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大豆高產施肥技術

2019-05-22 09:32林林
農民致富之友 2019年10期
關鍵詞:鉬酸銨根瘤菌種肥

林林

肥料是農作物的“糧食”,施用化肥是糧食增產的重要手段。隨著農業結構調整和一些高產大豆新品種的育成,大豆種植面積不斷增加。但是,由于許多農民沒有掌握大豆的生育特點、需肥規律和施肥技術,因而種植大豆管理粗放,廣種薄收,導致產量很低。國內外資料表明:作物增產各項措施中,施肥所起的作用占40%~60%,可見大豆施肥的重要性。大豆的施肥數量、方法及時期要根據大豆的吸肥規律、土壤肥力基礎、肥料種類、種植方法以及大豆品種等靈活掌握,做到合理施肥。

一、大豆的需肥特點

1.大豆自身有固氮作用

大豆生長發育所需肥料由根瘤菌供給和從土壤中吸收。根瘤菌固定空氣中的氮素為大豆利用,固氮作用高峰集中于開花至鼓粒期,開花前和鼓粒后期固氮能力均較弱。

2.大豆是需肥較多的作用

據研究,每生產100kg大豆種子,需吸收純氮6.5kg、有效磷1.5kg、有效鉀3.2kg,三者比例大致為4:1:2,比水稻、小麥、玉米等都高。而根瘤菌只能固定氮素,旦供給大豆的氮也僅占大豆需氮總量的50%~60%。因此,還必須施用一定數量的氮、磷和鉀肥,才能滿足其正常生長發育的需求。

3.大豆不同生育階段需肥量有差異

開花至鼓粒期是大豆吸收養分最多的時期,開花前和鼓粒后吸收養分較少。

二、大豆施肥技術

1.多施有機肥

多施有機肥用作底肥,對大豆的生長很有好處,不僅有利于大豆發育,還有利于形成根瘤菌的繁殖,可以有效增強固氮能力。在換茬時,由于在麥茬后直播大豆接續的時間比較緊張,難以再進行整地施肥,在這種情況下,就應注意在前茬小麥田多是有機肥,以便培肥地力。用較多的有機肥作底肥,不僅有利于大豆生長發育,而且有利于根瘤菌的繁殖和根瘤的形成,增強固氮能力。麥茬直播大豆由于播種時間緊,來不及整地施基肥,應強調前茬小麥田多施有機肥,培肥地力。根據實踐經驗,如果前茬有機肥施用足,可以使大豆有明顯的增產效果。

2.巧施氮肥

施氮肥的關鍵要體現一個“巧”字,這是因為大豆自身有固氮能力,所以不需要再施用太多的氮肥。

要根據田塊的肥力情況施用氮肥。中等以下肥力的田塊,可以適量施用,就能體現較好的增產效果,而肥力較高的田塊就很難體現施肥效果,所以根據這個情況,高肥力田不必施肥過多,不僅浪費,而且還會造成減產。也就是說,高肥田可少施或不施氮肥。一般地塊則需要相應的施肥措施,每畝可施尿素5kg或碳酸氫銨15kg作底肥;對于薄地可以少量氮肥,有利于大豆壯苗和花芽分化。但種肥用量要少,以免燒種(注意肥種隔離)。一般地塊種肥每畝施尿素3~5kg,過磷酸鈣10~15kg比較適宜?;蛎慨€施尿素2~3kg加磷酸二銨3kg增產會更加明顯。

大豆初花期追施氮素化肥,有良好的增產作用,每畝可追施尿素3~5kg。追肥的時間可定于中耕前。

3.增施磷肥

由于大豆需磷較多,為了防止一定程度缺磷。應增施磷肥。磷肥宜作基肥。一般每畝可施過磷酸鈣15~20kg。如果前茬小麥施土壤中不缺磷,種植大豆時可不再施磷肥。

4.根外補肥

大豆需要各種營養元素最多的時期是花莢期,而鼓粒期吸收能力下降,大豆常因缺肥而造成早衰減產。由于大豆葉片吸收養分的能力很強,因此葉面噴肥可延長葉片的功能期,但肥料利用率很高,對鼓粒結實作用明顯,一般能增產10%~20%。每畝可用磷酸二銨1kg或尿素0.5~1kg或過磷酸鈣1.5~2kg,或磷二氫鉀0.2~0.3kg加硼砂100g,對水50~60kg于晴天傍晚噴施(其中如用過磷酸鈣要先預浸24~28h后過濾再噴),噴施部位以葉片背面為好。從結莢開始每隔7~10d噴1次,連噴2~3次。此外,結合根外噴肥,在肥液中加入適當品種和適量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增產效果會更好。

