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苦與文學:從《苦悶的象征》談《人間失格》

2019-04-21 08:52于匯
文教資料 2019年36期

于匯

摘? ? 要: 廚川白村在《苦悶的象征》中提出:“生命力受了壓抑而生的苦悶懊惱乃是文藝的根柢,而其表現法乃是廣義的象征主義?!盵1](22)在生命力和強制壓抑之力碰撞之際,文藝就此誕生。而太宰治寫成的《人間失格》,將這種生命力受壓抑的痛苦寫到了極致,更因為其半自傳性質的“私小說”色彩,使太宰治和作品主人公大庭葉藏的人生經歷纏繞糾葛在一起,互相象征。作品雖讀來壓抑,卻透露出生命力猛然躍出的狀態,也在鑒賞者和作品中顯現生的共感。

關鍵詞: 《苦悶的象征》? ? 《人間失格》? ? 人間苦與文學

一、人間百苦:喪失為人的資格

廚川白村在《苦悶的象征》“鑒賞論”一節中提出:“文藝作品是本潛伏在作家的生活內容的深處的人間苦。所以經了描寫在作品上的感覺底具象底的事實而表現出來的東西,即更是本在內面的作家的個性生命,心,思想,情調,心氣?!盵1](43)而《人間失格》作為太宰治最“私小說”的作品,從主人公的遭遇入手分析,也足以揭露作者的一生是遭遇了怎樣殘酷的、生命力被完全壓抑的痛苦經歷。

廚川白村認為人在內有自由奔躍的生命力,而與之相對,在外卻有社會生活的束縛和強制不絕的壓迫,在這兩種力之間苦惱掙扎著的狀態,就是人類的生活。在這兩種力之間掙扎沖突,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痛苦,只不過因為個人生命力躍進的強度不同而有些許的差異?!度碎g失格》的主人公大庭葉藏(以下簡稱“葉藏”)的人生即是如此,他一生潦倒,折磨不斷,可謂嘗盡人間百苦,童年的不幸、內心的封閉、精神的孤獨、疾病的折磨、一切情感的破滅……這些苦悶懊惱重壓在葉藏的脊背上,使他絕望到認為自己已經喪失了做人的資格,只帶著“一切都將過去”這樣的念頭茍且存世。

葉藏的痛苦來自于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從根源上講,是因為他最浪漫、最純真的生命力與他所處的世界極端格格不入,或者說,在與外界強壓抑制之力斗爭時,他將自我原本的生命力封閉到近乎無,這才是他一切悲劇的起源。

(一)赤子之心的破滅

童年的經歷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對葉藏來說更是如此。葉藏自小就顯現出了他獨有的浪漫與敏感,面對外界與人群時,他總是遭受美好幻想破滅的打擊,因此葉藏不得不捏造出一副面具來應對讓他感到“恐懼”的人間。

1.浪漫與現實

葉藏生命力受壓抑的原因,究其根本乃是因為他用了太浪漫的眼光去看世界。太宰治在第一手札里的開篇中寫道:“我總是無法理清人類生活的頭緒……我在火車站的天橋上爬上爬下,滿以為它是為了把車站建得像國外的游樂場一般復雜有趣,而特地打造的新潮設施。在天橋上爬上爬下,曾是我最拿手的游戲,我原以為,那是鐵路局最為貼心的服務之一。后來我發現,天橋不過是供乘客跨越鐵路而設,只是一段實用性的階梯,于是頓感索然無味。此外,幼年的我在繪本中見到地鐵,也不以為它是為實際需求而建,竟自認為比起地面上的車,地底下的車別出心裁,樂趣非凡,這應是地鐵出現的緣故……將滿二十歲時,才得知這些竟都是實用品。我頗感意外,對于人活于世的簡樸,不禁悲從中來?!盵2](4-5)

葉藏的這些過于天真的想法,在普通人看來是不可能的,然而他卻這樣真切地認為著,甚至直到20歲才肯承認床單、被套也不過是實用品而并非無聊的裝飾。這是葉藏認知世界出現的第一個偏差,他原本極度無功利無目的的心靈蒙上了一層名為“實用”的灰塵,但他卻不能對此做出任何反駁或是回擊,只能壓抑自己的內心,最后“對于人活于世的簡樸,不禁悲從中來”。

這是葉藏在生活強制壓迫之力下的第一次潰敗,看起來雖然有些無關痛癢甚至無病呻吟,但卻是葉藏悲慘一生的起源,他無法從本質上融入人的群居生活,“實用主義”的人間將他的浪漫和童真一并踩入腳底,這痛苦將永遠深刻在他的意識當中。

