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桂林灌陽地區野外實習的可行性分析

2019-03-25 08:34曹瀚升黃鑫蒲曉強
科技視界 2019年1期
關鍵詞:盆系基地教學

曹瀚升 黃鑫 蒲曉強

【摘 要】地質學作為地球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野外地質實習是學好地質學的前提和基礎,對于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野外地質實習基地的選擇最重要的是選擇地質特征突出的地區。本文主要從交通、地質條件、實習效果等對灌陽野外實習地區的進行可行性討論。

【關鍵詞】灌陽;地質條件;野外地質實習

中圖分類號: G642;P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1-0253-002

高等學校實踐教學改革需要圍繞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展開,在專業實踐教學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力[1]。實踐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對于地質學相關專業來講更為如此,它是學生從課堂和書本汲取知識后,被理解和吸收的必經之路。野外作為地質學的天然教案,包含了課本中可以學到的礦物、巖石、構造、資源、古生物等一切信息。隨著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擴充和培養新的學科方向,包括與地質相關的海洋科學、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等,實習基地的選擇和共享就顯得十分重要和緊俏。因此,在確定本專業發展方向的基礎上,尋找一個切實可行的野外實習地區對本專業的學科發展和創新型人才培養都顯得尤為重要。

1 野外實習基地的選擇

對于野外實習基地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學校所在地理位置、學科專業定位、教學資源齊全、是否適合集中教學等多方面因素?;浳鞯貐^由于缺乏傳統地質院校,整個地區未曾建立過野外地質實習基地。以湛江地區為例,其陸地大部分由半島和島嶼組成,且地勢較低,多為海拔100米以下的臺階地,僅可以作為普通地質實習的地貌觀測點,但是對于地學綜合實習(尤其是地質填圖)要求多山、多出露、多構造的基本地質要素,顯然有些力不從心。

廣西桂林距離湛江西北約670余公里,灌陽地區處于桂林市東北部,是桂林理工大學的實踐教學基地。其地理坐標為東經111°07′~111°10′,北緯25°28′~25°31′。灌陽北連湖南省全州縣,距全州40km,南接恭城,距其90km,西靠興安、靈川,東與湖南道縣、江永接壤。灌陽縣有公路與各縣相通,交通比較方便。已經形成了一個泉南高速公路為依托,國省干線公路為骨架、市縣暢通、縣鄉相連,村村通路、橋涵配套、設施較為完善的公路網絡,為灌陽地區經濟社會提供了一個方便、快捷的交通。此外,灌陽地區東有中山都龐嶺,西有中山海洋山,山勢層層降落,整體上構成南北延伸的低山地貌。由于不同區域出露的巖石類型不同,地質構造強度不一,造就了灌陽地區的不同的地理景觀以及豐富的教學內容。

2 地質條件分析

一個教學內容豐富的野外實習基地要同時具備以下三點特征:(1)不同時代的地層出露,時代盡可能多;(2)豐富的巖性組合,三大巖石類型均有出露;(3)發育較全的地質構造,但構造不宜過于復雜,否則不利于學生空間立體感的培養,也增加了學在填圖工作中的難度。筆者從以上三個方面對灌陽實習基地的基本地質條件作簡單分析。

2.1 地層

灌陽地區屬南華準地臺上的中-桂東臺陷中的桂東北凹陷內的四級構造單元“海洋山褶皺帶”。地層發育主要有寒武系、奧陶系、泥盆系(跳馬澗組、棋子橋組、佘田橋組、錫礦山組、邵東組)、石炭系(嚴關組)、白堊系。本區晚古生代泥盆系地層為主。寒武系和奧陶系主要以淺海相的復理石碎屑巖建造為主,構成地槽的褶皺基底。泥盆系至石炭系的下部以碎屑巖沉積建造為主,沉積有大套砂泥巖,上部以碳酸鹽巖沉積建造為主,見有大套灰巖、白云巖,主體屬于臺地階段的蓋層沉積。其中泥盆系是本區研究程度最高的層位,大致經歷了兩次較大的海水進退旋回[2-3]:第一個旋回由早泥盆世中期至中泥盆世,為濱岸陸源碎屑潮坪環境,以碎屑巖為主;第二個旋回由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未,陸源碎屑沉積被碳酸鹽代替。

總體上,本區地層出露較全,有利于學生們認識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地質產物。在填圖主要以泥盆系為主,且泥盆系出現了非常重大的環境演變,有利于學生們理解不同時代的古地理和古環境演化。

2.2 巖性組合

灌陽地區出露的巖漿巖主要有西側有海洋山巖體,東側有都龐嶺巖體。海洋山巖體為加里東期細—中粒黑云母二長花崗巖。在九牛河油麻石觀測點可見花崗巖—花崗質碎屑巖—碎屑巖的接觸面過渡帶。都龐嶺巖體由西體和東體組成,西體為加里東期細-中粒黑云母二長花崗巖,東體為燕山期的似斑狀細-中粒黑云母花崗巖。都龐嶺林場觀測點可見東體與寒武系的斷層接觸關系。

