的方式。如果每個學生都更加全面的認識自己,用優點帶動不足,才有可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在期末評價手冊的家長寄語一欄,我看到了更多的家長對孩子各方面的評價,不僅僅是學習,還有生活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通過多方參與的量化與質性相結合的評價,學生個體的成長帶動了集體的成長與發展。學生從被動的行為逐漸轉變為主動的行為,相信終有一天他們會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歡
班級班主任評價
班級“無課日”
我的班主任①
當一名輕松的班主任
班級FACE系列大放送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
一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測試
以牙還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