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本科生“教師角色”體驗式學習在護理教育學中的應用效果*

2019-04-22 01:27孟慶慧
中國醫學倫理學 2019年4期
關鍵詞:教師角色教育學學時

王 卉,李 雪,張 瑞,王 瑛,楊 曉,孟慶慧

(濰坊醫學院護理學院,山東 濰坊 261053,18706513821@163.com)

體驗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通過實踐與反思相結合來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方式[1]。隨著護理學專業的快速發展和社會需求,護士所承擔的角色更多元化,臨床護士承擔著臨床帶教和健康宣教的任務。護理教育學是一門重要的護理學人文社會科學課程,應踐行人文主義精神,回歸人的“本性”,培養應用型護理教育人才[2]。為實現目標,護理教育學的教學模式必須實現從單純理論到“理論+實踐”的改革[3]。2011年濰坊醫學院的護理教育學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經過多年建設,從傳統教學向“教師角色”體驗式教學逐步轉變,對教學目標、方法、內容、評價方式進行改革并提出了“五個一”教師角色體驗教學模式。經過長時間試行,取得了理想效果,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課程,現對體驗式教學具體實施過程總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由于本教學模式比較成熟,已面向全部學生實施,但效果評價僅選取部分同學進行。本文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從我院2015級6個班(其中文科班2個,理科班2個,春季高考班2個)各抽取1個班共136人進行調查。各班均沒有護理教育學學習經驗,所選用教材、課時數、授課教師均相同。

1.2 教學方法

1.2.1 教學安排。

我院護理教育學課程在第4學期開課,已經學習了基礎醫學的課程及護理學專業的課程,基本熟悉護理學專業所設置的課程,為護理教育學的學習做好準備。課程總學時數為24學時,其中理論課16學時,實踐課8學時。理論課:護理教育學導論(2學時)、護理教育的目標體系及課程設置(2學時)、護理教學的心理學基礎(4學時)、護理教學的方法與媒體(4學時)、護理教學評價(2學時)、臨床教學(2學時);實踐課:教學試講(6學時,每人6分鐘左右)、模擬臨床查房(2學時);微視頻制作、綜述、命題(課下完成)。由于我院大班上課人數較多,為便于教學組織及管理,并保證形成性評價的順利進行,讓學生參與教學,成立教師-小組-學生構成的“三位一體”的教學組織。教學小組為每班2名同學,負責試講的安排、成績評定,作業的收發、評閱,并參與集體備課等活動。

1.2.2 教學實施與評價。

第一,理論教學模塊。理論教學中注重以問題為導向,學生在教師開放性問題的引導與啟發下,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某個內容進行相互交流、討論,并進行發散性思維。與其他課程相比,護理教育學課程中更加要求任課教師要熟練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4],幻燈片應精心準備,內容豐富有趣,輔以圖片、視頻進行直觀展現。另外,教案、講稿、命題、試卷分析等教學文件要求比其他課程更加規范,直接讓學生從中學習,并成為其他課程效仿的示范。課堂上加強新技術的應用,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增加老師與學生課上課下的互動。

第二, “教師角色”體驗模塊或實踐模板。在學生掌握護理教育學基本理論、基本原理、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給每位學生體驗教學全過程的機會。教學團隊緊扣護理教育學的重點和難點,提煉了五個部分的作業,簡稱“五個一”:①1篇教學理論綜述:根據課堂上學習的教學理論,每位同學從中選出一個,也可以選擇教科書之外的教育學理論,通過查閱中外文獻,結合在護理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根據自己內心的感觸寫一篇教學理論綜述,字數2000字左右,并統一格式打印上交;②1份教學文件:包括45分鐘的課時教案、講稿、PPT課件,內容自行選擇護理教育學或護理學相關內容,量適中;PPT制作要求規范,簡潔美觀,生動形象,可配以圖片和簡短動畫進行直觀展現,熟練應用多媒體技術;③1次試講:對自己準備的部分教學內容進行講述,按學號順序依次試講,每人6分鐘左右。教學小組隨堂打分,每堂課結束前教師逐個點評;④1次系統教學評價:學生結合理論課上所學教學評價指標以及對教學評價的理解,利用教師指定的教學評價表,按照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效果等進行系統、全面的教學評價,評價對象由班級共同選擇一堂課,每位學生均對該名教師進行評價,從中比較學生評價分值的離散程度;⑤1份試卷:學生根據教師制定的試卷模板,每3人為1小組共同命題一份,要求試卷的整體卷面格式、題型的設計、難易程度、各題的分值等要分配合理,由小組成員討論決定。

