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培育機制現狀及評價體系

2019-04-08 09:06郭田田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9年2期
關鍵詞:育人功能校園文化

郭田田

摘 要 校園文化建設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培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著力于培育有特色、有底蘊和有積累的校園文化品牌,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實現高校校園文化育人功能的內在需要。通過系統的品牌經營,建設獨具本校特色的,有底蘊的,有內涵的創新性的校園文化品牌是各大高校的首要任務。本文從高校文化品牌特點現狀為突破口,探究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的方法及途徑。

關鍵詞 校園文化 育人功能 品牌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1問題的提出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國際地位的提升,對人才的需求越發迫切,各大高校也開始重視校園文化品牌的培育。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培育是實現高校校園文化創新,形成校園文化特色的必由之路。高校作為一個學術性組織,要想在高校中脫穎而出,不僅需要致力于學術文化培育,還需要加強校園文化品牌培育,硬實力與軟實力并重,才能形成不可替代的“雙一流”高校,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示范作用。

2成功的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培育所具有的特色

成功的校園文化品牌培育首先需要突出學術特色,提高高校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離不開對人才的學術熏陶,通過各類學術講座以及研討會增加人才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涵育。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下,只有培養高素質人才,才能形成高影響力的校園文化品牌。其次,校園文化品牌培育需要突出地域特色,地域文化與高校文化是一種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在校園文化培育的過程中融入多樣性,差異性和獨特性的地域文化,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高校校園文化,是培育高校校園品牌的重要途徑。最后,校園文化品牌培育離不開實踐,打造校園文化品牌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不能僅僅重視娛樂性,而是需要以提高實踐的主體——大學生們的自身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技能等方面。

高校校園文化品牌是校園文化成果化建設、品牌化培育的產物,具有指導性,示范性和輻射作用,是一種具有廣泛影響力是示范性的校園文化活動,比一般校園文化活動更具有美譽度,知名度以及普及度。一個有價值的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培育要與大學生的發展相結合,與素質拓展,能力發展,專業發展相結合,不斷提升品牌價值,提高大學生對本校文化品牌的歸屬感。充分揮發大學生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相互促進,使校園文化品牌培育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服務。

3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培育所面臨的挑戰

大學可以說是社會的縮影,社會大環境時刻影響著高校校園文化,使得高校校園文化既面臨有力條件又面臨嚴峻挑戰。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高校大學生能更便捷的接觸到各類信息。同時經濟,資訊,網絡,中外文化碰撞等的發展,各種文化思潮甚至一些錯誤思潮都通過互聯網,微博,影視劇,電影等進入大學生的視野。不知不覺形成一種西方文化滲透,面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高校領導者必須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方針,將提高高校文化育人效能與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作為核心價值追求,打造高校文化品牌的育人基地。

大學生作為高校品牌培育的實踐主體,對品牌建設起到決定性作用,只有高校學生對校園文化品牌高度認同,才能達成行動上的支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發展校園文化品牌建設,創新品牌內容,提升品牌價值。同時,高校作為中西方文化碰撞的中心和焦點,多元化價值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高校學生鑒定高校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信念。只有通過建設高校校園文化品牌,才能重塑校園文化活動育人的指導地位,凈化校園文化活動生態環境,從而剔除惡俗的,不正確的,扭曲的校園文化。

4高校校園文化品牌評價

校園文化活動品牌輻射能力是高校育人能力的保證,科學合理的文化活動品牌評價機制可以激勵高校提高自身文化品牌培育能力。一個知名度高的文化品牌不是一定是能夠被大眾所接受的且認同的,是群體評價意識一致的后果。評價文化品牌評價機制主要從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法這幾個方面展開。目前,高校文化品牌建設還不夠完善,相應的評價體系尚存在一系列問題,主要來源于評價主體來源的不合理,評價內容的設置不夠科學,評價方法不夠全面等方面。需要優化配置評價主體,科學設定評價內容并綜合采用多元的評價方法,從而充分發揮評價機制的正向激勵作用。

