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古為徒和娟娟發屋——關于書法經典問題的思考》評介

2019-05-24 01:00王鈺瑞
美育學刊 2019年3期
關鍵詞:碑學范本書法藝術

在研究中國書法史的眾多學者中,白謙慎是一位頗具個人特色的學者.他置身于西方當代藝術環境之中,對國內書壇亦密切關注.這使得他有獨特的視角去思考書法的發展.他早年以傅山為切入點,探究書法經典體系從帖學到碑學的突破.他早在20 世紀90 年代初即開始廣泛收集當代書寫環境的視覺資料,很多同時代的非名家書跡也進入他考察的視野,成為其關注和研究的對象.

中國書法家們一直頗為自覺地將古代藝術作品作為藝術學習的經典,他們不斷從古代書法作品中汲取營養.從帖學到碑學,書法臨摹的范本庫也在不斷擴大,"與古為徒"成為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到了20世紀90年代,一些"粗糙""不規整"的未經書法訓練的古代素人之書成為部分書法家學習推崇的對象,并冠以"民間書法"之名,企圖將其納入書法臨習范本系統,引發了關于"民間書法"的巨大爭議以及與中國傳統書法的經典性等一系列相關問題的探討.

白謙慎的《與古為徒與娟娟發屋》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創作的,該書數次再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者通過對當代及古代非名家書跡的對比,發現無論古今,初學者在書寫楷、行、草字體時,都呈現出一種無鮮明時代特征的"無古無今"的狀態.這些"素人之書"由于未經過訓練,都有一種不落經典窠臼的意外感并讓人感受到天趣.作者從而思考,對于古今擁有同樣意趣的書跡,當代書法家們為何奉"古"為圭臬,視"今"為敝帚?

作者通過各個角度的敘述并不是為了批評或贊揚某種審美趣味,而是展開一系列的文化反思.在作者看來,書法藝術發展至今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碑學發展的內在邏輯,但是卻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這些在古代原本非經典的非名家書跡是如何成為經典的?在經典化的過程中又使用了哪些策略?面對擁有同樣天趣的書跡,當代書法家舍"今"求"古"現象的背后蘊含有怎樣的文化社會學問題?以及在當代書法創作和欣賞中,是否存在著審美趣味的轉變,這種轉變背后又存在著怎樣的社會文化背景?最重要的是,隨著碑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古代書跡被納入書法的范本之中,這將使其陷入難以自洽的邏輯悖論,最終仍要回到對于書法本質問題的反思.作者是在當代藝術發展的大背景下思考這些問題的,面對當代書法藝術同當代其他藝術一樣陷入自身困境的局面,作者站在藝術史的高度去思考它們應當如何展開和未來發展的走向.

作者以敏銳的藝術史家的視角,將當代書法發展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呈現在我們面前,這正是一本提問題的書,作者給了我們部分問題的答案,有的則只是提出疑問,讓讀者在持續地思考中追問:在書法史發展的脈絡中來看,當代書法藝術如何面對和處理"古"與"今"的問題?

猜你喜歡
碑學范本書法藝術
張紅春書法藝術欣賞
新手養蝦100%成功,一年賺50萬!種苗、飼料、動保+服務聯動,看恒興如何在珠三角打造對蝦產業范本
從學碑到“碑學”
心與形:帖學與碑學
清代碑學興起并不僅因為文字獄
碑學·形學
用好語文范本引向課外閱讀摭探
馬偉書法藝術欣賞
張天德書法藝術欣賞
“引子”教材觀:聚焦語文要素與課文范本的閱讀教學模式——以部編版教材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