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施市馬鈴薯老品種“馬爾科”改良及高產栽培技術

2019-05-22 09:32劉照豐徐永進
農民致富之友 2019年10期
關鍵詞:馬爾科恩施市切塊

劉照豐 徐永進

馬鈴薯老品種“馬爾科”在恩施市種植已近50年,因連年種植,品種衰退,長勢弱,病毒病重,薯塊小,產量低,抗晚疫病弱等。盡管全市大力推廣了中薯系列,鄂薯系列等優良品種(品系)。人們仍對老品種馬爾科的品質優、可食性好等的優良性情有獨衷, 因老品種“馬爾科”肉黃質,四處求買“黃洋芋”(馬爾科) 慰然成風,不少農戶小面積種植,也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本文分析老品種馬爾科品種退化原因,改良方法,且改良后高產栽培技術。

1品種退化原因分析

品種退化,是病毒對植株侵害所致,阻碣葉片葉綠素合成,破壞葉綠體結構,改變葉型,影響葉片光合,導致生理代謝紊亂,活性降低,表現為花葉、卷葉和皺葉等癥狀,致大面積減產和經濟損失。

主要病毒和類病毒有: X病毒(PVX)、Y病毒(PVY)、卷葉病毒(PLRV)、A病毒(PVA)、S病毒(PVS),還有一種類病毒,為紡錘塊莖病毒(PWD)。

2傳病毒途徑

病毒傳播分直接傳播、媒體傳播和土壤傳播三大類型。

2.1直接傳播。感病植株從傷口流出汁液,侵染健康植侏的傷口時發生的病毒傳播。也可由農事操作致病健株間的摩擦、汁液的相互接觸而傳播。

2.2 媒介傳播。媒介有昆蟲、線蟲和真菌。

2.3土壤傳毒。為土壤中的真菌、線蟲。

3品種改良技術措施

3.1提純復壯

生產上“馬爾科”為收獲自留種,不設種子田,不按種子田的要求栽培管理,選種不明確,不穩定,致原有品種優良性得不到保持。品種提純復壯,就是建立完善制度、確立目標、制定原品種生產技術措施。

3.1.1選地。選擇地勢較高、地下水位較低、壤土等原品種生產田。

3.1.2定播期。播期相對生產田推遲10—15天,與大田生育期相對拉開。

3.1.3定薯型。選擇中等大小薯種,確保原品種質量。

3.1.4 定密度。適當稀播,單作一般采用單壟雙行,壟距1.2m,壟底65cm,壟面40cm壟高30cm,壟上兩小行,行距20cm退步25cm,畝4400株。

3.1.5設標準。選優、去雜、去劣,在幼苗期、現蕾期、收獲期、貯藏期及播種前期分別進行。各時期的選優標準要明確、穩定。

3.2 品種脫毒

脫毒就是運用物理的、化學的方法汰出植物體內的毒素。

3.2.1物理法。利用高溫、低溫處理待毒材料,即用病毒與寄主對高低溫的忍耐差,使寄主體內病毒失活,而寄主繼續存活。

3.2.2莖尖培養。針對馬鈴薯A病毒、Y病毒。直接取0.1-0.2mm莖尖組織,進行培養。

3.2.3莖尖培養與熱處理結合。采用莖尖培養與熱處理相結合。對莖尖培養的組織,加熱處理。將組織置25℃、40℃環境處理4周。具體做法是,以每天4小時40℃,20小時25℃的變溫處理4周。

3.2.4低溫處理。針對紡錘塊莖病毒PWD,這種病毒是一種很難汰除的病毒,熱處理結合莖尖培養,用莖尖培養結合低溫預處理,即將組織置8 c0環境處理3個月,然后在10 c0以下發芽,只切取生長椎。

4脫毒后的原種高產栽培技術

4.1 播前準備

4.1.1田塊選擇。選土層深厚(熟土層不低于25cm),結構疏松,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的微酸性(PH值5.0-6.5)沙壤土。

4.1.2茬口安排。選前作物為禾谷類、蔥類、瓜類、豆類、花生、甘薯等茬口田。

4.2種薯處理

4.2.1種薯切塊。海撥高的地區盡量采用整薯播種,一般為50g以下;海撥較低地區,大于50g以上的種薯需切塊,切塊時將頂芽一分為二縱切,每個切塊保留1-2個芽眼,平均單塊重為35-45g,切塊刀具用3%高錳酸鉀溶液消毒。

4.2.2施肥。馬鈴薯屬喜鉀作物。畝產2000kg要吸收氮11kg、磷4.3kg、鉀22kg。因此,要求一次性施足底肥,農家肥占60%。

4.3 播種

4.3.1播種期。1200m以下地區12月中旬至1月中旬;1200m以上地區為年后播種。

4.3.2播種深度。一般8-10cm為宜。

4.3.3 播種方法。切口朝下,芽眼朝上。開寬40cm,深5cm種植溝,種薯呈品字型擺放種植溝兩側,肥料與種薯保持8-10cm距離以防燒根。農家肥蓋在種薯之上,后在農家肥上蓋10-15cm厚細土。

4.3.4噴施除草劑。播后于蓋膜前噴芽前除草劑,每畝選百草枯100ml兌水40-50kg水噴于壟面。

4.3.5 覆蓋地膜。施用除草劑后,立即覆膜蓋壟,將膜兩側用細土壓緊蓋嚴保溫。

5田間管理

5.1破膜接苗。早春幼苗出土,當苗達6~8片葉時,選擇無霜、氣溫比較穩定天氣,在出苗處將地膜破口,引出幼苗,破口要小并用細土將苗孔四周的膜壓緊壓嚴,破膜過晚易燒苗。

5.2化學調控。為了避免植株瘋長,用多效唑抑制植株地上部生長,可促進光合產物及時向塊莖運轉,增加薯數,提高大中薯結薯率。一般現蕾期至初花期用50%多效唑40-50g(套作減半),兌水40-50kg噴施1~2次。

5.3抗旱排漬。馬鈴薯結薯高峰期在開花后20天,日增增產可達50-100kg,干旱會嚴重影響塊莖膨大,漬水又易造成爛根死苗,因此,在抗旱時要求輕灌速排,雨水多時須及時清溝排漬,要求圍溝、腰溝,要溝溝相連,溝溝相通,水流得出去,雨住田干。

5.4病害防治。晚疫病馬鈴薯生長中最大障礙,田間發現中心病株施第一次藥,間隔7-10天施第二次藥,連續噴藥3-4次。首選藥劑:68.75%銀法利75ml,或70%代森錳鋅可溫性粉劑6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溫性粉劑800倍液噴霧。技術要求:一是藥劑需交替使用;二是搶晴噴霧,或搶住雨停間隙噴藥;三是正反兩面都要噴到;四是第一次噴藥時間的準確與否最為關健。

6適時采收

提前3-5天殺青(割去地上部植株),減少薯皮脫落,選擇晴好天氣收獲,收挖時要盡量減少破損,不易曝曬,選擇干燥、通風、陰涼、避光處薄攤貯藏。

(作者單位:1.445000湖北省恩施市太陽河農業服務中心;2.445000湖北省恩施市農業局植保站)

猜你喜歡
馬爾科恩施市切塊
費烏瑞它切塊與整薯播栽的性狀和產量
魔芋切塊繁殖的生長特性及產量分析
馬鈴薯種薯切塊技術要點
新西蘭碰鼻禮
淺談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以湖北恩施市盛家壩鄉小溪村為例
恩施市基層就業創業工作的對策
生態環境保護的實踐與探索——以恩施市屯堡鄉為例
恩施市中心醫院:真心服務體現品牌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