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體種植模式在造林治沙中的應用分析

2019-05-08 12:09斯日古楞郭巖劉艷平
農家科技 2019年2期
關鍵詞:應用分析

斯日古楞 郭巖 劉艷平

摘要:立體種植模式是一種經常應用在農業種植過程中的一種高效種植方式。本文介紹了立體式種植在治沙造林過程中的應用特點,并就其應用方式進行了具體的分析,旨在提升綜合治沙造林過程中的科學性,改善當前的生態環境。

關鍵詞:立體種植;造林治沙;應用分析

沙害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沙害地區的土壤退化嚴重,植被稀少。沙化的土壤腐殖質含量稀少,土壤營養缺失且稀疏松散。一旦遭遇大風降雨天氣則會形成嚴重的沙塵或是土壤流失,并對自然氣候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將立體種植模式引用到整個治沙造林過程中,改變傳統的種植方式,能夠大幅提升造林治沙的效率。

一、立體種植的概念

立體種植是一種當前新興的種植理念。立體種植技術簡而言之就是將目標植物以空間與時間上進行種植方式的劃分,是一種充分利用了空間時間資源的一種集約型種植方式。且在物質、勞力、技術上的綜合效益較傳統的種植業而言顯著提高,且能夠大幅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

二、立體式造林治沙的優點

1.能夠大幅提升植被成活率

立體式種植方式應用到治沙造林過程當中時,將不同種類的植被按照生長速度、種植作用等進行劃分,并在空間與時間上進行合理地分配,最終達到在植被的整個生長過程中互利共生,提升植被成活率的目的。

2.能夠提升當地經濟效益

造林治沙過程中,確保治沙的效果的同時,還可以在剩余的空間中提升當地的經濟效益。引入沙地經濟作物,在確保防風固沙作用的同時提升沙地中有機物的含量,并將經濟作物具有經濟價值的部分作為提升當地經濟效益的方法。使防沙治沙過程中維持一個能夠不借助外力而完成自身經濟循環的獨立經濟體系,以低廉的成本進行沙害的治理。

3.能夠節約種植成本

治沙造林過程的開始階段對選地有著一定程度的要求。治沙造林過程是一個從適合植被生長的地區開始不斷向沙地擴張的過程,因此在空間上的利用率不是很大。為了保證治沙過程成為一個由點及面的高效種植過程,合理利用當前的空間優勢來展開種植活動,能夠大幅度地節省種植成本。

三、立體式造林治沙植物的選擇

在固沙造林植物的選擇上,首先選擇耐干旱、耐鹽堿的植物,最好是生長迅速、根系發達的耐旱植被。這些植被能夠通過發達的根系固定流沙,并在生長過程中產生枯枝落葉,以提升土壤的腐殖質含量。一般選擇治沙作物時要認定其抗旱與抗逆性,其次是考慮其經濟價值。比如大葉速生刺槐、沙棗、辣木等有經濟價值的樹種都是能夠在固沙的同時提升當地經濟效益的優秀樹種。

為了在種植初期保證截留風量,將沙土進行固定,在建立防風帶的過程當中,可以運用疏透結構在保證通風的同時攔截沙量,胡楊、駱駝棘與紫桿柳等的防風效果良好。為了保護農耕土壤,可以在保護地的迎風面種植花棒、怪柳和沙棗等作物,在種植后進行科學地規劃,對其進行緊密地排列以保證在降低風速的同時進行沙土的攔截,不僅保護了農耕土壤,還為當地的居民提供了燃料。

四、立體式種植在造林治沙應用過程

1.前擋后拉式綜合植被固沙

前擋式固沙法,顧名思義,是一種以阻擋為主要方式的固沙方式。將喬木與灌木以立體的方式進行種植,用最大化的擋沙效率來降低風速,降低含沙量。前擋式固沙一般選擇在流動沙丘的落沙坡底部,通過這種種植方式,最大限度地阻止沙丘的移動。后拉式固沙方式是用人造的固沙設施進行風沙的阻攔的同時在流動沙丘的迎風坡下部種植固沙作物的方法。

在此基礎上,利用立體式種植方法進行改良后,前擋后拉式固沙法可以結合到一起,利用固沙網對侵蝕嚴重的沙地區域或者是移動沙丘進行覆蓋,在覆蓋的同時以固沙網為基礎在其覆蓋的部分進行抗旱草場的培育,在前擋后拉式防沙植被沒有順利成長之前降低沙丘的流動性。以紫花首蓿的種植為例,在前擋后拉式固沙過程中種植的喬木沒有成長到足以抵抗風沙之前,紫花苜蓿便能夠在固沙網的保護之下生根發芽,在一年之內完成對淺表沙層的固定。在此時便可撤去固沙網,以前擋后拉式固沙過程中種植的沙棗為主要的固沙途徑,并以其固氮作用為胡楊、紫桿柳等生長周期長的作物提供養分,加速其生長,最終完成整個流動沙丘的治理。

2.林木一灌木一地表植被相結合的立體式防沙措施

在進行立體式防沙種植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各種植被的生長速度與防沙能力,之后再針對當前的地形為基礎對種植方式進行合理地規劃。林木一灌木一地表植被相結合的立體式種植措施在防沙造林的同時還能夠保證一定程度的經濟價值。特別是在風沙較大的地區,按照風沙的流向以與迎風坡傾斜450的方式進行速生樹種的密集種植,之后在速生樹種后種植同時具有經濟價值與防沙抗旱能力的灌木以進一步降低風速,同時攔截與沉降沙粒,最終在灌木后側種植大面積的灌叢草場,以鞏固后方的水土,改善沙地的環境,提升土壤腐殖質。在腐蝕嚴重、表層地下水含量豐富的地區使用這種立體式的固沙造林方法,能夠快速有效地改善水土流失,優化當前的生態環境。同時還可以利用環境改善的土地進行經濟作物的種植,使當地的經濟環境得以改善。

例:在立體防沙措施布置的過程中,可以在以辣木、紫桿柳為主的防沙林后種植沙棗、豬毛菜等中、小型灌木植被以進一步提升防風固沙作用,直到風速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在以喬木、灌木防風帶后種植四葉首蓿,次年將其翻人土中以改善土壤腐殖質含量后作為各種諸如老鼠瓜、蘆筍、沙棘等抗旱經濟作物的種植地塊,以提升當地的經濟實力,并將種植過程中生產的經濟作物的出售與加工作為特種產業鏈進行推廣。

五、結語

在利用立體式種植技術進行造林防沙的過程當中,確定立體式種植過程中的要點,以空間與時間兩方面展開立體式的植被種植,以提升防沙效率。在進行防沙作業的過程中因地制宜地進行防沙措施的配置,遏制沙害的同時推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并維護生態環境的穩定和諧。

參考文獻:

[1]王子彬.防沙治沙造林技術措施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8,38(22):212.

[2]邸文靜,張弋川,劉新穎.防風固沙植物種類的篩選及樹木種類的選取原則[J].農業與技術,2018,38(22):216.

猜你喜歡
應用分析
互聯網技術在廣播電視領域的應用與探究
綠色建筑煤矸石資源化利用新技術的應用分析
快樂教學法在提高少兒羽毛球啟蒙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試析翻譯理論在翻譯實踐中的應用
綠色化學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探究
計算機網絡技術及在實踐中的應用分析(1)
試析機電一體化系統在機械工程中的應用
新型傳感器在汽車技術中的應用分析
交互設計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