隨著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具有高美譽度的校園文化品牌對人才會更有吸引性。評價機制的構建首先需要確定評價主體,即誰來評價的問題。為了保證評價結果的公允與客觀,評價主體范圍應適當,不宜過于寬泛或者過于局限,對評價主體的選取可以從外部與內部兩個來源確定。就外部來看,對高校文化活動品牌的評價主體主要可以選擇學生家長,就業單位,以及專業的研究機構。內部主體包括高校文化活動直接參與者——教師與學生,監督者——學校領導與各兄弟高校。

校園文化品牌是一個系統文化項目,是綜合反映的結果,包括構成品牌項目所需要的物質、理念、指導、學科、組織、載體、舉措等方面。比如,高校要培育黨性文化,它不僅需要持續多年的黨性歷練工程作支撐,同時還需要有相關的校團委領導,教師作為組織者、相關的財務支持、先進的文化理念作引領、優秀的指導教師隊伍、學生的廣泛參與和良好的媒體傳播等等。而部分高校純粹就是為了活動而搞活動,培育手段和方法相當單一,這也決定了這一品牌注定是失敗的。另外,部分高校將貪大求全和活動簡單累加視為品牌,缺乏品牌的核心內涵和核心價值。

5高校校園文化品牌評價機制省思

在評價內容方面,不能僅僅從數量上評價校園文化品牌,而是應該從更深層次挖掘品牌價值,從品牌所創造出的價值出發進行評價。評價方法作為評價機制最重要的環節,對校園品牌活動的成效起決定性作用。目前現有的評價方法還是主要以他人評價為主,缺乏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培育者的自我評價。事實上,自我評價是整個評價機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活動培育者是對品牌構建最了解的人,對于活動實施過程有最為詳細的統籌,那么自我評價不僅是對于先前品牌定位的反思更是對今后品牌創新的基礎。另外,注重評價的同時還必須加強反饋機制,沒有及時反饋加以改進的評價效果收效甚微。評價作為一種激勵措施,終極目的在于激勵高校加強改進校園文化品牌建設,響應中央號召,打造符合新時代特征發展要求的文化育人基地,不斷創新發展進步。

6優化校園文化品牌評價機制的設想

評價主體的確定應該包括利益相關者,專業領域人士且同時具備可操作性。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培育活動的創造者參與者都屬于利益相關者,師生長期在校園里面生活學習,所接受的知識熏陶以及文化活動有最直接的感受??茖W設定評價內容,對于不同的主題設置不同的評價指標。師生對于文化活動品牌培育有著直接感知,而專家有著專業方面的優勢。目前高?;顒悠放婆嘤庥龅膶擂问琼攲釉O計與學生精神文化需求不匹配的難題,即學校創造的活動對學生并沒有吸引力,從而導致學生們參與度不高,品牌培育活動收效甚微的循環中。那么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精神文化需求對品牌培育活動的形式吸引性,內容創新性進行評價。而專家可以就品牌文化培育模式,可持續性,教育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具體的評價指標應該根據不同的品牌活動,綜合高校自身地域文化有所不同并加以細分。

綜合采用多元的評價方法是成功評價高校校園文化活品牌培育的關鍵,注重評價結果的同時,加強反饋機制。目前的評價模式大都是評價主體對于文化活動進行評價打分,簡單的分數形成評價意見是不全面的,不利于品牌發展。采取匿名評價方式,評價主體能夠對自己真實的想法進行闡述,不盲目追隨大眾意見。如果加強文字評價部分的評價,對于品牌培育者創新品牌發展具有重要建設性作用。并且,在收集評價意見之后,需要運用科學系統的數據處理辦法對評價意見進行整理,品牌培育者就評價意見規劃出可行性改進書,與評價主體代表進行第二輪探討,最終達到激發活動主體主觀能動性,品牌活動多樣性,品牌效應影響廣泛性目的。

參考文獻

[1] 呂安然,盧麗麗.品牌評價及其標準化研究綜述[J].中國標準化,2016(04).

[2] 李明哲.高校校園文化品牌推廣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科學,2016(07).

猜你喜歡
育人功能校園文化
教育生態學視閾下創業教育育人功能與孵化園建設的互動研究
如何在大學生寢室文化建設中凸顯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淺析研究生“三助一輔”的育人作用
創建校園文化的意義探究
以老區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園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