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富有“興味”地進行古詩教學

2019-04-17 01:04王學林
中國教師 2019年4期
關鍵詞:古詩教學研究性學習意象

王學林

【摘 要】針對當前古詩“獨立無序”的組篇現象與“重意思輕意象”的不當教學方法,嘗試梳理建構研究主題類化的古詩課程資源,實現課程資源集聚型群組,通過“意象切入”“意象捕捉”“意象營建”的研究路徑,讓古詩的學習走向“言”“意”“象”三者的圓融共生,從而提升學生對古詩的審美情趣,在成長中植下中國詩詞文化的種子。

【關鍵詞】古詩教學 研究性學習 意象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小學生必須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統編本語文教材選了大量的古詩文進入教材,增大了古詩文在語文教材上的比重,這無疑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覺醒。

然而,當前的古詩編排體系依然為單首或兩首組篇,教學上依然圍繞一首詩進行反復解讀,較少利用古詩“聯系”的觀點重新整合古詩的課程資源,顯得課程資源單一、粗糙;在教學方法上,依然存在“重意思輕意象”的現象。這樣的課程資源無疑會導致學生古詩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益低下,再加上教學價值偏離,教學方法運用不妥,逐步使學生在古詩的學習中陷入泥潭,踉蹌前行,失去了古詩大量納入教材的本來意義。

一、古詩教學的應然追尋

古詩教學的應然狀態應該是什么樣子呢?王昌齡在其所作《詩格》中說:“詩有三境。一曰物境: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云峰之境,極麗絕秀者,神之于心,處身于境,視境于心,瑩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娛樂愁怨,皆張于意而處于身,然后馳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則得其真矣?!盵1]可以說,意象是詩歌的基本元素,是詩歌的靈魂。

“意象捕捉”與“意象營建”是深入學習古詩的兩種思維方法?!耙庀蟛蹲健本褪峭ㄟ^古詩研究性學習,憑借敏銳的洞察力,發掘古詩中蘊含的“意象因子”,體會意象表達的神韻,發現古詩意象之玄妙,進行歸總對比,從而獲得古詩意象的理解與鑒賞。[2] “意象營建”就是學生將捕捉到的詩詞中經典的文化意象,通過不斷對其進行審美掙扎與追求,領悟其表達的神韻,總結經典意象表情達意的規律,習得古詩意象的表情達意方法,洞察出“言”“意”“象”三者的表達圖式,從而破譯出詩人意象表達密碼,最終形成學生自我對經典意象的解讀與建構,審美與表達。[3]

基于“意象捕捉與營建”的古詩研究性學習,就是把學生捕捉到具有相同或相似意象的若干首古詩組合在一起,形成“類”詩詞集合,建構成主題序列化的古詩課程資源,從而讓學生捕捉到類詩詞中蘊含的典型的“意象因子”,體會其表達的神韻,破譯出詩人意象表達密碼,最終形成學生自我對經典意象的解讀與建構、審美與表達,從而喚醒兒童對古詩審美的意識與情趣,實現對古詩的文化傳承與理解,發揮古詩課程的應有價值。

二、基于“意象”的古詩教學實踐探索

1.讓古詩從零散單一走向集聚群組

“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系統論中聯系整合的觀點,必然是有效益的。統編本教材選入的大量古詩文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但如何富有興味地教學這些古詩?這就需要我們利用自己的智慧調動學生的內驅力,對古詩資源進行整合群組,從零散的單首詩的學習拓展到多首詩的集聚化群組學習。如何實現古詩集聚化群組?兒童的學習理應尊重兒童的認知規律,立足兒童生活,尋求兒童喜歡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親近古詩,依據統編本教材的課程資源,在聯系與比較中捕獲古詩中蘊藏的經典“意象”,實現對“意象”的多重解讀與建構,慢慢地從原本單一淺顯的了解古詩意思走向集聚群組古詩意象豐盈的研究性學習。隨著對古詩的不斷學習深入,學生們逐漸掌握了古詩的研究方法,獲得了基于意象的審美體驗,建立了古詩之間的聯系,學生學習的古詩自然走向了類化,從而實現古詩的集聚群組學習。

2.讓古詩教學走向意象的研究性學習

如何走向古詩意象的研究性學習呢?

