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大豆種植生產效益栽培技術要點分析

2019-05-22 09:32于海峰
農民致富之友 2019年10期
關鍵詞:大豆肥料病蟲害

于海峰

我國粗放型的農業管理模式嚴重制約著大豆種植的規?;l展,受氣候和病蟲害等因素的影響,大豆產量不高。改進大豆栽培技術勢在必行,通過先進栽培技術的應用,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

一、影響大豆產量的主要因素

(一)品種選用不合理

部分大豆種植戶受“口耳相傳”的種植理念影響,依靠往年種植經驗選種。如若上一年選擇的種子產量高,種植戶在往后的幾年中還會選用同一品種。例如:上一年為高溫年,種植戶選用晚熟品種,第二年恰逢低溫年,選用晚熟品種就會導致大豆產量降低,出現青粒、晚熟、顆粒小等問題。

(二)田間管理不科學

種植密度稀疏。通過調研發現,一些種植戶在進行田間管理時,不重視疏苗和間苗,壟距大約在65cm左右,每公頃大豆苗量約為17萬株,這樣的種植密度導致大豆畝產量低于全國平均值。忽視各類肥料的含量。施肥配比不科學,養料不能滿足大豆生長所需量。不重視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出現病蟲害問題后,種植戶防治意識較弱,時常出現病蟲害不可控等問題。

二、栽培技術在大豆種植中的應用

(一)做好選種工作

優良的種子是保證大豆產量的基礎性條件,是提高大豆種植生產效益的根本性措施。對于種植戶來說,做好選種工作首先應當根據各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土壤特質,再進行選種。其次結合大豆生長的自然規律,綜合近五年來選種經驗,選擇洛豆1號、中豆301、東農55、黑河43、齊黃34等優質的品種。最后將經過種子篩選器過濾后的種子,進行二次人工篩選,剔除蟲粒、殘粒,確保種子飽滿度,以提高種子種植的成活率。例如:山東省選用“齊黃34”大豆品種,刷新了山東省夏大豆高產紀錄,2016年實收畝產量達到627.5斤,而且創造了甘肅省大豆高產紀錄,實收畝產量達到670.62斤,2014年被評為農業部主導品種。其蛋白質和脂肪的總和為64.03%,超過國家蛋白脂肪雙高品種標準,豆腐產出率比一般品種高31.94%以上?!坝谩R黃34生產的豆腐氣味香、口味甜、有韌性、口感好,生產的豆漿香、濃、甜、滑,很受消費者市場歡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豆種植戶的經濟收入。

(二)合理安排種植密度

科學的播種方式是保證大豆合理密植的有效方法。為了保證種植技術的科學性和種植戶的經營效益,需要在有限的土地資源范圍內,種植更多的大豆株苗,同時不要過度密植。因此,種植戶在進行播種時,要以“因地制宜”為行動指南,適時調整,控制大豆種植的深度和密度,深度在4cm左右,土壤的覆蓋度約為1.5cm,每畝種植密度在2.2萬株上下,行間距和株間距分別控制在640cm和12.5cm。如若選用早熟品種,可增強密植;如若選用晚熟品種,可縮小種植間隔;如若大豆種植區域土壤肥沃,可適當增加種植密度;如若大豆種植區域水土環境較差,可科學調整種植密度。以吉林省大豆種植產業為例,為做好生產服務,吉林省省農委研究制定了大豆生產技術指導意見,協調大豆種源1000多萬斤,抓好大豆播種機械供應調配,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派出指導服務組進行技術指導服務,合理安排種植密度。增加了吉林省大豆產量,優化了種植結構。同時,擴大大豆種植面積,推進了大豆與玉米輪作,對緩解生態資源壓力,保護寶貴的黑土地資源,促進耕地休養生息、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做好施肥工作

為了保證大豆株苗成長所需營養,種植戶應當利用科學的施肥技術,促進其健康生長。在培育大豆期間內,種植人員應當綜合分析土壤養分情況、氣候變化和大豆品種,選取富含磷、鉀、氮等多種營養成分的肥料。施肥前,做好肥料的調和工作,預算出每畝需要多少肥料,確保每株豆苗獲取足夠的養分。另外,礦物質和微生物也是大豆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二者還可改良土壤松軟度,有機化肥對大豆產量的提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山東紫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堅持自主創新,該公司與國內多家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并設立研發中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致力于為中國農業新興種植模式提供可靠、高效、環保的種植解決方案。采用國際領先模仿地球生物學原理自然活化提取的“高流速流酶體小分子黃腐酸”,遇水則溶,流速快,快速輸送營養物質至作物體,有效解決作物缺素癥狀;獨特的溫和堿性,有效調節土壤的PH值,為作物生長提供最佳的環境;特有的脲醛粉,優化土壤碳氮比,形成育菌溫床,改善土壤有益微生物群落生存環境。通過改良土壤健康,還原作物自然原生態的生長過程,是替代目前微生物肥料的高效多功能高端新型肥料,符合國家雙減政策,也將農資行業轉型發展的里程碑。

(四)做好防病蟲害工作

病蟲害問題嚴重威脅著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影響大豆的整體產量,從而減少了種植戶的收入。故此,大豆種植戶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當對管轄區域進行全方位監控,以預防為主,防治為輔,將病蟲害的預防工作作為科學栽培的重點內容之一,利用藥物制劑對株苗進行噴灑,從源頭杜絕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制定切實可行的大豆病蟲害的防治措施,根據褐斑病、根腐病、菌核病等不同病狀,綜合化學與物理治理方案,提出科學解決對策。此外,在進行化學藥物防治工作中,大豆種植人員應當嚴格遵循國家農藥使用劑量標準,避免對水土造成不必要的危害,用實際行動踐行生態農業發展理念。例如:2015年,吉林省東部地區大豆發生蚜蟲災害,面積達30萬畝。省農業部門高度重視,安排技術人員下鄉指導病蟲防治,鏟除雜草,用20%蟲霉水乳劑100倍液噴灑在株葉上,防止病蟲侵蝕。另外,蚜蟲具有抗藥性,輪換使用克蚜星乳油、卵蟲凈乳油、抗蚜威和天王星乳油,有效控制蚜蟲危害。

(五)適時收割

收割時間直接影響著大豆種植的品質。為了提高大豆種植的收益,就要進行合理收割。如若大豆成熟期降雨頻繁,應當抓緊脫離,并做好晾曬工作;如若發現豆桿變暗,呈暗褐色,則可進行收割工作;如若大豆成熟期間天氣干燥,應在濕度較強的清晨進行收割,可以防止豆莢開裂,避免豆子掉落。

(作者單位:163311黑龍江省大慶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猜你喜歡
大豆肥料病蟲害
注意防治大豆點蜂緣蝽
從大豆種植面積增長看我國糧食安全
春季葡萄苗病蟲害咋樣防治
巴西大豆播種順利
大豆的營養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夏季玉米主要病蟲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蟲害
2019年3月肥料購、銷、存統計
2019年3月肥料購、銷、存統計
2018年12月肥料購、銷、存統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