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創新發展強國的實踐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2019-03-20 08:05王瑩瑩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9年15期
關鍵詞:歐美風險投資生態圈

□王瑩瑩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其中,中國科技水平的發展可謂是引人注目。從世界經濟論壇所發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來看,中國的競爭力排名第28位,在主要新興經濟體金磚國家中位列第一位[1],科技發展可以說是取得了長足進展。但是,與歐美創新強國相比,無論是在創新手段方面還是在創新能力方面,我國都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目前,世界科技正在各個層面上不斷向縱深發展,對于各國而言,要想在不斷發展的科技競爭中不掉隊,創新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世界各主要國家都在采取各種措施促進本國的科技創新,以奪得下一步發展的先機。而對于中國而言,要想實現科技強國和“制造2025”的目標,創新也已經成為我國的不二選擇。

本文將針對歐美創新強國的創新體系、創新實踐經驗開展研究,以期為我國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提供參考。

二、各國創新能力排名

為了對世界各國的創新能力進行評估,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美國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等機構聯合推出了全球創新指數(GII)排行榜,分別從制度、人力資本和研究、基礎設施、市場成熟度、業務成熟度、知識和技術產出、創意產出等角度對各國的創新能力進行排行。

從這一排行榜來看,2018年,瑞士繼續雄居排行榜首位。其他名列前十名的國家是:荷蘭、瑞典、英國、新加坡、美國、芬蘭、丹麥、德國和愛爾蘭[2]。亞洲地區排名第一的是新加坡。中國的排名在2016年是第25位,2017年上升到22位,2018年又上升至17位。

可以看出,目前歐美發達國家的創新能力還是明顯占據優勢的。中國的創新能力雖然不斷提升,但是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還有一定的距離。本文對歐美發達國家以及亞洲的創新強國新加坡的創新實踐經驗開展研究,并尋找其中的有益經驗,以便為我國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提供參考。

三、歐美創新強國的創新實踐經驗

歐美創新強國在明確了重點發展領域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方式完善創新體系,采取措施促進創新性科研的開展以及創新成果的轉化。經過多年的努力,歐美等創新強國已經建立起了包括創新人才培養、創業公司扶持、產學政協作、跨地區跨領域協作在內的創新生態圈,并在不斷完善之中。

(一)大力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美國在2011年啟動了Startup America計劃,明確了美國創新的方向及戰略。該計劃就非常重視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通過建立創業人員網絡、宣傳創業經驗、加強大學教育等方式來加強對創業人才的培養。歐盟在Horizon2020之下運行了4類計劃(Starting Grant、Consolidator Grant、Advanced Grant、Proof of Concept Grant),其中,Starting Grant和Consolidator Grant就是以培養年輕的創新人才為目的的。從2007~2016年,整個計劃共為大約6,500個項目提供了資金支持。其中產生了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3名菲爾茲獎獲得者。歐美創新強國的大學也非常重視創業人才的培養。很多大學設置了商務課程,針對理工科的學生開展創業、公司經營方面的教育,以培養創業人員。如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加州創新與發展研究所就開設了創業培訓課程,劍橋大學專門設置的為發明家和創業者提供各方面支持的機構Cambridge Enterprise也開設有創業培訓課程。因此,在歐美大學中,同時擁有MBA學位的技術類博士生非常多。

(二)全方位構建創新生態圈。這方面比較典型的就是硅谷。在硅谷,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業者積極創業,而大企業和投資家則積極地對他們進行投資。創業公司在獲得成功以后,也會成為投資者,為培養下一代創業者做貢獻。由此形成了硅谷的創新生態圈。英國倫敦也構建了支持創業者的完整體制。從2011~2016年,倫敦的風險投資公司的數量增長了大約10倍,為創業者提供了高達280億美元的資金。另外,倫敦聚集了40家以上的加速器、孵化器、70家以上的聯合辦公空間,從而形成了由創業公司、大企業、風險投資公司以及為創業公司提供支持的加速器、孵化器、聯合辦公空間所組成的創新生態圈。

(三)以著名大學為核心來推動創新的開展。歐美各國的大學在創新生態圈的構建方面發揮著核心的作用。像硅谷、英國倫敦、德國柏林的創新區都是圍繞在著名大學周圍建成的,由大學的在讀、在研人員所創辦的創業公司成為了各國創新的主要力量。歐美大學以及大學內的獨立機構和各類天使基金、風險投資形成了緊密的網絡,可以為大學教師、研究者所創辦的創業公司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他們還會利用各種機會促進創業公司與其他企業的對接,讓創業公司在企業發展的每個階段都能獲得相應的資金支持。

