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重點國有林區的改革

2019-05-27 10:28王佳輝
中國集體經濟 2019年14期
關鍵詞:改革經濟

王佳輝

摘要:國有林區在中國林業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其經濟效益比較低,造成技術斷層、人才流失、生態資源被消耗污染等。而目前重點國有林區的改革正處于中后期階段,也是檢驗改革成效的重要階段。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改變國有林區在機制和體制中存在的問題,改善林區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林區經濟發展。從經營機制、制度體制和人才管理方面深化國有林區改革,轉變林區發展的經濟模式,提高林區經濟效益,突破改革的難關。

關鍵詞:改革;國有林區;經濟

針對國有林區在改革中所面臨的問題,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快培育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通過對國有林區的現狀分析,了解林區人民的渴求,提高林區工作的福利待遇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避免技術斷層,共同謀求林區發展,推動林區轉型升級。

一、國有林區的現狀

最初的國有林場是國家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在國有的荒山荒地上培育森林資源,將生態與經濟聯系起來,促進林區可持續發展。森林工業在國有林區中占據重要地位,早年國家對森工給予了很大支持,推動森工企業持續發展。但由于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日益迫切,國家對森工的投資逐漸減少,進而轉向對營林方面的投資支持。

目前我國的國有林區禁止亂砍濫伐,強調生態建設,林場職工的主要工作不再是以伐木為主的商業活動而是以生態保護為宗旨的造林生產任務、森林撫育生產任務和森林管護生產任務。在一些國有林場,職工除了每月的工作任務外,還會從事林下生產經營工作,例如林下養殖和林下種植,并以此來獲取經濟效益。國有林區的森林保護力度不斷加強,在整個林業工作中也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

但是林區的資金缺乏,職工的福利待遇、生活水平仍然比較低,甚至有些不如農民,這造成了許多年輕的職工更愿意外出打工,人才流失。在許多工作崗位上都是一些中老年職工,對森林管護等工作上已力不從心,卻無人接替。目前職工的工資來源主要依靠“天保工程”補貼的發放,收入微薄,大多數職工入不敷出。林區的就業率不斷降低,職工的生活仍然很艱苦。

二、國有林區的改革

(一)國有林區改革的內容及成效

國有林區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產權制度、林權制度、林區管理體制、經營體制的改革,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維護林區人民的利益,將國家、企業和社會三者的關系處理好,促進社會穩定。實現政企分開,減輕企業負擔,推動企業轉型發展,正確處理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在禁止伐木的情況下實現綠色發展。實行政企分開后,不僅是形式上的分開,新成立的集團包括兩部分,一是競爭型企業,二是公益型企業,由政府接管相應職能。

“天保工程”的開展減少了木材的產量,增大了森工企業的競爭壓力,林區的商業性伐木活動大大減少,林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向由伐木向營林轉變,森工企業處于生態保護的重要地位。國有林區的改革不斷深入,出現了許多各具特色的林業發展模式,根據不同國有林區的發展特色,創建符合林區可持續發展的國有林區管理新體制。

重點國有林區的改革任務繁重,需要根據林區的發展現狀,具有針對性地對國有林區進行改造。建立起完備的社會基礎設施體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林業企業的競爭力,創造具有林業特色的品牌,開拓林區特有的經濟發展道路。

(二)國有林區改革的必要性

國有林區在造林生產、森林撫育、森林管護等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開展國有林區改革有利于生態建設、林區的經濟發展以及職工就業增收,推動社會和諧健康發展。國有林區的改革使得伐木現象大大減少,增加了荒山的綠化面積,提高空氣質量,增加森林碳匯,優化森林資源,在現今氣候變化無端的情況下,豐富的森林資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山上林場和山下局址的職工的生活環境也因國有林區的改革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許多棚改房的建造以及社會基礎設施的改善都得益于國有林區的改革,因此是十分具有必要性的。