研究性學習的開展與實施,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研究興趣,從而產生研究的動力;其次要選取適當的研究視角,獲取研究的相關信息,在整理甄選中引向研究內容的核心;最后要把研究的發現進行總結轉化以及實踐運用。古詩的研究性學習的開展與實施,理應遵循以上原則,但也要依從古詩應有的特點。

古詩之妙,專求意象。古典詩詞表情達意是用語言塑造意象,再借助意象傳達詩情。根據古典詩詞特有的表達方式,古詩的學習理應遵循“知言”“明象”“悟意”“化言”的基本流程。第一步,“知言”,疏通語言障礙,了解大意。第二步,“明象”,將古詩詞的語言符號轉換成具體可感、立體靈動的意象。第三步,“悟意”,感受領悟詩詞意蘊。悟意,應在“明象”的基礎上進入意境。最后,“化言”,內化古詩詞的言語,并能化用于表達。[4]當然,在指導學生學習時還應根據具體詩詞的特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不同學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步驟可以有所側重,交叉滲透,靈活組合。

真正讓學生走向古詩意象的研究性學習,只有讓學生徜徉在類古詩“意境”的叢林中,才能實現古詩“意象”的疊加與縈繞,才能實現學生自我對經典意象的解讀與建構、審美與表達,才能實現古詩教學的高質,最終達到古詩大量移入教材的應有之義。

3.讓古詩意象走向可視而豐盈

自然中的兒童最美麗。兒童喜歡在田園中嬉戲,玩耍。詩人以田園作為創作古詩的素材,在小學古詩詞選編中是極為普遍的,且古詩描繪的意境與兒童的生活場景是匹配的?,F以古詩文中“田園”作為古詩研究性主題為例,詳細闡釋如何采用“意象切入”“意象捕捉”“意象營建”的學習路徑,引導學生對田園組詩中的“意境”進行研究,感受田園古詩意象表達之美,讓學生在生活中體味到詩詞文化的意蘊,同時催生學生對生活的感受與表現力,實現詩意地生活棲居。

意象中的“象”可以分為“物象,人象,事象”三類,故把“田園”主題下的古詩意象研究分為“眼中景——欣賞田園風光”“身邊事——洞察田園之事”“心中人——邂逅田園之人”三個項目開展研究性學習。

研究項目一: 眼中景——欣賞“田園風光”

田園風光的情境是寧靜的、愜意的、安閑的、令人神往的,于是便成為詩人描摹的主要對象。

【意象切入】

鏡頭1:近處只見濃密蔥蘢的樹木環繞在幽靜的村子外邊,遠處那青翠的山巒遙遙聳立在城外?!虾迫弧哆^故人莊》

鏡頭2:春雨過后,空氣更加清新,深紅淺紅的桃花瓣上飽含著隔夜的雨滴,色澤顯得更加柔和可愛,散落的花瓣靜靜灑滿在家中的庭院里,彌散著淡淡的芳香,把庭院裝扮得更美了;庭外經過春雨滋潤的柳樹,悄然抽出了新的枝條顯得更加碧綠了,籠罩在若有若無的連片的水煙之中,顯得更加裊娜迷人,山上不斷地發出黃鶯清脆悅耳的鳴叫聲,一切都顯得那么幽靜閑適?!蹙S《田園樂七首·其六 / 閑居》

選取古詩中描摹的一些“田園風光”,通過圖片欣賞、視頻再現、言語描摹等方式,聚焦田園風景中經典的特寫鏡頭讓學生欣賞。學生在視、聽、嗅、想等多種感官刺激下,恍如回歸到了田園,眼前浮現了田園之景,耳邊蕩起田園之聲,田園的感受不斷萌生,同時也體驗到詩人詩作的情感。實施這樣的情境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了研究興趣,從而調動學習的內驅力,同時在這樣的圖像畫面中,強化了學習古詩的意象即“物象”的研究意識,潤物細無聲地引導學生追求審美的不斷自覺,同時確立了這類古詩的研究視角。

【意象捕捉】

學生有了興趣,產生了研究動力,獲得了研究的視角,根據古詩課程資源,尋求自我研究需要的相關信息。學生們把《春曉》《宿建德江》《鹿柴》《惠崇春江晚景》《山居秋瞑》等“田園風光”的古詩進行集聚群組,在整理甄選中引向研究內容的核心,捕捉到了田園風光組詩中的經典“意象因子”:“花”“翠竹”“籬笆”“鳥兒”“家禽”“炊煙”“莊稼”“野徑”“溪流”“漁船”“山巒”等景物。學生們發現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因子”的組合,描繪出了一幅幅詩人心中向往的自然生活圖景,體味到了詩人借象表意含蓄而豐富的情思。學生們進而體悟到了為了營建心中的田園,詩人假借“田園風光”中“意象因子”這些獨有的景物進行造象表意的玄妙,從而喚醒了“捕象體意”的古詩研究意識,擦亮了欣賞古詩的眼睛,催生了詩性的言語表達,誘發了自我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追求。