5.及時葉面噴肥

葉面噴肥若噴1次以初花期為宜;噴2次時第1次在初花期,第2次在終花期。肥料有鉬酸銨、尿素、磷酸二氫鉀等,用量為尿素7.5~15.0 kg/hm2、磷酸二氫鉀1.5 kg/hm2。

6.補充硼鉬肥

試驗證明,大豆施用硼鉬肥一般能增產8.6%~13.9%。鉬肥的施用方法有2種:一是拌種。將鉬酸銨15~30 g加少量溫水溶解,再加水0.75~1.00 kg,制成鉬酸銨溶液,噴灑在50 kg種子上,陰干后即可播種。如拌農藥,一定要等到拌鉬酸銨的種子陰干后再進行。二是葉面噴施。將硼肥配制成0.01%~0.10%溶液,在大豆開花噴施500 kg/hm2。硼肥的施用方法:一是拌種,每1.0 kg種子加0.2 g硼砂,加少量水后拌種。二是葉面噴施,配制成0.01%~0.02%溶液,噴施500 kg/hm2。

三、大豆施肥要深施

化肥深施可以采用溝施、穴施、條施等方式。按照施肥時期,分為基肥深施,種肥深施、追肥深施。合理的施肥位置和深度因土壤肥力、化肥種類、作物特性、土壤水分等情況而有所不同。

1.基肥深施

基肥深施主要同耕翻作業相結合。一種是先撒肥,后耕翻。先將固體肥料均勻的撒在地面,隨即耕翻入土,耙細蓋嚴。要盡可能縮短化肥暴露在地表的時間,尤其對碳銨等一會發的化肥要做到隨撒隨耕翻入土。要求耕翻后化肥埋入土壤深度6~10cm,地表無可見的化肥顆粒。另一種是邊耕翻邊將化肥施入犁溝內,由下一犁的犁垡覆蓋。

2.種肥深施

種肥深施一般結合播種施于種子側下方或正下方(一般在4~5cm)以避免與種子直接接觸,在種與肥之間形成一定厚度的隔離層,既滿足作物苗期生長對養分的需求,又可避免肥種混合出現的燒種、燒苗現象。種肥一般用量較少,先用性能比較穩定的肥料品種,含氮的化肥一般不宜做種肥。種肥深施要求種、肥深淺一致,肥條均勻連續,肥帶寬度略大于播種寬度。使用專用機具可一次完成施肥和播種兩項作業。但應用該項技術對田塊土壤耕翻要求較高,應保證土壤耕深一致,無漏耕,做到土碎田平,土壤虛實得當。

3.追肥深施

追肥深施一般采用開溝深施的方法,深度一般在6~10cm。施后及時覆土埋嚴壓實,或結合中耕培土把肥料埋入作物根際周圍,施肥后最好結合灌水。采用化肥深施機械能夠一機完成開溝、排肥、覆土,可顯著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單位:152500 黑龍江省鐵力市雙豐鎮農業服務中心)

猜你喜歡
鉬酸銨根瘤菌種肥
鉬酸銨制備技術研究現狀
種肥施用關鍵技術與原則
種肥施用關鍵技術與原則
鮮食大豆根瘤菌應用研究
接種苜蓿根瘤菌對西藏苜蓿生長及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小麥高產不可忽視種肥
荷蘭創新的種肥形態實現精準施肥
鉬酸銨對EVA/NBR復合材料燃燒性能及熱穩定性的影響
有機無機肥配施和根瘤菌接種對拉巴豆生長、品質及養分吸收的影響
大豆/玉米間作體系中接種AM真菌和根瘤菌對氮素吸收的促進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