2.自畫像與面具

看物已經黯然神傷,對人卻更逃無可逃。無法理解現實實用性的苦惱越發的蔓延,直至葉藏被“唯有自己一個人與眾不同”的不安和恐懼牢牢攫住,變得“與別人無從交談,該說什么,該怎么說,我都不知道?!痹谶@種恐懼的重壓之下,葉藏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扮演滑稽的角色來逗笑:“那是我對人類最后的求愛。我極度恐懼人類的同時,卻無論如何也無法對人類死心。于是,我靠滑稽這根細線,維系著與人類的聯系?!盵2](7)

于是,葉藏就在這種掙扎求生的狀態中變成了一個不講真話只討好賣乖的孩子,他對人類畏葸不已,連對同樣為人的自己的言行都沒有自信,“我將懊惱暗藏于心,一味地掩蓋自己的猶豫和敏感,竭力把自己偽裝成純真無邪的樂天派,逐漸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滑稽逗樂的怪胎?!盵2](8)

可以說葉藏是強行分裂出一個丑角的面具來替他面對殘酷虛假的世界,同時將自己真實的內心完全地封閉,然而,這樣做無異于飲鴆止渴,真實的葉藏只能無比的孤獨,虛偽的葉藏也只能越發的恐懼和筋疲力盡。

在書中所描寫的葉藏二十七年的人生中,他僅僅向他的朋友竹一展露過一次真實的自己,那是一副自畫像——“最終我完成了一幅陰森凄慘、令人毛骨悚然的自畫像。但這正是我埋藏與內心深處的真面目。表面上性格開朗,逗人發笑,實則有一顆如此陰郁的心?!边@幅畫除了竹一,葉藏沒給任何人看過,“一方面,我不希望人們看穿我搞笑背后的陰郁,繼而對我心生戒備;另一方面,我擔心人們辨別不出這才是我的真面目,反而將其視為我搞笑的新成果,畫像就此淪為人們的笑料——這比什么都令人難過,我馬上把這幅畫藏進抽屜深處?!盵2](22)

葉藏如同一朵開在了干涸沙漠深處的小花,頂著烈日酷暑,想要把花瓣藏到土里以求自保,卻最終只在地面上留下了破敗的枝葉和沙土里干枯的殘花,他甚至還要害怕過路的行人嘲笑這小花的自不量力,于是只好連著枝葉一起深埋,只留一點空殼逗樂人間。

然而,這一點空殼卻仍是對生活的反抗,真正打倒葉藏,讓他說出“在迄今為止我一直痛苦不堪地生活過來的這個所謂‘人的世界里,唯一可以視為真理的東西,就只有這一樣:‘只是一切都將過去”這樣完全頹廢無望的話的,卻是他處世之心的崩潰。

(二)處世之心的崩潰

成年后的葉藏游走在善與惡的交界,每一次自殺失敗之后都能看似積極的生活一段時間,然而卻總因為自身或外界的原因,重新陷入頹境,直至最后平靜地接受自己殘缺的命運,再也沒有掙扎。第三手札最后葉藏對于自己的放逐,除卻上文提到的無法理解世界、無法融入人群之外,無疑與他再也無法信任人間的情感破滅有關,在這其中,又屬女人和友人帶給葉藏的傷害最大。

1.女人與兩次自殺

葉藏一生接觸、交往過許多的女性,其中常子、良子二人給葉藏帶去了最巨大的影響。

常子身上劇烈而無言的寂寞感吸引到了葉藏,讓葉藏可以從恐懼和不安中抽身逃遁,葉藏說他真正的獲得了解放的幸福,但“膽小鬼甚至會懼怕幸福。棉花也能讓人受傷。趁著還沒有受傷,我想就這樣趕快分道揚鑣”[2](35)。于是,葉藏帶上他小丑的面具從常子身邊奔逃而去,然而兜兜轉轉月余之后,二人又在酒館相遇。這一次,被人間世折磨得筋疲力盡的常子與葉藏相約赴死,常子死了,葉藏被救了回來,他卻并沒有怎么傷心欲絕,只寥寥幾句帶過,反倒花了大量的心力在與警察的斡旋之上。究其原因,并非葉藏冷情冷意,而是他認為死實在是一件解脫事,“我曾經無數次祈望過自己被殺死,卻從來也沒有動過殺死別人的念頭。這是因為我覺得,那樣做只會給可怕的對手帶來幸福的緣故?!盵2](16)被窮困潦倒的生活折磨得無心求生的葉藏,在這里第一次表露出他對死的渴望,然而卻沒有死成,也就只好繼續無望的生活。

