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綠地景觀規劃設計中色彩學的應用研究

2019-04-07 13:14李巖王晶
神州·中旬刊 2019年3期
關鍵詞:色彩學

李巖?王晶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公路建設的規模不斷擴大,人們對公路景觀欣賞的精神層面需求日益增加。目前我國公路景觀的建設還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缺乏對色彩設計的考慮。色彩作為公路景觀最為直觀的視覺要素,對人的心理和生理產生著不可小視的影響,對緩解司乘人員生理、心理疲勞至關重要。所以,本文試圖通過景觀色彩學的應用來提高公路景觀質量,改變公路景觀單一的色彩構成,豐富公路景觀的視覺效果。

關鍵詞:現代公路;色彩學;公路景觀;景觀規劃設計

一、色彩學理論運用到公路綠地景觀設計中的意義

視覺是人類對外界最主要的感知方式,構成視覺的兩大因素是“形”與“色”,其中人類對色彩的敏感力約為80%,對形狀的敏感力約為20%,基本上色彩是影響感官的第一要素。色彩是環境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

本課題的研究在理論上有助于人們理解現代公路環境營造與色彩學的密切關系,從而為現代公路綠地景觀規劃設計提供一定的理論和實踐依據。在實踐上,通過對道路兩側綠地景觀規劃設計中色彩學應用研究,著力于改善現代公路綠地景觀環境質量,其建設有利于緩解公路使用者的視疲勞;有利于人們在設計、建設新的公路綠地景觀和改建原有的公路環境時盡量減少可能誘發的不安全因素,盡可能地創造一種安全、和諧的公路環境。因此,在公路綠地景觀規劃設計中色彩問題如能受到設計人員足夠的關注,將色彩學理論運用到設計中,將對公路綠地景觀的建設有重要意義。

二、現代公路綠地景觀色彩設計的方法

(一)環境整體色調統一:主次明確

公路綠地景觀的配色,整體色調統一,色彩有主次,支配色與周邊環境調和。設計時考慮支配色的色相、明度、飽和度。在公路綠地景觀中,從整體看是以不同明度的綠色植物組合作為支配色的,其它景觀元素的色彩一般都是穿插其間作為點綴色而出現。但在一些主要活動場所,植物材料的比重可以有所降低,其它的硬質元素的數量增大,這時從局部來看,綠色就會成為點綴色和背景色,而其它的景觀元素的色彩成為支配色。對于一些面積較小的場地更可以發揮色彩的造型能力,突破綠色的限制,像繪畫一樣自由的組織色彩。當面積較大時,還是要以綠色為主,但這并不是說綠色就不可以成為支配色,而是把植物和其它的景觀元素放在同樣重要的地位來安排公路綠地景觀的色彩構圖。

(二)規模效應:對比與調和

在研究色彩的組合時,先考慮面積較大的區域。當一塊場地以綠色為基調色時,先考慮使中間道路的顏色和綠色取得調和,再逐步深化其它景觀元素的色彩以取得對比和調和。接著還要深入刻畫不同深淺的綠色對比,整體的調和性,是否還要加入其它顏色的花卉,鋪地的顏色是否豐富,設色面積是否合適,明度和飽和度是否符合場地整體風格??傊?,不管追求何種風格,都要貫徹對比和調和的設計原則,滿足人眼視覺平衡的要求。

(三)焦點色彩設計

在公路綠地景觀中利用色彩的造型能力,使景觀小品成為視線的焦點或標識。

(四)柔化的設計方法

當色彩設計進行到一定程度時,如發現色彩單調或是對比過強,可加入其它顏色使色彩趨向豐富和柔和。在色彩構圖中加入無彩色系的白、灰、黑,都能取得較好的調和效果。如加入有彩色時,應選擇色相接近,但能通過明度或飽和度加以區分的色彩;或是明度與飽和度接近,但能通過色相區分的色彩。

(五)空間色彩

公路綠地兩側的游園設計要劃分出不同的空間,如兒童多數是由老人帶到游園中,需要老人的照顧,所以兩區域常被設計得很近,老人能看到兒童玩耍保證其安全是人性化的設計。老年區和兒童區之間的色彩要有過渡,把屬于不同空間的色彩聯系起來,使景觀局部之間取得色彩效果上的對比和調和。在公路綠地景觀布置形式方面,利用點、線、面、體來表現景物的動靜、強弱、剛柔等姿態,使景物產生節奏感,與這些技法相對應,可以營造不同色彩的空間,使它們在色相、明度、飽和度上有所區分,串聯成具有節奏和韻律的色彩空間。

人們很容易感受到色彩的存在,發揮色彩的魅力為公路綠地景觀設計服務。

三、現代公路綠地景觀設計的原則

(一)滿足道路的功能原則

道路綠地的功能是庇蔭、濾塵、減弱噪聲、改善道路沿線的環境質量。道路空間是提供人們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來與貨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間里,人們的出行目的不同,在動態的過程中觀賞道路兩旁的景觀,產生了不同行為規律下的不同視覺特點。在設計道路時考慮行車、行人的不同速度,將路線作為視覺線形設計的對象。在設計中,應以不遮擋視線為標準,如在道路轉彎處不種植大灌木和小喬木。

(二)道路綠地景觀設計的生態原則

生態是物種與物種之間的協調關系,是景觀的靈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層次配置,喬灌花、喬灌草的結合,分隔豎向的空間,創造植物群落的整體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設計中,注重生態原則,植物配置講求層次美、季相美。道路綠地景觀設計要有長遠觀點,綠化樹木不應經常更換、移植。

(三)科學性與藝術性原則

既要滿足植物與環境在生態習性上的統一,又要通過藝術的構圖原理體現植物個體及群體的形式美,即符合繪畫藝術和造園藝術的統一、調和、均衡和韻律的四大原則。因此在配置上應考慮道路長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條道路以不同的區塊重復,以一種復現的節奏感來形成韻律,達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觀要求。道路綠地景觀設計是動態的,花紋簡潔明快、層次分明更受歡迎,使旅客有“人在車中坐,車在畫中行”的良好感覺。

(四)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

根據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選擇適于在該地區生長的樹木,有利于樹木的生長發育,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更好,保持較穩定的綠地景觀成果。選擇管理粗放的植物,降低公路綠地景觀后期的維護成本。行道樹的樹種還應選擇樹冠冠幅大、枝葉密,耐瘠薄土壤、壽命長、根系較深的植物。

參考文獻:

[1]色彩學編寫組.色彩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6~10

[2]安寧.色彩原理與色彩構成[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9.5~20

[3]張陽.公路景觀學[M].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2004. 27~32

[4]公路標準化與美化(GBM工程)(1983)

猜你喜歡
色彩學
初夏色彩學
色彩學在安全應急宣傳中的應用
試以色彩學的方式分析東北林業大學校園綠地景觀設計
印刷色彩學創新課程建設的創新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索與實踐
基于技術管理的“設計色彩學”課程創新建設
情感色彩在婦幼醫院空間環境設計中的應用
高職園林專業色彩學教學研究
談植物配置中的色彩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