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區域特色品牌發展思路初探

2019-04-07 13:14天龍唐昌喬
神州·中旬刊 2019年3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區域

天龍?唐昌喬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發展,“三農”問題逐漸凸顯,并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最為重要的歷史任務。近年來,國家針對“三農”問題也出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十九大更是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再次將其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位置。在鄉村發展中,旅游文化、農產品等方面的品牌建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鄉村旅游不僅能推動城鎮化進程,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傳承當地區域文化,也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本文經查閱大量資料,結合筆者自身觀念,探討旅游品牌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意義,以及其發展現狀和相應對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區域;特色品牌

上世紀80年代初,鄉村旅游開始在我國起步,到90年代中后期逐步獲得了發展,并顯示出對本地文化、經濟方面巨大的帶動作用。十九大后,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鄉村旅游的重要性再次獲得了各級政府的首肯,也在各地的發展中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不僅有利于當地的文化傳承、與各地間的文化交流,也有利于當地鄉村經濟的繁榮發展,包括直接來自游客的刺激消費,及吸引外地企業前來投資,提高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就業率等。

1鄉村旅游品牌建設在鄉村振興中的意義

1.1推動經濟發展

鄉村旅游有助于拓寬當地農民收入渠道,在傳統的農業收入基礎上,可以直接向外來游客提供住宿、售賣綠色無污染的農村食品和手工藝品,增加了獲取收入的方式。通過游客對自己身邊親朋好友的宣傳,又可以提高大家對農村產品的了解及認可,特別能對新鮮果蔬等保存期較短的農產品提供銷售便利,減少因滯銷而造成的損失。在迎接游客的過程中,必定伴隨著鄉村本身的建設,推動鄉村交通設施、醫療技術、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進一步優化。

1.2促進農村環境的改善

在旅游中,游客需要感受到的環境因素首先是自然和人文環境,這也是鄉村建設和居住的基礎。只有不斷完善這些環境基礎,加大自然環境整治力度,傳承并挖掘當地文化底蘊,才能更加吸引游客,在提高鄉村旅游發展的水平中,又能利用游客資源所貢獻的經濟收入進一步加強上述因素的建設,為鄉村旅游提供更好的資源,形成良性循環。在提高當地生活水平、環境及人文的整治后,農民思想道德也會隨之提高,形成熱情、好客的民風,在旅游業中也更能贏得口碑。

1.3促進農民就業

鄉村旅游不僅為當地農民帶來如出售農產品、提供休閑主色等方式的提高收入機會,還能吸引外地企業前來投資,在創設的企業中獲得相應職位。比如當地農民以自己所建的房屋、庭院為基礎開設“農家樂”一類的休閑農莊,為游客們提供食宿,讓游客能品嘗到原汁原味的當地美食,享受到當地特色的居住環境,滿足對當地鄉土文化的好奇?;蛘咄獾仄髽I瞄準當地某方面產業特色,前來投資、創辦生產基地,產生大量空缺崗位,為農民提供本地就業機會。上述這些均可促進農民在當地的就業,減少勞動力外流,緩解“留守”問題。

1.4豐富文化生活

鄉村旅游需要提供天然形成的自然景觀特色和傳統民風民俗形成的人文景觀特色。自然景觀是旅游產業的基礎,能讓游客在這樣的環境中遠離喧囂、放松心靈;而精彩的民風民俗更是吸引游客前往文化磁石,讓游客們感受到不同于都市生活的淳樸。在弘揚民俗文化時,當地政府會主動維護、傳承這些傳統文化,如廟會、趕集、農耕文化等,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作為傳承這些民俗文化的方式,無疑也豐富了當地農民的文化生活。

1.5推動科技下鄉

“三農”問題的根源是各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的不平衡。鄉村旅游必然會帶來當地生活環境的改善,這種改善就包括生活、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在改造過程中,會為鄉村帶來許多科技元素,比如信息網絡技術,或者開發出更適合鄉村生活的科技產品。既往也有對一些地區旅游發展模式的調查發現,科技、農業、旅游三者的結合,可明顯推動當地鄉村振興。

2鄉村旅游特色品牌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2.1沒有形成相應品牌鏈

貴州獨有的喀斯特地貌,吊腳樓、鼓樓等特色建筑,十里之隔就可能出現不同的風俗,原本應該讓都市的游客們從中感受到千百種不同的民族風情。但實際上,各地區并沒有對自己的區域特色進行深挖,去打造區別于其他鄉村的特色品牌,缺乏專門的品牌規劃,而是簡單的黏貼復制“苗寨”、“蚩尤祭地”等廣為人知的特色,大多數鄉村環境大同小異,沒能形成真正具有當地特色的品牌鏈。這樣,當游客前往各村旅游時,會覺得去了一個地方就相當于將所有的鄉村都看完了,逐漸喪失了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2.2 區域特色不夠突出

