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班牙經濟復蘇與宏觀審慎管理的啟示

2019-03-18 01:58龍俊鵬鄒子強
商情 2019年1期
關鍵詞:結構性改革

龍俊鵬 鄒子強

【摘要】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面臨錯綜復雜的內外部環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金融風險持續暴露,宏觀審慎管理政策框架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正處于關鍵階段,如何破解上述難題成為一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關鍵詞】結構性改革? 國際收支自由化? 宏觀審慎管理

一、得益于結構性改革、降杠桿、穩健的金融體系,西班牙經濟實現有力復蘇反彈

西班牙是歐債危機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一度負增長超過2%,之后逐漸實現復蘇反彈。2015年—2017年,西班牙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速分別為3.4%、3.%、3.1%,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西班牙在2008年經歷經濟危機之后經濟水平開始穩定并且快速的復蘇”。西班牙國內認為,這主要得益于以下三點:一是結構性改革。西班牙積極推進財政金融改革,適當削減福利開支,通過提高退稅率等財稅政策提振消費,完善經濟產業結構,在保持農業傳統優勢的同時加快工業發展,帶動出口增長,經常項目由逆差轉為順差。二是降杠桿。西班牙政府債務2013年一度同比增長超過20%,之后增速逐年下降,2015年接近零增長,2016年以后負增長。三是穩健的金融體系。歐元區和西班牙實施的量化寬松和宏觀審慎政策,恢復了西班牙金融體系尤其是銀行系統的穩定。

二、西班牙國際收支自由化是循序漸進、風險可控的過程

一是“先經常項目、后資本項目”。20世紀80年代初,西班牙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1986年,資本項目直接投資實現自由化。加入歐盟后,加快了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并于1992年實現金融投資和貸款自由化。二是金融投資開放“先流入、后流出,先機構、后個人,先低風險、后高風險”。按照風險可控原則,逐步試點開放部分項目,一個階段未監測到資本大幅流出后,再擴大開放范圍。先實現資本流入開放,并按照風險高低,分步實現資本自由流出,依次為固定收益投資、股權投資、金融衍生品。其中,對外投資先對機構開放,再對個人開放。金融市場先面向主權級發行人開放,再對其他發行人開放。三是貸款開放“先母子公司、后銀企貸款,先審核、后報告”。初期允許母子公司借貸,逐步放開境外銀行對境內企業貸款,最后放開境內銀行對境外企業貸款,經歷了“禁止-事前核準-事前報備-報告國際收支表”的簡政放權過程。四是銀行持有外匯監管“先數量控制,后資本監管”。20世紀60年代,西班牙銀行僅被允許持有100萬美元外匯頭寸,超額部分須與西班牙央行交易。之后,頭寸規模逐步增加,外匯范圍由美元擴大至所有可兌換貨幣,最終取消外匯頭寸管制,變為對銀行的資本監管。但是,跨境現金流出金額仍控制在1萬歐元以內,并配套開展發洗錢、反避稅審查。

三、宏觀審慎政策主要是基于預測監測的逆周期資本監管,危機時可采取特殊措施,防范系統性風險

歐央行主要負責歐元區統一貨幣政策、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等工作,西班牙等成員國央行主要負責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監管,并配合歐央行工作。西班牙實行的宏觀審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預測。西班牙央行通過分析,盡量精準預測經濟金融走勢和風險狀況,判斷是否達到啟動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的條件,同時引導市場預期,供市場決策參考。西班牙央行認為,預測是宏觀審慎政策的主要措施之一。二是監測。通過報告和現場檢查等方式,加強對系統性風險的監測分析。以西班牙外匯管理為例,銀行和企業需同時將國際收支表報告央行,央行對比開展統計分析,發現異??刹扇〖s談及進一步監管措施。對可能存在問題的銀行,歐央行和西班牙央行聯合組成工作組,派駐至銀行及時了解情況。三是監管。按照巴塞爾協議Ⅲ規定,加強金融機構資本監管。一方面,加大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實施更高資本要求,計提更多撥備,經濟下行期則相反,防止因周期波動造成系統性風險。

四、幾點啟示

(1)金融改革開放應立足國情、統籌布局、循序漸進、嚴控風險。實體經濟是源,金融是水。金融改革開放解決的是誰怎么流去灌溉的問題,關鍵要立足國情,服務本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紤]到我國與發達經濟體在政治體制、發展階段、金融環境等方面具有較大差異,以及當前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的復雜性,既要借鑒國際經驗,堅定不移推進金融改革開放,也要以我為主、統籌謀劃、穩扎穩打,不能舍本逐末。特別是一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金融改革開放,如匯率市場化、人民幣資本項目完全可兌換等,同時涉及國際國內金融市場,股票、債券、外匯市場及諸多部門和市場主體,宜統籌布局,在風險可控基礎上(如跨境資本流動正常等),掌握好時機和節奏穩步推進,達到服務實體經濟和戰略目標的目的。

(2)加強協調配合,完善管理方式,逐步構建更加市場化的宏觀審慎管理體系。一是加強部門協調。我國現行金融管理體制下,宏觀審慎政策需要“一行兩會一局”密切配合,可在充分發揮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作用基礎上,加強與海關、市場監管等部門配合,全面有效防控風險。二是改進管理方式。逐步減少行政管制,健全逆周期的資本監管機制,強化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完善或適時取消合意貸款規模管理,以更加市場化的手段,實現宏觀審慎政策目標。三是加強預測監測。金融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做好分析評估和預研預判,提升對經濟金融運行預測的準確性、前瞻性,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加強信息共享,為宏觀審慎管理和各方決策提供支持。

(3)危機時期需要特事特辦,未雨綢繆、加怒氣按機制實現化危為機。既要看到危機期間西方國家普遍采取了特殊措施,也要學習其反思危機、完善制度的經驗,做到未雨綢繆、化危為機。一是健全風險應急響應機制。研究設定風險預警指標,完善風險應對預案,設定風險應急響應機制的啟動標準和程序,健全工作機制。必要時,可通過修訂法律法規,賦予政府部門一定的應急處理授權,對可能危及經濟金融安全的風險,該出手時堅決出手。二是解決制度性規制性問題。針對暴露出來的問題,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加強監管,完善制度。三是加強預期管理。預期對于金融穩定至關重要,要進一步提高政策的透明度、規范性和可預期性,完善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機制,正確引導輿論,穩定市場預期和信心。

(4)權衡政策成本收益,維護經濟金融穩定。經濟金融運行有規律,政府調控有成本,需綜合權衡利益,維護經濟金融穩定。一是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但合理的經濟增長事關就業與社會穩定,二者相輔相成、各有側重,需結合形勢對輕重緩急作一定取舍。二是經濟下行期加大信貸投放可能增加壞賬,但經濟走好是改善銀行資產質量的根本。三是降杠桿可以優化資源配置,但要經歷市場“出清”的陣痛,造成經濟短期波動。

作者簡介:龍俊鵬,經濟學博士研究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系;鄒子強,金融學碩士,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

猜你喜歡
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根基及其路徑
供給側視域下服務業結構性改革研究
資產荒結構性根源問題研究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研究
破解廣電供給側改革難題
張掖市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兩點思考
張掖市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兩點思考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基層民事檢察之進路
遼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
學習習近平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扎實推進淮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