四、歐美創新強國實踐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通過以上的考察,可以看出,歐美等創新強國已經構建起了一種開放式的創新生態圈。在這一生態圈中,政府、風險投資公司、大學、研究機構等各司其職又緊密合作,催生并扶持創新型的創業公司不斷產生、發展,從而形成了一種巨大的創新能力。從中,可以得到以下啟示。

(一)進一步加大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投入。通過考察可以發現,歐美創新強國的各國政府對于科技創新的投資可以說是不遺余力的。我國近年來雖然也加大了對科技創新的投資,但是和歐美創新強國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的研究開發費占GDP的比例不到1.5%,而日本為2.5%左右、韓國為3.3%左右、美國為1.8%左右[3]。因此,通過多種方式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可以說是進一步加強我國創新實力的必要條件之一。

(二)加強大學在科技創新體系中的核心作用。歐美創新強國的大學在科技創新中發揮著核心的作用。他們不僅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還努力從全世界范圍內吸引人才,研究人員的數量非常多。反觀我國,目前還沒有能夠與諸如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等世界名牌大學相匹敵的大學,還無法將世界各國的一流科技人才吸引到中國來從事科技創新工作,從而使我國在創新人才方面占據劣勢。因此,加強大學建設,提升大學實力,建設能夠從全世界吸引研究人員的、真正的研究型大學是非常重要的。歐美的大學既重視基礎研究,也非常重視成果的轉化。他們在不斷創造優秀的研究成果的同時,也積極開展創業教育,讓學生掌握經營方面的知識。而中國真正開展創業教育、尤其是針對創新創業人才開展創業教育的大學還非常少見。歐美的大學還形成了包括風險投資基金、金融機構、大企業等在內的完善的網絡,可以為創業的學生、研究者提供資金等必要的資源,幫助他們在創業、投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做好銜接,從而確保研究成果能盡快商業化。而我國的大學中,擁有自己的風險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網絡的少之又少。因此,中國應當進一步發揮大學在創新體系中的核心作用,努力建設以大學為主體的創業扶持網絡,并嘗試讓大學自己設立基金,通過創業競賽等方式遴選出有潛力的創業者,不斷扶持有前景的創業公司創業,進而增強我國的整體創新實力。

(三)構建完善的創新生態圈。從上述可以發現,歐美創新強國大都已經構建起了由大學、創業公司、風險投資公司、大企業等所構成的創新生態圈,并且在大力建設跨區域、跨領域的產學政合作。像美國的波士頓地區、英國的倫敦、德國的柏林都已經形成了相對比較完善的創新生態圈,使創新成果可以順利產生并且轉化為成果并得到商業化。反觀我國,雖然很多地方都設有高新科技園、創業園、孵化器等,各相關部門、高校、企業也在大力開展各種產學政合作的研發項目,但是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政,沒有形成集群和系統,而真正跨區域、跨領域的大規模產學政合作也尚未形成,各地區重復開展研究,既浪費了資源,又降低了效率。另外,我國針對初創企業的風險投資生態圈也遠未形成。創業公司、尤其是民營企業要想獲得研究開發資金是比較困難的。我國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銀行,但是業績不穩定的中小民營企業要想獲得銀行貸款是非常困難的。加之我國尚未形成能將創業公司和風險投資進行對接的體系,所以很多初創公司可以說是舉步維艱。雖然近年來中國調整了各方面的政策,這種情況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資金籌措難仍是許多初創企業面臨的巨大障礙。筆者認為,我國應當參考歐美創新強國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建立起針對創業公司的風險投資生態圈,將創業者和投資者有機地對接起來,形成創新發展的良性循環,不斷促進創新的產生和成果轉化。

五、結語

從近期美國不斷采取措施打壓我國的中興、華為等高科技企業的行為中可以看出,世界高科技產業的競爭越演越烈,誰能夠先人一步地在尖端科技領域開展創新、實現突破,誰就能掌握生存和發展的先機。希望中國的政府、大學、企業能夠學人所長、補己之短,不斷地完善我國的創新體系,形成有活力、有效率的創新生態圈,為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創新實力、搶占發展先機夯實基礎。

猜你喜歡
歐美風險投資生態圈
歐美日等主要經濟指標(至2018年9月)
歐美日等主要經濟指標(至2017年12月)
新區制造生態圈
歐美日等主要經濟指標(至2017年4月)
歐美日等主要經濟指標(至2016年10月)
一類分數階房地產風險投資系統的混沌同步
跑步生態圈
嶄新的“醫療生態圈”
淺析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現狀
淺析風險投資階段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