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數學和生活聯系更緊密

2019-04-08 09:06范興明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9年2期
關鍵詞:影長電費例題

范興明

摘 要 新課標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識經驗的基礎上,使他們體會數學就在身邊,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力求處理好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如何把數學教學化為生動有趣的生活情景,或者說把生活融入數學課堂的教學中去呢?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怎樣上好《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課呢?本文我就以自己的親身體會來談談我在這方面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 數學 學生探究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1讓書本上數學知識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數學知識本身產生于現實生活,那么數學學習的素材也應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即生活數學。因此,教學時,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打破數學教材的狹隘框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興趣的故事、實例、新聞等入手,吸收并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數學信息資料進行充實、重組和處理教材,提出真實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使原來十分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學生感興趣,而且使學生真切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學習。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可問:“同學們經常喝牛奶,有沒有留意牛奶盒上標有‘脂肪≥3.1%, 蛋白質≥2.9%……這些內容?你們知道3.1%,2.9%等表示什么意思嗎?”從而激起學生求知的內驅力。

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對例題的事理進行改組、交換,會使例題教學更有親近性、現實性,增強學生的共鳴感。如教學“按比例分配應用題”時,例題是這樣的:銀燕電器廠有職工270名,男、女職工人數的比是5:4。這個廠男、女職工各有多少名?教學時我首先創設一個開放的問題情境:某院四戶人家合用一個總電表,十月份共付電費60元,這60元電費應如何分攤?話音剛落,學生就積極要求發言。

生1:可以把60元平均分給四戶人家,60?=15(元)。

生2:我不同意這種分法,如果某戶家用電器多,用的電就多,那他家付出的電費就相應要多一些。

生3:我認為要根據每戶用電的多少來決定60元電費的分配。

經過討論,學生一致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這四戶人家各用了多少千瓦時電。

我接著出示:

住戶: 王家 張家 李家 趙家

分電表數(千瓦時) 40 15 25 20

應付電費(元)

學生面對這張表格,陷入沉思。

經過這樣一轉換,拉近了例題與生活的距離。使原教材的“死”知識變成課堂教學中的“活”內容,使學生的探索變得生動有趣,富有現實意義和挑戰性。既學會了新知,又解決了實際問題。

2讓學生感受到所學數學知識能為生活服務

操作與實踐是學生體會數學服務于生活最主要的手段,他既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如學習了比例后,引導學生思考:你能用所學的知識測量出學校旗桿的高度嗎?學生們通過討論:用一根竹竿立在陽光下,先量出竹竿和它的影長,再量出旗桿的影長,用“竹竿的影長:竹竿的長=旗桿的影長:旗桿的高”解比例,很快算出旗桿的高度。

調查統計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運用十分廣泛,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如教學統計圖表時,課本上原題給出了原始數據,不利于學生掌握統計的全過程。課前可以布置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社會調查,課上運用調查得到的有說服力的數據進行統計教學,學生通過調查、制表、繪圖、比較,不但掌握了統計方法,而且體驗到了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3讓數學教師的教學行為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活動”,也就是說教師的數學教學材料、教學行為必須能喚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生只有在興趣的內驅力下,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課堂才能真正活起來。

3.1不斷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

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要從小做起。 如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材“認位置”一課,除了教室中的“位置”外,還可以想到什么地方有“位置”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聯想到影院、列車、書架等生活中與“位置”有關的問題。這些看來不算難的內容,如果不多加那么一兩句話,學生就可能不會聯想到生活中還有那么多的數學內容,也可能當拿到一張火車票時,不會有數學應用的意識,當然就不知道利用火車票去尋找自己的“位置”。相反,如果一個小學生(7歲左右)有了這種意識,當和父母一起乘車時,就會高高興興地手拿車票幫助父母找“位置”??梢钥闯鍪箤W生從小就學會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事物,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是多么的必要。

3.2及時收集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

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可以說處處可見,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特別要留心收集那些與學生的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資料,供教學中采用。如新聞或報刊中有關小學教育、科技發展、兒童活動方面的內容,商店廣告中有關兒童生活用品、兒童玩具、學習用品的內容,校園中有關兒童的一些活動內容、組織形式等……

3.3培養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

有人說“問題是數學的心臟”,這話確實有它的道理。因為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及時地提出問題,不會恰當地提出問題,數學就會枯竭。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也要不斷地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并通過分析這些問題,從而解決這些問題,最后再通過回顧這些問題與結論的可行性來推動數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總之,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就是關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場景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他們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就能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就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世界,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會成為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活動過程。

猜你喜歡
影長電費例題
基于ε-SVR模型的日電費回收預測
“拐彎”的影子
由一道簡單例題所引發的思考
由一道簡單例題所引發的思考
向量中一道例題的推廣及應用
基于大用戶電費回收的風險管控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利用相似形解決影子問題
關于縣級供電企業電費對賬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