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爾反爾的誓言

2019-04-10 23:59潘昱蓉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9年2期
關鍵詞:君臣父女

潘昱蓉

摘要:莎士比亞的劇作《無事生非》中存在著兩條愛情線索,即克勞狄奧與希羅的愛情以及培尼狄克與貝特麗絲的愛情。而誓言恰恰是愛情故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劇作中,誓言不僅存在于兩對戀人的愛情之中,同時也存在于父女關系和君臣關系的維系之中。筆者將從人物的誓言入手,對劇中關鍵人物的語言進行細致分析,以期對莎士比亞關于人性問題的思考有更好的理解和認知。

關鍵詞:誓言戀人 父女 君臣 出爾反爾

誓言,通常指的是立定決心時的言辭,是契約的一種口頭化表現。古往今來,誓言和契約于我們并不陌生,是人與人之間訂立的共同承諾,規約并維護著人類正常的生產和生活活動,具有約束性。在西方,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經典《圣經》,歷來便被認為是上帝和人類訂立的契約,具有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地位。而在中國,我們于“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漢樂府《上邪》)中,同樣看到了女子對愛情誓死不渝的誓言。莎士比亞的劇作《無事生非》中存在著兩條愛情線索,即克勞狄奧與希羅的愛情以及培尼狄克與貝特麗絲的愛情。而誓言恰恰是愛情故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劇作中,誓言不僅存在于兩對戀人的愛情之中,同時也存在于父女關系和君臣關系的維系之中。筆者將從人物的誓言人手,對劇中關鍵人物的語言進行細致分析,以期對莎士比亞關于人性問題的思考有更好的理解和認知。

一、戀人間:破綻百出的誓言

當我們每每讀及白居易《長恨歌》日寸,雖常??畤@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但更感念于他們那“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愛情誓言;當我們翻閱里克爾的詩集時,“熄滅掉我的眼睛:我仍能看見,猛關上我的耳朵:我仍能聽見你”,這愛情的炙熱常常撩撥著我們的內心,久久難以平靜;而當我們看到葉芝在《當你年老時》這首詩中輕輕訴說著溫馨的愛情時,原本炙熱的內心卻悄悄泛起了靜謐的漣漪……或炙熱,或靜謐的愛情詩,是戀人間吐不盡的情語,說不盡的情誼。但這充盈著堅定而甜蜜的誓言戀語,是否全然袒露著真情呢?

(一)愛情缺位的婚姻在《無事生非》這部喜劇的開始,我們便看到了克勞狄奧和希羅這對戀人在唐·彼得羅的幫助下相知相戀的故事。對事物舊有狀態的否定,是情節推進的最重要動力。那這看似平凡無奇而又順利美滿的愛情背后,又藏著怎樣的危機呢?

首先,《無事生非》中,克勞狄奧和希羅的愛情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克勞狄奧追求希羅、被唐·約翰的謊言迷惑從而羞辱希羅及誤會解開后重新與希羅在一起。從這簡要的情節概述中,我們不難看到這之中存在著連續否定。而這連續否定又無法通過黑格爾式的雙重否定演化為肯定來得以說明,所以,筆者將采用趙毅衡先生的動態化符號方陣來進行闡釋。從文本中,我們得知這場危機的中心是唐·約翰和他的侍從共同設計的詭計使得戀人間產生了嫌隙。他們的詭計也并不特別,無非是引誘克勞狄奧和唐·彼得羅相信希羅不貞。此時,希羅的“貞”與“不貞”便為“全否定”性符號方陣提供了否定向前推進的兩個對立面(如圖)。

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否定推動,這個文本走向了終結。從“貞—不貞一非貞一非不貞一貞”的過程中,似乎情節又回到了原點。但是,我們需要警醒的是此原點并非彼原點,即文中希羅所說“一個希羅已經蒙垢而死,但我以清白之身活在人間”,她是另一個希羅,而克勞狄奧也成為愛她的另一個丈夫。蒙垢而死的希羅得到了重生,那么克勞狄奧又緣何成為她另一個丈夫了呢?希羅從這場詭計中又看到了什么?