沉積巖出露較為廣泛,發育于各個時代。寒武系見有黑灰色石英長石砂巖及板巖;奧陶系為灰綠色淺變質石英砂巖夾板巖;下泥盆統為紫紅色厚層石英砂巖、粉砂巖;中泥盆統跳馬澗組見灰綠色石英細砂巖,頂部6層豆狀赤鐵礦可作為全盆地對比;中泥盆統棋子橋組發育有厚層狀白云巖;上泥盆統佘田橋組見灰白色厚層狀層孔蟲灰巖及白云巖;上泥盆統錫礦山組見有深灰色厚層狀白云巖、深灰色厚層狀癩痢狀白云巖、泥晶灰巖、淺灰色薄層-中層狀泥灰巖等,頂部為灰色扁豆狀灰巖;上泥盆統邵東組以灰黑色厚層狀泥晶灰巖為主,含多層癩痢狀白云質灰巖;下石炭系巖關組見有灰色中厚層狀灰巖和白云巖質灰巖;白堊系見灰褐色砂礫巖。

總體來講,本區巖石出露種類豐富,特別碎屑巖和碳酸鹽巖類型非常齊全。

2.3 地質構造

測區內褶皺與斷裂均較發育,以褶皺為主,斷裂次之。節理和劈理非常典型,構造線方向為近南北向。本區位于為白水—灌陽復式向斜的近核部,次級褶皺非常發育。在填圖范圍內,從西向東主要有西山坪背斜、農機校向斜、陳王塘背斜、惡貓嶺向斜、羅家坪背斜、410.3高地向斜等。本區二組斷層較為發育,第一組為南北向—北北東向的縱向斷層,多為印支期和燕山期相繼活動先逆后正的斷層;第二組是北東東向右旋平移斷層,屬燕山期南北擠壓的產物。本區碳酸鹽巖地層中,特別是在斷層帶的附近,??梢姷窖懔泄澙砗捅唤馐涮畹难懔忻}。另外在寒武系和奧陶系的富泥質的板巖中,廣泛發育板劈理。

總體上,本區地質構造現象非常豐富,并且復式向斜的兩翼僅南北,樞紐近東西,非常有利于同學們利用穿越法和追索法進行填圖工作,并且斷層延展性強,也有利于在填圖區對斷層的追蹤。因此從地質構造角度來講,灌陽地區是非常理想的野外教學實踐基地。

3 野外實習基地使用效果

自我校海洋科學專業海洋地質方向成立以來,筆者及同事帶領學生在該區連續2年進行了野外地質實習,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主要有幾下幾方面:(1)沿途考察內容非常豐富,實習從從廣西運動產物海洋山花崗巖開始入手,培養同學們宏觀的大地構造概念,而后沿途從寒武系到石炭系按地層老新順序觀察。學生反應獲取信息量很大,效果較好;(2)沿途觀察區和填圖區無縫銜接,地層、巖性、構造一致,且區域構造規律性極強,有助于學生獨立完成填圖,且完成效果較好;(3)通過三周的野外實習,同學們實踐能力普遍提高,并且分析地質圖和室內畫圖等基本功有了全面提升。除此之外,灌陽地區的生活較為便利,桂林理工大學幾年前在灌陽縣城建立了自己的野外教學基地,起居生活都為實習工作提供了保障,學生對整個校外實習過程普遍滿意。

4 存在的不足

一個優秀的野外實習基地其價值應該被發揮到極致,充分利用好野外教學資源可以讓學習者事半功倍,這主要體現在教學方式的改革[5-6]。目前本次實習的教學方式多是由兩個帶隊老師帶領30人左右的一個班級,從兩年的野外工作來看很多時候會顯得力不從心,不能首尾相顧。為了實習效果的最優化,建議每名帶隊老師所帶學生控制在6-7名以內,每次分派3-4名教師帶隊,既能針對本組學生的知識薄弱面進行詳細講解,照顧周全,又能在野外填圖有更合理和明確的分工,可謂教學和監督兩全其美。另外,本區的一系列地質問題還有待深入研究,比如泥盆系古海洋發生了重大的環境演變,除了巖相上表現在濱岸碎屑巖相向碳酸鹽臺地相外,是否還有更豐富的一套證據?泥盆-石炭的金釘子剖面在桂林南邊村地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建立,同樣沉積有豐富的泥盆和石炭地層的灌陽地區是否能夠找到相似的地層界限?這些問題無疑都對我們理解研究區的地層時代和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常講,科研是教學的助推劑,深化實習區的基礎地質研究,對更好的建立灌陽野外實習基地、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都是尤為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張慶榮,馮其紅.基于自主發展教育理念的本科人才培養路徑探析[J].高教學刊.2015(7):113-115.

[2]方積義.廣西灌陽泥盆系沉積相[J].桂林冶金地質學院學院.1991,11(2)154-161.

[3]白云山,鄒先武,崔森,李莉.廣西灌陽地區泥盆系[J]. 華南地質與礦產.2011,27(3),250-258.

[5]袁修孝.以科研促進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論壇. 2008(5):12-13.

[6]田亞洲.如何提高野外地質實習效—以貴陽烏當教學實習基地為例[J].高教論壇.2017(24),20-21.

猜你喜歡
盆系基地教學
流翔高鈣為黨建示范基地錦上添花
川西地區中部存在泥盆系—石炭系嗎?
——一個不整合面的地質屬性推論
云南麻栗坡新廠沖-西疇興街一帶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
川西北地區ST3井泥盆系油氣地球化學特征及來源
我的基地我的連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越南東北部Cat Ba島泥盆系-石炭系過渡層的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