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體環境下加強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路徑分析

2019-03-20 14:25檀晶晶黑龍江東方學院楊寶山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屠海波黑龍江東方學院
傳播力研究 2019年28期
關鍵詞:輿情輿論校園

檀晶晶 黑龍江東方學院 楊寶山 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屠海波 黑龍江東方學院

一、自媒體環境下的網絡輿情現狀分析

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因自媒體引發的網絡輿情事件逐步增多,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也隨之擴大,掀起了社會輿論風潮。就高校網絡輿情而言,由于高校管理部門對網絡輿情未能引起高度重視,使得網絡輿情管理現狀不容樂觀,具體體現在:

(一)網絡輿情動態難以把控

大學生是活躍度較高的群體,在自媒體環境下,他們既可能對某一新聞事件產生持久性熱議,也可能對某一話題朝生夕死。而高校管理部門在網絡輿情管理中仍然采用傳統的工作方式獲取輿情信息,如座談會、思政課、調研活動等,使得輿情信息獲取難以跟上大學生的新輿情變化,導致網絡輿情監測處于空白狀態。在大學生群體對某一網絡輿情信息進行熱議時,高校通常會集中人力物力進行調查研究,聽取師生代表的意見,但是這種信息獲取方式帶有片面性,難以真實地反映大學生群體的意見。高校若以片面信息為依據制定網絡輿情引導、疏導和應對策略,則難以保證策略實施效果。這充分暴露出高校缺乏網絡輿情監測預警機制,無法動態掌握網絡輿情信息。

(二)突發網絡輿情應對不及時

自媒體環境下,學生成為了高校網絡輿情發布者,他們往往會借助自媒體平臺發布學校中發生的各類事件,表達自己的看法,以期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而部分高校并未建立起網絡輿情應對機制,所以在面對突發網絡輿情時措手不及,沒有采用妥善的處理措施緩解輿情危機,進而演變成群體性事件,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如,2015年1月發生的“17 名研究生轉學湖南大學事件”,在引起社會關注的情況下,爆出了“氣候不適”、“飯菜太辣”、“對油畫過敏”等轉學原因,隨著媒體的不斷發酵,高校在面對突發網絡輿情時仍然未進行及時妥善的應對,使得社會對校方的轉學手續是否合規產生質疑,損害了高校的聲譽。

(三)網絡輿情主體媒介素養不高

高校大學生在傳播輿情信息時,沒有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核實、判斷,受“同群效應”的影響,部分大學生會參與到散布謠言信息的行列,易造成嚴重的社會不良影響。這充分暴露出作為高校網絡輿情主體的大學生群體普遍缺乏媒介素養,在遇到網絡輿情事件時不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去分析判斷問題,造成虛假信息以訛傳訛,誤導了社會公眾對事件的認知。如,2012年鄒恒甫微博炮轟“北大夢桃源”事件中,由于社會公眾對鄒恒甫發布的不完全信息未作出客觀、正確的判斷,沒有認清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在事件通過自媒體平臺快速擴散的情況下,誤導了社會主流輿論,導致社會上出現了“討伐北大”的錯誤傾向。

二、高校網絡語言輿情傳播的基本特點

(一)隱匿性與特殊性

大學生作為高校網絡輿情的主體,其在微信、微博、貼吧等平臺傳播輿情時不必署真實姓名,他們往往利用網名虛擬人設,表達自己的看法。與普通網民相比,大學生更關心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熱點等方面的大事,擁有強烈的表達欲望,加之他們具備一定的網絡操作技能,善于運用自媒體平臺來抒發情緒,所以使得這一輿論主體帶有鮮明的特殊性。

(二)多元性與交互性

高校大學生來源于多個地區,深受不同地方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多元化的學生群體,他們往往對同一輿論事件能夠表達出不同看法。在自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利用手機、電腦等設備能夠在自媒體平臺上快速獲取突發事件的網絡輿情信息,并且這些信息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迅速擴散于大學生微信號、微博號、QQ 號、論壇、貼吧等網絡交互平臺,極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三)擴散性和敏感性

大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較強,當發生突發事件時,大學生往往會對該事件快速關注、轉發和評論,在相互傳播輿論信息的情況下,使得輿論信息以幾何倍數式迅速擴散,帶來高漲的社會輿論反響。同時,大學生傾向于關注帶有敏感性的網絡輿情事件,并對事件發表言論。如,2017年3月26日的山東“辱母殺人案”,大學生快速轉發信息,發表大量言論,據統計共有451361 條微博,24354 篇微信文章,引發了全社會對該事件的關注。

(四)互動性和即時性

自媒體環境下,高校網絡輿情主體不僅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時也是信息的傳播者和發布者,學生在接收到輿情信息后,可通過自媒體平臺立即轉發出去,使得輿情傳播帶有較強的即時性。同時,學生在發布和轉發輿情信息時,還可與其他信息接收者、傳播者,甚至是有關職能部門進行互動交流。如,學生經常利用微博中的@功能,針對某些事件@相關部門,要求相關部門做出正面回應。

(五)分散性和復雜性

高校網絡輿情信息紛繁復雜,既涉及社會重大時事要聞、熱點焦點事件以及敏感性話題,又涉及學校管理問題、教育問題以及教育政策法規。針對同一網絡輿情事件,大學生往往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有部分大學生的判斷力、理性思維能力和社會閱歷不足,在面對帶有煽動性、觀念錯誤性的輿情傳播時,很難把握正確的導向,進而參與到負面輿論傳播中,造成嚴重影響。