次之,“當我在世時,我是您的另一個妻子;當您愛我的時候,您是我另一個丈夫”,希羅在與克勞狄奧誤會解除后再次重逢時如此說到。所以,我們不禁思考克勞狄奧是否真的喜歡希羅?在決定追求希羅的克勞狄奧向唐·彼得羅殿下尋求幫助時,他先問到了一個問題:里奧那托有沒有兒子。當他得到希羅是獨女的消息后,才說出自己愛上了希羅。如此這般的一番提問,難免使人心生芥蒂??藙诘見W似乎在向唐·彼得羅確定希羅是獨女這一事實。而當他得知自己誤解了希羅而向里奧那托請罪卻得知希羅已經死了時,里奧那托提出了“既然不能當女婿,那就當侄婿”,且聲稱這個侄女和希羅一模一樣,并且是兄弟倆唯一的嗣息時,克勞狄奧沒有拒絕,反而感激涕零地接受了。所以,克勞狄奧一前一后的提問與回答,讓我們對克勞狄奧對希羅的真情產生了質疑,甚至不妨認為他更在意的可能是里奧那托的財產。若說克勞狄奧的一問一答只是讓我們產生了懷疑,那么第二章第一場,當唐·彼得羅向克勞狄奧說明情況后,“伯爵,從我手里接受我的女兒,我的財產也隨著她一起傳給您了”,里奧那托這一席話,則成為克勞狄奧對希羅并非真情的確證。

最后,在希羅受到唐·約翰及其仆人構陷時,她始終處于失語的狀態。當克勞狄奧在婚禮上羞辱她時,她口中的荒唐無人過問;當她因為兩位紳士不可能說謊這一理由而被逼迫時,沒有人給她解釋可能的狀況;當她反復說自己是被冤枉時,大家也只是認為她在抵賴;當她被迫得暈過去時,人們也只是覺得她羞愧交加。在整個過程中,她雖不斷否認,但是卻沒有人愿意相信她,幫她說明當時的狀況。雖沒有不在場證明而實則并沒有犯罪的人,卻因為他人構陷而需要找到證據來證明自己無罪,否則便是有罪。這難道不是邏輯上的一個悖論嗎?

希羅的愛情考驗不僅僅來自于唐·約翰及其仆人的構陷,更來自于克勞狄奧對其愛情的缺位,同時也來自于她身為女性在當時社會狀況下的失語狀態。若說因為這失而復得的愛情結局是喜劇的一部分,那希羅對克勞狄奧這豁達的詼諧,又何嘗不是朱光潛先生在《詩論》中所提及的“悲劇的詼諧”呢?

(二)他者建構的戀愛

聽從于父母之命的希羅在被追逐的戀情中受到了考驗,那希冀自由的貝特麗絲又是否能在戀愛中尋求到了自己的依托呢?

從文中的結局中,我們得知她找到了自己的依托,但并不是自由戀愛的結果。當兩個人還在唇槍舌劍,互不相讓時,唐·彼得羅便召集了他們的朋友一起設計了他們的愛情;當培尼狄克通過竊聽唐·彼得羅和克勞狄奧的對話慢慢走入朋友們的設計中,從而對貝特麗絲的傲慢態度產生了完全不同的理解時,當貝特麗絲竊聽希羅和侍女的對話,當得知培尼狄克愛著自己時,他們又何嘗不是一步步得落入了朋友們的圈套之中?所以,從戀愛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是唐·彼得羅和朋友們共同巧妙設計的結果,并非自由戀愛所導致的。

而當培尼狄克看到克勞狄奧和希羅終成眷屬時,他也希望神甫為他和貝特麗絲見證。此時,二人才發覺朋友們的誓言都是假的。培尼狄克并沒有為了貝特麗絲不愛他而害病,而貝特麗絲也沒有因為培尼狄克不喜歡她而活不下去。無論是希羅、侍女還是里奧那托、唐.彼得羅、克勞狄奧,那時對他倆的誓言都是虛構的。所以兩人對愛情產生了懷疑,他們違心地認為自己不過是照著道理來對待彼此,甚至說彼此只是普通朋友。而真正二人關系的確定,亦來源于他者的敦促。當他倆扭捏和猶豫時,里奧那托說:“侄女,我可以斷定你是愛著這位紳士的”,而克勞狄奧也說:“我可以賭咒他愛著她”,并且和希羅一起舉證出兩人寫給對方的詩歌。

所以,這培尼狄克和貝特麗絲的愛情中,他倆希冀自由,卻小心翼翼走入朋友們為他倆愛情而巧妙設計好的圈套。顯然,他倆的愛情來自于他者的建構。而當得知他們所竊聽到的誓言都是朋友們的設計時,他倆對感情產生了懷疑。最終,朋友們的再次發誓和舉證促使他倆認識到了彼此的愛情。那么他者構建的愛情中又是否有真正的感情呢?

