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膚接觸護理對極低出生體重兒預后的影響研究

2019-04-27 16:18熊曉萱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 2019年48期
關鍵詞:體重兒胎齡發育

熊曉萱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廣東 惠州 516001)

出生體重大于1000 g小于1500 g的嬰兒,稱為極低出生體重兒。新生兒在胎兒時期,由于母親營養不良或疾病因素導致胎兒發育遲緩或早產,另外,孕婦的身高、體重、年齡、胎盤重量、孕次、產次等多種因素。孕婦的健康、營養、用藥狀況、生活環境、喜好行為等等也是影響的內外在因素,例如偏食、感染病毒、吸煙、缺乏運動等等,都有可能致使新生兒在出生時體重過低,此等新生兒皮下脂肪相對較少,保溫能力差,呼吸與代謝機能相對較弱,極易出現感染[1]。其死亡率遠高于正常新生兒,同時智力將會受到一定影響[2]。為提升此類新生兒預后,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服務具有一定意義,本研究主要針對皮膚接觸護理對極低出生體重兒預后的影響進行分析與探究,匯報入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在我院出生的120例極低出生體重兒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患兒入選時間為2017年3月~2019年3月。按照單雙號分組方式,將患兒分成兩組,及研究組、參照組,各60例。其中,研究組男性患兒29例,女性患兒21例,胎齡分布于31~34周,平均胎齡(32.65±1.03)周,體重分布于1270~1470 kg,平均體重為(1310.36±50.64)kg,參照組男性患兒28例,女性患兒22例,胎齡分布于30~34周,平均胎齡(32.85±1.07)周,體重分布于1280~1460 kg,平均體重(1365±48.96)kg。比較研究組與參照組患兒各項基線信息,其差異呈P>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其他比較。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給予嚴密觀測新生兒心率、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對體溫實施監測、保證新生兒體位舒適性,觀察大小便狀態等常規護理與保健指導,研究組新生兒在參照組護理基礎上實施皮膚接觸護理,主要表現為:護理人員指導父親或母親配合完成,新生兒保持全裸狀態,用毛巾將新生兒背部與四肢加以掩蓋,期間新生兒可使用紙尿褲,俯臥于父親或母親胸口,將新生兒頭部抬高至30度左右,父親或母親不斷撫摸新生兒,并與其說話,說話聲音要柔和,不停呼喚新生兒,或當新生兒俯于父親或母親胸口時,為其播放柔美音樂,父親或母親亦可為其唱歌,每天2次,每次2小時左右,在此過程中,要保證室內溫度的適中性,一般維持在24-26攝氏度,護理至新生兒胎齡達到40周后方可出院,出院前,護理人員告知父親或母親,在家同樣要實施皮膚接觸護理,對新生兒每天全身撫摸一遍,為新生兒每天進行2次嬰兒體操,多與新生兒語言交流,并每天聽柔聲音樂半小時,隨著嬰兒不斷發育,可利用游戲、玩具或語言等方式提升其認知、行為、運動與社交能力。

1.3 觀察指標

比較研究組與參照組新生兒自行吸吮開始時間、平均吸氧時間與平均住溫箱時間;同時進行1年隨訪,利用Gesell發育診斷量比較兩組新生兒一周歲時發育情況,包括:大運動、神經運動、語言、個人社交、適應性,分數越高說明發育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試驗數據均使用SPSS 19.0軟件包處理,并確保準確無誤。當P<0.05時,表示實驗樣本差異明顯且有統計學意義。計量資料組間對比方法采用t檢驗。

2 結 果

2.1 自行吸吮開始時間、平均吸氧時間與平均住溫箱時間

研究組新生兒自行吸吮開始時間、平均吸氧時間與平均住溫箱時間分別為7.04±2.59(天)、7.48±3.98(天)、19.63±2.52(天),均顯著低于參照組8.93±2.13(天)、11.98±5.96(天)、23.25±3.62(天),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組間新生兒比較自行吸吮開始時間、平均吸氧時間與平均住溫箱時間(±s)

表1 組間新生兒比較自行吸吮開始時間、平均吸氧時間與平均住溫箱時間(±s)

平均住溫箱時間(天)研究組 60 7.04±2.59 7.48±3.98 19.63±2.52參照組 60 8.93±2.13 11.98±5.96 23.25±3.62 t組別 n 自行吸吮開始時間(天)平均吸氧時間(天)4.356 4.863 6.357 P值 0.000 0.000 0.000

2.2 一周歲時發育情況

研究組新生兒發育情況評分均顯著高于參照組,其差異呈P<0.05,說明存在統計學意義。詳細數據由表2呈現。

表2 研究組與參照組新生兒一周歲時發育情況(±s)

表2 研究組與參照組新生兒一周歲時發育情況(±s)

組別 n 大運動 精神運動 語言 個人社交 適應性研究組 60 98.93±5.13 104.67±9.73 101.83±8.23 102.13±7.51 109.36±7.42參照組 60 93.64±4.62 97.30±8.53 95.21±6.31 98.65±6.07 102.32±7.12 t 5.593 4.411 4.944 2.791 5.27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3 0.000

3 討 論

皮膚接觸護理又稱袋鼠式護理,此種護理模式主要針對早期新生兒,有研究表明,極低出生體重兒運用此種護理方式效果顯著[3]。通過親子皮膚接觸,有效刺激新生兒觸覺功能,進而降低其周期性呼吸與呼吸暫停時間發生率,能夠使新生兒早日離開溫箱,減少其住院時間,與此同時,對新生兒神經發育與認知行為發育具有一定作用。還有研究[4]表示,對極低出生體重兒實施皮膚接觸護理還可有效穩定新生兒呼吸、心率,同時減少吸氧時間,生命體征將得以穩定,并增進親子感情,促進腦部發育,減少腦損傷形成。新生兒腦部發育未一生中最重要階段,此時,新生兒腦部神經與系統還未發育完全,極易受到周圍環境影響,具有超強的適應性與重組能力[5],可有效獲得某種知識與行為經驗。對其進行早期皮膚護理干預,可有效提供新生兒良性刺激,使其大腦充分受到開發,受損腦部得以修復,降低傷殘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皮膚接觸護理的研究組新生兒自行吸吮開始時間、平均吸氧時間與平均住溫箱時間均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的參照組,而一周歲時發育情況顯著優于參照組,差異均為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極低出生體重兒實施皮膚接觸護理可有效提升其生存質量,增進親子感情,對其預后具有較好的良性影響,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猜你喜歡
體重兒胎齡發育
高清大腦皮層發育新圖譜繪成
低出生體重兒臍靜脈置管的應用及護理措施探究
用初乳進行口腔免疫護理對早產極低出生體重兒的影響
不同胎齡、不同出生體重新生兒的首次肝功能指標的差異性
早期綜合干預對小于胎齡兒生長發育、體格發育和智能發育等影響觀察
青春期乳房發育困惑咨詢——做決定
極低出生體重兒胃管喂養后采用空氣沖管的臨床效果
孩子發育遲緩怎么辦
76例低出生體重兒行PICC置管術后的護理
不同胎齡胎鼠脊髓源性神經干細胞特性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