三、自媒體環境下加強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路徑

(一)加強網絡輿情監測預警

高校應建立起網絡輿情監測預警機制,及時、準確、充足地獲取有價值的輿情信息,對網絡輿情做出快速研判,進而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加強對高校網絡輿論的管控,提高對網絡輿論的引導力。具體實施路徑如下:首先,加強網絡輿情分析。高校要加強校園論壇信息管理,運用信息檢索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數據挖掘技術等先進技術,建立網絡輿論分析系統,由被動式的網絡輿情事件應對,過渡到主動式的網絡輿情疏導,實現對網絡輿情的全面監測。其次,構建監測預警指標體系。高校管理部門要密切關注微博平臺、微信平臺、校園網、貼吧、師生論壇、QQ 群等網絡交流平臺上傳播的信息,充分考慮輿情發布者、輿情參與者、輿情內容、輿情傳播媒介、輿情生長度等因素,建立起監測預警指標體系,盡量量化各項指標,針對突發性輿情事件進行預警。再次,建立輿情熱點事件數據庫。高校應分析總結自媒體時代下高校網絡輿情的發展演變規律,從海量的網絡信息中收集熱點事件,建立案例庫或數據庫,為類似網絡輿情的應對提供借鑒依據。

(二)建立網絡輿情引導機制

高校管理部門要有效引導網絡輿情,建立起全方位的輿情引導機制,提高高校輿論傳播公信力、影響力和傳播力,營造校園內部良好的輿論氛圍。在自媒體時代下,高校應與時俱進建立起校園自媒體,提高學生對校園自媒體的關注度,加強校方與學生在校園自媒體平臺上的互動,使校園自媒體平臺成為表達學生訴求、反饋輿情信息的重要渠道。具體實施路徑如下:首先,暢通信息交流。高校要借助校園自媒體做好社會信息推動工作,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并向學生傳達正確觀點,避免不良輿情的產生。同時,高校還要及時更新信息,實現信息高度共享,允許學生在校園自媒體平臺表達看法,與校方進行互動交流。其次,設立校園新聞發言人。校園新聞發言人既要選擇具有堅定政治立場、良好思想素養、豐富專業知識的校領導,又要選擇優秀的大學生群體代表。在高校網絡輿情引導中,新聞發言人要對各類問題進行理性思考,有事實根據地解答來自師生、媒體以及政府部門的疑問,從而保證新聞發言人的公信力。再次,傳播校園正能量。高校要通過校園網站、微博公眾號、微信公眾號、校報、校廣播、社會實踐活動等途徑,傳播校園正能量事件,及時回應、說明、解釋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對校園輿情進行有效引導。

(三)借助多方力量化解網絡輿情危機

自媒體環境下,高校在處理網絡輿情事件時應借助多方力量化解危機,避免負面輿情對高校造成不良影響,增強高校對網絡輿情的應對力。具體實踐路徑如下:其一,發揮學校宣傳陣地作用。高校應利用自己的微博公眾號、微信公眾號、校園廣播、校報、校園網、宣傳欄等傳播途徑,搶占網絡輿情應對的制高點,在發生輿情事件時進行正確引導,最大程度地降低輿情產生的負面影響。高校領導要利用學校宣傳平臺進行發言,以正視聽,提高輿論傳播的公信力。其二,發揮骨干學生作用。高校要培養具有正確價值觀的骨干學生,幫助骨干學生樹立在其他學生心中的榜樣力量,一旦發生網絡輿情事件,高校管理部門應充分發揮骨干學生的輻射力量,積極配合高校做好輿情引導工作,讓廣大學生逐步認同骨干學生的觀點和態度,緩解網絡輿情帶來的負面效應。其三,借助政府和媒體的力量。高校要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由政府部門發布權威性的信息,防止事態惡化。高校還可以借助知名媒體的力量,發布主流信息,轉移公眾的注意力,有效化解危機。

(四)提高網絡輿情主體的媒介素養

在高校網絡輿情中,學生和高校管理部門工作者是網絡輿情的主體,為了提高高校對網絡輿情的管理能力,高校應重視對網絡輿情主體的媒介素養教育,從根源處減少負面輿論、不實言論的擴散傳播。具體實踐路徑如下:首先,加強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育。高校要將思想道德教育與政策形勢教育結合起來,在相關課程上講解分析網絡輿情案例,讓學生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審視網絡輿論,擺正自己的立場,提高是非判斷能力和輿論思辨能力。其次,組織多樣化的活動。高??裳埫襟w專家、學者來校進行專題講座,豐富學生的媒介知識,引導學生形成理性思維,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分析判斷輿論事件。同時,高校還可組織熱點事件辯論、網絡倡議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不斷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再次,加強高校網絡輿論管理者的專業培訓。高校要對網絡輿情管理者進行培訓教育,使其掌握傳播學理論知識,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擁有較強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危機研判能力、應急處理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能夠運用新媒體工具做好網絡輿情的引導工作,從而確保高校有效管控網絡輿情。

四、結論

總而言之,高校網絡輿情是社會輿情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自媒體環境下,高校大學生利用自媒體平臺成為了輿情信息的接收者、傳播者和發布者,增加了高校網絡輿情管工作的復雜性和難度性。高校管理部門要認清網絡輿情傳播帶來的正面與負面影響,提高網絡輿情管理的重視程度,構建起完善的網絡輿情管理體系,有效控制負面輿情和不實言論的傳播,從而肅清校園網絡傳播環境。

猜你喜歡
輿情輿論校園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消費輿情
輿情
輿情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輿情
誰能引領現代輿論場?
輿論引導中度的把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