良子的遭遇則是摧毀了葉藏最后信任的人類的品質——純真。連幸福都懼怕的葉藏因為良子的出現,說出了“我要與祝子結婚。即使巨大的悲痛接踵而至,只要此生能夠經歷一場放縱的快樂,我便無怨無悔?!盵2](65)他是抱著對人類最后的求愛,付出了巨大的信任和真心與良子——世間最美麗的童貞——結婚,然而,良子全然信任他人的純真卻被外人玷污。葉藏目睹了一切,卻沒有勇氣制止壞人的惡行,他久久地呆立在樓梯上,而后轉身逃跑。葉藏對人類感到劇烈的恐懼,喪失了一切的信任和希望,從此遠離了對人間生活所抱的全部期待、喜悅等等。葉藏追求人類美好的品質,但這品質卻成為他人肆意傷人的武器,純真無瑕的信賴之心成了罪惡之源,葉藏幾乎連最后一點生命力的凈土都要失去了,他再次選擇了自殺,然而只是昏睡了三天,葉藏喊著“回家”醒了過來,卻并不知道家在何方,他離開了良子,也離開了他最后獲得幸福的可能。

2.友人的背叛與最終的自我放逐

生命力遭受極度壓抑的葉藏,內心的苦悶無法排解,他酗酒,染上了結核病,又妄圖通過嗎啡戒酒,最后沾染上了更難戒掉的藥品。當他醒悟到這一點時,事態已經無法挽回了,他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中毒者,把自己的人生拖入了地獄。為求幫助,葉藏向老家寫信坦白了一切實情,他也確實等到了掘木來將他送進醫院,只可惜,這醫院并非是為了幫助他治療肺病或是戒斷嗎啡,而是一家精神病醫院。沒有發瘋的葉藏被親友送進了精神病醫院,這徹底摧毀了葉藏做人的根基。

掘木其人,說是葉藏的朋友未免有夸大他們關系的嫌疑,因為在葉藏看來,朋友乃是“相互輕蔑卻又彼此來往,并一起自我作踐”的,但掘木確實是葉藏接觸最多、可以稱得上是“信任”的人。葉藏自以為掘木是他的同類,他們一起游離于人世的營生之外、迷惘彷徨,但顯然掘木只是一個冷酷狡詐的利己主義者,葉藏對他而言不過是一個有錢的傻少爺。

葉藏卻如此的信任掘木,以至于當掘木帶著微笑在葉藏面前坐下時,葉藏感激涕零,興奮不已,以至于不由得背過身子潸然淚下,“僅僅因為他那溫柔的微笑,我便被徹底打碎了,被一下子埋葬了?!薄懊鎸蚰灸遣豢伤甲h的美麗微笑,我曾經感激涕零,甚至忘記了判斷和反抗便坐上了汽車,被他們帶進這兒,變成了一個狂人?!盵2](81-82)世界不可理解、人群無法信任,葉藏孤獨地停留人間,終于發出了“我已喪失了做人的資格”的聲音,從此等待他的不過是死亡,或者是與昨天再無二致的明天。

二、苦悶的象征:從生活到文學

人活著總遭受生命力受壓抑的困境,然而“除了不耐這苦悶,或者絕望之極,否定了人生,至于自殺的之外,人們總無不想設些什么法,脫離這苦境,通過這障礙而突進的?!蔽乃嚲褪敲馊阂值慕^對自由的創造,“是純然的生命的表現,是能夠全然離了外界的壓抑和強制,站在絕對自由的心境上,表現出個性來的唯一的世界?!盵1](15-16)

這部書成書的同年,作者太宰治選擇了投水自盡,就如同廚川白村所說:“不耐苦悶,絕望之極,否定了人生,至于自殺?!盵1](15)然而我們卻可以看到,葉藏在開放式結局的安排下,并未被宣判死亡。也許是太宰治于寫書之際并未有赴死的心意,也許是他確實打算如同葉藏一樣渾渾噩噩地活著,甚至也許是葉藏在太宰治心里有轉機地、向上地活著。但不管怎樣,生命力被壓抑的苦悶從太宰治的身上生發醞釀,累積到了他所不能承受的地步,最終訴諸筆端,誕生了一個與太宰治極為類似的大庭葉藏。借著葉藏之口,太宰治將自己無從宣泄的內心劃開給人間看,一字一句都混著他的血淚。

這些血淚就成了“苦悶的象征”,廚川白村所認為的“象征”乃是最廣義的象征主義,是“一思想內容,經了具象底的人物,事件,風景之類的活的東西而被表現……凡有一切文藝,古往今來,是無不在這樣的意義上,用著象征主義的表現法的”[1](33)?;谶@樣的背景,葉藏就成為一個巨大的象征物,即對于太宰治的支離破碎的萎靡人生的象征,同時,他們生命中那些細碎的、漫長的折磨,也就象征了每一個個體的人的生命力被壓抑的瞬間,象征了人類共同經驗的“人間苦”。