曾經不甘陷入愛情牢籠的培尼狄克和貝特麗絲在愛情過程中顯然是驕傲而羞澀的。當第一幕中使者向眾人傳達戰場上的人得勝歸來的消息時,貝特麗絲看似打趣,實則關心地詢問著培尼狄克的是否安全歸來、是否勇敢及有沒有伴侶跟隨等詳細情形,而當克勞狄奧宣稱自己喜歡希羅時,培尼狄克卻認為貝特麗絲除了脾氣以外更為出色,當二人在彼此詰難卻慢慢陷入眾人設計時,他們雖然依舊詰難彼此,但是卻私下里悄悄寫信寫詩互傾愛意,當二人得知彼此的愛情在眾人的設計中時,沒有惱羞成怒反而小心翼翼地確認時,我們看到了他們對彼此的真情。更值得一提的是,當培尼狄克愿意為貝特麗絲的痛苦發誓去跟克勞狄奧決斗時,我們看到了他對于愛情的真摯和堅持。所以,他們的愛情歷程更確切地說,是在他者建構之下,對自我情感的發覺和發現。

綜上所述,雖然兩對戀人在劇終都有著圓滿的結局,但在戀愛抉擇和戀愛態度上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愛情觀。原打算結婚的戀人缺少愛情,而本向往自由的戀人卻落入愛情的牢籠??藙诘見W對于希羅的追求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對于里奧那托財產的追求,希羅則是一個乖巧聽話,順從父權的中世紀女子,在經歷過愛情考驗的屈辱后,她成為另一個希羅,并再次嫁給克勞狄奧,這種豁達態度是看清世態人情,卻難以反抗后的一種釋然,一種妥協。原本自由開朗的貝特麗絲在戀愛中顯得羞怯而扭捏,原本灑脫自信的培尼狄克也顯得扭捏而真摯,但他們卻在眾人的虛假誓言和巧妙的愛情圈套中,認識到彼此的情感。

二、君臣間:不堪一擊的誓言

中國五千年歷史中,我們不乏看到忠君愛國的武將,不乏看到以死勸諫的文臣,在西方歷史中我們亦時??吹綀允匦叛?,不畏犧牲的騎士身影。誠然,臣子對君主的忠誠與擁護,君主對臣子的信任與維護恰恰是最和諧的君臣交往。同時,我們也常常聽到“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彈弓藏”的歷史事件,聽到“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臣子愚忠,聽到“自古伴君如伴虎,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政治悲劇。自古以來,對于君臣關系的探索便從未止步。信任與非信任的關系一直便是君臣關系的核心所在。那么,莎士比亞又是如何看待君臣之間的信任關系呢?

