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戀愛、性別文化與快樂模型

2019-03-25 08:34田聚群
科技視界 2019年1期
關鍵詞:社會性別愛情

【摘 要】根據已經建立的快樂模型,分析了一個人在戀愛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現象,并且對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分別進行了解釋,同時指出了社會性別文化對戀愛過程的影響。分析指出,我們可以把戀愛過程當作是兩種愛情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實踐驗證過程,與自然科學理論具有明顯的客觀性特征不同,愛情理論具有很明顯的主觀性特征,在戀愛生活中發生的同一種現象可以存在許多不同的解釋。

【關鍵詞】社會性別;美與丑;科學理論;愛情

中圖分類號: G64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1-0220-006

1 快樂模型

快樂(pleasure):單位時間內發生的信息傳遞次數。在時間t內,如果由使用正信息子引起的信息傳遞次數是n,由使用負信息子引起的信息傳遞次數是m,那么個體產生的信息傳遞次數就是n-m,單位時間內發生的信息傳遞次數可以表示為:

其中,P1表示在單位時間內發生的信息傳遞次數的最大值,P-1表示在單位時間內發生的信息傳遞次數的最小值。P≡P1表示在單位時間內發生的信息傳遞次數恒等于常數P1,即一個人始終保持著快樂的心理狀態。如果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經常在平淡的水平上小范圍波動,偶爾會在快樂與痛苦的水平上劇烈波動,那么我們就把這種心理狀態稱為幸福。[1]我們把處于自由狀態下的人與它人的戀愛過程稱為自由戀愛,把處于幸福狀態下的人與它人的戀愛過程稱為幸福戀愛。

2 戀愛、性別文化與快樂模型

2.1 性別文化

因為女性和男性的味覺系統、嗅覺系統、視覺系統、觸覺系統和聽覺系統在生理構造上并沒有本質的區別,女性和男性的發音器官也不存在本質的區別,而且,同性之間的身體差異程度并不比異性之間的身體差異程度小,因此,在不知道身體性別的條件下,一個人不能夠僅僅通過與另一個人接吻、嗅聞另一個人身體散發出來的氣味、觀察另一個人身體的部分皮膚、握手或觸碰另一個人身體的部分皮膚或者聆聽另一個人發出的聲音這種方式準確地判斷出它是女性還是男性。[2][3]如果你對這個判斷感覺有些意外,也很正常,因為除了身體性別文化以外,社會性別文化也對我們每個人都產生著的不同程度的影響。

也許是為了豐富社會文化,提高兩性之間的吸引力,通過在女性和男性的大腦中建立與社會性別相關的信息,社會性別文化在各個方面增加了女性和男性之間的性別差異程度,以至于我們可能會產生這樣的認識:女性和男性具有天生的性別差異,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物物種。社會性別文化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增加女性和男性之間的性別差異程度:(1)對于沒有明顯性別差異的身體部位,通過美容、服裝搭配等技術手段增強個體的社會性別印象。例如社會性別文化認為,女性可以在嘴唇上涂抹口紅,可以在腳上穿高跟鞋和絲襪,可以在指甲上彩繪,可以在耳朵上穿孔戴耳環,可以在眼睛上戴假睫毛,可以保留很長的頭發,男性則不可以這樣做,于是嘴唇、腳、指甲、耳朵、眼睛、頭發等身體部位都具有了社會性別特征。(2)對于具有明顯性別差異的身體部位(例如:乳房和性器官),通過建立隱私的概念,使這些身體部位在異性面前出現時始終包裹著一層衣服,以此來推遲女性和男性之間相互觀察或者探索對方身體隱私部位的時間,從而使個體對異性身體隱私部位產生了較強的探索動機和心理渴望;(3)對于女性和男性身體部位以外的信息,社會性別文化也積極地將它們按照性別分類,劃分為女性的信息和男性的信息。例如,玩具本來沒有性別,但是社會性別文化認為,女孩應該喜歡粉紅色的玩具,男孩應該喜歡藍色的玩具,于是玩具的顏色就具有了社會性別特征;文字本來沒有性別,但是社會性別文化認為,女性應該取一個女性化的姓名,男性應該取一個男性化的姓名,于是姓名就具有了社會性別特征。[4]

