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探研

2019-04-08 09:06許秀莉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9年2期
關鍵詞:培養策略重要性

許秀莉

摘 要 語文朗讀能力在小學階段新課標做了特別要求,不同的學段有不同的能力層次。讓學生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性與朗讀能力的有效策略兩大方面探討。

關鍵詞 語文朗讀 重要性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建議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矯情做作的腔調?!惫P者長期一線語文教學,如何運用先進的理念,培養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進行以下探討。

1認識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知識的趣味性與學生接受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說,新知識點的趣味性越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越高,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也會越好。但是,受傳統教學模式中不利因素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枯燥無味、教學手段單一。因此,學生非常容易產生一定的厭學情緒,這不利于教師有效地開展后續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充分關注教學趣味性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2符合教育發展趨勢的整體要求

在當前的教育發展趨勢下,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給傳統教學形式帶來了全新的發展契機,素質教育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為了跟隨教育形式發展的主流趨勢,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教學形式的創新和變革勢在必行。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形式逐漸暴露出了較多的不和諧因素,如應試教育觀念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實現自主學習,思維能力也受到了較大的局限,這顯然不符合當前教育的主流趨勢。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突破能力提升的瓶頸,并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立思維能力。這突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符合當前教育發展的整體要求。

1.3對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的實際作用,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新知識,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由于教師的講解占據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學生普遍缺乏學習信心,長此以往,嚴重影響教學效率。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可以改變這種低效率的教學形式,有效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使學生逐漸樹立起良好的主體意識,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消除對新知識的恐懼心理,從而不斷提升綜合素質。

2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2.1確立明確的朗讀能力培養目標

當前,培養小學生朗讀能力的教學目標不明確是影響學生朗讀能力培養質量的主要問題之一。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教學前應該樹立明確的朗讀能力培養目標。具體來說,教師應該以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為指導,在符合小學語文教學標準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然后結合課程標準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應摒棄以往按照自己的意志隨意安排課時的錯誤教學方式。帶領學生復習學過的知識,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能溫故也能知新。如此一來,可以形成一個良性的教學循環,從而逐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朗讀能力,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2.2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有效提升學生朗讀能力

學習環境對學生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朗讀能力時,應該重點關注教學環境。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師應該積極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給學生創造最適合學習的教學環境,以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隨著教學方式的優化升級,各種全新的教學形式不斷出現,這些教學形式對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都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以多媒體技術為主要載體積極開展朗讀能力活動。這既能消除傳統教學形式的枯燥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進而提升教學質量。比如,教師在教《觸摸春天》一文中“在春天的深處,安靜細細地感受著春光”一段時,可以播放小提琴曲《沉思》。教師先讓朗讀較好的學生示范朗讀,再讓學生配樂朗讀。寧靜悠遠的樂曲令學生如臨其境,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能夠體會文章描述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形象。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時有針對性地培養、引導學生的朗讀欣賞能力,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朗讀的音韻美、節奏美。學生體會到朗讀的美妙之后,就會從內心深處激發朗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3制訂科學合理的朗讀能力培養規劃

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應該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教師應該在深入了解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成長和心智發展特點制訂教學計劃。此外,教師應該在制訂教學計劃的過程中考慮學生學習的個性和共性。明確合理的朗讀能力培養目標,并且根據教學計劃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合理安排課時進度,及時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以確保學生在充分學習和理解新知識的情況下體驗學習的成就感。這有助于實現語文教學與能力發展、情感態度養成的有機結合,切實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朗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予以重點關注的問題。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給予足夠的重視,不斷創新和改進朗讀能力培養形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不斷提升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陶宏春.如何優化小學語文朗讀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06).

猜你喜歡
培養策略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論七分飽之重要性
論七分飽之重要性
淺議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讀《邊疆的重要性》有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