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英語分層教學模式探討

2019-04-26 03:04吳興概
師道·教研 2019年3期
關鍵詞:分層目標英語

吳興概

在教學中要堅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我們必須尊重個體差異,因地制宜、因人實施。即要堅持分層教學、分類輔導,不搞一刀切,不搞平均主義,對不同層面的學生施以不同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一、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必要性

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家庭學習英語的氛圍、英語信息接受的途徑各不相同,導致學生之間的英語成績漸漸拉開距離。如果教師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和要求來對待所有學生,一定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局面。為了使英語教學真正做到面對全體,調動所有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分層教學分類指導不失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實施因材施教策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好方法。

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定義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充分考慮學生中存在的差異程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類別的學生實施“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方法,就是根據英語新課標的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分層教學在教學目標上致力于促進全班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在教學組織形式上綜合交替運用班級、分組和個別教學形式;在教學效果上則謀求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分層教學充分體現了面向全體、分層優化、因材施教、主體參與的教學特點。

在英語學習中,存在學習態度、目的上的差異,學習愛好興趣上的差異,學習方法、習慣的差異,以及聽說讀寫基本技能掌握上的差異。由于這些差異,學生的學習水平相差很大。因而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個性和特征以及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不同表現,所采取的一些具體的教育措施和手段。

三、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實施過程及措施

現代教育理論指出:“學生是教育的目標,是學習過程的真正主人?!彼刭|教育的目的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知識,而且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自我增長知識,因此教師應該不斷為學生創造條件,激勵他們自覺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指導他們主動學習。

(一)學生分層

對學生進行分層是進行分層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毅力、興趣、智力水平及內在潛力來劃分學生層次。教師可以把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次的學生基本功扎實,學習主動,對英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接受能力強,潛力極大,并有超前的學習愿望。B層次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有一定的進取心,接受能力稍微差,基礎不夠扎實,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潛力。C層次的學生學習不自覺,基礎差,而且思維反應慢,在學習上有障礙。教師把這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生編排成若干小組,并設A層次的學生為組長,每位組長負責B和C層次的學生各一到兩名,負責帶動和適當幫助他們學習,如課文的背誦,疑問的解答等。當然,這樣的層次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發展情況隨時調整。

(二)備課分層

鉆研教材,對備課分層是“分層教學”的關鍵。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對教材進行階段性的歸納,然后再進行分層備課。這種分層包括教學目標分層、教學方法分層、課堂提問分層、組織討論分層、練習作業分層等等。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運用傳統的組織方法和手段進行教學,制定統一的教學目標,忽視了對學生的個性差異的分析,這勢必造成成績好的學生因為覺得學習簡單、容易達到要求而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成績差的學生因為覺得學習有難度、達不到要求而產生自卑心理的局面。因此,只有進行目標分層,從學生實際出發,區別對待,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享有充分的學習機會,都學有所獲,才能達到激發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為了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特點,教師應該給不同層次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習目標。A層次學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習習慣的養成。B層次學生重點以掌握教材內容為主,力爭不存在缺、漏、忘、記憶混亂等現象,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層次學生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適當補充一些內容,教師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主,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激發潛能。

教師在分層次給學生落實學習目標時,要注意以下三點:第一,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落實學習目標時要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好的學生“吃得飽”、差的學生“吃得了”為宗旨;第二,無論對哪一層次的學生,給他們設立的目標都應在他們最近的發展區,不能借口差異,降低要求,遷就低水平。第三,不能要求C層次學生只停留在識記、了解的層面上,對這類學生要進行適時和必要的思維能力訓練。

