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蘿卜“助贏”朝鮮戰爭

2019-05-14 10:56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9年1期
關鍵詞:張家口志愿軍胡蘿卜

林振威是河北張家口人,1950年參軍入伍,1951年8月響應國家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隨彭德懷總司令開赴朝鮮半島前線,做了一名運輸班長。

朝鮮戰場戰況慘烈,美軍飛機日夜轟炸,援朝志愿軍物資匱乏,補給異常困難,其中最急迫的就是水了。當時裝水只能用汽油桶,然而槍林彈雨中,一旦被槍彈擊穿,飲水就會流失,再加上汽油桶較為笨重,運輸起來極不方便,因此,前線的戰士們一天甚或幾天見不到一滴水。

在槍林彈雨籠罩下的極度饑渴的時刻,林振威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常吃的胡蘿卜,脆甜可口,清爽甘冽,不由得咽了咽口水。胡蘿卜在張家口壩上老家是人們的主要食材,解渴又解餓,不怕凍不怕曬。如果這時能有胡蘿卜吃,那該多好??!

他將這個想法報告給團長,引起重視。隨即這個消息傳回國內,在京郊、天津、河北張家口、保定等地大量采購胡蘿卜、青蘿卜,隨同其他物資一起運往朝鮮戰場,支援與美國侵略軍浴血并肩作戰的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

蘿卜耐凍、耐干、耐臟,又不怕槍林彈雨,因此在運輸過程中即使遇到敵人的襲擊,用麻袋裝著,子彈擊中也還可送上火線。從這次志愿軍“發現”了蘿卜是戰士最好的解渴充饑的東西后,蘿卜就成了戰地很好的補水物資,可以說蘿卜在朝鮮戰場上也立下了赫赫戰功。

1970年4月6日,周恩來總理出訪朝鮮,并帶去送給朝鮮的禮品,在這些禮品中有來自天津沙窩村的青蘿卜優種。周總理把沙窩蘿卜種子作為國禮送給金日成,這是對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紀念,更是對沙窩蘿卜的最高褒獎。

(摘自《老年生活報》)

猜你喜歡
張家口志愿軍胡蘿卜
志愿軍六天三炸“水門橋”
冬奧會對張家口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及發展策略
推理:誰最粗,誰最細
透視:脆甜胡蘿卜
張家口發布氫能規劃
抗美援朝,美軍陣亡人數為何比志愿軍的低
云山戰役中志愿軍的作戰要覽
災難現場,這支華僑華人的“志愿軍”令人動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