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鄉村社區的參與式地域文化設計系統研究

2019-03-28 11:21由新妮許佳
戲劇之家 2019年6期
關鍵詞:村民社區資源

由新妮 許佳

【摘 要】參與性設計的方法是研究鄉村社區地域文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參與者相互溝通并解決鄉村地域文化流失和同質化的問題。首先對鄉村社區地域文化進行分析,其次分析參與性設計對研究鄉村地域文化的意義,最后提出并建立鄉村文化資源的創意系統。本文嘗試站在蘆洋村獨特的地域文化視角下,通過參與式設計進行分析,深入挖掘鄉村地域文化價值,保護和開發蘆洋村的資源,形成可持續的產業鏈和文化生態。

【關鍵詞】鄉村社區;地域文化;參與式設計理念;創意系統

中圖分類號:TU98?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6-0125-03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中共中央國務員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是全面謀劃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首次提出了鄉村經濟要多元化發展[1]。鄉村地區要注重保持地域文化多樣性,保護優秀文化傳統資源。在保護利用當地文化資源的基礎上,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發展鄉村的民俗風情、人文地理等。發展鄉村社區的地域文化必須樹立鄉村文化品牌,提升民眾文化參與度和鄉村文化認同感,走繼承和弘揚鄉村地域文化之路。

一、蘆洋村地域文化

鄉村社區的建設范圍必須定位于自然村落或者以自然村帶周邊小村落為范圍的村落社區,這是由鄉村社區自身的特點決定的[2]。鄉村是最早和最普遍的聚居形式,千百年的歷史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不同的地理環境空間上演化形成多彩的地域文化、自然環境和人文生態等構成了鄉村社區歷史文化資源。

蘆洋村位于煙臺開發區大季家鎮東部,擁有灘闊沙平的海岸線。全村共1216戶,總人口3300人。蘆洋村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人文資源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蘆洋村民俗藝術發展歷史久遠,民風習俗極具特色,并且分布著眾多富有膠東特色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資源遺產。蘆洋村是漁燈節最有代表性的村落之一。2008年,膠東漁燈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等部門授予“中國漁燈文化之鄉”稱號[3],蘆洋村漁燈節文化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一)民風與民俗

蘆洋村歷史悠久且富有鮮明的漁家文化,傳承了大量的沿海習俗,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見表1。通過對蘆洋村的調研,可以看到由蘆洋村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形成的漁家文化,很多風俗習慣與海聯系緊密。蘆洋村特有的節日“漁燈節”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漁燈節也有其基本的內容和程序:漁民首先要到龍王廟里送燈祭神;再到自家漁船上祭船;其次是祭海,然后是扭秧歌等娛樂活動;最后漁民們將到海邊放燈。在漁燈節這天,蘆洋村政府以及其他部門會舉辦大型的漁燈節儀式,如鑼鼓、舞龍、大桿號表演、海陽大秧歌表演等漁民民俗文化。蘆洋村的傳統文化節日和祭奠活動主要是立足于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民間習俗,再經歷代傳承逐漸演化而來的。漁燈節發展到今日,早已成為現代人喜愛的休閑文化活動,吸引著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參與其中,感受特殊的節日文化和神圣的祭奠活動,這些在歲月中不斷積淀的節日文化已成為村民休閑娛樂活動的靈魂與精髓。該儀式每年都會吸引大量觀眾,儀式需要數量龐大的年輕人,這是社區意識形成的基礎。

(二)地方產業與資源特點

蘆洋村有大約200多戶漁民,開發海水浴場1.6萬平方米,海上“人工島”5處,并且擁有良好的水質資源、魚類資源和貝類資源,形成了海水養殖和海產品加工為主的產業。蘆洋村現有村辦企業4家,個體企業70余家。蘆洋村依靠鄉村旅游,發展成集住宿、餐飲、娛樂、度假、休閑于一體的大型海濱度假村。獨特的漁民文化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活力。蘆洋村利用村落的建筑風格營造民宿,吸引大量城市游客的注意,民宿主人的鄉村生活方式加深了游客對鄉村地域文化的理解,讓游客有機會深入體驗鄉村生活。

二、參與性設計

(一)參與式設計

參與式設計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北歐,而后美國企業將參與式設計發展成一種設計方法。參與式設計采用一種“由下而上”的模式,區別于傳統的設計方法[4]。它是一個建立在溝通、分享、合作、協調基礎上的設計過程,是一種社會性行為。參與式設計是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設計人員與產品相關利益者都可以在平等的環境下暢談自己對于設計的想法。

