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

2019-04-07 13:14張成定
神州·中旬刊 2019年3期
關鍵詞:課堂有效性品德與社會小學教學

張成定

摘要:新形勢下,我國教育模式在不斷探索和優化,學校逐漸對于課堂教學水平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進行教學策略摸索,提高教學課堂有效性,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在品德與社會教育中,既然要學生進行教材理論知識的理解,又需要學生提升對于所學知識的實踐拓展,同時培養學生正確良好的價值觀和思想情感。本文就傳統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現狀和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然后提出了幾點關于如何提高品德與社會教學課堂有效性的建議,希望能對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高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教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有效性;策略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并且小學生處于情感價值觀和品德培養的重要時期,對于很多行為和現象是否正確沒有很明確的判斷和認識,需要通過品德與社會教育幫助學生提高品德意識,促進小學生思想品質的培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和素養教育奠定基礎。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傳統教學模式的現狀與問題

(一)課堂主體為老師,學生地位不突出

在很多教學中教師的授課方式就是填鴨式教學,老師在45分鐘始終處于課堂的中心部分,教師不停地講,學生則是一直在課堂中處于被動狀態,一味地接受甚至有些內容完全消化不了。學生課堂上聽課,然后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完全是僵硬的上課模式,學生在教學中感受不到自身的存在角色和價值。因此課堂中老師應該注意課堂主體所在,轉換課堂角色,突出學生地位。

(二)老師教學設計和課堂引導存在不足

教師在品德與社會課程中的引導作用很重要,因此老師如何進行品德與社會教學開展的教學設計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效果。教師在上課前就應該提前設計好當堂課該怎么進行、課堂中應該添加入什么環節和任務、怎樣使品德與社會課堂更富有趣味性,并且課堂結束時及時詢問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另外,在課后教師及時反思該堂課的教學效果及課堂環節的優點和需要改進的部分。

(三)教師對于學生實際情況不夠了解,并且品德素質培養思想滲透存在問題

很多老師對上課的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具體全面的了解,缺乏交流和溝通,在教學上還是比較守舊的思想,教學中不能了解到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所在,因此學生的興趣不高,課堂效率低下。并且,教師對于學生的品德培養的思想灌輸和滲透存在欠缺,學生不能從主觀上認識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必要性,也沒有積極主動與老師交流互動,沒有向老師表達自身想法。老師需在自身專業能力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與時俱進的品質,以發掘新的授課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意識,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

二、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一)加強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中,教師不僅僅要教授學生品德與社會教材上基本知識等,還應當在教學中注重強調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教材內容的同時也善于對于一些疑惑和問題進行探討,例如,某些行為是否正確以及如果自己身處當時的情境中可能會怎么做,這些行為可能會對自身以及身邊的人和社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并且教師也應當積極地參與進入學生問題交流探討中,引導學生的互動交流,這樣不僅包含師生教學環節,還包含了師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環節。

(二)充分運用教學媒體,豐富品德與社會教學內容

在工作和學習中,多媒體有著諸多優點,它的直觀性、便捷性、形象性使得各個學校普及了多媒體設備,增加了課堂和工作的趣味性,也使得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因此,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老師可以給學生們播放相關的一些關乎品德與社會的視頻或者幻燈片,或者增加一些關于品德與社會故事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增加課堂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同時也使得課堂更輕松,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局限在品德與社會教材上有的內容,還能增加對于所學內容相關或者拓展的知識的涉獵,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情感。運用多媒體,在課堂中延伸出某些新的知識,老師可以很便捷地展示給學生,而不同于傳統模式中展示教學內容的繁瑣。

(三)課堂教學方法的開放和創新

在品德與社會課堂的教學方法方開放起來就需要教師善于運用各種生動而富有吸引力的課堂技巧和方法。在課堂剛開始的導入部分老師可以運用一些新穎的方法,例如生活問題導入法、趣味故事導入法、社會現象分析導入法等。在傳統課堂中,學生可能逐漸變得興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上課疲勞等問題,這時需要教師運用一些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設置教學交流環節,老師提出課堂所學內容某方面的疑問,學生分組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積極踴躍的交流觀點,鼓勵學生提問。還可以在上課中穿插一些教學小活動,比如開展一些品德與社會故事穿插活動以及情景劇表演等活動,增加學生對于品德與社會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故事中感受主人公的價值觀和思想品德,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這樣既提高了品德與社會教學課堂的有效性,也促進了學生的素養培養。

三、結束語

總之,品德教育導向的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能夠增強學生對于品德培養的認知,當前新課改教育教育理念下,小學教師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盡可能提升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水平和效果,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有效性,使學生對于品德與社會學習更加充滿興趣和求知欲。

參考文獻:

[1]王朝武,梁水平.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甘肅教育,2018 (13):93.

[2]桑華.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A].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C].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2017:6.

[3]毛愛春.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J].科技展望,2015,25 (02):192.

猜你喜歡
課堂有效性品德與社會小學教學
關于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建議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品社課堂結合時事教學初探
淺論小學課堂激勵性評價遵循的原則
如何有效利用微課來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性
著眼課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課堂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