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На Украине還是В Украине?”

2019-04-07 13:14高麗雅
神州·中旬刊 2019年3期
關鍵詞:政治語言

高麗雅

摘要:在現代俄語中存在許多爭議點,其中就包括“в Украине”和“на Украине”的正確用法問題。語言不僅是思想意義的表達,更是人權意志的體現,透過語言,可以共時或歷時地分析世界的或地區的或國家內部的政治現象。

關鍵詞:前置詞;語言;政治

語言不僅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和思維工具,它還是文化的載體和傳播者,更是紀錄政治發展歷程的活化石。當語言被不同的政治、經濟團體使用時,它就必然為體現該政集團的意志、宣傳其主張,鞏固其統治而服務,因此語言的使用就具有了深深的偏向性。在現代俄語中,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其中就包括“в Украине”和“на Украине”(意為:在烏克蘭)的正確用法問題。1993年烏克蘭政府要求俄羅斯用“в Украине”替換一直以來的“на Украине”,自此俄羅斯也開始在官方語境中使用“в Украине”,但俄羅斯的語言學家和大部分民眾并不認同這種改變,他們認為不能因一個國家地位的確立而強制改變固有的俄語結構體系。隨著2014年俄烏沖突的升級,對此問題的爭論也更加激烈,不難發現俄羅斯政府在官方報道中重新用回前置詞“на”,2014年3月普京在國家杜馬代表,聯邦委員會成員,列席的大會發言中普京也使用“н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為什么關于一個前置詞的使用能讓兩個國家上到國家政府下至基層民眾如此在意,甚至成為兩個國家間政治博弈的體現呢?這還要從前置詞в和на表示空間意義“在xx地”時的用法說起。

前置詞в一般表示在某個具有明確界限的大面積容器狀空間里,傾向于內部,人有“置身其中”之感。當與國家、地區、城市等具有行政區劃含義的名詞連用時必須用в,比如в Китае(在中國),в Московской области(在莫斯科地區),其中有兩個特例,表示在烏克蘭,和在菲律賓、古巴等島國時,前置詞用на,一些島國用前置詞на是因為在俄語使用者的思維中,相對于政治意義上的國家而言,這些島國最早形成的概念是地理上的島嶼。反之,如果優勢概念是國家,弱勢概念是島嶼,那必然會用в作為前置詞,比如в Исландии(在冰島)。

前置詞на一般表示在某個點狀、塊狀、線(條、帶)狀開闊的空間上,傾向于表面,人有“置身其上”之感,而不是其中。比如:на стадионе(在操場上),на выставке(在展覽中)。На更傾向于在某一片邊界模糊的地界上,這個邊界不單單指領土上的界限,也指歷史上的、時間上的不明確界定。試比較:на Руси(在古羅斯)和в России(在俄羅斯),相對于俄羅斯這個明確的概念,羅斯在人們腦海中是一個沒有明確界定的模糊概念,所以要用на。

為什么俄語最初要用前置詞на表示“在烏克蘭”?這還要從烏克蘭的歷史說起。從11世紀中期起,隨著基輔羅斯各大貴族勢力的增強及地方自然經濟的發展,陷于封建混戰的國家政權日趨瓦解,逐漸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地方公國,他們為擴張領土和爭奪邊境戰略緩沖區頻繁交戰,而在各大公國邊境相接壤的土地上生活著一個擁有自己語言和文化的民族,就是如今的烏克蘭,因為頻繁的戰爭,其邊界也變換不定,周邊公國開始把這片有爭議的土地稱為“Окраина”(邊陲),而后演變成“Украина”??梢哉f,過去“Украина”在俄語母語者的思維中根本不是一個官方的詞,只是東南方那片領土的稱呼,而且其邊界一直以來也變換不定,俄語中對邊界不定的非國家傾向于使用на。直到現在,烏克蘭的官方全稱就是“Украина”,而不是烏克蘭國,烏克蘭共和國(Республика Украина),人們自然就難構建起用в的思維導向。

但在19世紀俄羅斯作家和詩人的作品中可以發現,在表示“在烏克蘭”時既有作者使用前置詞на,也有作者使用в。這一時期,在與烏克蘭搭配的前置詞的選擇上是比較靈活的,作家會根據自己的語用習慣或押韻要求來選擇前置詞。俄羅斯語言學家普羅霍羅夫認為,到底使用前置詞в還是前置詞на與烏克蘭搭配才是正確用法,在語言學角度以及日??谡Z使用中它從來都不是一個問題甚至是爭議所在,直到它上升到政治層面。

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后,在國家的許多領域進行了改革,其中就包括語法,對于新成立的國家,改用前置詞в表示“在烏克蘭”。1993年烏克蘭政府向俄羅斯提出更改俄語中與烏克蘭相搭配的前置詞,使之與其它主權國家相一致的官方請求,烏克蘭的愛國主義語言學家認為俄羅斯繼續使用前置詞на,就是對烏克蘭的大國主義蔑視。迫于政治壓力,俄羅斯開始在大部分官方文件中改用前置詞в代替以前的на來表示“在烏克蘭“。

現如今是否應該改變與烏克蘭相搭配的前置詞,歸根到底其實就是政治能否改變語言應用的問題。語言是一種既不屬于經濟基礎也不屬于上層建筑的社會現象,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積淀中最集中、最直接,最全面的反映,同時,它還是一種社會實踐,是社會過程的介入力量,直接參與社會事務和社會關系的構成。政治是社會發展過程中極為活躍的因素,由于其在社會文明中角色的特殊性,與語言的關系更為密切也更為直接,語言促進著政治的發展,政治也對語言的選擇、使用有著內在的規定性??v觀世界發展,語言受到政治活動的密切影響,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俄國十月革命以及新中國的成立,都對語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正如斯大林說的:“個別的社會集團,個別的階級對語言遠不是漠不關心的,他們極力設法利用語言為自己的利益服務?!碑敒蹩颂m獨立后,自然應該得到語言上對其主權的承認。

但是,語言的變化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僅僅因政治理由想要徹底改變言語的運用習慣,并非一件簡單的事。因此,如今在現代俄語中,根據傳統規范俄語使用前置詞на的和應烏克蘭要求出于政治規范性而使用前置詞в的用法共存?!哀擐?Украине”還是“в Украине”,應當在具體的交流性質和條件下做出選擇。

參考文獻:

[1]王代君,俄語前置詞в與 на的空間意義,《山東外語教學》,1981 (3):39-44

[2]雷振新,淺談前置詞в和на的用法及區別,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 (3):107-109

[3]雷大川.政治–一種語言的存在——兼論政治語言學的建構[J],文史哲.2009 (02)

[4]高莉,張玫瑰,語言視野中的政治現象,《科技信息》,2009 (35):945.

[5]Владимир Корягин,Предлог для ссоры?На Украине?или?в Украине???Газета.Ru?,2014,03,22

猜你喜歡
政治語言
政治呵護只盯“短處”?——乾 縣“政治呵護”重在政治激勵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對語言磨蝕的補正之道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論語言的“得體”
不談政治的政治智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