2.2 幸福戀愛

一個人在出生以后,就不斷地與外部環境進行著互動,并受到所處社會文化的影響。通過閱讀愛情文學作品、觀看愛情影視作品、觀察情侶互動方式等途徑,與愛情相關的信息子也不斷地在大腦中建立起來,從而形成了一個與愛情相關的信息庫。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體驗到長時間的、美好的快樂感覺,既然愛情能夠帶來這種美好感覺,所以我們對愛情也充滿了心理渴望,希望愛情可以不期而遇,希望戀愛的美好感覺可以一直保持下去。在建立與愛情相關的信息庫的同時,也為相關信息子設定好了產生信息傳遞的條件。理論上,我們其實可以任意設置產生信息傳遞的條件。為了便于描述,我們可以暫時把產生信息傳遞的條件設置為:我愛的人也明確地對我說“我愛你”。在沒有達到設定的信息傳遞條件以前,雖然與愛情相關的信息庫內部已經建立了非常多的信息子,但是由于這些信息子沒有產生信息傳遞,所以個體并不能體驗到與愛情相關的快樂或者痛苦等心理感覺,個體只是對愛情充滿了心理渴望,并且具有主動尋找愛情的心理動機。[3]

經過長時間的主動尋找或者被動等待以后,如果某一天你恰好遇到了你非常愛的人,也明確地對它說了“我愛你”,并且非常幸運的是,你愛的人也明確地對你說了“我愛你”,于是你們都達到了產生信息傳遞的條件,與愛情相關信息庫內的信息子開始產生信息傳遞,你們之間的戀愛就這樣開始了。

在戀愛初期,由于與愛情相關的信息庫內的信息子數量眾多,產生信息傳遞的次數非常頻繁,很容易就可以達到產生快樂的條件(即P=P1),因此戀愛中的人在一段時間內都可以體驗到持續的快樂(即在一段時間內P≡P1),并且相信這種美好感覺只有在戀愛過程中才會出現。而且在戀愛初期,許多戀人的心理狀態往往具有盲目性、沖動性、非理性的特征??墒?,這種快樂卻很難一直持續下去,快樂的持續時間與愛情信息庫內信息子的類型(單子或者雙子)、性質(一次性使用或者可重復使用)和數量等因素有關。因此,戀愛中的人體驗到持續快樂的時間往往是不同步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兩個人互動交往的次數越來越多,許多有關愛情的美好想法很自然地會被情侶在現實中進行模仿、嘗試、體驗。于是,根據各種愛情理論建立起來的愛情信息庫終于獲得重復性檢驗的機會,戀愛中的人都希望想象中的美好愛情可以在具體的戀愛過程中真實地完美展現??墒?,在實踐過程中能夠經得起重復性檢驗是判斷一個科學理論是否正確的重要特征。也許某一天你會發現,一些在戀愛初期感覺很浪漫的事情,經過多次的重復以后,已經失去了浪漫的色彩,例如在一個環境很特別的餐廳吃飯。牽手、擁抱、接吻等身體接觸行為與你在頭腦中的想象也存在很大差異;經過多次重復以后,在聽到戀人對你說“我愛你”時,你也不像以前那么激動了;也許是審美疲勞,長時間相處以后你會發現你的戀人也沒有以前那么美了,因為你對戀人的容貌已經產生適應。不知從何時開始,你發現在戀愛初期體驗到的那種持續的快樂感覺也很難維持下去了。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隨著深入全面的身體心理交流,你發現在對待愛情的理解和認識上,你的戀人和你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一些你認為屬于理所當然的觀點或者行為也許你的戀人對此具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和判斷。一般來說,因為改變自己的觀點意味著將要體驗到在學習記憶新信息子的過程中產生的心理不適感覺,當發現觀點不一致后,女性和男性都不想改變自己的觀點,都希望對方可以改變觀點和自己保持一致。但是,為了能夠繼續維持戀愛關系,你不得不對你的一些行為或者想法進行調整,當然你的戀人也會對它的行為或者想法進行適當修改,以此來達到兩個人都能接受并且可以繼續交往的目標。為了描述上的需要,我們可以把情侶相互調整想法和行為的階段稱為戀愛的調整期。也就是說,在戀愛的某個階段,你們都會在戀愛的過程中學習記憶一些新信息子。隨著時間的繼續流逝,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與戀愛初期相比,你們對待愛情的觀點越來越相似了,你們也能夠比較正確地理解對方的想法和行為了。而且在戀愛過程中體驗到快樂的頻率也比在戀愛的調整期明顯增加了。也就是說,在這一階段,你們之間需要學習記憶的新信息子已經基本建立起來,而且它們已經形成了長時記憶。于是你們之間的戀愛進入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階段(即相對穩定期),對愛情的認識都是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并且在實踐中也承受住了重復性的檢驗。雖然在戀愛初期出現的那種持續的快樂感覺很難再次體驗到了,但是,在這個戀愛階段體驗到的心理感覺相對穩定,心理情緒變化幅度較小。