不少旅游鄉村都試圖以古鎮或者特色小鎮的模式打出品牌,但在游覽中卻會發現存在“千鎮一面”的現象,不僅商業化嚴重,大多商品還缺乏當地特色,即是是當地的手工藝品也往往存在質量差、價格貴的現象。而接待方式大多為“休閑農莊”,卻又難以做到“一村一品”,要么和城市生活相差不大或者跟其他地方的農莊模式千篇一律,要么就是太過簡樸,毫無特色。如寨沙侗寨旅游區,本應讓游客們看到侗族傳統文化,卻因為嚴重的漢化,導致侗族文化缺失,甚至當地居民也對薩瑪文化信仰、侗族傳統服飾等缺乏足夠的了解,侗族大歌也僅在游客參觀時作為節目進行表演,并沒能融入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2.3人為痕跡過多

有些鄉村在打造地區特色時人為的痕跡過重,刻意制造與當地環境不相符的人造景觀,卻沒有意識到自身環境的優勢,對原本的環境、建筑過度改造,丟失的原本的區域特色,喪失了應有的歷史韻味。再加上鄉村旅游發展中,可能會因建設旅游項目工程產生的施工污染,運輸汽車尾氣等造成大氣、水土的污染,為創造旅游環境而開山伐木等措施破壞原有生態環境,游客、旅游餐飲造成的旅游、生活垃圾增多等,還會對當地生活的自然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2.4缺乏對文化品牌的保護力度

每個民族在發展中都會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特別在擁有眾多少數民族的貴州,更擁有多種不同類型的文化,都是吸引游客的特色之一。但在農村現代化進程中,不少人們在接受新文化、新觀念后,逐漸被漢化,許多蘊含傳統文化的民俗節日也在現代化的沖擊下逐漸喪失了其原本的文化內涵,地方各級政府又缺乏對文化品牌的保護意識,就造成了當地文化的逐步缺失。貴州原本的少數民族節日多達1000多個,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老一輩的文化傳承卻逐漸被遺忘。

3打造區域旅游品牌的對策探討

3.1打造旅游精品

在旅游品牌打造中,需重視“吃、穿、住、行”一條龍的全面發展,并且,不能只大力打造其中單個特色區域,而是應該同時帶動周邊區域的品牌發展,形成一條總體風格相似卻又各具特色的品牌旅游鏈。在這一旅游鏈中涉及的各個鄉村,游客們能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氛圍,參加蘊含不同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動,品味到不同特色的手工藝品和特色小吃,真正享受到一頓豐盛的民俗大餐。

3.2挖掘區域特色

貴州的少數民族、鄉村眾多,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不同地方的鄉村,哪怕之間只相隔十里地,也會有自己不同于別處的特色。因此,在發展區域品牌時,需要立足當地發掘特色,從當地的自然景觀、歷史、民俗等方面深究,從當地老人的口口相傳及生活習慣中探查,努力挖掘區域文化特色,作為打造區域品牌的依據。需將自己所處區域和周邊別的區域相比較,在比較中找不同,在充分尊重當地風俗的基礎上,可對當地文化進行適當的修飾,從細微末節中體現其特殊性。

3.3充分利用當地原有環境

在進行鄉村旅游開發中,進行旅游項目工程建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環境、民俗文化去打造旅游品牌,盡可能減少人為痕跡,因地制宜,在天然、淳樸的鄉村環境基礎上開發旅游產品。如綏陽縣的紅果樹景區,在原生態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便于游客行走或攀登的改造,凸顯了景區原有的原始森林、飛瀑、天生橋、溶洞群等自然美景,讓游客們賞心悅目、心曠神怡。貴州南部山區,充分利用當地的農產品種植優勢,開發農業生態旅游模式,讓游客們享受回歸自然的純真。

3.4保護并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政府需帶頭做好區域文化保護工作,讓人們提高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從而自覺的實現文化的傳承及在現代社會的創新發展,利用科技手段保護各種當地文化或非文化遺產,使之成為推動當地旅游發展的文化動力,并讓這種寶貴的區域文化作為特色品牌傳播。

參考文獻:

[1]田光輝,田敏.充分挖掘區域特色,促進民族文化旅游產業發展[J].貴州民族研究,2015 (12):153-156.

[2]李巧玲.基于自然景觀背景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問題及對策探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 (9):176—181.

[3]向富華.鄉村旅游開發:城鎮化背景下”鄉村振興”的戰略選擇[J].旅游學刊,2018 (7):16-17.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區域
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域“禁廢”
分割區域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分區域
基于嚴重區域的多PCC點暫降頻次估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