(一)從太宰治到《人間失格》

廚川白村說生是戰斗,在出生的第一瞬,我們已經經歷著戰斗的苦惱,和出世時同時呱的啼泣的聲音,正是人間苦的叫喚的第一聲。在這樣的意義上,文藝則與這些呱呱之聲的本質是一樣的,是人類人間苦的象征,其發生的根柢乃是人生命力的躍進。

太宰治本人的一生甚至比大庭葉藏還要跌宕起伏,他出身富豪之家,著作等身,然而卻一路高開低走,最后落得投水自盡的慘淡收場,單看他人生經歷是無法理解他的種種行為的,所幸他留下了一部《人間失格》,才能讓世人對他的內心世界有所理解。本文第一章分析了葉藏經歷的人間百苦,而葉藏正象征著太宰治最真實的內心世界,從精神到肉體,從自我到他人,世間沒有什么能讓葉藏獲得真正的幸福,太宰治同樣如此。太宰治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上,冷酷地對自己的一生進行了一場總結,他大膽地承認自己的虛偽懦弱,承認自己與世界之間有牢不可破的墻壁,被他視為恥辱的入院經歷他也大方而談,對自己曾經的自殺事件也并無避諱。作為葉藏的太宰治在生命里流著血、和著淚,痛苦著、悲哀著,然而作為作家的太宰治卻從他普通人的身份中跳脫出來,痛快地宣泄著自己的苦悶和抑郁,他發出的聲音凄慘、故事苦悶,卻彰顯著他本身的生命旺盛、生活深刻。顯而易見,如果不是對生命抱著極大的熱忱,不是天性里帶著極富浪漫色彩的躍進的生命力,太宰治不會用那樣細膩、敏感、憂郁的眼光看待世界??梢哉f,太宰治經歷的人間苦成就了《人間失格》,而《人間失格》作為痛苦的宣泄口,同樣幫助了太宰治抵抗來自生活的強制和壓抑,在文章的結束之處,太宰治借酒館老板娘之口說:“我們認識的小葉,個性率真,幽默風趣,只要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個想神一樣的好孩子?!盵2](87)我相信他在經歷了種種磨難之后,終于找到了自己靈魂寧靜的歸宿。

(二)從《人間失格》到“人間”

“人生的大苦患大苦惱,正如在夢中,欲望便打扮改裝著出來似的,在文藝作品上,則身上裹了自然和人生的各種事象而出現。以為這不過是外底事象的忠實的描寫和再現,那是謬誤的皮相之談?!盵1](35)太宰治與《人間失格》的關系便正是如此,他絕非矯揉造作地刻意去夸大那些痛苦,也不是事無巨細地記錄所有的人生事件,而是從他無意識心理的底里,自然地、真切地表達他生命的苦患,也正因如此,他所記錄的苦悶,超越了個人和小我的局限性,在靈魂深處與人類情感形成共鳴,他事實上是在寫我們每一個人的痛苦。

二戰后的日本整體陷入低迷,以太宰治為代表的無賴派文學一時領秀文壇,頹廢、絕望成了當時青年的代名詞,《人間失格》一經發表便吸引了諸多忠實讀者。太宰治凝萃了自己的一生,寫出了這樣一部風靡一時,引起無數日本青年共鳴的作品,而風靡的原因,引用廚川白村的理論來說,是因為從這作品里滲出了作者真實的苦悶懊惱,而讀者“在詩人和藝術家所掛的鏡中,看見了自己的魂靈的姿態?!盵1](50)

人作為獨立的個體,個性自然千差萬別,而這些個性的別面,總藏著大的普遍性,所以當作者“用了成為象征這一種媒介物的強的刺激力,將暗示給予讀者,便立刻應之而共鳴,在讀者的胸中,也炎其一樣的生命的火……這就因為很深的沉在作家心中的深處的苦悶,也即是讀者心中本已有了的經驗的緣故?!盵1](45)

太宰治寫自己的心毀夢碎,寫自己不堪回首的人生,將自己的苦悶懊惱鑄成了一部《人間失格》,而《人間失格》看在讀者的眼里,走進讀者的心里,個人的苦悶生發過后,就鑄成了整個人間。

三、結語

對于苦悶的人生,人們掙扎著、憤怒著,以至于呼號著、吶喊著,所謂“不平則鳴”,被強壓到了極致,人終于將他被壓抑的欲望以最為自由的形式表現出來——唯有文藝,可以不被利害和法則所擾,將人從一切羈絆束縛中解放出來。生命力受了壓抑誕生了人間的苦,而人間的苦組成了人間的文學。

參考文獻:

[1]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征[M].魯迅,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

[2]太宰治.人間失格[M].燁伊,譯.武漢:武漢出版社,201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