2.3 幸福戀愛與快樂模型

從對戀愛過程的分析我們知道,個體如果想在戀愛過程中體驗到快樂需要滿足2個條件:(1)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具有許多與愛情相關信息子的信息庫(即愛情信息庫);(2)達到了為愛情信息庫預先設定的信息傳遞條件。為了便于描述,我們可以暫時把產生信息傳遞的條件設置為:我愛的人也明確地對我說“我愛你”。于是就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既然你開始體驗到戀愛中的快樂是在你愛的人明確地對你說了“我愛你”以后才發生的,那么我們是否可以認為你在戀愛中體驗到的快樂是你愛的人給你的。也就是說,它們之間是否存在這樣的因果關系:因為它(你愛的人)對你說了“我愛你”,所以你才能體驗到戀愛中的快樂。換句話說:戀愛中的快樂究竟是它給你的還是你自己給你的?這個問題初看起來好像比較容易回答,可仔細一想卻不知道答案是什么。因為戀愛開始后,愛情信息庫內信息子的類型、性質和數量等因素直接決定著快樂的持續時間,而愛情信息庫是由你自己建立起來的,而且信息傳遞條件也是你預先設定的。因此我們也可以這樣認為:是你給了它何時讓你開始體驗到戀愛中的快樂的機會。根據快樂公式,只有當單位時間內發生的信息傳遞次數P=P1時,個體才能體驗到快樂,快樂只是描述一個人心理狀態的指標,與一個人具體的行為和想法沒有任何關系。

在戀愛初期,因為愛情信息庫內的信息子產生信息傳遞的次數比較頻繁,而且數量眾多,很容易就可以達到產生快樂的條件,所以戀愛中的人可以體驗到一段時間的持續的快樂。但是,由于愛情信息庫內有許多只能一次性使用的信息子,這些信息子所代表的行為或者想法在現實的戀愛過程中經受不住重復性檢驗,所以當它們產生一次信息傳遞被證明與實際發生的情形不一致后,這些信息子就不會再次產生信息傳遞了。也就是說,如果信息子所代表的行為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得到重復性驗證,那么只要在現實生活中發生同樣的行為,這些信息子就可以產生信息傳遞,它們就是可以重復使用的信息子。如果信息子所代表的行為不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發生,或者與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情形不一致,那么當在現實生活中發生同樣的行為時,這些信息子就不能夠發生信息傳遞了,它們就是只能一次性使用的信息子。

