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位一體”培訓模式在提高高職院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中的應用探討

2019-03-18 01:58錢新杰胡桂香
商情 2019年1期
關鍵詞:三位一體模式信息技術

錢新杰 胡桂香

【摘要】本文中的“三位一體”培訓模式指的是把現場集中面授、現場教學觀摩等系統化學習,在線共享資源、開放資源等網絡環境的自主化學習以及通過小組討論、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臺的研討化學習三者結合、融為一體,構建獨特的培訓模式。鑒于高職院校教師在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方面的重要性,分析影響高職院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提升的因素,探討該“三位一體”培訓模式在提高高職院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中的推動作用。從而確保高職院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活動中有效開展,完成多樣化人才培養和技術技能傳承,推動國家信息化與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信息技術? 三位一體? 高職院校教師? 模式

一、高職院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提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職院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提升培訓機制不健全、培訓目標不明確、培訓內容重點不突出,與現實脫節

當前社會上針對高職教師培訓項目眾多,有行業培訓,有高校教師培訓聯盟培訓等。在一些行業培訓中,主要以盈利或推銷產品為目的,培訓機制不是很健全,導致培訓效果并不理想。而在高校教師培訓聯盟培訓中,專門針對高職院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提升而開展的培訓項目不多,參與培訓的高職教師培訓目的普遍帶有功利性,培訓時間很短,通常是五到七天,而培訓主講教師多來自普通高校學校,他們對參加培訓的高職教師知識結構并不了解,對各參培高職教師的接受能力、業務水平、培訓的實際需求也并不清楚,同時對職業教育教學模式認識也缺乏深入實踐,導致培訓內容輕實踐重理論,培訓內容與現實脫節,無法突出重點,模式較單一,針對性與層次性不強,時效性不夠,培訓完成后連續性跟蹤較差,并沒有很好地把培訓學習到的信息技術技能應用到以后的教學活動中,這些都嚴重影響了高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的提升。

(二)高職教師對信息化教學認識不夠,對信息技術新設備、軟件、教學資源等利用率低,教師自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能力差異大

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的有效應用,依賴于教學硬件設施、軟件、教育資源來完成。很多高職院校都投入重金采購了一些信息技術新設備和相應的教學資源,同時也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時間等建立了部分課程的在線共享資源和在線開發學習平臺,教育信息化投入較大,數字化教學資源豐富多樣,但高職院校教師,特別是一些年齡較大非信息類專業的教師普遍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最多配備一個PPT課件進行教學,信息化教學意識不強,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低下,新設備利用率極低。在進行課程開展的時候也沒有去合理利用在線共享資源和在線開發學習平臺,導致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嚴重浪費。

高職院校教師因專業、年齡、地域等不同,自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差異較大,經濟發展較好、年齡較輕和計算機類專業相關等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高,在教學中應用也較好,而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域偏遠、年齡較大非信息類專業等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低。這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較低的教師,能夠基本掌握日常備課、上課用的辦公軟件的基本應用,而對于辦公軟件中較為復雜的應用,比如公式計算、動畫制作等明顯掌握不夠。對于一些配置復雜、容量較大、操作性要求較高的專業信息化軟件利用率更低。

二、“三位一體”培訓模式探討

(一)前期調研

為了構建更有利于提高高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能力的模式,特針對宜賓部分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應用能力及培訓情況進行了調研,通過對回收回來的311份問卷進行分析研究發現,教齡在10年以下的年輕教師占比為31%,他們的學歷最高,本科以上達到98%,專任教師比例為87.6%,上課借助信息技術占比88%,一年平均參加2次及以上信息技術相關師資培訓占比26.7%,認為培訓內容與實際需要不適應的占比46%,認為培訓模式成效不夠的占比51%,喜歡的培訓方式主要集中在集中面授、現場案例(項目)教學、交流研討等。教齡在10以上20年以下的中年教師占比為52%,他們的學歷以本科為主,占比74%,專任教師比例為72.4%,行政人員占比11.7%,上課借助信息技術占比69.2%,一年平均參加2次及以上信息技術相關師資培訓占比31.2%,認為培訓內容與實際需要不適應的占比53%,認為培訓模式成效不夠的占比58%,喜歡的培訓方式主要集中在集中面授、現場案例(項目)教學、交流研討、參觀考察等。教齡在20年以上的教師占比為17%,學歷本科占比63%,專任教師比例為51.4%,管理層占比28.3%,上課借助信息技術占比43.7%,一年平均參加2次及以上信息技術相關師資培訓占比39.8%,認為培訓內容與實際需要不適應的占比68.5%,認為培訓模式成效不夠的占比79.2%,喜歡的培訓方式主要集中在現場案例(項目)教學、交流研討、參觀考察等。

