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播種量對機直播水稻分蘗特性及產量的影響

2019-05-11 05:34張璟秋王美娥葉高潮趙田芬上海海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江蘇省鹽城市224153
上海農業科技 2019年2期
關鍵詞:成穗率主莖穗數

張 勇 張璟秋 羊 彬 杜 斌 王美娥 葉高潮 趙田芬(上海海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江蘇省鹽城市 224153)

單位面積有效穗數和每穗實粒數是水稻產量構成的重要因素,兩者協調發展才能獲得高產。已有研究表明[1-2],單位面積有效穗數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會減小穗型。因此,適宜的單位面積有效穗數是確保水稻高產穩產的必要條件。分蘗是水稻的固有特性之一[3],分蘗發生數與成穗率會直接影響單位面積有效穗數,受多種因素影響,目前生產上主要通過調整栽培措施來調控分蘗的發生和最終成穗[2]。2017年筆者以海豐地區主要水稻種植品種“南粳9108”和“淮稻五號”為供試材料,擬探討機直播條件下播種量對水稻分蘗特性及產量的影響,旨在明確海豐地區水稻獲得高產穩產的適宜播種量水平,并為栽培措施的調整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和供試材料

試驗于2017年設在光明米業海豐基地上海海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新華大隊進行,供試田塊前茬作物為小麥,土壤肥力中等。供試水稻品種為“淮稻五號”和“南粳9108”。

1.2 試驗設計

以播期為6月9日的“淮稻五號”(H)和“南粳9108”(N)為供試材料,按每667 m2播種量(S)設置S1(8 kg)和S2(12 kg)兩個水平,即設“淮稻五號”的S1水平(簡寫為HS1)和S2水平(簡寫為HS2)、“南粳9108”的S1水平(簡寫為NS1)和S2水平(簡寫為NS2)四個處理。在各處理間選取適宜小區,進行定點跟蹤調查。田間管理措施參照大田水稻高產優質栽培技術進行管理。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 葉齡進程、莖蘗動態

從水稻出苗開始,每小區定1個樣點(1 m)進行定點跟蹤,每周調查1次,考察葉齡和莖蘗情況。

1.3.2 分蘗發生情況

在樣點內選取5株大小適中、長勢健壯的秧苗進行分蘗標記及跟蹤調查,記錄分蘗發生時間、高度及消亡時間,并計算分蘗成穗率。

1.3.3 各分蘗產量

成熟期對每個處理定點的5株水稻進行取樣,調查各分蘗的穗粒數,計算結實率,并計算出各分蘗對產量的貢獻率。

2 結果與分析

2.1 各處理群體莖蘗動態及成穗率比較

由表1可知,隨著播種量的增加,兩個水稻品種的基本苗數、高峰苗數、收獲穗數均明顯提高,而成穗率和分蘗成穗數均呈下降趨勢。同時還可看出,分蘗盛期NS1的單株分蘗數為2.0株、NS2的單株分蘗數為1.9株、HS1的單株分蘗數為2.6株、HS2的單株分蘗數為2.1株。

表1 各處理群體莖蘗動態及成穗率比較

2.2 各處理不同葉位分蘗發生與成穗情況比較

由表2、表3可知,NS1最終成穗的有主莖和1、2、3、4葉位分蘗,NS2最終成穗的只有主莖和2、3葉位分蘗,HS1最終成穗的有主莖和1、2、3、4、5葉位分蘗,HS2最終成穗的有主莖和1、2、3、4葉位分蘗。其中,兩個水稻品種的1葉位分蘗發生率均不高,但分蘗發生后的成穗率較高,達100%;2、3葉位分蘗發生率均較高,達80%以上,但2葉位的分蘗成穗率較高,3葉位的分蘗成穗率相對較低;同一處理4、5葉位分蘗發生率比2、3葉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蘗成穗率也明顯降低。同時,隨著播種量增加,兩個水稻品種的1葉位分蘗發生率明顯降低,3、4葉位分蘗成穗率明顯降低,2葉位分蘗隨著播種量的增加變化不明顯。