前面說過,女性和男性之間的身體差異程度其實是很小的,而且同性之間的身體差異程度并不比異性之間的身體差異程度小。為了提高兩性之間的吸引力,社會性別文化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全方位地增加女性和男性之間的社會性別差異,其中也包括創造出了愛情文化。在成長過程中,我們主要通過閱讀愛情文學作品、觀看愛情影視作品、觀察情侶互動方式等途徑逐漸形成了對愛情的認識。其中一些與愛情相關的信息子是在我們小時候還沒有分辨能力的時候建立起來的,一些與愛情相關的信息子是在我們雖然具有分辨能力但是卻不知道分辨出這些信息有何實際意義的條件下建立起來的,因此,這些建立的信息子中肯定包含了很多只能一次性使用的信息子。例如,牽手、擁抱、接吻都是一些很具體的身體動作,在現實生活中也很容易操作,但是如果你在社會性別文化的影響下認為:女性和男性具有天生的性別差異,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物物種,那么你很有可能會建立這樣的認識:和喜歡的異性牽手、擁抱、接吻肯定是超越現實的、神仙般的、難以描述的、美好的感覺等等,而這種想象中的感覺與在現實生活中經過多次實踐檢驗后的真實感覺差別肯定會非常大,于是只能一次性使用的信息子就這樣建立起來了。豐富多彩的社會性別文化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每個人類成員根據自己的經驗并且充分發揮想象力以后共同創造出來的。在學習愛情文化的時候,只要我們能夠主動識別出那些不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信息,就可以有效地減少愛情信息庫中只能一次性使用的信息子的數量。而且,只能一次性使用的信息子也有其存在的價值,這些信息子可以有效提高一個人的想象力,而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是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因此,只要我們將社會性別文化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合理分類,就可以實現理想和現實的統一,在豐富想象力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加美好的現實世界。

隨著時間的流逝,因為發現的只能一次性使用的信息子越來越多,所以愛情信息庫內可以產生信息傳遞的信息子數量在不斷地減少。因此,與戀愛初期相比,戀愛中的人發現它們體驗到快樂的持續時間和頻率明顯地減少了。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社會性別文化對戀愛中的女性和男性也分別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戀愛中的女性應該怎么做,戀愛中的男性應該怎么做,它們在戀愛過程中應該怎樣配合等等,對于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有比較明確的規定。例如,女性應該被動,男性應該主動;女性應該關注自己的容貌,男性應該提高自己的才華;女性是感性的,男性是理性的;女性通過征服男性征服世界,男性通過征服世界征服女性。為了描述上的方便,我們暫且把在戀愛過程中對女性提出的各種要求簡稱為女性的愛情理論,在戀愛過程中對男性提出的各種要求簡稱為男性的愛情理論。因為女性的愛情理論和男性的愛情理論在很多操作細節上具有較大的差異,常常導致它們在戀愛過程中互相誤解,雙方都感覺對方不了解自己。如果它們不想分手,希望戀愛可以繼續進行下去,那么它們將會嘗試著調整自己的想法或者行為,學習記憶一些與愛情相關的新信息子。因為這些新信息子都是在兩人的具體實踐中建立的,所以它們大都屬于可以重復使用的信息子。當建立起來的可以重復使用的信息子達到一定數量以后,標志著女性和男性已經進入了相對穩定期。需要注意的是:進入相對穩定期只是表明與戀愛的調整期相比,情侶們需要調整的內容明顯減少了,需要學習記憶新信息子的數量減少了,并不代表男性的愛情理論和女性的愛情理論已經完全一致了。隨著交往的全面深入,在戀愛過程中還是會發現一些需要進行微小調整的內容的,只是在調整的時候學習記憶新信息的數量較少,心理不適感覺程度很輕,情緒起伏較小。如果個體在戀愛的調整期需要學習記憶的信息子數量太多,根據快樂模型,它將會體驗到抑郁、痛苦等心理不適感覺,也許會考慮和對方分手的事情。

一般情況下,因為在第一次戀愛過程中產生信息傳遞的只能一次性使用的信息子數量最多,所以個體在第一次戀愛時體驗到快樂的持續時間也最長,在戀愛過程中使用的想象力也最豐富,與真實具體的生活差距較大,戀愛過程中理想化的成分比較明顯。經過第一次戀愛的可重復性檢驗以后,一個人對待愛情的認識更加具有現實性、可操作性的特征,它在下一次戀愛過程中的表現將會更加理性,更加成熟。