【意象營建】

學生捕捉到了田園風光古詩中的“意象因子”,有了自我的言語建構與審美追求,結合自我平常生活的場景(可想象),而后進行意象重組建構,表達心中田園風景。

言語描摹1:青翠欲滴的竹林里傳出鳥兒清脆的鳴叫聲,竹林外那幾株桃樹正吐出微紅的花骨朵,裝點著美麗的枝條。小河里的冰面剛剛融化,一群小鴨子就在水中嬉戲。遠處的河灘上有幾只潔白的綿羊,正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散步,悠閑地吃著鮮嫩的草兒……

言語描摹2:遠處流水潺潺,環繞著山坡上的田野。住宅外的小園,一片片青翠的竹林環繞成稀疏的籬笆,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幾只家燕正飛來飛去,忙著含泥筑巢呢。夕陽西沉,暮色朦朧,老牛緩緩歸來,佇立在牛背的寒鴉受驚后時而飛起……

學生利用田園風光古詩中捕捉到的“竹林”“鳥兒”“花”“河水”“鴨子”“羊群” “綠柳”“籬笆”“家燕”“老?!薄昂f”“藍天”等一系列的“意象因子”,重新組合建構出了自我的鄉村田園美景,用言語描摹出了自己心中田園風光之象,表達了自我心中田園風光的感情,讓讀者恍如身臨其境。通過這種鏡頭組合式的意象描摹,讓捕捉到的古詩中的“意象因子”積極鮮活起來,從而讓學生衍建出了“田園風光”意象思維的詩意表達圖式。

研究項目二:身邊事——洞察“田園之事”

在田園組詩中,除了描寫獨有的自然美景之外,還往往具有“特寫鏡頭式”的事象描寫,這些事象為田園風光增添了另一番情趣,緊緊地吸引了讀者的眼球。

【意象切入】

鏡頭3:盛夏的中午,烈日當空,農民還在田里勞作,辛勤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罴潯豆棚L二首 / 憫農二首》

鏡頭4:四月到了,鄉村一片繁忙的景象,村莊里男女老少誰都不會空閑。他們剛剛才侍弄完種桑養蠶的事情,緊接著又開始忙著插秧種田?!叹怼多l村四月》

根據這樣的農事圖,讓學生再次回歸到田園,回想親眼目睹與自己經歷過的農事,引起學生認知與經歷上的共鳴,同時喚醒學生在“田園風光”古詩中聚焦“事象”的研究意識。

【意象捕捉】

學生有前面的學習鋪墊,圍繞“田園之事”主題,梳理古詩中的課程資源,尋找到了“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十里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垂垂山果掛青黃”等描摹“農事”的古詩,誦讀這些詩句,學生們眼前展現了一幕又一幕鄉村田園辛勤勞作的場景。

兒童通過對“田園之事”古詩的研究學習,捕捉到了古詩中耕田、織布、種瓜、插秧、收割、摘果、鋤豆、采桑、飲酒等許多田園事象。這些事象展現了田園耕作與豐收的情景,讓學生體會到詩歌創作中由象生意的獨特藝術手筆,以及情意表達上含蓄雋永、隨手拈來的神韻,田園古詩中描摹的事象走向了可感與豐盈。

【意象營建】

學生通過描摹“田園之事”主題古詩的群組學習,捕捉到了鄉村田園一件件的“事象”,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而后進行自我意象重組表達,描摹心中衍生的田園之事。

言語描摹3:伴著落日的余輝,媽媽背著一天撿拾來的柴草,在山路山蹣跚而歸……頭頂稀疏的晨星,姐姐放學歸來,在井臺上打水,吃力地把一大桶水從深深的井里緩緩地提上來……

言語描摹4:茅屋內,昏暗的油燈之下,紅姐端著碗,坐在炕上,給病中的婆婆一勺勺地喂飯……豬圈里,伯母汗水涔涔地將豬食倒進糟內……

這四組畫面“打柴回歸”“深井提水”“給婆婆喂飯”“流著汗喂豬”不要任何渲染,不加半點議論, 田園鄉村一樁樁辛勤勞作的情景涌現在了學生的心頭,身邊之事成為學生筆下寫作的素材,并通過意象捕捉后進入一種自然建構的“鏡頭式”表達方式之中。

研究項目三:心中人——邂逅“田園之人”

兒童是喜歡兒童的。從年齡特征上看,兒童們天真活潑、善于幻想,這使得兒童在接觸描寫孩童形象的文學作品時,本身就帶有一定的閱讀期待。田園風光中的兒童是最美麗的,古詩中也有許多描寫兒童形象的,這些兒童形象引發了學生對于自我生活場景的共鳴。

