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眼向洋看世界

2019-03-29 12:00孫裕策
商情 2019年8期
關鍵詞:中美關系中美戰略

孫裕策

特朗普執政以來,美國對華政策正在進入新階段,把中國看作競爭對手,繼續多方面遏制中國發展、維持對華力量優勢是其核心內容。事實證明,中美關系的競爭性正在逐步強化和擴大,中美關系在經濟和安全領域正面臨嚴峻挑戰,這一重大變化對中國的對美政策提出了新的考驗。

一、對中美新型關系的認知差異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世界最發達國家,兩國在許多全球性和區域性的重大問題上具有共同利益和廣泛的合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2年訪美時首次正式提出“新型大國關系”的概念,即“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這“十四字方針”。特朗普政府對這幾條接受度有差異,關于“不沖突、不對抗”,特朗普政府堅持“美國第一”,以結果為導向。能用交易換取利益,就不對抗,否則堅持不畏沖突、強硬對抗的風格,常以這種姿態向對方施壓。關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特朗普最重結果而不是手段,美方收益最多,就沒什么不可接受的,否則,就會公開提出質疑和不滿,或者提出拋棄其核心內涵的新倡議來取代之。因此,特朗普立場開放易變。此后出爾反爾、全面壓制中國的行為使中美新型關系面臨挑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美關系定位并未取得共識。

中國強調“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突出中美關系的合作性;特朗普政府則在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把中國定義為“競爭對手”,提出要發展“建設性的、以結果為導向的”中美關系。宣稱要與中國開展戰略競爭,突出中美關系的競爭h生。究其原因,則是中國經濟實力的上升和外交影響力的擴大削弱了美國的對華優勢,限制了其對華戰略運籌的空間,故把中國看作“最具活力和最可怕的競爭對手”,這成為特朗普時期的戰略思想。

(二)經濟關系的對抗性升級。

此前,經貿關系是中美關系的穩定器和潤滑劑。然而特朗普執政以來,執拗于中美貿易逆差是對美國繁榮與安全的挑戰,視中美經濟競爭為對美國的“經濟侵略”,強硬地以施壓和對抗代替對話與協調。先是提高關稅、限制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后是打擊中興,施壓華為,嚴控高科技領域,把“經濟安全”納入“國家安全”的范疇,其《出口管制條例》禁止任何企業把美國管制設備出口到美國限制的國家,其稱霸全球的野心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三)安全關系面臨更嚴峻挑戰。

在安全關系中,特朗普政府把中國與俄羅斯一道定義為“修正主義大國”,中國還排在俄羅斯前面。在南海問題上,繼續“航行自由行動”,頻率增加,勸說澳大利亞、英國等盟友派軍艦巡航南海,阻止中國在南海的島礁建設和軍事部署,同時加大對沿岸國家的安全與經濟投入,防止中國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影響力的擴大。推行“亞太戰略”、“印太戰略”,特朗普政府內的親臺勢力也正在加強美臺關系,加大對奉行“臺獨”路線的民進黨當局的支持力度。因此,中美關系曲折是必然的。

二、構建中美新型關系中中國的對策

在中美競爭加劇并呈現全面性這一趨勢下,中方應深刻認識當前形勢,推進中美新型關系的構建。

(一)認清本質,增強對美政策的競爭h生。

首先,認清特朗普出爾反爾、重視利益算計、不講原則、美國優先、霸權主義的本質。面對特朗普對外政策得寸進尺和信譽極低的情況,中國對美政策的斗爭性需要加強,而非一味地顧全大局與和平至上。孟晚舟被捕事件,華為以“太極手法”回應,11個國家網絡陷于癱瘓。中美關系亦如此,中國要敢于作為,大膽作為,與特朗普接觸要注意避實就虛,多談利益、利弊、厲害,少繞圈子;在以國家利益為最高準則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過程中,丟掉幻想,做好準備。

(二)認識差距,做好自己的事情。

知彼,也要知己,中國與美國的差距還很大。長期以來支撐美國霸主地位的要素是軍事實力、太空實力、創新能力、人才保障、全球治理能力和全球戰略意愿,目前美國的這六大要素中幾乎沒有一個要素出現衰落或者下降的態勢,所謂的中國威脅論是不存在的。我們必須練內功,毫不動搖地繼續深化供給側改革,按照“五大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繼續加大對腐敗的查處和懲治力度;創新治理方式,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和政府治理現代化;發展高科技,深化教育改革,培養人才,少年強則中國強!

(三)加強多方合作,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對外,要加快“一帶一路”戰略的研究與實施,落實親、誠、惠、融的周邊外交理念,保持并推進與俄羅斯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加強金磚國家的合作。另外,探求中美經貿領域的共同利益,事實上通用電氣、卡特彼勒等美國企業都已從中受益。中美之間發展新型大國關系具有一定的基礎,要讓美國政府認識到“合則兩利、斗則兩害”的利害關系,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選擇”。

(四)完善中美兩國溝通對話協商機制。

影響中美關系走向的核心因素既包括“實力對比”也涉及“互動方式”。中美很多方面的認知存在分歧,需要加強溝通,更好地理解彼此的利益訴求和文化,避免誤判。首先,加強雙方領導人之間的高層溝通與對話;其次,靈活采用大國協調和制度協調兩種方式解決中美在雙邊、地區和全球層面的利益分歧;再次,中國可以嘗試通過以慢制快、以柔克剛來避免中美之間的摩擦升級和危機失控,為兩國關系緩和盡可能爭取較大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兩國間的貿易問題,只能通過協商談判,以合作而非對抗方式才能得到雙贏的解決。

(五)注重中美之間的危機管控機制建設。

目前兩國已經建立了一些危機管控機制,但覆蓋面還不夠,特別是對于海上危機管控和第三方引發危機需要加強制度建設,避免中美之間的危機增多和失控。比如,貿易戰不僅關乎貿易赤字、技術優勢等問題,與國內政治因素也是密切相關的,需要切實防范臺海、南海等戰略安全問題與之形成負面共振。

總之,未來中美利益交織會越來越緊密,兩國合作將會取得更大的進展。但是這些都不能抹殺掉存在的沖突,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堅持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最大限度地維護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

猜你喜歡
中美關系中美戰略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強國戰略下的企業管理創新
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近10年中美貿易額變化
中美防長在新加坡談管控風險
多式聯運發展的戰略與路徑
戰略的里子與面子
中美投資和貿易談判研究成果發布
“冷戰與中美關系”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