君主對臣子的信任和維護,自古以來是忠臣名將誓死效忠君主的精神支撐。但是,在《無事生非》中,莎士比亞卻通過了克勞狄奧和培尼狄克對唐·彼得羅的態度,讓我們認識到了即便是沒有勸諫君主,即便是沒有身處戰場,即便是君主在幫扶臣子,但臣子對于君主權力的敬畏可能成為臣子對君主的幫扶不夠確信的來源。當克勞狄奧委托唐·彼得羅殿下幫助他追求希羅時,他對唐·彼得羅的人品是信任的。但是,當唐·彼得羅一心忙著為克勞狄奧引薦希羅時,克勞狄奧卻因唐·約翰和波拉契奧談及曾聽到唐·彼得羅發誓喜歡希羅時,失去了對殿下的信任反而認為殿下在為自己求親,當培尼狄克意將克勞狄奧拉到一株楊柳樹下,為他編織花圈來祭奠可能被唐·彼得羅搶去的希羅時,克勞狄奧開始堅信自己失去了希羅。而當培尼狄克碰到唐·彼得羅時,他也堅信唐·彼得羅偷走了同伴克勞迪奧的希羅。所以,唐·彼得羅作為他們的同伴,克勞狄奧和培尼狄克怕愛情使得唐·彼得羅不顧友情的誓言;而唐·彼得羅作為他們的君主,他們更會畏懼于君主的強權而反抗無力,從而產生消極情緒。在劇中,當唐·約翰及波拉契奧對克勞狄奧說唐·彼得羅要追求希羅時,克勞狄奧說:“永別了,希羅!”當培尼狄克對克勞狄奧分析希羅可能已經被唐·彼得羅奪去時,克勞狄奧說:“我希望他姻緣美滿”;當唐.彼得羅準備與克勞狄奧分享已經幫忙追到希羅的好消息時,他神情顯得落寞;當唐·彼得羅問及他為何不高興,是不是害病時,他也只是說不是。而此時貝特麗絲說克勞狄奧吃了酸橘子,心頭酸溜溜,恰恰暗示了克勞狄奧此時對唐-彼得羅搶走希羅的醋意。唐·彼得羅是他們的朋友,卻也是他們的君主。在主君強權面前,他們對于唐·彼得羅幫助追希羅的友誼誓言并不完全信任,甚至他人的只言片語便使他們懷疑唐.彼得羅的熱心幫助的用心并退卻。君臣雖是朋友卻尚且如此不信任,那么君臣若是血親兄弟會不會有更多信任呢?

在第一幕第一場唐·約翰登場前,總督里奧那托便向唐·約翰求證,“你要是發了誓,您一定不會背誓”,同時指出了唐·約翰之前和唐·彼得羅之前出現過問題,目前重歸于好,顯然這個誓言與唐·彼得羅有關。而在同一幕的第三場在里奧那托家中的另一室中,唐·約翰和康拉德的對話,卻顯現出他的野心與背叛?!拔覍幵缸鲆欢浠h下的野花,不愿做一朵受他恩惠的薔薇;與其逢迎獻媚,偷取別人的歡心,寧愿被眾人鄙棄……”從這句話中,我們看到了唐·約翰不愿屈居唐·彼得羅之下的野心?!耙苍S我可以借此出出我的一口怨氣”。我們看到了唐·約翰背叛計劃的伊始。當然即便是第一次沒成功,他還是不愿放棄。在第二幕第二場中當唐-約翰問及如何破壞克勞狄奧和希羅的婚禮時,波拉契奧說他的計策“可以使親王受騙,叫克勞狄奧懊惱,毀壞希羅的名譽,把里奧那托活活氣死”,面對這樣的計策,唐·約翰沒有遲疑甚至對他的侍從說:“為了發泄我對他們這批人的氣氛,什么事情我都愿意嘗試?!贝藭r的唐·約翰可以說是徹底地背叛了當初的誓言。朋友和手足尚且如此不信任,那完全沒有其他聯系的侍從呢?又是否能對主子忠貞不貳呢?

當然不會。在第一幕第三場中,當唐·約翰因為自己的野心而悶悶不樂并和自己的侍從商量搗亂克勞狄奧和希羅婚禮的對策時,特別向侍從問道:“你們二人都愿意幫助我,不會變心嗎?”兩位仆人宣誓誓死為他盡忠。當他們一次計劃失敗后并打算繼續搗亂時,波拉契奧向約翰宣稱:“您只要一口咬定,我的詭計是不會失敗的?!碑斊腿藗兊男赃€在讀者的腦海中回旋時,我們卻看到了波拉契奧在街邊向康德拉炫耀自己計劃得逞及一千塊錢獎金的事情,而這事恰恰被路過的巡丁們聽到了。唐·約翰的侍從們被抓到監獄中,面對審訊本打算守口如瓶的二人,在聽到教堂司事說約翰親王已經在早上逃走了的消息后,面對唐·彼得羅的審訊時直接和盤托出,供認不諱。所以,主子和侍從間的誓言同樣也相互難以信任。