3 科學理論與愛情理論

3.1 科學理論與愛情理論

自然科學理論的發展歷史表明,當新的被認為是更好的科學理論被提出以后,那些已經熟練掌握現在科學理論的科學家并不會立即主動地放棄現在的科學理論,它們往往會從各方面懷疑新提出的科學理論的正確性,并且精心地設計實驗試圖證明新的科學理論是錯誤的。于是,通過反復的懷疑和嘗試,科學家大腦中已經形成的與現在的科學理論相關的信息庫內的單子逐漸被標準化為雙子,與此同時,與新提出的科學理論相關的信息子也不斷地建立起來。而且,無論是單子被標準化為雙子的過程,還是學習記憶新的信息子的過程,因為科學家都會體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適感覺,所以如果通過修改完善現在的科學理論就可以解釋新提出的科學理論能夠解釋的新現象,科學家一般會選擇堅持使用經過修改完善后的現在的科學理論。只有當建立的與現在科學理論相關的信息庫內的單子全部被標準化為雙子,并且建立的與新提出的科學理論相關的信息子也達到足夠的數量以后,科學家才有可能會接受新的科學理論。許多情況下,新的科學理論成功地替代現在的科學理論的一個重要推動因素是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已經熟練掌握新的科學理論的新人。[5]

因為女性的愛情理論和男性的愛情理論描述研究的內容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我們可以把戀愛過程當作是兩種愛情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實踐驗證過程。與自然科學理論具有明顯的客觀性特征不同,愛情理論具有很明顯的主觀性特征,在戀愛生活中發生的同一種現象可以存在許多不同的解釋,而且也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來判斷出哪一種解釋更科學合理一些,但是隨著兩人互動交往次數的日益增多,還是可以發現一些標準來判斷出哪一種解釋更科學合理一些。例如,牽手、擁抱和接吻的感覺,當你的戀人第一次說“我愛你”時和第10000次說“我愛你”時的感覺,如果你想象中的感覺和實際體驗到的感覺是一致的,那么我們可以認為你對這些行為的認識是合理的;如果你想象中的感覺和實際體驗到的感覺差別太大,說明愛情理論中的某些部分需要修改調整。如果使用想象中的感覺和實際體驗到的感覺是否一致這樣一個判斷標準,那么感覺一致的愛情理論應該比感覺差別很大的愛情理論更科學合理一些;如果使用想象中的感覺和實際體驗到的感覺是否可以經受住重復性檢驗這樣一個判斷標準,那么可以經受住重復性檢驗的愛情理論應該比不能經受住重復性檢驗的愛情理論更科學合理一些。當然,由于人的心理過程的異常復雜性,更多情況下,我們是找不到這樣的判斷標準的。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不但女性和男性的愛情理論在很多操作細節上具有較大差異,我們每個人的愛情理論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愛情理論都是在自己獨特的成長過程中形成的,都是獨一無二的。兩種科學理論之間的轉換過程在某種程度上與兩種愛情理論之間的轉換過程非常相似。

3.2 美與丑

和建立愛情信息庫的方式一樣,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直接看到人的面孔或者間接看到人的面孔圖像(通過雜志、電視、電影等方式),我們的大腦中也逐漸建立了許多的與人的面孔相關的信息子,從而形成了一個面孔信息庫。因為我們的社會文化對美的面孔過度關注,并且經過長期的宣傳推廣,具有某些特征的面孔被主觀地認為是美的面孔,而且社會文化還把許多與美的面孔沒有關系的事情聯系在一起,例如:一個人擁有了美的外表就可以很容易地擁有想要擁有的一切,通過反復強化,這些美的面孔和相關信息就逐漸地被標準化為信息子,從而形成了面孔信息庫。與愛情信息庫的結構相類似,面孔信息庫內也存在許多只能一次性使用的信息子。