(二)設計的民主

傳統的設計僅僅靠設計師這個角色,而參與性設計不限制設計師一人,通過設計師的行動去幫助參與的人群更好的進行設計,如村里的老人,小孩,青年,婦女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想法。村民由被動化為主動,設計師通過了解村民的生活需求來進行合理的設計。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在這里的村民不單單需要產品的某個單一的功能,他們希望設計師能夠豐富這里的生活體驗并加強地域文化元素。參與式設計就加強了村民和設計師的交流和合作,任何人都有平等的話語權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村民由以往的接受者變成了設計者,與設計師一同參與討論并作出決策,設計出讓當地村民認可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產品。

(三)設計的人性化

借助參與式設計將產品使用者的心聲表達出來,依靠設計師去調研搜索當地的資源來進行設計,這樣的產品有時不盡村民的意愿?!叭巳硕际窃O計師”每個人都有能力設計,讓村民主動參與,參與的過程中將自己的需要挖掘出來,這樣村民不僅是產品的使用者也是設計的參與者。村民表達自己的想法,依靠自己的生活經驗,個人情感和審美態度。參與性設計就是尊重個性,設計沒有統一的定式,這樣就能挖掘更深的地域文化和人們的生活需求,從而創作真正的人性化的產品。

(四)促進可持續發展

參與式設計理念運用到鄉村社區的建設中,可以引導村民參與,促進鄉村的凝聚力以及打造鄉村特色,提高村民本土文化意識。日本造町運動的過程中,由于人口減少,鄉村文化的衰退,村民自行開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動,每年都有許多的游客來前來旅游,促進當地的發展。日本鄉村社區非常重視文化建設,鄉村旅游成為居民的驕傲和游客的喜愛,同時使居民認識到社區的力量和創意可以大幅地改善社區周圍環境。古川町居民開始重視環境保護并以此為傲,堅持營造社區空間,該活動在社區居民心中形成社區營造意識,同時也在對后代傳遞一種社會責任。

三、基于傳統鄉村社區地域文化的設計系統

傳統鄉村社區地域文化設計系統應該以鄉村核心價值觀為核心,通過系統的理論研究和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整合,建立和完善鄉村社區地域文化資源。建立鄉村社區地域文化資源設計系統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大眾服務,主要是建立一些具有群體性和共享性的活動設施等。鄉村社區的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的分類可以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五類。鄉村社區村民的需要層次結構與社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價值觀念和村民受教育程度有著直接關系。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

公共設施是鄉村社區居民集體共有的公共消費品。在很多的鄉村社區,公共設施方面出現了很大的空白。公共設施的設計應以當地人日常行為習慣作為參考的依據。在調研過程中發現蘆洋村缺乏公共設施,如公交車站簡陋,休閑座椅形式單一,兒童游樂設施的設計與周圍環境不統一等。蘆洋村公共設施缺乏整體規劃、建設混亂和不完善,忽略了地域文化特征。

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包括信息設施、文化設施、衛生設施等。蘆洋村的信息導視系統應該為前來旅游的人們服務,有序、高效地滿足人們的需要。文化設施點綴于公共環境,主要包括雕塑、壁畫、花壇等。衛生設施不僅要滿足人們的身心需求,也要滿足人們的視覺感受。公共設施從根源上協調經濟、環境、社會三者之間的一系列問題,從而合理利用資源,并使環境得到最大程度保護。通過設計實踐改善蘆洋村社區公共設施現狀,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蘆洋村的地域文化。

(二)旅游綜合服務應用

鄉村社區的歷史文化、人文民俗、生態環境、自然景觀等資源可以吸引廣大游客。根據蘆洋村文化資源、生產資源與人力資源等開展模塊化的工作進程。該村通過資源的整合利用實現了部分資源的開發,具體內容包括在村民空閑房屋再利用的基礎上,建造住宿休閑業。建立漁燈文化展館等以滿足當地青少年的文化、教育等需求;通過節日表演重振傳統節日,實現地方鄉村文化的代際傳承。

目前,蘆洋村旅游服務還存在著部分方面的空白,比如未形成較大規模的特色購物街區,缺乏有影響力的旅游娛樂中心。在開發和設計鄉村旅游產品的過程中,必須提高認識,加強樹立鄉村旅游品牌的觀念。通過設計系統的實踐以加強蘆洋村鄉村旅游的服務功能建設。

(三)設計參與文化資源保護與特色產業發展

要深度探索鄉村旅游品牌的文化內涵,通過文化資源保護與特色產業發展設計,將“文化資源”和“生產資源”相結合,重新思考鄉村社區設計、消費與生產之間的關系。整合鄉村的自然、文化、行為、知識、組織等資源建立本土知識平臺,在海洋文化創意產品、節日會展、工藝美術、文化旅游等多個產業,通過多元化的市場手段,促進地域間、產業間資源的合作。在文化驅動的影響下,形成技術交流、市場共享、資源節約型的創新網絡。

