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少數民族地區非遺保護工作的若干思考

2019-04-07 13:14章文儒
神州·中旬刊 2019年3期
關鍵詞:文化遺產旅游資源

章文儒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為有效保護與開發非遺,應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進一步加強規劃,加大工作力度,切實保護與開發好區域文化瑰寶,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少數民族地區是非遺文化遺產遺留最豐厚的地區,也是非遺保護工作的重點地區。近年來,隨著國家不斷加強非遺保護工作的力度,少數民族地區大量的非遺項目被挖掘,并成功申報國家級、省級、地市級非遺保護項目,一大批民間藝人也被挖掘出來。在一定程度上,這些舉措對于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地區非遺項目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要全面保護、傳承和弘揚少數民族地區絢麗多彩的非遺文化還遠遠不夠,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努力。

1、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宣傳舉措

宣傳、文化、廣電等部門以及相關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培育民眾的文化自覺行為,實現自發傳承和自覺保護的高度統一。廣泛組織開展“文化遺產日”、非遺展示、民俗旅游區、民族民間文藝節目巡回演出等多種形式的非遺宣傳、展示和交流活動,培養優化非遺傳承發展的文化生態環境。進一步做好非遺整理編輯與出版工作,打造非遺叢書品牌。充分利用網絡、微信等新型傳播工具,支持鼓勵非遺積極走出去,不斷擴大知名度。將非遺保護知識列入各級黨校干部主題教育培訓內容,聘請專家講授非遺保護知識。

2、保障經費投入,拓寬投資渠道

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的總體要求,逐年按一定比例適度增加已列入年度財政預算的州級非遺工作經費,確保非遺工作經費和重點非遺項目的搶救、保護經費落實到位。各縣財政每年要安排合理的非遺保護專項經費,并將其列入財政預算,保障工作的正常開展。精心策劃、整理、包裝好一批優勢非遺項目,并將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及主打文化產業項目與具有帶動示范作用的非遺產業項目進行捆綁打包,積極爭取上級的保護項目和經費投入。吸納社會民間資本參與非遺項目的保護開發,鼓勵個人、企業及社會團體資助非遺保護工作。

3、完善工作機制,制定政策法規

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機構,整合資源,明確職能,確保非遺保護工作落到實處。對列入各級名錄的非遺代表作要采取命名、授予稱號、表彰獎勵、資助扶持等方式進行鼓勵,并幫助項目傳承人整理有關技藝資料,提供傳習場所,組織開展研討、展示、宣傳、交流合作等活動。加大對傳承人的扶持力度,重點扶持瀕危項目及生活困難的重要代表藝人、優秀傳承人和傳承單位。對國家、省、州級項目傳承人可實行不同標準的資金補助,并實行動態考核,對創新傳藝方法、傳承有功的實行表彰獎勵。加強非遺知識產權的保護,積極探索對傳統文化生態保持較完整的村落或特定區域進行動態保護的有效途徑。要盡快出臺比較完善的加強非遺地方保護辦法,包括非遺項目申報評定、杰出傳承人評定獎勵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切實加強非遺保護力度。

4、加強隊伍建設,培養專業人才

建立非遺專業人才評審、引進機制,對非遺緊缺人才在職稱、薪酬待遇等方面給予傾斜。加強州、市、縣文化館建設,配齊配好鄉鎮(街道)和村文化站專、兼職人員,積極引導優秀文化人才向基層流動。設立城鄉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崗位專門從事非遺的保護開發工作,對在此崗位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高校畢業生志愿者,報考文化部門公務員實行定向招錄。依托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采取委托培養、聯合建立非遺傳承教學基地和場所等形式,大力開展非遺傳播、技藝展示、講學、創作研究、交流合作、項目操作等活動,加快培養一批非遺保護管理人才和業務骨干。

5、搞好開發利用,形成文化品牌

進一步加強對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注重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結合,使潛在的文化資源成為可供大眾消費的文化產品。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對非遺的開發利用,從民俗表演到旅游開發,從工藝品銷售到文化創意發展,多手段、全方位、廣角度地注入文化元素,開發非經濟價值,使非遺在弘揚傳統文化、振興民族藝術的同時,開發人文旅游景觀、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切實推進非遺保護與旅游資源開發有機結合,組織專業人才和行家里手,進一步整理、提煉優秀的非遺旅游資源,充實和豐富旅游資源內涵。積極打造非遺文化旅游品牌,加快形成以民俗文化為主題的精品旅游線路。通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形成非遺保護與土地開發、生態保護、觀光旅游、度假休閑的良性互動,加快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可持續發展。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保護正在逐步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新手段,數據庫建設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非遺資源數據庫建設是非遺保護工作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非遺資源數字化建設、非遺資源搶救性記錄與保護工作的重要一步。

通過非遺資源數據庫建設,規范非遺文檔、視頻、影音等資料錄入標準,也可以實現非遺資源查閱與共享,更好的宣傳當地豐富的非遺資源。

猜你喜歡
文化遺產旅游資源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文化遺產保護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戶外旅游十件貼身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