綜上,從君臣誓言的內容及結果的分析中,我們看到了絕對權威壓力下,朋友間因愛情而不完全信任君主,兄弟間因野心而執意背叛君主,侍從和主子間的信任也顯得那般涼薄。君臣間的誓言似乎不過是逢場作戲,隨口一提般脆弱不堪。

三、父女間:一觸即潰的誓言

在中世紀,社會長期處于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壓迫下,而女子更是處于男權社會的壓迫之中,普遍缺少自主性和獨立性。希羅正是在這中世紀思想熏陶下成長起來的女子,她溫柔善良,美貌乖巧,從不忤逆父親的任何決定,包括戀愛關系的選擇上。在第一幕第二場中,當安東尼奧告訴里奧那托手下有人聽到唐·彼得羅喜歡希羅時,里奧那托說事情未得到證實前,先將其當作幻夢,同時去通知女兒準備一下應當如何回答。顯然,希羅的父親是一位行為謹慎的人。當唐-彼得羅跟克勞狄奧講述幫忙追到希羅時,他說希羅同意了,他的父親也同意了,并提到了現在只要選定日子結婚就可以了。顯然,父親在女兒的婚姻中有著最終決定作用。在這時,我們所看到希羅的父親是一位謹慎而關心女兒的形象。但是,當女兒遭受誹謗,被他人說成不貞時,他與其他人一起逼迫希羅坦白自己莫須有的罪行。而培尼狄克和貝特麗絲都覺得事情來得蹊蹺,不住地勸說父親希羅可能是被冤枉的。連培尼狄克都能想到正人君子也可能受到小人的欺瞞。而當初那般謹慎的父親卻在面對希羅被誣告時,僅僅因為他人的幾句說詞便堅定地相信希羅的不貞,甚至讓她去死。紳士的言詞固然可信,那女兒多年來的順從乖巧又如何換不回父親的信任呢?甚至連神甫都看到了希羅神色中含冤蒙屈的清貞,那關心女兒的父親又如何看不出了呢?當得知希羅是被冤屈的事實后,他的父親又說:“我要叫克勞狄奧知道他的錯誤,也要叫親王跟那些破壞她名譽的人知道他們的錯誤?!贝藭r,我們看到希羅沉冤昭雪后父親態度的轉變,此時他是一位為了替女兒討回公道不惜拼上一切的父親。而當唐·彼得羅和克勞狄奧來請罪時,一句誤會,一句無心的錯誤便換得里奧那托的原諒。當他對克勞狄奧提出不能做女婿便做侄婿的要求而克勞狄奧沒有遲疑答應時,他的怒氣便已消耗殆盡。在里奧那托和克勞狄奧的和解過程中,和解顯得那般平靜。真正的受害者希羅并沒有現身,反而繼續聽從父親的決定,化身成父親的侄女即另一個希羅重新嫁給了克勞狄奧。

謹慎的父親在女兒受到冤屈時,不想方設法幫女兒洗脫冤屈,反而是讓女兒去死;女兒沉冤昭雪后原本憤怒到不惜玉石俱焚的父親卻因為他人簡簡單單一句誤會,一句無心的錯誤便輕易原諒了他人,背棄了自己的誓言。顯然,這是一位功利的政治家,是滿腦子一個父權至上思想的父親,至于當初說希望女兒準備一下如何回答唐·彼得羅的問題,怕也是提前商定好的結局。女兒,成為父親的附屬品,女兒的愛情,當初也成為父親玩弄權勢的犧牲品。

戀人間的誓言,不可盡信;君臣間的誓言,不可盡信;父女間的誓言,也無法盡信。似乎彼此間的誓言不過是隨口一句,敷衍了事的逢場作戲。這恰恰也印證了培尼狄克在劇作臨近終了時所說的那句“人本來就是出爾反爾的東西”。一句話可謂道盡了人類善變的本性。

猜你喜歡
君臣父女
Dad and daughter jazz duo父女爵士樂二人組
《心是謂中》命論觀探析
試論墨子社會政治思想中的君臣觀
從《氓》看女子的抱怨和依戀
我心中的“父女節”
A Walk at Night
父親:一座山到另一座山
學渣當自強
《史記》中說客的言語策略及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