(三)施教分層

在分層教學中,教學設計首先應以了解學生為前提。在處理教學內容時應該仔細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學生的興趣點,根據教材內容找準學生的興趣切入點是分層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教師在分層施教時應做到“教學分、合有致,動、靜結合,各層學生能積極參與,各得其所”,也就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優勢和不同需要,選擇一種符合教學內容和學生不同層次,不同個體需要的最優化的教學設計。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可采取“大班導學,小組議學,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法。上課時合為主、分為輔;課后則分為主、合為輔。根據備課要求,教師授課著眼于B層學生,實施中速前進,努力為A、B兩層學生當堂完成學習目標創設條件,課后輔導兼顧A、C兩頭。

在課堂活動安排上,機械化的訓練和簡單的提問優先考慮基礎差的學生,輔以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激發他們的學習信心和興趣,偶爾也給他們出難題,培養他們勇于嘗試的精神,而對于基礎好的學生,老師對之要求更高,要求他們在“知其然”的同時,還必須“知其所以然”。

(四)作業分層

課后作業不同于上課,作業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簡單或太容易,難易要適中、適量。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別差異出發,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及所授內容,在一定范圍內,除使用教材的配套練習外,教師有的放矢地按上、中、下三個層次來設計布置作業,使每個層次學生都能得到最佳鞏固發展。

在“聽”方面,要求A組學生聽懂并理解課本對話內容,快速準確地完成提出的問題,可以就對話內容互相提問和回答,復述對話。B組的學生基本能聽懂對話、把握對話大意,能獨立完成提出的問題,大致能重復或模仿對話。C組學生能聽懂對話的大意,基本抓住關鍵詞。

在“說”方面,要求A層的學生自創情景,能靈活運用語言材料,在虛擬的情景中進行真實的交流,語言流暢。B層的學生按所提供的情景,能恰當地運用語言材料,在虛擬的情景中進行較真實的交流,語言較流暢,基本能復述課本對話。C層的學生能根據語言材料進行基本的交流,理解、背誦、模仿。

在“讀”方面,要求A層的學生讀一遍英語對話,能大致理解出自己感興趣的詞和句,并學會表達。B層的學生能讀懂并領會要義。C組學生只要求能把對話讀熟就可以了。

在“寫”方面,要求A層學生能夠編演新對話。對B層則在A組的基礎上適當降低難度,老師布置的作業必須全做,對一些對話能背默下來。要求C層次的學生必須過語音關,會讀、會念,過詞匯關。記不住單詞就談不上其它方面的學習,因此只要他們會讀,會念,就鼓勵、表揚他們,防止學生喪失信心。

另外在設計作業和試卷時,需遵循“兩部三層”的原則?!皟刹俊笔侵妇毩暬蜃鳂I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三層”是指教師在處理練習時要具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練習,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第二層次為變式題或簡單綜合題,以B層學生能達到的水平為限;第三層次為綜合題或探索性問題。第二、三兩層次的題目為選做題,這樣可使A層學生有練習的機會,B、C兩層學生也有酌情選擇的余地。

(五)評價分層

由于學生學習目標不同,因此在評估學生學習時應采用分類評估標準進行評析。學生若能完成各自的學習目標,學習上有所進步,教師就應該及時給予肯定、給予表揚,并且鼓勵學生向更高層次邁進,使學生學習成績逐層提高,健康向上。通過這種激勵機制,能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內驅動力,增強學習的信心。

(六)課內分層關懷

課堂練習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消化,因此課堂練習也要分層。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基本形式,是教師培養學生能力的主陣地,學生掌握英語主要是依靠課堂教學來完成的,教師必須把大部分時間讓給學生去操練。而操練又包含聽、說、讀、寫四種形式,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進行合理安排呢?以口頭對話練習為例,鼓勵A層學生脫離課本,自由交談,進行自編對話,以Pairwork和Groupwork為主要形式;對于B層學生,教師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口語訓練,給他們足夠的表演的機會;鼓勵C層次的學生敢于開口講英語,讓他們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責任編輯邱麗

猜你喜歡
分層目標英語
一種沉降環可準確就位的分層沉降儀
雨林的分層
讀英語
酷酷英語林
跨越式跳高遞進與分層設計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