第三,教學評價。本次教學改革中,為了提高同學的積極性,及時反饋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教學效果。對教學評價方法進行了改革,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終末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兩者分別賦分,滿分100分。形成性評價,又叫過程性評價,是相對終結性評價而言的一種評價方法[5],過程性評價占50分,包括:每人寫教育學理論應用綜述1篇(2000字)(10分);每人寫45分鐘的課時教案、講稿、PPT課件1份(10分);試講6分鐘(10分);每人系統教學評價(10分);每小組根據模板命題1份,題量適合1.5小時考試,試題滿分100分(10分)。期末理論閉卷考試:50分,題型包括名詞解釋、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填空、簡答、論述。

1.3 資料收集方法

本文采用自設問卷的方法,評價問卷內容的制定參考教學改革、能力培養文獻[6-9]的基礎上,根據護理教育學課程設置和學校教學大綱要求,以及課題組成員多年教學經驗共同討論制定。問卷包括:①護理教育學學生教育教學能力自評問卷,問卷共9個自評項目,采用很大提升、較大提升、不確定、有點提升、沒有提升,5級評分,問卷條目內容效度為0.89;②學生對護理教育學教學效果滿意度調查表,共5個項目,采用滿意、一般、不滿意,3級評分,內容包括對教學目的、方法、內容、評價方式、“教師角色”體驗學習,問卷條目內容效度為0.86。2017年12月(護理教育學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問卷匿名調查,共發放問卷136份,回收136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

1.4 統計學方法

調查問卷資料數據錄入SPSS17.0,研究對象基本情況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計數資料采用構成比進行統計描述;學生教育教學能力自評和學生對護理教育學教學效果滿意度均采用構成比進行描述性分析。

2 結果

2.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本研究共納入2015級護理本科生136名,其中理科班48人(占35.3%)、文科班45人(占33.1%)、春季高考班43人(32.6%);男生16人(占11.8%)、女生120人(占88.2%);漢族為128人(占94.1%),其他民族為(占5.9%);生源地為山東的學生為107人(占78.7%),其他地區為29人(占21.3%);研究對象年齡為20~24歲,均值為(22.10±0.98)歲。

2.2 學生教育教學能力自評

護理教育學課程結束后,學生自評結果顯示有很大提升的項目包括客觀系統地進行教學評價(占53.6%)、制作PPT課件(占53.0%)、獨立從事一般的教學活動(占52.2%)、熟悉臨床教學的程序(占52.2%)和能對講授法熟練應用(占50.7%)。詳見表1。

表1 學生教育教學能力提升自評情況[n(%)]

2.3 學生對護理教育學教學效果滿意度

為進一步了解課程的教學效果,護理教育學課程結束后,從教學目的、方法、內容、考核方式及“教師角色”體驗模塊,調查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滿意度情況,結果顯示90%以上的學生對護理教育學的教學感到“滿意”。其中,學生對考核方式的滿意度最高(為96.3%),“教師角色”體驗式學習次之(為93.4%)。詳見表2。

表2 學生對護理教育學教學效果滿意度[n(%)]