基于鄉村社區地域文化資源,我們嘗試構建一個包含實踐、組織、資源、活動和連接的傳統鄉村社區的地域文化設計系統。通過政府、文化持有者、設計師、高校,村民等一起協同創新,以“本土的”“連接的”“可持續”的設計思路,建設以當地文化資源、自然資源、行為資源為內容的地方性知識平臺,形成可持續的鄉村社區文化 。

四、參與式鄉村社區地域文化設計系統的價值

(一)提升鄉村社區的地域文化

以鄉村文化為主導,對本土文化和資源的利用,可以提升村民的人文素質,增加鄉村的歸屬感和凝聚力。蘆洋村漁民有著對大海的敬畏,在歷史歲月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如建立蘆洋漁燈文化館、龍王廟等公眾參與為中心的文化基礎設施。蘆洋漁燈文化館內展出了古代漁民出海捕魚時所用的漁網、漁具和一些漁家生活用品的各種工具。漁燈節期間,龍王廟成為漁民和游客祭祀的場所。漁燈節攝影比賽的作品在蘆洋漁燈文化館外展出并供大家欣賞。這些蘆洋村文化基礎設施和社區活動,一方面可以振興當地經濟,另一方面增加了村民對本土文化特色的認同感。村民積極地參與建設自己的家園,這種做法可以有效的恢復鄉村的價值與活力。

(二)服務多元化的產業發展

鄉村的地域文化主要涉及生活在此區域的人們的精神文化,體現出一定的整體性和區域性。近年來,以鄉村地域文化為基礎的鄉村旅游日益擴大,鄉村自然環境,鄉村建筑,民俗文化都是鄉村旅游吸引游客的地方。比如通過開展蘆洋村設計競賽,亦或是能促進經濟建設的旅游觀光,這些都能提高外來游客對的關注,以便于人們深入挖掘的歷史文化資源;也可以發揮傳統文化資源對蘆洋村產業的積極作用,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如海產品加工為主的產業,在海產品的包裝上體現地域文化特色。游客在此旅游買一些伴手禮,包裝上的設計可以提高蘆洋村的影響力。

(三)提高村民參與積極性,振興鄉村提供動力

參與式設計在鄉村建設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以激發村民們參與鄉村建設的熱情。尊重村民的需求和意愿,提高村民的自我意識是鄉村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為振興鄉村提供動力。通過村民自身表達對環境的要求可以確保設計適應于鄉村文化發展。村民參與的積極性決定了設計創新成功的程度。這個過程不僅要求設計學科工作方式的轉變和設計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組織過程的轉變和社會學等其他學科的實質性參與。村民是連接鄉村地域文化和社會創新的銜接者,只有引導他們成為創新的主體, 才能推動鄉村社區交流向良性發展,同時逐步實現鄉村地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五、總結

鄉村社區的發展,不僅關系到鄉村當地居民的生活,更關乎整個中國鄉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如何營造一個具有地域文化的鄉村,也是一個需要不斷研究的復雜而系統的課題,要長久生存,要逐漸成長,要將當地社會創新推向更大的規模,則要求建立組織及一個更加有力的文化、經濟、制度環境和可持續的創意文化系統。蘆洋村有著獨特的文化資源,參與式設計方法對建設鄉村社區具有重要意義,提高村民在社區營造中的參與度,獲得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同時一定程度上對蘆洋村的經濟可持續發展開辟一條探索之路。

參考文獻:

[1] 黃大金.中國鄉村社區化建設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2] 郭寅曼,季鐵.社會轉型與鄉村文化建設中的設計參與[J].裝飾,2018(04):39-43.

[3] 唐嘯.參與式設計視角下的社會創新研究[D].湖南大學,2017.

[4] 唐嘯,何人可.基于參與式設計的社會創新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7,2(06):29-30.

[5] 季鐵.基于社區和網絡的設計與社會創新[D].湖南大學,2012.

[6] 陳欣彤,朱朝枝.傳統村落鄉村旅游開發相關利益主體訴求及其建議———以中國傳統村落寧德市半月里村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16(8):140-141.

[7] 李曉丹,蘭婷,楊灝.黔東南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研究——以侗寨為例[J].中國名城,2013(7):64-67.

[8] 李柱,張弢.我國傳統村落研究進展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7(25):253-256.

[9] 車震宇.傳統村落旅游開發與形態變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3-16.

猜你喜歡
村民社區資源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3D打印社區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蔣虛村村民為何沒有獲益感
如何積極應對社區老年抑郁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