通過調研很容易得知教師信息技術水平能力差異大,教師對信息化教學認識不夠,對信息技術新設備、軟件、教學資源利用率低,教師普遍認為培訓目標不明確、培訓內容重點不突出,針對性不強,與現實脫節,并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

(二)培訓模式構建與實施

為了提高培訓成效,增加培訓的針對性、個性化、實用性以及前沿性,特構建“三位一體”培訓模式,即把現場集中面授、現場教學觀摩等系統化學習,在線共享資源、開放資源等網絡環境的自主化學習以及通過小組討論、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臺的研討化學習三者結合、融為一體,構建獨特的培訓模式。在該模式中,更突出教師的主體角色,比如專任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內容更專注于與教學相關的信息技術新設備、軟件、教學資源的應用,而管理人員信息技術培訓內容則更側重在信息技術在工作中的應用。

系統化學習主要體現在現場集中面授、現場教學觀摩、共同完成作業等方面,主要表現為培訓專家根據各參培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培訓內容,并通過集中的現場講授、觀摩進行開展。教師根據自身的情況,合理組建小組團隊,合理選擇培訓主題,共同學習、觀摩、完成培訓專家布置的作業,并結合自己的教學與工作的情況,反思自我行為,尋找差距,學習其他參培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從而盡快接受新的教學方法與理念,實施新的教學行為,增強教師的使命感、責任感、主動性,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能力。

主要體現在在線共享資源、開放資源等網絡環境的學習。在進行系統化學習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培訓內容較難、學習的內容較多、時間較短的情況,很多時候參培教師都沒有很多的領悟與應用,還要借助在線共享資源、開放資源等平臺進行補充學習。以教師自身學習者身份為中心,帶著任務驅動自己自主學習。

研討化學習主要體現在各小組成員內部教師、不同小組之間教師通過小組討論、微信群、QQ群等進行研討學習。以教師主動、自愿地參與到研討中為主,研訓互動進行展開,進行思想、認識交流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碰撞出新的、好的信息技術應用技巧、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很好地改變了參培教師被動聽講的狀態,增加參培教師的信心、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參培教師培訓效果評價體系探討

“三位一體”培訓模式培訓效果要綜合主體多元、方式多樣、跟蹤反饋等評價體系。進行評價,充分利用筆試、操作、培訓專家評價、小組互評等方式進行評價。做好培訓完成后的跟蹤反饋工作,考察參培教師是否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從而形成最終的各參培教師培訓成績。

“三位一體”培訓模式類比用于JAVA教學中的“組件事件”主題中,通過系統化、自主化、研討化學習后,參與此模式的人員明顯比沒有參與的掌握更好、實踐性更強。

三、結束語

“三位一體”培訓模式在培訓方式、培訓內容、培訓組織、培訓評價等方面都與傳統的培訓模式有所不同,參培教師也更容易主動接受,自主學習,有效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從而確保信息技術在高職院校教學開展中廣泛深入應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教技廳〔2017〕2號.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702/t20170221_296857.html

[2]黃濤,余雅麗等.未來教室環境下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創新[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18).

[3]潘仕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十年回顧[J] .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10).

[4]張玲.論高職院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J].科教文匯,2015,(9).

作者簡介:錢新杰(1981-),男,漢族,安徽宿州人,軟件工程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軟件技術、信息技術;胡桂香(1981-),女,漢族,廣西桂林人,軟件工程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電子商務、信息技術。

猜你喜歡
三位一體模式信息技術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基于“三位一體”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途徑研究
永續債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學數學創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論“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在商務禮儀課程中的運用
淺析高職院校三位一體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