表2 各處理5株不同葉位分蘗發生數與成穗數比較 (單位:個)

表3 各處理5株不同葉位分蘗發生率和成穗率比較 (單位:%)

2.3 各處理不同葉位分蘗的穗型和結實率比較

由表4可知,兩個水稻品種均是主莖的穗長最長,每穗實粒數最多,穗型大;2葉位分蘗成穗的每穗實粒數均多于其他幾個葉位;其他葉位的每穗實粒數的變化趨勢不明顯。各葉位結實率的變化沒有明顯規律。同時,兩個水稻品種均是S2水平下的每穗實粒數總體低于S1水平,說明隨著播種量的增加,穗型有減小的趨勢。

表4 各處理5株不同葉位分蘗的穗型和結實率比較

2.4 各處理不同葉位分蘗成穗對產量的貢獻率比較

由表5可知,對產量貢獻最大的均是主莖分蘗成穗,NS1、NS2、HS1、HS2的主莖分蘗成穗對產量的貢獻率分別為31.7%、54.7%、30.6%、42.7%;2葉位分蘗成穗對產量的貢獻次之,貢獻率分別為26.3%、36.4%、26.6%、38.0%;各處理3葉位分蘗成穗對產量的貢獻率均略大于1葉位(HS2處理除外)。綜上,分蘗成穗對產量的貢獻率大小排序依次為主莖>2葉位>3葉位>1葉位>4葉位>5葉位。

表5 各處理不同葉位分蘗成穗對產量的貢獻率比較

3 結論與討論

關于機直播水稻分蘗發生與成穗規律,前人已做了大量研究[4-7],有研究認為中部蘗位優勢最高,其次為下部蘗位,再次為上部蘗位[4];也有研究認為直播稻優勢葉位為主莖及一次分蘗的第1到第4葉位[8]。本試驗結果表明,播種量在S1水平下,1葉位分蘗發生數沒有明顯優勢,但成穗率高;2、3葉位是分蘗發生和成穗的優勢葉位;4葉位分蘗成穗率低于1葉位;5葉位有50%左右的分蘗發生率,但分蘗成穗率低。隨著播種量提高到S2水平,2葉位分蘗成穗仍有較大優勢;1葉位分蘗發生率明顯降低;3、4葉位分蘗成穗率顯著降低。由此可見,播種量過大會導致群體競爭加強,植株個體的分蘗能力下降。

已有研究結果表明[6],隨著主莖葉位的提高,分蘗成穗對產量的貢獻率呈下降的趨勢;也有研究認為[9],水稻2、3葉位分蘗成穗對產量的貢獻較大。本試驗結果表明,對產量貢獻最大的均是主莖分蘗成穗,主莖成穗的穗型大、穗粒數多、結實率相對較高。不同葉位分蘗成穗對產量的貢獻率大小排序依次為主莖>2葉位>3葉位>1葉位>4葉位>5葉位。此外,隨著播種量的提高,無效分蘗增多,單位面積有效穗數的組成主要依靠主莖和2葉位分蘗成穗,且穗型明顯減小,不利于形成高產。

經綜合考慮,為確保2、3葉位分蘗成穗,提高1葉位分蘗發生與成穗,提高海豐地區機條播水稻產量,每667 m2適宜播種量為8kg。

猜你喜歡
成穗率主莖穗數
不同來源小麥品種主要產量性狀的比較分析
金蕎麥收集系株型相關性狀遺傳變異分析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試驗研究報告
甘藍型油菜雙主莖YD 4899的選育及表型性狀比較分析
雜交晚粳稻通優粳1號產量及構成因子分析
小麥黃淮冬麥區北片國家區試品種產量構成因素變異分析
種植密度對煙草主莖中化學成分運輸與儲存的影響
水稻應用生物碳硅肥效果研究
高產小麥構成要素的解析與掌握
綠先機復混肥對直播水稻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