除此之外,國有林區也是一個具有生物多樣性的復雜的生態系統,是許多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也包括濕地等重要的自然資源。推動國有林區的改革,建立專門的保護區,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生態建設。在林場拖欠職工工資以及負有其他金融債務的情況下,又受到采伐的限制,致使經濟效益下降,為了擺脫這種困境,推動國有林區改革,建立科學的林區機制體制。目前許多林區職工的工資水平過低,社會保障缺少,并沒有得到與其對林業貢獻對等的福利待遇,不利于社會穩定,加快林區改革,維護社會公平,提高林區職工的生活水平。

(三)國有林區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國有林區的經濟效益普遍低下,經濟發展模式過于單一,造成資源的過度浪費,阻礙了國有林區的發展,說明在現行的林區體制下已不能滿足林區當前的發展要求,并且嚴重影響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國有林區作為收支自負的事業單位,沒有了國家財政撥款,受到采伐的限制,資金嚴重不足,林區建設有待提高,人才流失,基本工資無法維持職工的正常生活。

國有林區的管理機制使得林業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尷尬地位,具有事業、企業雙重身份,游離在市場經濟機制和計劃經濟體制之間,不便于管理。林區的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后,缺乏先進技術設備,無法推動林區經濟發展。國有林區面積逐漸減小,林區職工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缺少職工培訓,對專業知識的了解較少,職工老齡化,不利于林區的持續發展。政府的補助經費到位不足,拖欠職工工資,影響社會穩定。

早期森工企業負擔了林區的社會建設,成本較大,只擁有陳舊的設備和原始的生產技術,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沒有足夠的資本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國有森工企業在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中處于兩難地位,既要保護生態環境,禁止伐木,又要推動經濟發展,開展林下經濟,在矛盾中制約了國有林區的改革。

三、對國有林區改革的建議

爭取將國有林區變為國家生態公益性事業單位,力爭減免稅費,對國有林區的資金投入列入政府的財政預算,減輕林區經濟發展的負擔,提高林區職工的福利待遇,給予合適的編制身份留住人才。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對退休職工給予優厚的退休待遇,保障職工的社會權益,保證為職工負擔五險一金,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家庭給予相應的補助。在做好生態保護工作的前提下,鼓勵林區職工承包經營育林項目以及林下生產經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組織職工進行職業技術培訓,培育多種林木,針對林區特色,發展林業經濟,創建屬于林區的特色林產品品牌。

實施經濟扶持政策,由地方政府為林區建設投入資本,增加對林場造林、育林的補貼投資,規范森林資源的利用,調整樹種結構,保證林區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對林區的經營管理,招徠專業人員,做好市場調研,抓住商機,開拓產品市場。完善公益林補助制度,根據林木的不同性質制定合適的補償標準,加強國有林撫育和管護力度,進行林木防火宣傳,強化林業監管意識,加強林區文化傳播,大力發展本地專業人才。

對于國家統配木材的價格制定方法應盡快從雙軌制轉變為單軌制,根據林區現狀以及我國國情,完善承包責任制,共同實現國家、企業、職工三者的利益,堅持科學發展觀。

四、結語

國有林區的改革是一項漫長而又復雜的工程,不僅涉及到林區未來的發展走向,還關系到林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宗旨,全面宣傳改革工作,了解基層民情,讓政府和社會意識到林區的特殊地位,吸引企業投資和專業人才,引進先進技術,充分發揮國有林區的作用,為百姓謀福利。林業是一個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產業,只有充分認識林區的現狀,才能選擇合適的改革方向和措施,使得林區發展符合當前經濟發展的要求,科學有效地推動林區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延軍.國有林場改革發展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11).

[2]丁曉霞.淺談國有林場的改革與發展[J].民營科技,2011(09).

[3]易愛軍,劉俊昌.我國國有林場政策體系問題與對策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0(09).

[4]邱加榮.國有林場林地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綠色財會,2009(09).

(作者單位:東北林業大學)

猜你喜歡
改革經濟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經濟日歷
圖讀龍江經濟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改革創新
改革創新(二)
中國經濟
“改革”就是漲價嗎?
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