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輿論反轉現象探究

2019-03-20 14:25馬華芳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傳播力研究 2019年28期
關鍵詞:新聞媒體網民輿論

馬華芳 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新媒體時代,代表著先進技術的社交軟件使大眾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微博和微信等。微博用戶廣,信息量大,更新及時,關注度高的特點使其往往成為輿論發生的第一陣地,具有公共性與社交性并舉的特點。微信作為新興的社交軟件,具有更強的私密性和社交性。更方便快捷的社交軟件意味著更低門檻的新聞發布和接收,而新聞把關人的缺失加大了輿論反轉事件發生的概率。

一、輿論反轉概念界定

在新媒體環境下,輿論更多的是發生在微博微信為主的社交媒體上,網民通過社交媒體發表自己關于社會現象、社會熱點事件的看法,宣泄自己的情緒,并在彼此之間傳播溝通這些意見看法,可以說社交媒體為網絡輿論提供了場所,是名副其實的網絡輿論場?;谝酝难芯?,本研究認為輿論反轉是一種無秩序的態度轉變現象。事件初期,輿論往往一邊倒,網民們共同支持其中一方,隨著更多信息的曝光和事實真相的挖掘,輿論轉而倒向另一方,隨著事實真相的一點一點揭露,網民們的態度不斷地發生變化,讓人猝不及防。

二、輿論反轉現象的影響

輿論反轉帶來的首要影響便是網絡暴力。網絡暴力最典型的方式就是人肉搜索,將當事人的身份信息毫無保留的暴露在網絡上,完全沒有隱私可言。對于新聞媒體而言,公信力的塑造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培養起公信力非常不易,而一次熱點事件的輿論反轉很容易將之前的努力變為白費。對新聞媒體而言,每一次的輿論反轉都代表著新聞客觀性、真實性的缺失。而隨著事件影響范圍的擴大,公眾對于新聞媒體的公信力便會大幅降低。對于網民而言,事件一波三折,網民們的關注點也不斷發生變化。在這一過程中,事件中原本重要的部分反而不能得到足夠的關注度,而一些無太大影響的小事反而長期占據公眾視線,奪走公眾注意力,事件的核心焦點遭忽略,事件重心被轉移。

三、輿論反轉現象產生的原因

(一)媒介機構的商業性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技術的高速發展使我們進入了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面對巨大的信息量,受眾養成了碎片化閱讀的習慣。從“皮下注射論”到“受眾中心論”,媒介地位的改變使其開始迎合受眾,又因為媒體行業競爭激烈,為了“搶頭條”和“獨家報道”,不少新聞記者僅僅求快。在突發熱點事件的采訪中,為了求快,有的記者甚至不去現場采訪,只靠網絡上的捕風捉影便形成一條新聞。媒介機構為了吸引更多的受眾,一味求快,很容易造成新聞把關人缺失,新聞審核不嚴謹,新聞質量不過關的現象。

(二)網民“自我呈現”心理及素養水平參差不齊

社交媒體不同于現實生活,人們更樂意在社交媒體上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新媒體時代幾乎人人都是網民,這雖有好處,但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網民媒介素養參差不齊。再加上一些媒體的有意誤導,便會造成不理性的情緒傳播,一些網民受情緒的感染影響了判斷力,從而助長了網絡輿論反轉現象的發生和發展。

(三)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功能轉變

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往往直接加入微博、微信平臺,試圖從新媒體中尋找新聞來源。網絡上的熱點事件也是報紙上的熱點事件,這就形成了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而微博、微信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假新聞泛濫,傳統媒體的一味地追隨只會失去自己的判斷力,不僅不能有效預防輿論反轉事件的發生,還可能喪失公信力。為了追求經濟效益,一些傳統媒體過度追求迎合受眾口味和喜好,使得原本嚴謹,深入,權威性的優點逐漸喪失,加劇了傳統媒體地位的惡化,形成了惡性循環。

四、結語

新媒體環境下,微博、微信作為社交軟件的代表,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些社交軟件兼具公開性和私密性,利于熱點事件的傳播。未來,話語權掌握在新聞媒體、意見領袖的手中的模式也很難有大的改變,新聞媒體、意見領袖由于自身的局限,仍會存在認知的缺陷,因此,輿論反轉現象不可避免的仍然會發生。在媒介營造的擬態環境中,輿論反轉現象仍會發生,并不斷帶來新的問題。但是隨著問題的提出和一步步的解決,人們在不斷地反思和思考中吸取經驗教訓,逐漸變得理性,對事件的認知也會更加深入。

猜你喜歡
新聞媒體網民輿論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網民低齡化 “小網蟲”的明天誰來守護
探討網絡新聞媒體與傳統新聞媒體的整合
有關公路,網民有話說
時代召喚老區新聞媒體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新常態下的新聞媒體人
2014美國新聞媒體報告
誰能引領現代輿論場?
輿論引導中度的把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