【意象切入】

鏡頭5:春天里,一群天真活潑可愛的孩子們放學回來了,趁著刮起的東風,在田野里,歡快地放起了風箏。他們的歡聲笑語,使整個春天變得更美了?!叨Α洞寰印?/p>

鏡頭6:最喜歡小兒子那頑皮的樣子,你看,正躺臥在小溪邊的草地上自由自在剝蓮蓬吃呢?!翖壖病肚迤綐贰ご寰印?/p>

根據這樣兩幅兒童玩耍嬉戲圖,讓學生再次回到田園,以自己的期待視野為基礎,對于作品中的“孩童”這一意象進行富有自我個性色彩的解讀與建構、交流與對話。這是古詩由“第一作品”(詩人心中的作品)到“第二作品”(兒童心中的作品)的有益轉化。兒童在心中快樂地接受這類古詩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習這類古詩的獨特解讀視角。

【意象捕捉】

學生們有了前面的學習鋪墊,圍繞“田園中的兒童”這一主題,梳理古詩中的課程資源,梳理出了“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等描摹“鄉村兒童”的古詩,眼前展現了鄉村兒童的千姿百態,一個又一個活潑可愛的兒童浮現在學生的眼前,使其體悟到作者塑造一個個兒童來表達自我情感的高妙藝術。

通過聚焦“鄉村兒童”古詩的學習,學生結識了“放風箏的兒童”“剝蓮蓬的兒童”“騎牛唱歌的兒童”“撐船偷采白蓮的兒童”“學垂釣的兒童”“追黃碟的兒童”……獲取到了兒童的許多天性,如頑皮,好客,幼稚,天真……體會到了鄉村田園古詩中兒童的“趣聞樂事”,尋找到了他們自我心中的“兒童形象”,產生生活上的共鳴。

【意象營建】

通過“意象捕捉”中發現的“創作秘密”,學生便有了“魚梗在喉,不吐不快”表達欲望,迫切地想把自己看到的、經歷的趣事分享出來。

言語描摹5:小河邊不知誰家的小船,忘了系纜繩,被悠悠的春風吹進了釣魚灣。正在水邊垂釣的小童,不知實情,誤以為有客相訪,便急忙放下手中魚竿,慌忙跑向家門報信,想打開柴門相迎,忙亂中卻把門關上了。

言語描摹6:在池塘里我們好像一群魚,在水里游來游去,好不自在。一會兒捉魚,一會去抓小鴨,一會兒摘菱角,一會兒躲到荷葉傘下,一些會兒去偷采蓮蓬。更有趣的是,在水里狗刨,藏貓貓。立浮、仰浮、戲水,無所不會。孩子們視游泳為“美餐”,就算被家長打罵一頓,也心甘情愿。

兒童為了表達自我心目中的兒童形象,借用了詩中“放風箏”“騎牛背”“吹短笛”“學垂綸”“笑迎客”等典型的事象,把兒童自我經歷的事件運用一系列動作寫了出來,既顯得平易自然,又栩栩如生,傳神地描繪出了他們的自我生活場景。

當然,在古詩研究性學習中,“意象切入”以“激趣”“引題”為目的,“意象捕捉”以“知言”“明象”為旨歸,“意象營建” 以實現“悟意”與“化言”共生。

在古詩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意象主題的研究性學習,梳理建構主題類化的小學古詩課程資源,實現課程資源集聚型群組,讓古詩的學習走向課程序列綜合化、意象建構多元化、情感體驗多樣化,學生在古詩的叢林中通過切入意象、捕捉意象、營建意象,實現“言”“意”“象”三者的圓融共生,從而提升學生對古詩的審美情趣,讓兒童的古詩學習走向廣袤的“田園”,在孩子們的成長中植下中國詩詞文化的種子。

參考文獻

[1] 童慶炳.文學理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程立祥.小學古詩教學中的意象捕捉探究[J].語文天地,2017(1).

[3] 丁宏兵. 語言訓練:從意象藝術中汲取營養[J]. 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3(3).

[4] 施茂枝.疏言 顯象 悟意 化言——古詩詞教學的基本思路[J].語文建設,2006(1).

(作者系江蘇省泗陽縣實驗小學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責任編輯:肖佳曉

猜你喜歡
古詩教學研究性學習意象
論姜夔詞的意象處理方式
撫遠意象等
《莊子》中的舞蹈意象
來自林間的風
關于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古詩教學如何激發情感體驗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古詩教學研究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靈活開展研究性學習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術科類課程研究性教學的探討
開展研究性學習深化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