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性學習學生評價的操作策略分析

2019-04-08 09:06陳小紅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9年2期
關鍵詞:組員研究性問卷

陳小紅

摘 要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四大指定領域之一。這一領域,通常是以綜合主題或者項目的方式實施。一個主題活動的實施包括三個階段:活動的準備階段、活動的實施階段、活動的交流評價階段。作為一門國家課程,其常態而有效的實施離不開評價,尤其是對學生的評價。由于這一領域的獨特性,學生的成績是以學生在一個主題實踐活動的系列具體活動中的表現為評價的依據,不能像語數外學科那樣,通過一張試卷用分數來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其評價的策略也具有自己學科獨特性。

關鍵詞 研究性學習 學生評價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1評價目的清晰

作為一門學科的一個指定領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評價的目的要清晰。研究性學習領域評價的目的就是逐步引導學生達到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毒C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對于研究性學習目標的表述比較抽象,如初步學會觀察與發現,發展探究問題的能力,這些總的目標要具體分解到一個主題實踐活動的系列活動之中,只有將每一次活動的評價目標具體化、個別化、情景化,才具有可操作性,才是清晰的。如在問卷的設計這項活動中,對于學生評價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達到下列目標:

(1)在知識與能力方面:

學生了解一份問卷的基本要素——標題、導語、題目、結束語。

(2)過程與方法:

①學生通過接受問卷的生活經驗、觀察問卷的范例,了解問卷的基本要素及作用。

②學生能按照組長的分工,每人先設計問卷的其中部分,然后與其他在小組內合作設計一份問卷,先設計完的同學要與其他同學一道完成剩余部分的設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道問卷是收集資料的一種重要方法。

評價的目的之二是激勵先進,鞭策落后,指導改進。這就是評價的激勵性原則的體現。評價重在激勵與指導。如,在《學生在校用餐情況的調查》這個主題活動中,按計劃要求學生中午去食堂觀察學生用餐情況,可是,一周后去檢查,發現只有四五個學生進行了觀察,我對這部分學生進行了褒獎。同時,進一步讓學生明確對學生用餐情況觀察的目標要求,要求這一周繼續觀察,一周后只有6個學生沒有進行觀察。通過評價,激勵了先進,同時也指導學生按計劃去觀察。

2評價要求前置

美國教育家泰勒提出“行為目標模式”理論,強調把學生的行為目標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把教育方案、計劃所達到的目標用可以進行觀察、測驗的學生的行為來表示,認為評價就是判斷教育活動實際達到目標的程度。而達成目標的最佳路徑是將目標要求前置,一方面讓學生意會評價的參與性原則,一方面讓學生明白只有參與才會有好的評價。當老師將每一項活動的具體評價前置,學生參與度明顯提高。如,在《活動成果展示內容與形式的選擇》的這節課前,將評價內容與要求課前告知學生:

(1)每一位組員要至少從自己的活動體驗中選擇一項活動成果,確定展示內容的標題與形式。加“ ”。二到三項加“ ”。

(2)活動成果展示形式與眾不同,加“ ”。

(3)要與組員合作,將小組活動成果的內容與形式進行合并與更換。加“ ”。

(4)有序發言,積極承擔組內活動成果展示活動。加“ ”。

評價要求前置后,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明顯上升,在自我評價和組員互評時,填寫評價依據時,內容具體多了,如,**學生寫道:“我選擇了四項活動成果,承擔了小報的展示?!蓖ㄟ^評價要求前置,讓學生積極地投身到具體的活動中去。

3評價內容具體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指出:“一方面,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產品如研究報告、模型、主題演講等作為評價他們學習情況的依據;”因此,在一個主題活動的每一項具體的活動評價時,其要求要具體化、情景化,一般包括參與次數(評價有沒有做)、參與的程度(做的怎么樣)、活動的效果、合作的情況。如,在問卷的發放這項具體的活動中,其評價要求為:

參與發放1-3張問卷,加“ ”;4-6張,加“ ”“ ”;7-10張,“ ”“ ”“ ”。組織者另外加“ ”。能將自己發放問卷的體驗或者感受記下來,加“ ”。

基于這些具體的評價要求,學生明確自己在活動中要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實踐中,大多數學生利用中午時間,和組員一起發放問卷,部分優秀的學生能寫寫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

4評價即時跟進

即時性評價是一種有效的形成性評價方式,它貫穿于學生活動中,對于師生雙方都有其重要意義。積極開展即時性評價有助于發揮評價對活動的管理和促進功能。教師應在主題活動中充分運用這一評價方式,最大限度地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空間。

不即時評價,就類似于學生的書面作業沒有即時批改一樣。如語文家庭作業,三天不批改,想想是個什么樣的狀態?

如,我給五(4)每組發放了一張觀察記載表,只有少數學生觀察了。這種情況當然是我不滿意的。隨即進行了即時評價,一周后,對學生用餐情況的觀察發生了逆轉,只有少數學生沒有完成。只有即時評價,才有后續的繼續觀察??梢娂磿r評價對學生后續的正面影響是明顯的。

5評價主體多元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標準,肯定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而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是以學生自我發展為參照 。因此多元主體的評價會使評價更客觀。

5.1學生自評

要引導學生好好回憶自己在每一次活動中的參與程度與效果,有哪些具體的表現,這些表現就是評價的依據。實踐中,不少學生往往將自己的表現看得較低。這不利于學生公正地看待自己的表現。

5.2組員互評

組員自評時,通常學生有一種俯視心理,很多組員在活動中的表現看不到。

看到的缺點居多,這需要教師加以引導,組內互評時,要全方位回顧某一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要議一議,要看到學生在活動中全貌,否則會出現偏頗。如一次對學生觀察活動的評價,五(3)張開平,突然哭起來,并說:“他們說我什么都沒有做,我不是?!痹瓉?,小組內評價沒有客觀公正。我讓組長召集組員仔細回顧張開平同學在觀察活動中的表現,如,看到他觀察了幾次,有沒有觀察記錄?然后再做評價。因此要客觀地對組員進行評價,必須引導組員平時對組員的活動表現都加以觀察。

5.3教師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前提是要可能地參與學生的活動,要在參與活動中去觀察學生的表現,或者,盡可能地去觀察學生活動的表現。這樣才能矯正學生評價時的偏頗。

猜你喜歡
組員研究性問卷
你的不開心,讓園藝溫柔治愈
實踐,讓研究性學習課堂精彩起來
學寫簡單的研究性報告
小組落幕
問卷網
淺談“研究性”閱讀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