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視野下草原絲綢之路上的草原文化傳播研究

2019-03-20 14:25張楠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
傳播力研究 2019年28期
關鍵詞:皮毛文化交流草原

張楠 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

一、研究方法和意義

草原絲綢之路從本質上講是古代時期北方草原地區的商貿往來通道,然而從歷史意義上看其核心要義是加強歐亞地區特別是草原地區與外部世界的聯系,推動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v觀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歷史,學術界公認有三大事件意義最為深遠,即依托綠洲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漢文化西傳,依托海上絲綢之路和南方絲綢之路印度佛教在亞洲地區的輻射性傳播,依托綠洲絲綢之路希臘文化在中亞腹地的傳播。因而,現有成果并沒有把草原絲綢之路和草原文化交流傳播作為研究重點。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歷史學和傳播學領域的絲綢之路研究更加細化,開始逐步重視草原絲綢之路、南方絲綢之路等分支沿線的文化交流傳播。據中國知網,哲學社會科學類相關研究占49%左右,而歷史和文化研究層級又占草原絲綢之路社科類研究的60%以上。雖然草原絲綢之路沿線的文化交流研究日趨繁榮,但是研究內容和方法更傾向于敘述文化交流和傳播的過程,因此,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社科領域草原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研究成果進行數據分析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特色。

二、草原絲綢之路上的草原文化傳播研究概況

據中國知網,把“草原絲綢之路”作為檢索詞,不設時間限制,科目限制為“文化”領域,分別按照主題詞、篇目、關鍵詞和摘要的順序進行檢索,所得的條目數量如下:42 條,25 條,29 條,58條。為了能夠全面了解研究情況,選取“摘要”欄目下的58 條作為研究樣本。

20世紀80年代草原絲路歷史研究開始興起,新世紀初期歷史領域研究年發表論文基本穩定在20 余篇。相較于歷史領域,草原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研究起步較晚,2013年以前研究成果數量有限。2013年草原絲路文化研究逐步繁榮,其中主要研究方向是文化交流傳播、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產業。

為了更宏觀判斷現階段草原絲綢之路文化傳播研究的狀況,選取了多條絲路分支研究數據作為參考進行橫向數據比較。數據樣本選取“文化”分層下“主題”欄目研究數據。無論是主線還是分支,絲綢之路文化傳播都有一個或幾個主體文化,例如以媽祖文化、閩南文化為主的海上絲綢之路,以漢文化、華夏文化為主的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的主體交流文化是草原文化。近年來,以草原文化傳播為核心的文化交流傳播研究是草原絲綢之路的研究重點。

三、草原絲綢之路上的草原文化傳播影響力

為了能夠更加具體明晰草原絲綢之路沿線的文化交流情況,結合草原絲綢之路的空間范疇,從物質、精神、制度三個層次分析草原文化的傳播力。對草原絲綢之路上草原文化傳播影響的分析也將按照物質、精神、制度三個層面進行。取樣中國知網現有的以草原絲綢之路為主題的42篇研究成果,絕大部分處于用皮毛、玉器等物品,旅蒙商人、文化遺產等歷史現象證明草原文化傳播的存在,說明草原文化在物質文化、精神文化方面的表現,回顧草原文化與華夏文化、伊斯蘭文化之間的交流史,以及論述草原絲綢之路對形成草原文化以及草原文化傳播的影響等。

就物質文化傳播而言,相較于其他路線,草原絲綢之路更多地是承載皮毛貿易、玉石貿易和茶葉貿易的功能,絲綢貿易相對較少。明末清初以前,草原絲綢之路的貿易商品以皮毛為主,清朝中期依托于草原絲綢之路蒙古草原地區和俄羅斯東部的茶葉貿易才開始興盛,也出現了萬里茶道、旅蒙晉商、走西口、駝運商隊等歷史現象。以茶葉、皮毛等物質為載體具有草原游牧民族特色的飲茶習俗和文化也開始在蒙古、俄羅斯地區流行。就制度文化傳播而言,草原制度文化的影響主要集中在蒙元時期的驛站制度。驛站制度的建立鞏固開拓了各絲綢之路的分支。

從現有的研究可以看出,在歷史時期,草原絲綢之路上的草原文化傳播以皮毛和茶葉貿易為主,依托貿易路線草原宗教文化在草原絲綢之路沿線得到了一定的傳播并產生了深遠影響。需要明確的是,草原文化的傳播區域重要集中在蒙古草原和俄羅斯遠東地區,以及部門中亞地區,對中原地區的影響主要集中在蒙元時期。由于草原文化歷史傳播的區域局限性,現階段草原文化和草原絲綢之路的研究也重要集中在內蒙古、新疆等地區,在全國范圍的社會影響力有一定的局限。

猜你喜歡
皮毛文化交流草原
兩岸賞石文化交流線上展覽
以“春風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強兩國“心通意和”
講解《草原圖》
《當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充滿期待的中韓文化交流年
特殊時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續在線
可可托海的草原
皮毛工廠斗匪記(上)
動物玩家之“狐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