3 討論

3.1 “教師角色”體驗學習有助于提高本科護生的教育教學能力,以適應臨床教育者角色

護理教育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從護理專業角度來說,臨床護士需要承擔帶教老師和教育者角色對實習學生和患者進行知識傳授。國內外學者一致肯定帶教老師在實習護生的專業能力及專業價值培養中具有的重要作用[4,10]。我國臨床護理教育起步較晚,臨床護士仍以大專學歷為主,緩慢優化的帶教老師隊伍難以滿足臨床帶教的需要[11]。帶教老師肩負培養優秀護理接班人的重任,應選拔高素質的護士來擔任。所有臨床護士均有對患者進行高質量健康教育的責任,也需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本科護生接受教育學理論和方法的系統學習,素質相對較高,有助于發展并培養成優秀的臨床師資力量。因此,系統培養本科護生的教育教學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五個一”的教師角色體驗,讓學生真正了解到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從教案、講稿的準備,PPT制作、集體備課,課堂授課、教學評價,到命題考試。有研究顯示,應用體驗式學習進行綜合護理實踐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12],這與本研究可以提升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相一致。通過學生對學習效果進行自評顯示大多數學生掌握了教學程序,并能獨立從事簡單的教學活動以迎接未來臨床教育者角色。

3.2 學生對護理教育學教學效果滿意度較高

本研究的“教師角色”體驗式教學的目的是注重教學技能的應用。教學方法比較靈活,如應用多媒體教學、角色扮演[13]、雨課堂等,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學內容上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特別是實踐課的合理安排,保證了以應用為基礎的體驗式教學的實施。學生通過全套實踐教學的親身體驗,對護理教育學的理論、教學方法與技巧的合理運用、PPT制作、規范命題、教學評價等有一個系統化的認識。所有知識都串聯起來,更有利于學生對護理教育學理論知識的系統掌握,實踐課鍛煉了學生教學能力的運用,受到學生歡迎,滿意度較高。有學生說:“以前我沒有想到教學過程是這么復雜,看到的只是老師在講臺上講課,經過教師角色體驗后,我覺得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比別的課程有意思?!边€有學生說:“在講臺上講課,那么多雙眼睛看著我,剛開始很緊張,但講完以后特別有成就感,我很喜歡這種上課方式?!?/p>

3.3 踐行人文主義精神,改革評價方式,使教育回歸人的“本性”

目前,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要指標評價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單一考試模式在各大高校仍較為常見[14]。這種單一的考試模式對學生的評價較片面,不能反映學生的能力水平。終結性評價,適用于理論知識的測評,而“教師角色”體驗學習中加入了教學文件的撰寫、PPT制作、授課、命題、教學評價等反應教學能力方面的內容,單純卷面理論考試很難作出合理評價。過程性評價注重的是即時評價和反饋,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潛能,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提高教學效果[5],也更全面、更公平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15]。有研究顯示,過程性評價可以提高護理本科生和實習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益于長期學習和發展[5,16]。本研究以應用為基礎的體驗式教學注重過程性評價,學生對這種考核方式的滿意度較高(占96.3%)。有學生反映:“過程性評價不單看成績,老師能當堂反饋,找出問題,解決問題,鍛煉實際應用能力,不像期末考試,有些知識只是背過了課本,但還是不理解,不會運用?!碧岢鏖T課程嘗試應用過程性評價。

4 小結

以應用為基礎的“教師角色”體驗式學習踐行了人文主義精神,可以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做中學”。通過角色扮演和教師角色體驗,讓學生親身去體驗、感受和反思,這種方式使護理教育學實踐課變得鮮活生動。該模式很好地培養了本科護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應用型護理教育人才,可以為臨床教育者角色養成打下堅實基礎,為臨床教學提供高素質的師資力量,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猜你喜歡
教師角色教育學學時
一部系統研究批判教育學的力作
——評《批判教育學的當代困境與可能》
實踐—反思教育學文叢
曲靖師范學院教育學學科
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下的學時發放標準的探索
——以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為例
《詩詞寫作》課程教學大綱(節選)
教學大綱國畫(工筆花鳥)
探索學時積分制 構建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
韋鈺:神經教育學與創新力培養
教師角色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及角色轉換
淺談新課改下教師的角色與教學行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