根據快樂公式,當看到一個人的面孔以后,單位時間內發生的信息傳遞次數越大,我們認為這個人的面孔也越美;如果單位時間內發生的信息傳遞次數P=P1時,我們認為這個人的面孔非常美,具有令人感到快樂的美。當看到一個人的面孔以后,如果單位時間內發生的信息傳遞次數P<0時,我們認為這個人的面孔比較丑,而且單位時間內發生的信息傳遞次數P越小,我們認為這個人的面孔越丑。當看到一個人的面孔時,如果發生信息傳遞的信息子都是已經形成長時記憶的信息子(即正信息子),我們的心理就會感覺很舒適,我們就會認為這個面孔是美的;當看到一個人的面孔時,如果需要學習記憶一些新的信息子我們才會對這個面孔產生適應,或者說如果發生信息傳遞的信息子都是正在處于學習與記憶過程中的信息子(即負信息子),我們就會產生一些心理不適感覺,我們就會認為這個面孔是丑的。

當你與你認為擁有美的面孔的人接觸的時間和次數越來越多的時候,由于面孔信息庫內的那些只能一次性使用的信息子已經不再發生信息傳遞,所以你會感覺到這個面孔已經沒有以前那么美了,原來感覺很美的面孔現在感覺美的程度已經降低了。當你與你認為擁有丑的面孔的人接觸的時間和次數越來越多的時候,由于那些需要學習記憶的新信息子都已經逐漸被標準化為已經形成長時記憶的信息子,而且是可以重復使用的信息子,因此,當看到這個面孔時產生的信息傳遞次數比以前明顯增多,于是原來感覺很丑的面孔現在感覺到也逐漸變美了。因此,不論開始的感覺如何,只要接觸的時間足夠長,美的面孔和丑的面孔最后都將轉變為熟悉的面孔。[6]

從美和丑的轉換過程可以看出,美和丑都是相對的,個人已經建立的信息子的數量和種類對判斷美和丑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一個人認為是美的面孔可能另外一個人認為是丑的面孔;只要接觸的時間足夠長,原來感覺很美的面孔現在可能感覺美的程度出現了下降,原來感覺很丑的面孔現在可能感覺正在逐漸變美?,F實生活中經常發生的另一種情況是,由于接觸的時間足夠短,一些感覺很美的面孔美的程度可以維持很長時間。當建立的信息子的數量和種類出現明顯變化時,一個人判斷美和丑的標準也會發生改變。

4 結論

(1)也許是為了豐富社會文化,提高兩性之間的吸引力,通過在女性和男性的大腦中建立與社會性別相關的信息,社會性別文化在各個方面增加了女性和男性之間的性別差異程度,以至于我們可能會產生這樣的認識:女性和男性具有天生的性別差異,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物物種。

(2)一般情況下,因為在第一次戀愛過程中產生信息傳遞的只能一次性使用的信息子數量最多,所以個體在第一次戀愛時體驗到快樂的持續時間也最長,在戀愛過程中使用的想象力也最豐富。經過第一次戀愛的可重復性檢驗以后,一個人對待愛情的認識更加具有現實性、可操作性的特征,它在下一次戀愛過程中的表現將會更加理性,更加成熟。

(3)從美和丑的轉換過程可以看出,美和丑都是相對的,個人已經建立的信息子的數量和種類對判斷美和丑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一個人認為是美的面孔可能另外一個人認為是丑的面孔;只要接觸的時間足夠長,原來感覺很美的面孔現在可能感覺美的程度出現了下降,原來感覺很丑的面孔現在可能感覺正在逐漸變美。

【參考文獻】

[1]田聚群.自由、幸福與快樂模型[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16):102-106.

[2]田聚群.身體性別與心理性別[J].中國性科學,2013,22(5):77-85.

[3]田聚群.愛情、性行為、痛苦與快樂模型[J].中國性科學,2013,22(9):75-84.

[4]田聚群.性別平等、自由與快樂模型[J].學理論,2014,(12):64-95.

[5]田聚群.科學理論的轉換結構、創造性與快樂模型[J].學理論,2013,(27):58-62.

[6]田聚群.快樂模型與個人行為動機研究[J].學理論,2013,(26):58-62.

猜你喜歡
社會性別愛情
《甜蜜蜜》:觸碰愛情的生存之歌
不談愛情很幸福
愛情兩個字好辛苦
愛情讓我們直立行走
《心是孤獨的獵手》中的社會性別研究
中國夢與社會性別平等問題探微
解讀愛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